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思的文化格局:中国新诗的“文化”反思

诗思的文化格局:中国新诗的“文化”反思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6-04
版次: 1
ISBN: 9787556302482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61页
字数: 194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文学
2人买过
  •   重点探讨“诗”与“思”之间的辩证关系,倡导二者并举才符合现代文化与文明的大格局,指出当代诗歌需要的是以开放而健全的圆融心智,在上述二者诚恳而又睿智的平衡当中,去深刻地理解世界和自身的文化本质。   张大为(1975~),山西平遥人。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文学博士,现为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文化理论和文艺理论研究。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元诗学》(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理论的文化意志——当下中国文艺学的“元理论”反思》(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天津文学史·十七年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东方传统:文化思维与文明政治》(上海三联书店,2015)等。 引言 通向诗歌的“文化”心智
    上编 当代诗歌:文化品性与文化逻辑
    第一章 当代诗歌:文化性状与文化承担
    第一节 新诗经典化:后经典时代的文化建构
    第二节 诗歌道德承担的四个层次
    第三节 当代诗歌谱系中的“传统”话语
    第四节 作为“历史”与“交流”范畴的“网络诗歌”
    第五节 从“享受”到“接受”:诗歌本质的文化重构
    第二章 当代诗歌:文化仪轨与文化修辞
    第一节 时间深处的文化仪式:20世纪50年代的“新民歌运动”
    第二节 “身体”的意识形态:作为诗性书写意义机制的“身体写作”
    第三节 走向“类”经验的处置与表达:“女性诗歌”写作悖论及其解决
    第四节 历史断层中的文化修辞:文化视野中的“崛起”派批评
    第三章 当代诗歌:文化机制与文化场域
    第一节 先锋诗歌的文化秩序:后经典时代的疲惫与生机
    第二节 大众化的诗性文化领地:古典诗意·消费行为·技术主义
    第三节 诗歌的文化生产:现代体制下的“知识”教育
    第四章 当代诗歌:文化意识与文化政治
    第一节 “诗体”观念的超越与诗歌文化意识的重构
    第二节 新诗“传统”的仪式化在场:生活世界的文化安顿
    第三节 诗歌“标准”的重建:从“江湖化”到“政治化”
    第五章 当代诗歌:文化主权与文化之战
    第一节 走向一种肯定性的诗歌观念和文化主权
    第二节 理论重建与诗歌文化主体性的重生
    第三节 “伪问题”背后的“真场景”:无法还原的文化战场
    第六章 当代诗歌:文化实质与文化实体
    第一节 当下诗歌领域:破碎的文化实质性
    第二节 文化:作为生活方式与诗歌写作方式
    第三节 价值抉择与价值决断:诗歌文化实体性的核心
    第七章 当代诗歌:文化信念与文化秩序
    第一节 “中生代”的诗歌史意识:“反弥赛亚”的颓废与虚无
    第二节 实证神话的超越与诗歌心智的开放:重新写入的神圣性
    第三节 “他性”信念当中的诗歌文化秩序

    下编 现代诗歌:文化传统与文化会通
    第八章 现代诗歌:文化开拓与文化返魅
    第一节 俞平伯早期的诗学理路
    第二节 宗白华的新诗理论
    第三节 “湖畔社”诗人的诗艺探索
    第四节 穆木天与西方象征主义诗学
    第九章 现代诗歌:文化原型与文化灵魂
    第一节 艾青的现代诗人和诗艺范型意义
    第二节 穆旦诗歌的主题原型
    第三节 郑敏的“东方诗魂”

