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句法引论

汉语句法引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04-04
版次: 1
ISBN: 9787561912898
定价: 1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96页
字数: 152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语言文字
20人买过
  • 《汉语句法引论》有两个目的:对学习汉语的学生的需要做出回应并满足一些人对汉语语言学的兴趣。我们曾把学生们学汉语时最经常提出的问题搜集起来--这是笔者写作本书的初衷。另一方面,笔者一直认为汉语教学应当充分利用汉语语言学最新的研究成果。这是本书的第二个动机。
    这本小书共分七章。每章各个小节均以一个问题作为标题,也就是该小节所讨论的内容。《汉语句法引论》所讨论的问题在80个左右,每一个问题都有解答。为了方便读者把握每个小节所讨论的内容,我们在每个小节的结尾用几句话对内容做出概括。本书所处理的问题都具有典型意义,全都跟学汉语过程中最常见的偏误有关。本书这些问题的处理是按照先易后难的渐进方式展开的,希望这样做有助于引发读者的研究兴趣。
    笔者在书内适当的地方引入了一些历史回顾,并且谈到了方言。这一作法的目的在于给现代句法问题勾画出一幅比较完整的图景。如果对汉语方言有所了解,并对汉语句法的演变过程也有一些概念,那么不光对理解汉语将大有裨益,而且有助于分析问题,甚至有所发现。《汉语句法引论》还介绍了中、法、美、日等国家的汉语语言学家在80年代和90年代取得的一些成果。通过这些角度不同但互有补充的分析,读者可以看到一个问题的各个不同方面,同时也对汉语语言学界的主要流派有所了解。 第一章绪论:汉语句法的演变及其后果
    1.0概说
    1.1历时演变与现代方言
    1.2汉语的词序是什么?
    1.3汉语哪些句法变化最显著?
    1.4为什么“吃”既可以表示施事,也可以表示受事?
    1.5汉语的句法变化带来哪些后果?

    第二章论体态
    2.0引言
    2.1说“了”
    2.1.1什么是“了”的体态职能?
    2.1.2“了”在哪些情形下非用不可?
    2.1.3“了”在哪些情形下不合语法?
    2.1.4当句子有不止一个动词的时候,如何用“了”?
    2.1.5“了2”居于什么地位?
    2.1.6“了1,”跟“了2”有何不同?
    2.1.7如何使用“了,”跟“了2”同现的句式?
    2.1.8“了”的来源是什么?
    2.2说“着”
    2.2.1哪些动词用“着”?
    2.2.2“着”有哪些固定用法?
    2.2.3如何使用“V1+着+O+V2”句型?
    2.2.4“着”的两个最基本的语法功能是什么?
    2.2.5北方话里的“着”跟“了”有哪些区别?
    2.2.6“着”是如何演变的?
    2.3说“过”
    2.3.1“过”有哪些特殊之处?
    2.3.2体态助词“过”与补语动词“过”有何不同?
    2.3.3怎么用“V+“过了”语式?
    2.3.4“过”是如何演变的?
    2.4体态在方言里的表达方式
    2.4.1南方和北方有哪些不同之处?
    2.4.2其他方言里也有“了,”跟“了:”的分别吗?
    2.4.3为什么许多方言“了”“着”不分?
    2.4.4其他方言里也有“过”吗?

    第三章论时态
    3.0引言
    3.1汉语如何表达时态?
    3.2哪些是跟时态有关的近义结构?
    3.2.1“才/刚”与“刚才”
    3.2.2“常常”与“往往”
    3.2.3“到底”与“终于”
    3.2.4“后来”与“以后”
    3.2.5“尽管”与“即使”
    3.2.6“为了”与“以便”
    3.2.7“一直”与“始终”
    3.2.8“又”与“再
    3.3为什么“前”既能表示过去,也能表示将来?
    3.3.1“前/后”有哪些句法表现?
    3.3.2为什么“前”跟“后”并非总是对称的?

