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制度问题研究:关于“美”的审美人类学阐释

审美制度问题研究:关于“美”的审美人类学阐释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0-12
版次: 1
ISBN: 9787500492627
定价: 2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81页
分类: 哲学心理学
16人买过
  • 审美制度即对“什么是美”以及“如何审美”的某种建构和规范。该问题研究强调,审美现象不是一种孤立的、单纯的文化现象,而是作为一种被建构的存在,成为对现实生活关系的微妙刻写方式。然而,“美”并非一种外在的规定,它是自身如其所是地自由显现的状态。审美制度批判是要重新思考那些关于“美”的不证自明的种种预设和合法化的话语,它使“美”在与一般意识形态的区分中成为自身。 向丽,女,1978年生于桂林。2007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美学、文艺学和审美人类学研究。在《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有部分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美学》等刊物转载和收录。 序
    导论“审美制度”如何与“美”相关
    第一章审美制度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总体与碎片的寓言:两种美学形态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重构美学的在场:对后现代批判理论所作的批判
    第三节审美制度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审美人类学视野中的审美制度
    第一节审美人类学如何可能
    第二节审美人类学视野中的审美制度
    第三节审美制度问题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当代发展

    第三章"美"是一种被建构的存在
    第一节语境中的“美”
    第二节“看”:一种意识形态凝视
    第三节仪式与“美”的建构

    第四章审美制度的历史形态
    第一节前现代社会中的审美制度
    第二节现代社会中的审美制度
    第三节后现代社会中的审美制度

    第五章“美”是一种能建构的存在
    第一节审美之维
    第二节反看:意识形态作为对象
    第三节审美变形与“?”的显现

    第六章审美制度批判
    第一节何谓审美制度批判
    第二节他者:审美制度批判的可能性力量
    第三节日常生活:审美制度批判的场域
    结语
    附录一
    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审美制度即对“什么是美”以及“如何审美”的某种建构和规范。该问题研究强调,审美现象不是一种孤立的、单纯的文化现象,而是作为一种被建构的存在,成为对现实生活关系的微妙刻写方式。然而,“美”并非一种外在的规定,它是自身如其所是地自由显现的状态。审美制度批判是要重新思考那些关于“美”的不证自明的种种预设和合法化的话语,它使“美”在与一般意识形态的区分中成为自身。
  • 作者简介:
    向丽,女,1978年生于桂林。2007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美学、文艺学和审美人类学研究。在《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有部分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美学》等刊物转载和收录。
  • 目录:

    导论“审美制度”如何与“美”相关
    第一章审美制度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总体与碎片的寓言:两种美学形态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重构美学的在场:对后现代批判理论所作的批判
    第三节审美制度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审美人类学视野中的审美制度
    第一节审美人类学如何可能
    第二节审美人类学视野中的审美制度
    第三节审美制度问题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当代发展

    第三章"美"是一种被建构的存在
    第一节语境中的“美”
    第二节“看”:一种意识形态凝视
    第三节仪式与“美”的建构

    第四章审美制度的历史形态
    第一节前现代社会中的审美制度
    第二节现代社会中的审美制度
    第三节后现代社会中的审美制度

    第五章“美”是一种能建构的存在
    第一节审美之维
    第二节反看:意识形态作为对象
    第三节审美变形与“?”的显现

    第六章审美制度批判
    第一节何谓审美制度批判
    第二节他者:审美制度批判的可能性力量
    第三节日常生活:审美制度批判的场域
    结语
    附录一
    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