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回忆录(上、下册)

梅兰芳回忆录(上、下册)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2013-02
版次: 1
ISBN: 9787506053020
定价: 8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历史
216人买过
  •   20世纪50年代初,著名学者黄裳约请梅兰芳写自传体回忆录。梅兰芳利用演出的空隙,每天和许姬传谈话约两个小时,许速记下来后,由许源来核实、润色、修改,并配上插图、照片,三人经进一步磋商、研究、推敲、核对、修改后,于1952、1954年相继出版第一、二两集,书名为《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成为红极一时的畅销书。第三集的写作始于1958年,后因“文化大革命”被搁置,直到1981年3月才出版。本次出版的《梅兰芳回忆录》是三集全本,并加上记录梅兰芳赴日本表演经历的《东游记》。梅兰芳在书中回忆了他与京剧并肩成长、发展的历程,同时也记录了他演出之余的点滴体会和对京剧的改革创新。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艺名梅兰芳。汉族,出身于北京的梨园世家,被称为旦行一代宗师。他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他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享誉国内外,曾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摩那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61年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 梅兰芳回忆录:上册

    前记

    编写说明

    第一集

    第一章 远东饭店的谈话

    第二章 梅家旧事

    一 会见了秦家姑母

    二 祖母的回忆

    三 关于四喜班

    四 “焚券”与“赎当”

    第三章 幼年学艺的过程

    一 开蒙老师吴菱仙

    二 开始了舞台生活

    三 杨三绝艺

    四 跷工

    五 武工

    六 从路三宝学“醉酒”

    七 看戏

    第四章 回忆四十年前的剧场

    一 广和楼旧景

    二 幼年的伙伴

    三 骡车

    四 跑马与赛车

    五 “行戏”

    第五章 一个历史最悠久的科班

    一 富连成的前身——喜连成

    二 富连成54

    三 叶春善的办学精神

    第六章 养鸽

    第七章 重演《金山寺》、《断桥》

    第八章 最早的青衣新腔

    一 《玉堂春》

    二 孙春山,胡喜禄,陈宝云

    第九章 多方面的学习

    一 请教过的几位师友

    二 二本《虹霓关》

    三 《汾河湾》

    四 《樊江关》

    五 《儿女英雄传》

    第十章 一个重要的关键

    一 第一次到了上海

    二 杨家堂会

    三 第一天的打泡戏

    四 《穆柯寨》

    五 《枪挑穆天王》

    六 关于上海戏馆的种种

    七 《宇宙锋》

    八 《游园惊梦》

    九 离沪之前

    第十一章 回北京搭班的经过

    一 鞭子巷三条

    二 搭班“翊文社”

    三 赶场

    四 与谭鑫培合演《四郎探母》

    五 “翊文社”的老伙伴

    第二集

    第一章 时装新戏的初试

    一 《孽海波澜》

    二 戒坛寺

    第二章 第二次到上海

    一 《女起解》

    二 《五花洞》

    三 《贵妃醉酒》

    四 结束了上海的演出

    五 改搭双庆社221

    第三章 十八个月中的工作概况

    一 我怎样排新戏

    二 《牢狱鸳鸯》

    三 时装新戏——《宦海潮》——《邓霞姑》——《一缕麻》

    四 古装戏的尝试——《嫦娥奔月》

    五 初演红楼戏——《黛玉葬花》

    六 另一位排红楼戏的

    七 回忆南通

    八 台上的“错儿”

    九 牵牛花

    十 《千金一笑》

    十一 昆曲和弋腔的梗概

    十二 《思凡》

    十三 《春香闹学》

    十四 《佳期拷红》

    十五 《风筝误》

    第四章 第三次到上海

    一 从上海到杭州

    二 演员病不得

    第五章 桐馨社

    一 杨小楼的师承

    二 《木兰从军》

    三 《春秋配》

    第六章 新武汉

    一 第五次到汉口

    二 楚剧

    三 汉剧

    四 后台的两件事情

    五 《抗金兵》

    六 离汉之前

    七 老艺人的爱国热情

    第七章 春合社

    第三集

    第一章 《奇双会》

    一 第三次入“双庆社”

