外国现代建筑史图说

外国现代建筑史图说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8-03
版次: 1
ISBN: 9787112098583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14页
字数: 393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工程技术
37人买过
  •   《外国现代建筑史图说》以图说的新形式,介绍18世纪中叶以来欧美等外国建筑艺术的变迁,涉及主要的建筑艺术流派、建筑作品实例,分析建筑与其他造型艺术的互动关系,讨论建筑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揭示建筑师和艺术家对生活现实的认识与对艺术理想的追求。内容包括工业文明前期的欧美探求新建筑运动、现代建筑运动的产生、发展与变化、后工业时代的建筑发展倾向。 第一章探索现代建筑的运动
    1.1技术冲击传统——从钢铁开始的工程实践(1770s-1880s)
    1.2旧梦重温——复古思潮(1760s-1910s)
    1.3艺术绮思——西欧探求建筑新形式(1850s-1910s)
    1.4以形式开路——中北欧建筑师的探索(1890s-19lOs)
    1.5新大陆新观念——美国建筑师的工作(1870s-1900s)
    1.6塌实的脚步——对钢筋混凝土技术的研究(1890s-1920s)
    1.7直面机械生存——德国的工业制造与建筑(1900s-1920s)

    第二章现代建筑运动的进程
    2.1群花绽放——冲破传统的现代实践(1910s-1930s)
    2.2大相无形——格罗皮乌斯与包豪斯学派(1910s-1950s)
    2.3观念的狂奔——勒·柯布西耶的贡献(1920s-1950s)
    2.4技艺成就风格——密斯风格(1920s-1950s)
    2.5徜徉在草原——赖特的有机建筑(1900s-1950s)
    2.6温情体贴的设计——北欧的阿尔托(1920s-1970s)
    2.7走向主流——现代主义的普及(1940s-1960s)
    2.8皆非小资——粗野主义与典雅主义(1950s-1970s)
    2.9各显其能——由国际风格到地方性多样化(1950s-1970s)

    第三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
    3.1急火攻心——后现代主义(1960s-1980s)
    3.2抽取原型——新理性主义(1970s-1990s)
    3.3守望者——新现代(1960s-1990s)
    3.4从风格到手段——高技派(1960s-1990s)
    3.5为未来喊话——解构主义(1980s-1990s)
    3.6文化吸收与批判——新地域主义(1970s-1990s)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 内容简介:
      《外国现代建筑史图说》以图说的新形式,介绍18世纪中叶以来欧美等外国建筑艺术的变迁,涉及主要的建筑艺术流派、建筑作品实例,分析建筑与其他造型艺术的互动关系,讨论建筑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揭示建筑师和艺术家对生活现实的认识与对艺术理想的追求。内容包括工业文明前期的欧美探求新建筑运动、现代建筑运动的产生、发展与变化、后工业时代的建筑发展倾向。
  • 目录:
    第一章探索现代建筑的运动
    1.1技术冲击传统——从钢铁开始的工程实践(1770s-1880s)
    1.2旧梦重温——复古思潮(1760s-1910s)
    1.3艺术绮思——西欧探求建筑新形式(1850s-1910s)
    1.4以形式开路——中北欧建筑师的探索(1890s-19lOs)
    1.5新大陆新观念——美国建筑师的工作(1870s-1900s)
    1.6塌实的脚步——对钢筋混凝土技术的研究(1890s-1920s)
    1.7直面机械生存——德国的工业制造与建筑(1900s-1920s)

    第二章现代建筑运动的进程
    2.1群花绽放——冲破传统的现代实践(1910s-1930s)
    2.2大相无形——格罗皮乌斯与包豪斯学派(1910s-1950s)
    2.3观念的狂奔——勒·柯布西耶的贡献(1920s-1950s)
    2.4技艺成就风格——密斯风格(1920s-1950s)
    2.5徜徉在草原——赖特的有机建筑(1900s-1950s)
    2.6温情体贴的设计——北欧的阿尔托(1920s-1970s)
    2.7走向主流——现代主义的普及(1940s-1960s)
    2.8皆非小资——粗野主义与典雅主义(1950s-1970s)
    2.9各显其能——由国际风格到地方性多样化(1950s-1970s)

    第三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
    3.1急火攻心——后现代主义(1960s-1980s)
    3.2抽取原型——新理性主义(1970s-1990s)
    3.3守望者——新现代(1960s-1990s)
    3.4从风格到手段——高技派(1960s-1990s)
    3.5为未来喊话——解构主义(1980s-1990s)
    3.6文化吸收与批判——新地域主义(1970s-1990s)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