    第四章“得”字结构
    第五章论“把”字句
    第六章论被动式
    第七章助动词
    参考文献
    附录:汉法英术语对照表
  • 内容简介:
    《汉语句法引论》有两个目的:对学习汉语的学生的需要做出回应并满足一些人对汉语语言学的兴趣。我们曾把学生们学汉语时最经常提出的问题搜集起来--这是笔者写作本书的初衷。另一方面,笔者一直认为汉语教学应当充分利用汉语语言学最新的研究成果。这是本书的第二个动机。
    这本小书共分七章。每章各个小节均以一个问题作为标题,也就是该小节所讨论的内容。《汉语句法引论》所讨论的问题在80个左右,每一个问题都有解答。为了方便读者把握每个小节所讨论的内容,我们在每个小节的结尾用几句话对内容做出概括。本书所处理的问题都具有典型意义,全都跟学汉语过程中最常见的偏误有关。本书这些问题的处理是按照先易后难的渐进方式展开的,希望这样做有助于引发读者的研究兴趣。
    笔者在书内适当的地方引入了一些历史回顾,并且谈到了方言。这一作法的目的在于给现代句法问题勾画出一幅比较完整的图景。如果对汉语方言有所了解,并对汉语句法的演变过程也有一些概念,那么不光对理解汉语将大有裨益,而且有助于分析问题,甚至有所发现。《汉语句法引论》还介绍了中、法、美、日等国家的汉语语言学家在80年代和90年代取得的一些成果。通过这些角度不同但互有补充的分析,读者可以看到一个问题的各个不同方面,同时也对汉语语言学界的主要流派有所了解。
  • 目录:
    第一章绪论:汉语句法的演变及其后果
    1.0概说
    1.1历时演变与现代方言
    1.2汉语的词序是什么?
    1.3汉语哪些句法变化最显著?
    1.4为什么“吃”既可以表示施事,也可以表示受事?
    1.5汉语的句法变化带来哪些后果?

    第二章论体态
    2.0引言
    2.1说“了”
    2.1.1什么是“了”的体态职能?
    2.1.2“了”在哪些情形下非用不可?
    2.1.3“了”在哪些情形下不合语法?
    2.1.4当句子有不止一个动词的时候,如何用“了”?
    2.1.5“了2”居于什么地位?
    2.1.6“了1,”跟“了2”有何不同?
    2.1.7如何使用“了,”跟“了2”同现的句式?
    2.1.8“了”的来源是什么?
    2.2说“着”
    2.2.1哪些动词用“着”?
    2.2.2“着”有哪些固定用法?
    2.2.3如何使用“V1+着+O+V2”句型?
    2.2.4“着”的两个最基本的语法功能是什么?
    2.2.5北方话里的“着”跟“了”有哪些区别?
    2.2.6“着”是如何演变的?
    2.3说“过”
    2.3.1“过”有哪些特殊之处?
    2.3.2体态助词“过”与补语动词“过”有何不同?
    2.3.3怎么用“V+“过了”语式?
    2.3.4“过”是如何演变的?
    2.4体态在方言里的表达方式
    2.4.1南方和北方有哪些不同之处?
    2.4.2其他方言里也有“了,”跟“了:”的分别吗?
    2.4.3为什么许多方言“了”“着”不分?
    2.4.4其他方言里也有“过”吗?

    第三章论时态
    3.0引言
    3.1汉语如何表达时态?
    3.2哪些是跟时态有关的近义结构?
    3.2.1“才/刚”与“刚才”
    3.2.2“常常”与“往往”
    3.2.3“到底”与“终于”
    3.2.4“后来”与“以后”
    3.2.5“尽管”与“即使”
    3.2.6“为了”与“以便”
    3.2.7“一直”与“始终”
    3.2.8“又”与“再
    3.3为什么“前”既能表示过去,也能表示将来?
    3.3.1“前/后”有哪些句法表现?
    3.3.2为什么“前”跟“后”并非总是对称的?

    第四章“得”字结构
    第五章论“把”字句
    第六章论被动式
    第七章助动词
    参考文献
    附录:汉法英术语对照表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汉语句法引论
从语义信息到类型比较
史有为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