    二 《哭监》

    三 《写状》

    四 《三拉》

    第二章 从绘画谈到《天女散花》

    一 学画

    二 绘画和舞台艺术

    三 《天女散花》

    四 吉祥园初演《天女散花》

    五 武戏文唱,文戏武唱

    六 在上海重演《天女散花》

    第三章 《童女斩蛇》

    一 为破除迷信编演新戏

    二 新戏比旧戏更受欢迎

    三 《童女斩蛇》的场次

    四 最后一出时装新戏

    五 与陈彦衡谈创造新腔

    第四章 我和余叔岩合作时期

    一 余叔岩的家世

    二 我和谭、余的交往

    三 善于学习,人皆可师

    四 继承谭派的雄心大志

    五 与余叔岩初排《梅龙镇》

    六 再排演《打渔杀家》

    第五章 与杨小楼合作时期

    一 合组“崇林杜”

    二 合演《回荆州》

    三 《金山寺》的双剑

    四 荒诞的《六五花洞》

    五 合作中演出最多的《长坂坡》

    六 《长坂坡》中的高妙手法

    七 我最爱演的一场戏——《掩井》

    第六章 《霸王别姬》的编演

    一 第一次演出时的情况

    二 霸王的垓下之歌

    三 虞姬的舞剑

    四 我心目中的杨小楼

    第七章 “承华社”时期

    一 “承华社”当时使用的一个新型剧场

    二 从“承华社”初期的堂会戏谈到各种戏台

    三 “承华社”在真光剧场排演《西施》

    四 “承华社”在开明剧场

    后记

    东游记

    梅兰芳回忆录:下册

    前言

    东京——羽田飞机场

    帝都饭店

    会见老友

    与龙居松之助教授谈园林学

    观摩市川猿之助的《室町御所》

    东京会馆盛大的欢迎会

    开幕式

    在东京初演《霸王别姬》

    三笠宫和他的王妃欣赏京剧

    角落里的垃圾

    市川猿之助先生家里的夜宴

    在东京帝国饭店

    早稻田大学演剧博物馆

    东京—福冈途中

    广岛车站一瞥

    在博多帝国旅馆

    福冈大博剧场

    漫谈东京印象

    大丸别庄

    鲁迅先生说的治病灵药

    演给日本工人看的一场戏

    中国书法在日本

    初到大阪

    在中村雀右卫门夫人家里

    前进座看中村翫右卫门演《俊宽》

    奈良纪游

    八十八岁的日本傀儡戏演员

    为中日儿童画展剪彩

    由《美人图》的装裱说起

    与福田眉仙谈画

    天龙寺会见今井京子

    观赏京舞、吃素斋

    井上八千代的百岁扇

    在今井泰藏先生遗像前献礼

    三十年前养病的房子

    他乡遇故知

    京都初演《奇双会》

    琵琶湖游艇上

    与鸟居清言谈戏像

    与吴清源谈围棋

    在国际剧场义演

    话别酒会上的两心交流

    梅兰芳生平大事年表 
  • 内容简介:
      20世纪50年代初,著名学者黄裳约请梅兰芳写自传体回忆录。梅兰芳利用演出的空隙,每天和许姬传谈话约两个小时,许速记下来后,由许源来核实、润色、修改,并配上插图、照片,三人经进一步磋商、研究、推敲、核对、修改后,于1952、1954年相继出版第一、二两集,书名为《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成为红极一时的畅销书。第三集的写作始于1958年,后因“文化大革命”被搁置,直到1981年3月才出版。本次出版的《梅兰芳回忆录》是三集全本,并加上记录梅兰芳赴日本表演经历的《东游记》。梅兰芳在书中回忆了他与京剧并肩成长、发展的历程,同时也记录了他演出之余的点滴体会和对京剧的改革创新。
  • 作者简介: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艺名梅兰芳。汉族,出身于北京的梨园世家,被称为旦行一代宗师。他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他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享誉国内外,曾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摩那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61年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
  • 目录:
    梅兰芳回忆录:上册

