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光学/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

物理光学/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2015-09
版次: 1
ISBN: 9787302401179
定价: 2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3人买过
  •   《物理光学/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以光的波动性为基础研究和阐述光的本性、光学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注重展现新光学科技成果及其成就。本书共分为7章:第1章介绍光的电磁理论,阐述光的基本性质,分析光在各向同性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和介质分界面上的能量分配特性;第2章从波的叠加原理出发研究光的干涉规律,讨论光的相干性,介绍光的干涉装置及其典型应用;第3章围绕衍射阐述光的波动性,说明衍射是光在空间或物质中传播的一种基本方式,并基于基尔霍夫衍射公式和菲涅耳半波带法进一步研究关于衍射的处理方法及其应用;第4章讨论光的偏振特性及其应用,研究光在晶体中的传播特性和偏振元件对光的作用,以及偏振元件的设计和应用,并介绍处理偏振的琼斯矩阵法;第5章通过对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现象的论述,从光波场作用的观点出发讨论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第6章以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等现象为基础建立起量子的概念,并阐述光的波粒二象性;第7章介绍激光原理、傅里叶光学等现代光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工程、光学工程、光电子技术及光电控制等专业的本科教材,对于从事光通信、激光、红外、光电检测与计量的专业人员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张洪欣: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通信与微波工程研究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议专家,中国电子学会DSP应用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电子电器协会电磁兼容分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电磁兼容分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自由基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江苏省科技计划评审专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IET高级会员,北京邮电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工作突出贡献指导教师。长期从事通信与电磁兼容、信号与信息处理、生物电子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开设“电磁场与电磁波”、“物理光学”、“计算电磁学的数值方法”、“通信原理”等多门研究生及本科课程。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主持国家、省部级等科研项目3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出版著作3部,编写标准1部。获得优秀论文奖5项、教学成果奖2项、优秀论文指导教师奖5项。
    绪论
    第1章光的电磁理论
    1.1电磁波谱及电磁场基本方程
    1.1.1电磁波谱
    1.1.2电磁场基本方程
    1.2光波在各向同性介质中的传播
    1.2.1波动方程
    1.2.2平面波的特性及参量
    1.2.3球面波和柱面波
    1.3光波在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1.3.1反射定律、折射定律
    1.3.2菲涅耳公式
    1.3.3反射率和透射率
    1.3.4全反射与全反射临界角
    1.4光波场的频率谱
    1.4.1光波场的时间频率谱
    1.4.2光波场的空间频率谱
    1.4.3光波场的频率谱
    例题
    习题
    第2章光的干涉
    2.1光干涉的条件
    2.1.1光的干涉现象
    2.1.2产生光干涉的条件
    2.1.3从普通光源获得相干光的方法
    2.2双光束干涉
    2.2.1分波面双光束干涉
    2.2.2分振幅双光束干涉
    2.3多光束干涉
    2.3.1平行平板的多光束干涉
    2.3.2多光束干涉条纹的特性
    2.4光学薄膜
    2.4.1单层光学薄膜
    2.4.2多层光学薄膜
    2.5典型的干涉仪及其应用
    2.5.1迈克耳逊干涉仪
    2.5.2马赫泽德干涉仪
    2.5.3法布里珀罗干涉仪
    2.6光的相干性
    2.6.1光的空间相干性
    2.6.2光的时间相干性
    例题
    习题
