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伦理学史

中国伦理学史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5-07
版次: 1
ISBN: 9787532540730
定价: 1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24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38页
分类: 哲学心理学
56人买过
  •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伦理学史专著,作者从厘定伦理学、伦理学史等概念入手,对中国从上古到宋明时期的伦理学作了系统的探讨,不仅叙述了各个时代总的特点,而且就各时期的重要流派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辛亥革命的元老、著名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大学者。早在清代晚期他就认为“吾国夙重伦理学,而至今尚无伦理学史,迩及伦理界怀疑时代之托始,异方学说之分道而输入者,如风如烛,几有互相衡突之势,苟不得吾民族固有之思想体系以相为衡准,则益将彷徨于歧路,盖此事之亟如此。”然而又深知“当代宏达似皆未遑暇及”,于是他“于学课之隙,缀述是篇”,这样就诞生了我国近代的第一部伦理学史专著——《中国伦理学史》。全书分结论、先秦创史时代、汉唐继承时代、宋明理学时代四大部分三十三章,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古代伦理学界重要的流派及主要代表人物,并阐述了各家学说的要点、源流及发展,为工国研究中国伦理学史的第一本专著。此次出版,还根据该书内容配以插图约180幅,使得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大师的作品。 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字鹤卿,号孑民。清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1868年1月11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17岁考取秀才,18岁设馆教书。青年时期,连续中举人、取进士、点翰林、授编修。1898年,弃官从教,初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嵊县剡山书院院长、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1902年,组织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创立爱国学社、爱国女学,均曾被推为总理。1904年组织光复会,1905年参加同盟会。1907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研读哲学、心理学、美术史等。武昌起义后回国,1912年1月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不久,因不满袁世凯的专制而辞职,再赴德、法等国学习和考察。1915年与李石曾等在法国组织勤工俭学会,次年与吴玉章等发起组织华法教育会,提倡勤工俭学。1916年回国,次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21年,法国里昂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分别授予他文学、法学博士荣誉学位。在1924、1926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入选中央监察委员会。1927年,除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中央特别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政府常务委员、监察院长、代理司法部长等职外,并倡议成立大学院作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被任为大学院院长。1928年辞去各行政职务,专任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还兼任交通大学、中法大学、国立西湖艺术院(后改为杭州艺专)等多所高等学校校长、院长以及故宫博物院理事长、北平图书馆馆长等职。1932年,同宋庆龄、杨杏佛等在上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被推为副主席。晚年,为抗日救亡事业奔波,努力促成国共合作。1938年,被推为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名誉主席。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蔡元培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者。他明确提出废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倡导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体制。蔡元培的教育实践多在高等教育方面。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他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将“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实行“选科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简课程,力主自学,校内实行学生自治,教授治校。他的这些主张和措施,在北京大学推行之后,影响全国,以至有人称他为自由主义教育家。

    蔡元培也很重视劳动教育、平民教育和女子教育。他在北京大学办校役班和平民夜校,在上海创办爱国女校。蔡元培对近现代中国教育、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主要是:1.自蔡元培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2.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3.为中华民族保护了一批思想先进、才华出众的学者。 前言/1
    序例/1
    绪论/1
    第一期先秦创始时代/5
    第一章总论/5
    第二章唐虞三代伦理之萌芽/6
    (一)儒家/12
    (二)道家/27
    (三)农/39
    (四)墨家/41
    (五)法家/47
    第一期结论/59
    第二期汉唐继承时代
    第一章总说/63
    第二章淮南子/65
    第三章董促舒/71
    第四章扬雄/74
    第五章王充/77
    第六章清谈家之人生观/80
    第七章韩愈/87
    第八章李翱/90
    第二期结论/92
    第三期宋明理学时代
    第一章总说/93
    第二章王荆公/96
    第三章邵康节/99
    第四章周濂溪/102
    第五章张横渠/105
    第六章程明道/108
    第七章程伊川/112
    第八章程门大弟子/115
    第九章朱晦庵/117
    第十章陆象山/121
    第十一章杨慈湖/125
    第十二章王阳明/127
    第三期结论/131
  •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伦理学史专著,作者从厘定伦理学、伦理学史等概念入手,对中国从上古到宋明时期的伦理学作了系统的探讨,不仅叙述了各个时代总的特点,而且就各时期的重要流派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辛亥革命的元老、著名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大学者。早在清代晚期他就认为“吾国夙重伦理学,而至今尚无伦理学史,迩及伦理界怀疑时代之托始,异方学说之分道而输入者,如风如烛,几有互相衡突之势,苟不得吾民族固有之思想体系以相为衡准,则益将彷徨于歧路,盖此事之亟如此。”然而又深知“当代宏达似皆未遑暇及”,于是他“于学课之隙,缀述是篇”,这样就诞生了我国近代的第一部伦理学史专著——《中国伦理学史》。全书分结论、先秦创史时代、汉唐继承时代、宋明理学时代四大部分三十三章,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古代伦理学界重要的流派及主要代表人物,并阐述了各家学说的要点、源流及发展,为工国研究中国伦理学史的第一本专著。此次出版,还根据该书内容配以插图约180幅,使得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大师的作品。
  • 作者简介:
    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字鹤卿,号孑民。清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1868年1月11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17岁考取秀才,18岁设馆教书。青年时期,连续中举人、取进士、点翰林、授编修。1898年,弃官从教,初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嵊县剡山书院院长、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1902年,组织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创立爱国学社、爱国女学,均曾被推为总理。1904年组织光复会,1905年参加同盟会。1907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研读哲学、心理学、美术史等。武昌起义后回国,1912年1月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不久,因不满袁世凯的专制而辞职,再赴德、法等国学习和考察。1915年与李石曾等在法国组织勤工俭学会,次年与吴玉章等发起组织华法教育会,提倡勤工俭学。1916年回国,次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21年,法国里昂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分别授予他文学、法学博士荣誉学位。在1924、1926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入选中央监察委员会。1927年,除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中央特别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政府常务委员、监察院长、代理司法部长等职外,并倡议成立大学院作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被任为大学院院长。1928年辞去各行政职务,专任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还兼任交通大学、中法大学、国立西湖艺术院(后改为杭州艺专)等多所高等学校校长、院长以及故宫博物院理事长、北平图书馆馆长等职。1932年,同宋庆龄、杨杏佛等在上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被推为副主席。晚年,为抗日救亡事业奔波,努力促成国共合作。1938年,被推为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名誉主席。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蔡元培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者。他明确提出废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倡导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体制。蔡元培的教育实践多在高等教育方面。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他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将“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实行“选科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简课程,力主自学,校内实行学生自治,教授治校。他的这些主张和措施,在北京大学推行之后,影响全国,以至有人称他为自由主义教育家。