    前记

    编写说明

    第一集

    第一章 远东饭店的谈话

    第二章 梅家旧事

    一 会见了秦家姑母

    二 祖母的回忆

    三 关于四喜班

    四 “焚券”与“赎当”

    第三章 幼年学艺的过程

    一 开蒙老师吴菱仙

    二 开始了舞台生活

    三 杨三绝艺

    四 跷工

    五 武工

    六 从路三宝学“醉酒”

    七 看戏

    第四章 回忆四十年前的剧场

    一 广和楼旧景

    二 幼年的伙伴

    三 骡车

    四 跑马与赛车

    五 “行戏”

    第五章 一个历史最悠久的科班

    一 富连成的前身——喜连成

    二 富连成54

    三 叶春善的办学精神

    第六章 养鸽

    第七章 重演《金山寺》、《断桥》

    第八章 最早的青衣新腔

    一 《玉堂春》

    二 孙春山,胡喜禄,陈宝云

    第九章 多方面的学习

    一 请教过的几位师友

    二 二本《虹霓关》

    三 《汾河湾》

    四 《樊江关》

    五 《儿女英雄传》

    第十章 一个重要的关键

    一 第一次到了上海

    二 杨家堂会

    三 第一天的打泡戏

    四 《穆柯寨》

    五 《枪挑穆天王》

    六 关于上海戏馆的种种

    七 《宇宙锋》

    八 《游园惊梦》

    九 离沪之前

    第十一章 回北京搭班的经过

    一 鞭子巷三条

    二 搭班“翊文社”

    三 赶场

    四 与谭鑫培合演《四郎探母》

    五 “翊文社”的老伙伴

    第二集

    第一章 时装新戏的初试

    一 《孽海波澜》

    二 戒坛寺

    第二章 第二次到上海

    一 《女起解》

    二 《五花洞》

    三 《贵妃醉酒》

    四 结束了上海的演出

    五 改搭双庆社221

    第三章 十八个月中的工作概况

    一 我怎样排新戏

    二 《牢狱鸳鸯》

    三 时装新戏——《宦海潮》——《邓霞姑》——《一缕麻》

    四 古装戏的尝试——《嫦娥奔月》

    五 初演红楼戏——《黛玉葬花》

    六 另一位排红楼戏的

    七 回忆南通

    八 台上的“错儿”

    九 牵牛花

    十 《千金一笑》

    十一 昆曲和弋腔的梗概

    十二 《思凡》

    十三 《春香闹学》

    十四 《佳期拷红》

    十五 《风筝误》

    第四章 第三次到上海

    一 从上海到杭州

    二 演员病不得

    第五章 桐馨社

    一 杨小楼的师承

    二 《木兰从军》

    三 《春秋配》

    第六章 新武汉

    一 第五次到汉口

    二 楚剧

    三 汉剧

    四 后台的两件事情

    五 《抗金兵》

    六 离汉之前

    七 老艺人的爱国热情

    第七章 春合社

    第三集

    第一章 《奇双会》

    一 第三次入“双庆社”

