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魔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学札记

汉字的魔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学札记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1999-01
ISBN: 9787538251913
定价: 1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其他
分类: 文学
32人买过
  • 本书的独特价值在于,它是古典文学研究界最早采用语言的眼光看待古典诗歌的著作之一。作者深刻地指出,古典诗歌具有独立的语言系统,采用的是独特的言语。这样,作者不是对一篇一首的诗词进行微观的分析,而是从宏观的语言体系的角度对于古典诗歌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整体风貌和动态发展做出把握。 葛兆光:原籍福建,一九五零年生于上海,初中毕业后,曾在贵州苗族山区插队,一九七七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一九八四年研究生毕业,曾经任教于江苏扬州师范学院历史系。一九九二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主要著作有《禅宗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古代诗文要籍详解》、《汉字的魔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学札记》、《唐诗选注》、《中国经典十种》、《中国禅思想史――从六世纪到九世纪》、《葛兆光自选集》、《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中国思想史第一卷》、《中国宗教与文学论集》等。另有随笔集《门外谈禅》、《考�在涧》、《佛影道踪》、《作壁上观――葛兆光书话》和《并不遥远的历史》等。 第一章 背景与意义――中国古典诗歌研究中一个传统方法的反省
    一、“背景分析”:真是一把万能钥匙吗?
    二、背景批评的难题与困境
    三、批评的传统:以历史的背景曲解诗歌的意义
    四、诗歌:是自给自足的文学文本,还是依赖背景支撑的历史文本

    第二章  语言与印象――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批评中的一个难题
    一、难题:语言与印象的纠缠
    二、实例分析:从语义到语音
    三、还是难题:诗歌语言批评怎么办

    第三章 意脉与语序――中国古典诗歌中思维与语言的分合
    一、诗的语序:老话题的新诠释
    二、陌生化:意脉与语序的分离及诗歌语言的形成
    三、埋没意绪:意脉与语序分离的意义

    第四章 论格律――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结构的分析
    一、语音序列:从永明体到律绝体
    二、意义结构:对偶的空间效应
    三、句型规范:诗歌整体结构的选择
    四、小结:人心与天道的同律搏动

    第五章 论典故――中国古典诗歌特殊语词的分析之一
    一、密码破译:作者与读者的文化对应关系
    二、典故与诗的视境:中断与连续
    三、用典方式:表达意义与传递感受
    四、典故注释:对“动机史”的阐释

    第六章 论虚字――中国古典诗歌特殊语词的分析之二
    一、“自”字的分析:“转从虚字出力”
    二、虚字的意味:传递感受与曲折意思
    三、“意思中再加意思”
    四、唐宋诗之间:虚字与以又为诗的风气

    第七章 论诗眼――中国古典诗歌特殊语词的分析之二
    一、从无眼到有眼:“诗眼”的形成过程
    二、诗眼的意义:给物理运动情状以情感色彩
    三、诗眼消解与篇法、句法与字法

    第八章 从宋诗到白话诗――诗歌语言的再度演变
    一、以文为诗:从唐诗到宋诗
    二、以白话为诗:本世纪初的诗体革命
    三、宋诗与白话诗:一种共同的诗歌观念导致的语言革命
    四、巧思与机智:走向精致化的白话诗

    原版后记

    修订版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的独特价值在于,它是古典文学研究界最早采用语言的眼光看待古典诗歌的著作之一。作者深刻地指出,古典诗歌具有独立的语言系统,采用的是独特的言语。这样,作者不是对一篇一首的诗词进行微观的分析,而是从宏观的语言体系的角度对于古典诗歌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整体风貌和动态发展做出把握。
  • 作者简介:
    葛兆光:原籍福建,一九五零年生于上海,初中毕业后,曾在贵州苗族山区插队,一九七七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一九八四年研究生毕业,曾经任教于江苏扬州师范学院历史系。一九九二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主要著作有《禅宗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古代诗文要籍详解》、《汉字的魔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学札记》、《唐诗选注》、《中国经典十种》、《中国禅思想史――从六世纪到九世纪》、《葛兆光自选集》、《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中国思想史第一卷》、《中国宗教与文学论集》等。另有随笔集《门外谈禅》、《考�在涧》、《佛影道踪》、《作壁上观――葛兆光书话》和《并不遥远的历史》等。
  • 目录:
    第一章 背景与意义――中国古典诗歌研究中一个传统方法的反省
    一、“背景分析”:真是一把万能钥匙吗?
    二、背景批评的难题与困境
    三、批评的传统:以历史的背景曲解诗歌的意义
    四、诗歌:是自给自足的文学文本,还是依赖背景支撑的历史文本

    第二章  语言与印象――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批评中的一个难题
    一、难题:语言与印象的纠缠
    二、实例分析:从语义到语音
    三、还是难题:诗歌语言批评怎么办

    第三章 意脉与语序――中国古典诗歌中思维与语言的分合
    一、诗的语序:老话题的新诠释
    二、陌生化:意脉与语序的分离及诗歌语言的形成
    三、埋没意绪:意脉与语序分离的意义

    第四章 论格律――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结构的分析
    一、语音序列:从永明体到律绝体
    二、意义结构:对偶的空间效应
    三、句型规范:诗歌整体结构的选择
    四、小结:人心与天道的同律搏动

    第五章 论典故――中国古典诗歌特殊语词的分析之一
    一、密码破译:作者与读者的文化对应关系
    二、典故与诗的视境:中断与连续
    三、用典方式:表达意义与传递感受
    四、典故注释:对“动机史”的阐释

    第六章 论虚字――中国古典诗歌特殊语词的分析之二
    一、“自”字的分析:“转从虚字出力”
    二、虚字的意味:传递感受与曲折意思
    三、“意思中再加意思”
    四、唐宋诗之间:虚字与以又为诗的风气

    第七章 论诗眼――中国古典诗歌特殊语词的分析之二
    一、从无眼到有眼:“诗眼”的形成过程
    二、诗眼的意义:给物理运动情状以情感色彩
    三、诗眼消解与篇法、句法与字法

    第八章 从宋诗到白话诗――诗歌语言的再度演变
    一、以文为诗:从唐诗到宋诗
    二、以白话为诗:本世纪初的诗体革命
    三、宋诗与白话诗:一种共同的诗歌观念导致的语言革命
    四、巧思与机智:走向精致化的白话诗

    原版后记

    修订版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