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码转换

语码转换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2-05
版次: 1
ISBN: 9787544625357
定价: 4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72页
字数: 357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8人买过
  • 《语码转换》旨在研究人们日常语言交流时在两种或更多语言之间作转换的语言现象一一语码转换。《语码转换》探讨的重点包括:区别与语码转换有关的几个主要概念:探索一个句子中会出现语码转换的位置;剖析大脑怎样操控两种语码的转换;分析语码转换有哪些实用的交际功能;讨论语码转换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关注书面语码转换的研究;介绍语码转换的研究方法。通过阅读本书,对语码转换感兴趣的读者,特别是外语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必能全面深入地了解语码转换这一重要的语言交际资源,更好地开展相关研究,从中受益。     男,现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法语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欧洲学会法国研究分会副会长,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史馆文学院名誉院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广州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获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硕士。2000年毕业于英国利兹大学传播学院,获传播学硕士。2008年在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做三个月的访问学者。研究兴趣:社会语言学,特别是语码转换、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语言(包括方言)死亡和维护、语言计划和政策。在《现代外语》、《当代语言学》、《外语学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山东外语教学》、《语言与翻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 前言
    第一章引言
    1.1语言接触
    1.2双语者
    1.3对双语者态度的变化
    1.4对语码转换的态度
    1.5双语者的长处
    1.6小结
    1.7关于本书

    第二章语码转换、语码混用和借词
    2.1关于语码转换的术语
    2.2借词
    2.3汉语会不会被污染?
    2.4利用外语来丰富汉语
    2.5汉语词汇的新发展:中间语码
    2.6不同语言层面的迁移
    2.7语码转换
    2.8语码转换和借用的区别
    2.9词汇的可借性
    2.10Ferguson眼里的双语现象
    2.11小结

    第三章语码转换的结构限制
    3.1Gumperz的研究
    3.2Poplack的研究
    3.3CarolMyers-Sconon的基础语框架模式研究
    3.4小结

    第四章双语者大脑里的语言工作原理
    4.1单语话语的产出模式
    4.2双语话语的产出模式
    4.3单-储存还是分开储存
    4.4话语成形器和大脑词典
    4.5大脑词典
    4.6三库假设
    4.7话语处理的速度
    4.8语音编码和说话
    4.9抑制性控制模式
    4.10双语者大脑里的语言和概念的连接
    4.11双语者的语言控制
    4.12两种语言的控制
    4.13语言模式
    4.14研究展望

    第五章语码转换的功能
    5.1情景型语码转换和隐喻型语码转换
    5.2语码转换的原因
    5.3从交际角色和交际工具看语码转换
    5.4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
    5.5小结

    第六章外语教学中的语码转换
    6.1L2使用者模式
    6.2对课堂教学中的语码转换的研究
    6.3双语课堂里语码转换的模式
    6.4外语教学法的回顾
    6.5外语教学流派
    6.6课堂外语教学中语码转换的功能
    6.7课堂语码转换的其他功能
    6.8课堂语码转换后的其他因素
    6.9小结

    第七章书面语码转换
    7.1《心灵神驹》里的语言风格
    7.2《尤利西斯》中的语码转换
    7.3《围城》里的语码转换
    7.4互联网上的语码转换
    7.5互联网和语言维护
    7.6小结

    第八章语码转换的研究方法
    8.1研究流程
    8.2研究设计
    8.3受试的选定
    8.4变语配对伪装法
    8.5语料的收集
    8.6语料采集
    8.7数据处理
    8.8语料分析
    8.9伦理问题
    8.10小结

