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论丛:以事为本的课程理论

教育研究论丛:以事为本的课程理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3-08
版次: 1
ISBN: 9787511716736
定价: 5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20页
字数: 305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10人买过
  •   人没有固定的本质,只有功能性定义,一个人所做之事决定了一个人的本质,从一定意义上讲,“人”就是“事”,就是在“事”的世界中通过做事而得以生成的。课程在其本质上应该以人类要做的事为中心,以教学生学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为宗旨,以认识世界之事和改造世界之事为根本内容,以事情本身蕴含的道理和做法为方法,让学生回到事情本身,从事情本身的再生产运动中学会做事,以上构成了“以事为本的课程理论”的内核。
      《教育研究论丛:以事为本的课程理论》的理论基础部分重点论述了事本课程的双基因结构——“事情本身·体验”;理论体系部分从理论智慧与实践智慧角度构建了双重课程目的,从知识与历史经验相区别角度反思了课程内容,从事情本身的再生产运动角度重新审视了教学过程,从内容与方法角度描述了课程评价;附论部分则分析了四个与之密切相关的问题。   杨道宇,男,汉族,1978年生,河南商丘人,现为渤海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哲学。2004-2010年在哈尔滨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攻读硕士、博士。2010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3年7月进入中国教育研究院访问学者工作站。近5年来,在《比较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教育与经济》《全球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教育研究与实验》《教育科学》等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3部,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代表作为《以事为本的课程理论》和《结构化课程理论》。 导言
    一、“教育以人为本,人以事为本”是本专著的核心哲学理念
    二、“以事为本”的课程观是本著的核心观念
    三、本书的章节安排

    第一编寻找事本课程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让课程“面向事情本身
    第一节课程为什么要“面向事情本身
    一、为了批判客观主义课程观:反对不经体验的知识传授
    二、为了批判主观主义课程观:反对不切实际的自主建构
    三、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智慧
    第二节课程面向怎样的“事情本身”
    一、“事情本身”的意向性
    二、“事情本身”的语言性
    三、“事情本身”的实践性
    第三节课程怎样“面向事情本身”
    一、现象学还原:“面向事情本身”的现象学方法
    二、理解课程文本:“面向事情本身”的诠释学方法
    三、体验:“面向事情本身”的实践论方法
    第二章体验:人类生命的存在方式
    第一节体验的实践性
    一、体验即是在实践中考察世界
    二、体验即是在实践中改变世界
    三、体验即是在实践中助长生命
    第二节体验的行知一体化
    一、体验首先是身体行为事件
    二、体验内含着心理活动
    第三节体验的时间性
    一、生理时间与体验
    二、制度时间与体验
    三、心理时间与体验
    第四节体验的基本方式
    一、亲验是儿童体验的本体性方式
    二、再体验是生命体验的主要方式
    第三章以事为本的课程理念——来自杜威的启示
    第一节“经验”即做事
    一、经验即旨在解决问题的做事行为
    二、做事方式是经验的核心
    第二节“经验的生长”即做事习惯的养成
    一、习惯是混合理智和情感的行动倾向
    二、习惯是一种生成性的主动结构
    第三节“做中学”即通过做事学会做事
    一、“做中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学会做事”
    ……