    二 《哭监》

    三 《写状》

    四 《三拉》

    第二章 从绘画谈到《天女散花》

    一 学画

    二 绘画和舞台艺术

    三 《天女散花》

    四 吉祥园初演《天女散花》

    五 武戏文唱,文戏武唱

    六 在上海重演《天女散花》

    第三章 《童女斩蛇》

    一 为破除迷信编演新戏

    二 新戏比旧戏更受欢迎

    三 《童女斩蛇》的场次

    四 最后一出时装新戏

    五 与陈彦衡谈创造新腔

    第四章 我和余叔岩合作时期

    一 余叔岩的家世

    二 我和谭、余的交往

    三 善于学习,人皆可师

    四 继承谭派的雄心大志

    五 与余叔岩初排《梅龙镇》

    六 再排演《打渔杀家》

    第五章 与杨小楼合作时期

    一 合组“崇林杜”

    二 合演《回荆州》

    三 《金山寺》的双剑

    四 荒诞的《六五花洞》

    五 合作中演出最多的《长坂坡》

    六 《长坂坡》中的高妙手法

    七 我最爱演的一场戏——《掩井》

    第六章 《霸王别姬》的编演

    一 第一次演出时的情况

    二 霸王的垓下之歌

    三 虞姬的舞剑

    四 我心目中的杨小楼

    第七章 “承华社”时期

    一 “承华社”当时使用的一个新型剧场

    二 从“承华社”初期的堂会戏谈到各种戏台

    三 “承华社”在真光剧场排演《西施》

    四 “承华社”在开明剧场

    后记

    东游记

    梅兰芳回忆录:下册

    前言

    东京——羽田飞机场

    帝都饭店

    会见老友

    与龙居松之助教授谈园林学

    观摩市川猿之助的《室町御所》

    东京会馆盛大的欢迎会

    开幕式

    在东京初演《霸王别姬》

    三笠宫和他的王妃欣赏京剧

    角落里的垃圾

    市川猿之助先生家里的夜宴

    在东京帝国饭店

    早稻田大学演剧博物馆

    东京—福冈途中

    广岛车站一瞥

    在博多帝国旅馆

    福冈大博剧场

    漫谈东京印象

    大丸别庄

    鲁迅先生说的治病灵药

    演给日本工人看的一场戏

    中国书法在日本

    初到大阪

    在中村雀右卫门夫人家里

    前进座看中村翫右卫门演《俊宽》

    奈良纪游

    八十八岁的日本傀儡戏演员

    为中日儿童画展剪彩

    由《美人图》的装裱说起

    与福田眉仙谈画

    天龙寺会见今井京子

    观赏京舞、吃素斋

    井上八千代的百岁扇

    在今井泰藏先生遗像前献礼

    三十年前养病的房子

    他乡遇故知

    京都初演《奇双会》

    琵琶湖游艇上

    与鸟居清言谈戏像

    与吴清源谈围棋

    在国际剧场义演

    话别酒会上的两心交流

    梅兰芳生平大事年表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梅兰芳回忆录(上、下册)
舞台生活四十年 梅兰芳人生自述
梅兰芳 许姬传 朱家溍
梅兰芳回忆录(上、下册)
百年大师经典(梅兰芳卷)
梅兰芳 著
梅兰芳回忆录(上、下册)
梅兰芳精神及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梅兰芳纪念馆 著
梅兰芳回忆录(上、下册)
梅兰芳谈戏曲
梅兰芳 著
梅兰芳回忆录(上、下册)
梅香玖传:梅葆玖先生逝世周年纪念文集
梅兰芳纪念馆、泰州市梅兰芳纪念馆 编;梅玮 整理
梅兰芳回忆录(上、下册)
历代名家临摹系列:梅兰芳楷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梅兰芳 著
梅兰芳回忆录(上、下册)
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回忆录
梅兰芳
梅兰芳回忆录(上、下册)
梅兰芳全集
梅兰芳
梅兰芳回忆录(上、下册)
梅兰芳演出剧本汇刊
梅兰芳纪念馆
梅兰芳回忆录(上、下册)
移步不换形
梅兰芳 著
梅兰芳回忆录(上、下册)
移步不换形
梅兰芳
梅兰芳回忆录(上、下册)
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
梅兰芳述;许姬传;许源来;朱家溍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