    第3章光的衍射
    3.1光的衍射现象
    3.2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3.2.1惠更斯原理
    3.2.2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分析
    3.2.3基尔霍夫衍射公式
    3.2.4巴比涅原理
    3.2.5衍射系统的讨论
    3.3典型孔径的夫琅禾费衍射
    3.3.1衍射系统及透镜对衍射系统的作用
    3.3.2矩孔衍射
    3.3.3夫琅禾费单缝衍射
    3.3.4夫琅禾费圆孔衍射
    3.3.5傅里叶变换相移定理
    3.4光学成像系统的衍射和分辨率
    3.4.1像平面的夫琅禾费衍射
    3.4.2成像系统的分辨率
    3.5夫琅禾费多缝衍射
    3.5.1夫琅禾费双缝衍射
    3.5.2夫琅禾费多缝衍射
    3.6衍射光栅
    3.6.1光栅的分光性能
    3.6.2平面定向光栅(闪耀光栅)
    3.7菲涅耳衍射
    3.7.1菲涅耳半波带
    3.7.2菲涅耳衍射
    3.7.3夫琅禾费单缝衍射的半波带法
    3.7.4直线传播、衍射及干涉的关系
    3.8全息照相
    例题
    习题
    第4章光的偏振和晶体光学基础
    4.1光波的偏振特性
    4.1.1光波的偏振态
    4.1.2完全偏振光的三种形式
    4.1.3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偏振态
    4.2光通过单轴晶体时的双折射现象
    4.3光在晶体中的波面
    4.4光在晶体中的传播方向
    4.4.1单轴晶体的主折射率
    4.4.2单轴晶体内o光与e光的传播
    4.5偏振元件
    4.5.1二向色性与偏振片
    4.5.2偏振元件介绍
    4.5.3波片(相位延迟器)
    4.5.4补偿器
    4.6偏振的矩阵表示
    4.6.1偏振光的矩阵表示
    4.6.2正交偏振
    4.6.3偏振元件的矩阵表示
    4.7偏振态的获得及实验检验
    4.7.1偏振态的获得
    4.7.25种偏振态的检验
    4.8偏振光的干涉
    4.8.1偏振光干涉原理
    4.8.2会聚偏振光的干涉
    4.8.3椭偏仪的基本原理
    4.9光弹效应和电光效应
    4.9.1光弹效应
    4.9.2电光效应
    4.10声光效应
    4.11旋光现象
    4.11.1旋光现象及其物理解释
    4.11.2磁致旋光
    4.11.3量糖术
    例题
    习题
    第5章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
    5.1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经典理论
    5.2光的吸收
    5.2.1光的吸收规律
    5.2.2吸收光谱
    5.3光的散射
    5.3.1散射的特点
    5.3.2瑞利散射
    5.3.3散射光的偏振状态
    5.3.4散射光的强度
    5.3.5分子散射
    5.3.6喇曼散射
    5.4光的色散
    5.4.1色散的特点
    5.4.2正常色散
    5.4.3反常色散
    例题
    习题
    第6章光的量子性
    6.1热辐射与基尔霍夫定律
    6.2黑体辐射
    6.2.1黑体与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
    6.2.2维恩位移定律
    6.2.3维恩公式和瑞利金斯公式
    6.3普朗克公式和能量子假设
    6.4光电效应
    6.4.1光电效应及其实验规律
    6.4.2光电效应同波动理论的矛盾
    6.5光电效应的量子解释
    6.5.1爱因斯坦的光子假设及其光电方程
    6.5.2对光电效应的量子解释
    6.5.3光子的质量和动量
    6.6康普顿效应
    6.7德布罗意波
    6.8波粒二象性
    例题
    习题
    第7章现代光学基础
    7.1原子发光的机理
    7.1.1玻尔氢原子模型
    7.1.2能级图
    7.1.3原子发光机理
    7.2光与原子相互作用
    7.2.1吸收
    7.2.2自发辐射
    7.2.3受激辐射
    7.2.4吸收、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三系数之间的关系
    7.3粒子数反转
    7.3.1受激辐射与吸收
    7.3.2能实现粒子数反转的物质
    7.4光振荡
    7.4.1受激辐射与自发辐射
    7.4.2光学谐振腔
    7.4.3稳定谐振腔结构
    7.4.4光振荡的阈值条件
    7.5激光的单色性
    7.5.1谱线宽度
    7.5.2谐振腔的共振频率
    7.5.3激光的单色性
    7.6激光的相干性
    7.6.1谐振腔光波衍射的影响
    7.6.2激光的相干性
    7.7傅里叶光学简介
    7.8非线性光学基础
    7.8.1非线性光学现象
    7.8.2激光倍频技术
    7.8.3激光自聚焦
    例题
    习题
