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
2007-09
版次: 1
ISBN: 9787560137094
定价: 2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16页
字数: 391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政治
18人买过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一个学科,区别于哲学、经济学等分门别类的研究,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建立其范畴和理论的体系。那种把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内容删删减减,再拼凑成一部教材的作法,没有找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一生思考过许多问题,涉及许多学科领域,但也可说马克思只思考过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类解放。从这种认识出发,我们决定第一步先研究马克思的基本范畴,不是哲学的经济学的范畴,而是同马克思的认识发展相一致的范畴,即马克思不同时期思考的问题,与这种马克思认识的历史相一致,范畴的选择同时具有逻辑性,体现为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我们选取了8个范畴:人的本质、实践、异化、无产阶级、生产方式、剩余价值、革命、人类解放。这种选择是否合适,是否能体现马克思的思想,是否能贯彻我们当初的设想,都有待于大家的批评。 马克思理论的精神——代序言
    马克思的哲学不是本体论的新体系
    马克思的哲学不是认识论的新体系
    神学批判的终结与现实批判的开端
    近代资产阶级理性梦想的实现及其后果
    理论的出发点——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范畴
    一、人最难的是认识自己
    ——西方文化传统中人的本质思想的发展历程
    1.古代:人在探索自然奥秘中对自身本质的朦胧反思
    2.中世纪:人的本质被异化为神的本质
    3.文艺复兴以来:人的本质的复归和高扬
    二、人是在实践中自我实现的产物
    ——人的本质范畴的阐释
    1.人是人的最高本质
    2.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
    3.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人的本质是人的需要
    三、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人的本质范畴在马克思理论中的地位
    1.唯物史观的前提
    2.研究人的问题的出发点
    3.研究其他范畴的出发点
    雄厚而坚固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的实践范畴或实践思维方式
    一、人是自由的能动的主体
    ——实践范畴的思想源流
    二、实践是人作为类存在物的生命活动
    ——马克思实践范畴阐释
    1.马克思对实践本质的发现
    2.实践范畴的涵义
    3.实践关系与社会关系
    4.实践的特征
    三、理论革命的源泉
    ——实践范畴在马克思理论中的地位
    1.对哲学本体论的变革
    2.对哲学认识论的变革
    3.奠定了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石
    4.催生了剩余价值学说
    5.点燃了人类解放的灯塔
    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利剑——马克思的异化范畴
    一、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
    ——异化范畴的历史源流
    1.卢梭的异化概念
    2.黑格尔的异化概念
    3.费尔巴哈的异化概念
    二、社会批判的思想利器
    ——异化范畴的系统阐释
    ……
    人类解放的主体力量——马克思的无产阶级范畴
    走向社会历史的起点——马克思的生产方式范畴
    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揭秘——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范畴
    历史前进的火车头——马克思的革命范畴
    宏伟而悲壮的理论目标——马克思的人类解放范畴
    后记
  •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一个学科,区别于哲学、经济学等分门别类的研究,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建立其范畴和理论的体系。那种把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内容删删减减,再拼凑成一部教材的作法,没有找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一生思考过许多问题,涉及许多学科领域,但也可说马克思只思考过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类解放。从这种认识出发,我们决定第一步先研究马克思的基本范畴,不是哲学的经济学的范畴,而是同马克思的认识发展相一致的范畴,即马克思不同时期思考的问题,与这种马克思认识的历史相一致,范畴的选择同时具有逻辑性,体现为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我们选取了8个范畴:人的本质、实践、异化、无产阶级、生产方式、剩余价值、革命、人类解放。这种选择是否合适,是否能体现马克思的思想,是否能贯彻我们当初的设想,都有待于大家的批评。
  • 目录:
    马克思理论的精神——代序言
    马克思的哲学不是本体论的新体系
    马克思的哲学不是认识论的新体系
    神学批判的终结与现实批判的开端
    近代资产阶级理性梦想的实现及其后果
    理论的出发点——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范畴
    一、人最难的是认识自己
    ——西方文化传统中人的本质思想的发展历程
    1.古代:人在探索自然奥秘中对自身本质的朦胧反思
    2.中世纪:人的本质被异化为神的本质
    3.文艺复兴以来:人的本质的复归和高扬
    二、人是在实践中自我实现的产物
    ——人的本质范畴的阐释
    1.人是人的最高本质
    2.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
    3.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人的本质是人的需要
    三、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人的本质范畴在马克思理论中的地位
    1.唯物史观的前提
    2.研究人的问题的出发点
    3.研究其他范畴的出发点
    雄厚而坚固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的实践范畴或实践思维方式
    一、人是自由的能动的主体
    ——实践范畴的思想源流
    二、实践是人作为类存在物的生命活动
    ——马克思实践范畴阐释
    1.马克思对实践本质的发现
    2.实践范畴的涵义
    3.实践关系与社会关系
    4.实践的特征
    三、理论革命的源泉
    ——实践范畴在马克思理论中的地位
    1.对哲学本体论的变革
    2.对哲学认识论的变革
    3.奠定了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石
    4.催生了剩余价值学说
    5.点燃了人类解放的灯塔
    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利剑——马克思的异化范畴
    一、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
    ——异化范畴的历史源流
    1.卢梭的异化概念
    2.黑格尔的异化概念
    3.费尔巴哈的异化概念
    二、社会批判的思想利器
    ——异化范畴的系统阐释
    ……
    人类解放的主体力量——马克思的无产阶级范畴
    走向社会历史的起点——马克思的生产方式范畴
    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揭秘——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范畴
    历史前进的火车头——马克思的革命范畴
    宏伟而悲壮的理论目标——马克思的人类解放范畴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民主理论研究
张婷婷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的女儿
奥·巴·沃罗比耶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生活美学研究
陈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生态社会主义
(日)斋藤幸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日常生活批判思想研究
张雪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及其中国化研究
戴亮 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
韩淑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下的中国道路
王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的正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林进平 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十讲
颜旭 高宁 唐梓翔 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信息文明研究
王水兴|责编:梁剑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人类学哲学与当代世界探索
苗启明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