    第二编以事为本的课程理论
    第三编附论
  • 内容简介:
      人没有固定的本质,只有功能性定义,一个人所做之事决定了一个人的本质,从一定意义上讲,“人”就是“事”,就是在“事”的世界中通过做事而得以生成的。课程在其本质上应该以人类要做的事为中心,以教学生学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为宗旨,以认识世界之事和改造世界之事为根本内容,以事情本身蕴含的道理和做法为方法,让学生回到事情本身,从事情本身的再生产运动中学会做事,以上构成了“以事为本的课程理论”的内核。
      《教育研究论丛:以事为本的课程理论》的理论基础部分重点论述了事本课程的双基因结构——“事情本身·体验”;理论体系部分从理论智慧与实践智慧角度构建了双重课程目的,从知识与历史经验相区别角度反思了课程内容,从事情本身的再生产运动角度重新审视了教学过程,从内容与方法角度描述了课程评价;附论部分则分析了四个与之密切相关的问题。
  • 作者简介:
      杨道宇,男,汉族,1978年生,河南商丘人,现为渤海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哲学。2004-2010年在哈尔滨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攻读硕士、博士。2010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3年7月进入中国教育研究院访问学者工作站。近5年来,在《比较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教育与经济》《全球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教育研究与实验》《教育科学》等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3部,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代表作为《以事为本的课程理论》和《结构化课程理论》。
  • 目录:
    导言
    一、“教育以人为本,人以事为本”是本专著的核心哲学理念
    二、“以事为本”的课程观是本著的核心观念
    三、本书的章节安排

    第一编寻找事本课程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让课程“面向事情本身
    第一节课程为什么要“面向事情本身
    一、为了批判客观主义课程观:反对不经体验的知识传授
    二、为了批判主观主义课程观:反对不切实际的自主建构
    三、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智慧
    第二节课程面向怎样的“事情本身”
    一、“事情本身”的意向性
    二、“事情本身”的语言性
    三、“事情本身”的实践性
    第三节课程怎样“面向事情本身”
    一、现象学还原:“面向事情本身”的现象学方法
    二、理解课程文本:“面向事情本身”的诠释学方法
    三、体验:“面向事情本身”的实践论方法
    第二章体验:人类生命的存在方式
    第一节体验的实践性
    一、体验即是在实践中考察世界
    二、体验即是在实践中改变世界
    三、体验即是在实践中助长生命
    第二节体验的行知一体化
    一、体验首先是身体行为事件
    二、体验内含着心理活动
    第三节体验的时间性
    一、生理时间与体验
    二、制度时间与体验
    三、心理时间与体验
    第四节体验的基本方式
    一、亲验是儿童体验的本体性方式
    二、再体验是生命体验的主要方式
    第三章以事为本的课程理念——来自杜威的启示
    第一节“经验”即做事
    一、经验即旨在解决问题的做事行为
    二、做事方式是经验的核心
    第二节“经验的生长”即做事习惯的养成
    一、习惯是混合理智和情感的行动倾向
    二、习惯是一种生成性的主动结构
    第三节“做中学”即通过做事学会做事
    一、“做中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学会做事”
    ……

    第二编以事为本的课程理论
    第三编附论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教育研究论丛:以事为本的课程理论
教育无痕:掌握家庭教育核心法则,与孩子共同成长
王琳
教育研究论丛:以事为本的课程理论
教育写作:从教改实践走向成果表达 大夏书系
颜莹
教育研究论丛:以事为本的课程理论
教育的时空漫游——博物馆文化课程建设与实践
彭学明
教育研究论丛:以事为本的课程理论
教育与教师教育(教师教育哲学译丛)
[英]理查德·S·彼得斯
教育研究论丛:以事为本的课程理论
教育政策与教师专业重构——国际比较的视角
(法)罗知北、刘敏、(葡)路易斯·米格尔·卡瓦略、(巴西)达莉拉·安德拉德·奥利韦拉、(加)路易·勒瓦瑟 编
教育研究论丛:以事为本的课程理论
教育与激情:社会转型背景下县城高中教师情感能量研究
胡鹏辉
教育研究论丛:以事为本的课程理论
教育心理学
刘儒德
教育研究论丛:以事为本的课程理论
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与实践
丁雪峰,殷婕,郭真
教育研究论丛:以事为本的课程理论
教育人类学
凯瑟琳·安德森-莱维特
教育研究论丛:以事为本的课程理论
教育,就是给孩子高情绪价值
贾杜晶,岳贤伦著
教育研究论丛:以事为本的课程理论
教育法导读
唐之享
教育研究论丛:以事为本的课程理论
教育信息化政策和总体规划论纲
苗逢春 译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教育研究论丛:以事为本的课程理论
结构化课程理论
杨道宇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