    蔡元培也很重视劳动教育、平民教育和女子教育。他在北京大学办校役班和平民夜校,在上海创办爱国女校。蔡元培对近现代中国教育、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主要是:1.自蔡元培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2.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3.为中华民族保护了一批思想先进、才华出众的学者。
  • 目录:
    前言/1
    序例/1
    绪论/1
    第一期先秦创始时代/5
    第一章总论/5
    第二章唐虞三代伦理之萌芽/6
    (一)儒家/12
    (二)道家/27
    (三)农/39
    (四)墨家/41
    (五)法家/47
    第一期结论/59
    第二期汉唐继承时代
    第一章总说/63
    第二章淮南子/65
    第三章董促舒/71
    第四章扬雄/74
    第五章王充/77
    第六章清谈家之人生观/80
    第七章韩愈/87
    第八章李翱/90
    第二期结论/92
    第三期宋明理学时代
    第一章总说/93
    第二章王荆公/96
    第三章邵康节/99
    第四章周濂溪/102
    第五章张横渠/105
    第六章程明道/108
    第七章程伊川/112
    第八章程门大弟子/115
    第九章朱晦庵/117
    第十章陆象山/121
    第十一章杨慈湖/125
    第十二章王阳明/127
    第三期结论/131
查看详情
其他版本 / 全部 (2)
系列丛书 / 更多
中国伦理学史
人间词话
王国维 著
中国伦理学史
中国神话研究初探
茅盾 著
中国伦理学史
中国近代史(插图本)
蒋廷黻 著
中国伦理学史
红楼梦研究
俞平伯 著
中国伦理学史
插图本·大师经典:中国近代史
蒋廷黻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国伦理学史
中国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欧阳志云 主编 ; 臧振华, 徐卫华, 沈梅华著
中国伦理学史
中国电力行业投资发展报告(2023年)
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伦理学史
中国古代园林史纲要
汪菊渊 著
中国伦理学史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玺印卷(全二册)
中国国家博物馆 编
中国伦理学史
中国法院2024年度案例·侵权赔偿纠纷
国家法官学院,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 编
中国伦理学史
中国法院2024年度案例·道路交通纠纷
国家法官学院,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 编
中国伦理学史
中国唯一的使鹿部落:敖鲁古雅 鄂温克族民族文化介绍读本
孔繁志 主编
中国伦理学史
中国建设用地指标配置的逻辑及其对城市发展成本影响的研究
余吉祥
中国伦理学史
中国文学通识(献给大众读者的中国文学普及著作,附带:全彩名画+名家藏书票)
郑振铎 等
中国伦理学史
中国幻想文学大奖书系第二辑(全4册)
王一梅 等著
中国伦理学史
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第6辑)
荆学民
中国伦理学史
中国传统文化与儒道佛(徐小跃作品)
徐小跃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伦理学史
美育人生:蔡元培美学精选集
蔡元培 著
中国伦理学史
中国伦理学史(外一种)
蔡元培 著
中国伦理学史
中国人的修养
蔡元培 著
中国伦理学史
中国名家谈人生系列:中国人的修养
蔡元培 著
中国伦理学史
中国伦理学史(精)/清末民初文献丛刊
蔡元培 著
中国伦理学史
中国人的修养
蔡元培 著
中国伦理学史
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
蔡元培 著
中国伦理学史
字里行间文库精装版:中学修身教科书
蔡元培 著
中国伦理学史
中国伦理学史
蔡元培 著
中国伦理学史
蔡元培论人生
蔡元培 著
中国伦理学史
中国伦理学史
蔡元培 著
中国伦理学史
中国伦理学史
蔡元培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