    第九章结语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语码转换》旨在研究人们日常语言交流时在两种或更多语言之间作转换的语言现象一一语码转换。《语码转换》探讨的重点包括:区别与语码转换有关的几个主要概念:探索一个句子中会出现语码转换的位置;剖析大脑怎样操控两种语码的转换;分析语码转换有哪些实用的交际功能;讨论语码转换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关注书面语码转换的研究;介绍语码转换的研究方法。通过阅读本书,对语码转换感兴趣的读者,特别是外语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必能全面深入地了解语码转换这一重要的语言交际资源,更好地开展相关研究,从中受益。
  • 作者简介:
        男,现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法语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欧洲学会法国研究分会副会长,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史馆文学院名誉院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广州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获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硕士。2000年毕业于英国利兹大学传播学院,获传播学硕士。2008年在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做三个月的访问学者。研究兴趣:社会语言学,特别是语码转换、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语言(包括方言)死亡和维护、语言计划和政策。在《现代外语》、《当代语言学》、《外语学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山东外语教学》、《语言与翻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引言
    1.1语言接触
    1.2双语者
    1.3对双语者态度的变化
    1.4对语码转换的态度
    1.5双语者的长处
    1.6小结
    1.7关于本书

    第二章语码转换、语码混用和借词
    2.1关于语码转换的术语
    2.2借词
    2.3汉语会不会被污染?
    2.4利用外语来丰富汉语
    2.5汉语词汇的新发展:中间语码
    2.6不同语言层面的迁移
    2.7语码转换
    2.8语码转换和借用的区别
    2.9词汇的可借性
    2.10Ferguson眼里的双语现象
    2.11小结

    第三章语码转换的结构限制
    3.1Gumperz的研究
    3.2Poplack的研究
    3.3CarolMyers-Sconon的基础语框架模式研究
    3.4小结

    第四章双语者大脑里的语言工作原理
    4.1单语话语的产出模式
    4.2双语话语的产出模式
    4.3单-储存还是分开储存
    4.4话语成形器和大脑词典
    4.5大脑词典
    4.6三库假设
    4.7话语处理的速度
    4.8语音编码和说话
    4.9抑制性控制模式
    4.10双语者大脑里的语言和概念的连接
    4.11双语者的语言控制
    4.12两种语言的控制
    4.13语言模式
    4.14研究展望

    第五章语码转换的功能
    5.1情景型语码转换和隐喻型语码转换
    5.2语码转换的原因
    5.3从交际角色和交际工具看语码转换
    5.4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
    5.5小结

    第六章外语教学中的语码转换
    6.1L2使用者模式
    6.2对课堂教学中的语码转换的研究
    6.3双语课堂里语码转换的模式
    6.4外语教学法的回顾
    6.5外语教学流派
    6.6课堂外语教学中语码转换的功能
    6.7课堂语码转换的其他功能
    6.8课堂语码转换后的其他因素
    6.9小结

    第七章书面语码转换
    7.1《心灵神驹》里的语言风格
    7.2《尤利西斯》中的语码转换
    7.3《围城》里的语码转换
    7.4互联网上的语码转换
    7.5互联网和语言维护
    7.6小结

    第八章语码转换的研究方法
    8.1研究流程
    8.2研究设计
    8.3受试的选定
    8.4变语配对伪装法
    8.5语料的收集
    8.6语料采集
    8.7数据处理
    8.8语料分析
    8.9伦理问题
    8.10小结

    第九章结语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语码转换
篇章视点回指语用论:一项以汉英长距离反身代词为中心的对比研究
刘礼进 著;徐真华 编
语码转换
女性书写与书写女性:20世纪英美女性文学研究
刘岩 著
语码转换
翻译家林语堂
褚东伟 著;徐真华 编
语码转换
后语言哲学之路
钱冠连 著;徐真华 编
语码转换
中外诗人共灵犀(英汉诗歌比读与翻译研究)
张保红 著
语码转换
全球化背景下的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丛书·“清浊本为邻”:对叶芝诗歌中衰老与灵肉主题的探讨
周芳 著;徐真华 编
语码转换
商务英语文体研究
戴桂玉 著;徐真华 编
语码转换
中国英语学习者合作输出中的词汇习得
牛瑞英 著
语码转换
美国电影塑造的中国女性形象:1990-2001
杨静 著;徐真华 编
语码转换
语篇差异与政治语法
刘齐生 著;徐真华 编
语码转换
交际与面子博弈:互动社会语言学研究
郑立华 著;徐真华 编
语码转换
日本游沪派文学研究
陈多友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语码转换
话语构建(L)
赵一农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