    附录 理想国的秘密:《伊安》篇与柏拉图诗学
    第一节 “词源学的经验主义”:形而上学的“诗学”起源
    第二节 诗性意义的系统利用:形而上学巨型“隐喻”体系的锻造
    第三节 灵感的“锁链”:形而上学理念大厦的意义结构模型
    参考书目
    后记
  • 内容简介:
      重点探讨“诗”与“思”之间的辩证关系,倡导二者并举才符合现代文化与文明的大格局,指出当代诗歌需要的是以开放而健全的圆融心智,在上述二者诚恳而又睿智的平衡当中,去深刻地理解世界和自身的文化本质。
  • 作者简介:
      张大为(1975~),山西平遥人。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文学博士,现为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文化理论和文艺理论研究。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元诗学》(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理论的文化意志——当下中国文艺学的“元理论”反思》(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天津文学史·十七年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东方传统:文化思维与文明政治》(上海三联书店,2015)等。
  • 目录:
    引言 通向诗歌的“文化”心智
    上编 当代诗歌:文化品性与文化逻辑
    第一章 当代诗歌:文化性状与文化承担
    第一节 新诗经典化:后经典时代的文化建构
    第二节 诗歌道德承担的四个层次
    第三节 当代诗歌谱系中的“传统”话语
    第四节 作为“历史”与“交流”范畴的“网络诗歌”
    第五节 从“享受”到“接受”:诗歌本质的文化重构
    第二章 当代诗歌:文化仪轨与文化修辞
    第一节 时间深处的文化仪式:20世纪50年代的“新民歌运动”
    第二节 “身体”的意识形态:作为诗性书写意义机制的“身体写作”
    第三节 走向“类”经验的处置与表达:“女性诗歌”写作悖论及其解决
    第四节 历史断层中的文化修辞:文化视野中的“崛起”派批评
    第三章 当代诗歌:文化机制与文化场域
    第一节 先锋诗歌的文化秩序:后经典时代的疲惫与生机
    第二节 大众化的诗性文化领地:古典诗意·消费行为·技术主义
    第三节 诗歌的文化生产:现代体制下的“知识”教育
    第四章 当代诗歌:文化意识与文化政治
    第一节 “诗体”观念的超越与诗歌文化意识的重构
    第二节 新诗“传统”的仪式化在场:生活世界的文化安顿
    第三节 诗歌“标准”的重建:从“江湖化”到“政治化”
    第五章 当代诗歌:文化主权与文化之战
    第一节 走向一种肯定性的诗歌观念和文化主权
    第二节 理论重建与诗歌文化主体性的重生
    第三节 “伪问题”背后的“真场景”:无法还原的文化战场
    第六章 当代诗歌:文化实质与文化实体
    第一节 当下诗歌领域:破碎的文化实质性
    第二节 文化:作为生活方式与诗歌写作方式
    第三节 价值抉择与价值决断:诗歌文化实体性的核心
    第七章 当代诗歌:文化信念与文化秩序
    第一节 “中生代”的诗歌史意识:“反弥赛亚”的颓废与虚无
    第二节 实证神话的超越与诗歌心智的开放:重新写入的神圣性
    第三节 “他性”信念当中的诗歌文化秩序

    下编 现代诗歌:文化传统与文化会通
    第八章 现代诗歌:文化开拓与文化返魅
    第一节 俞平伯早期的诗学理路
    第二节 宗白华的新诗理论
    第三节 “湖畔社”诗人的诗艺探索
    第四节 穆木天与西方象征主义诗学
    第九章 现代诗歌:文化原型与文化灵魂
    第一节 艾青的现代诗人和诗艺范型意义
    第二节 穆旦诗歌的主题原型
    第三节 郑敏的“东方诗魂”

    附录 理想国的秘密:《伊安》篇与柏拉图诗学
    第一节 “词源学的经验主义”:形而上学的“诗学”起源
    第二节 诗性意义的系统利用:形而上学巨型“隐喻”体系的锻造
    第三节 灵感的“锁链”:形而上学理念大厦的意义结构模型
    参考书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诗思的文化格局:中国新诗的“文化”反思
武林往事 追随恩师吴斌楼十八载见闻录
张大为
诗思的文化格局:中国新诗的“文化”反思
HTML5+CSS3+JavaScript+Bootstrap网站开发实用技术(第3版)
张大为 ;刘德山; 崔晓松;张也非
诗思的文化格局:中国新诗的“文化”反思
文明诗学/文明诗学书系
张大为 著
诗思的文化格局:中国新诗的“文化”反思
海洋食品加工应用技术
张大为 张洁
诗思的文化格局:中国新诗的“文化”反思
走向文明诗学
张大为 著
诗思的文化格局:中国新诗的“文化”反思
元文论:基本理念与基本问题/社科论丛
张大为 著
诗思的文化格局:中国新诗的“文化”反思
电工技术(十三五)
张大为 主编
诗思的文化格局:中国新诗的“文化”反思
东方传统:文化思维与文明政治
张大为 著
诗思的文化格局:中国新诗的“文化”反思
当代诗学的观念空间
张大为 著
诗思的文化格局:中国新诗的“文化”反思
武林丛谈
张大为
诗思的文化格局:中国新诗的“文化”反思
怎样读各国的资信调查报告——汇诚信用管理丛书
张大为 编
诗思的文化格局:中国新诗的“文化”反思
胡先骕文存(两卷)
张大为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