    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物理光学/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以光的波动性为基础研究和阐述光的本性、光学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注重展现新光学科技成果及其成就。本书共分为7章:第1章介绍光的电磁理论,阐述光的基本性质,分析光在各向同性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和介质分界面上的能量分配特性;第2章从波的叠加原理出发研究光的干涉规律,讨论光的相干性,介绍光的干涉装置及其典型应用;第3章围绕衍射阐述光的波动性,说明衍射是光在空间或物质中传播的一种基本方式,并基于基尔霍夫衍射公式和菲涅耳半波带法进一步研究关于衍射的处理方法及其应用;第4章讨论光的偏振特性及其应用,研究光在晶体中的传播特性和偏振元件对光的作用,以及偏振元件的设计和应用,并介绍处理偏振的琼斯矩阵法;第5章通过对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现象的论述,从光波场作用的观点出发讨论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第6章以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等现象为基础建立起量子的概念,并阐述光的波粒二象性;第7章介绍激光原理、傅里叶光学等现代光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工程、光学工程、光电子技术及光电控制等专业的本科教材,对于从事光通信、激光、红外、光电检测与计量的专业人员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 作者简介:
    张洪欣: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通信与微波工程研究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议专家,中国电子学会DSP应用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电子电器协会电磁兼容分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电磁兼容分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自由基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江苏省科技计划评审专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IET高级会员,北京邮电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工作突出贡献指导教师。长期从事通信与电磁兼容、信号与信息处理、生物电子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开设“电磁场与电磁波”、“物理光学”、“计算电磁学的数值方法”、“通信原理”等多门研究生及本科课程。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主持国家、省部级等科研项目3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出版著作3部,编写标准1部。获得优秀论文奖5项、教学成果奖2项、优秀论文指导教师奖5项。
  • 目录:
    绪论
    第1章光的电磁理论
    1.1电磁波谱及电磁场基本方程
    1.1.1电磁波谱
    1.1.2电磁场基本方程
    1.2光波在各向同性介质中的传播
    1.2.1波动方程
    1.2.2平面波的特性及参量
    1.2.3球面波和柱面波
    1.3光波在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1.3.1反射定律、折射定律
    1.3.2菲涅耳公式
    1.3.3反射率和透射率
    1.3.4全反射与全反射临界角
    1.4光波场的频率谱
    1.4.1光波场的时间频率谱
    1.4.2光波场的空间频率谱
    1.4.3光波场的频率谱
    例题
    习题
    第2章光的干涉
    2.1光干涉的条件
    2.1.1光的干涉现象
    2.1.2产生光干涉的条件
    2.1.3从普通光源获得相干光的方法
    2.2双光束干涉
    2.2.1分波面双光束干涉
    2.2.2分振幅双光束干涉
    2.3多光束干涉
    2.3.1平行平板的多光束干涉
    2.3.2多光束干涉条纹的特性
    2.4光学薄膜
    2.4.1单层光学薄膜
    2.4.2多层光学薄膜
    2.5典型的干涉仪及其应用
    2.5.1迈克耳逊干涉仪
    2.5.2马赫泽德干涉仪
    2.5.3法布里珀罗干涉仪
    2.6光的相干性
    2.6.1光的空间相干性
    2.6.2光的时间相干性
    例题
    习题
    第3章光的衍射
    3.1光的衍射现象
    3.2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3.2.1惠更斯原理
    3.2.2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分析
    3.2.3基尔霍夫衍射公式
    3.2.4巴比涅原理
    3.2.5衍射系统的讨论
    3.3典型孔径的夫琅禾费衍射
    3.3.1衍射系统及透镜对衍射系统的作用
    3.3.2矩孔衍射
    3.3.3夫琅禾费单缝衍射
    3.3.4夫琅禾费圆孔衍射
    3.3.5傅里叶变换相移定理
    3.4光学成像系统的衍射和分辨率
    3.4.1像平面的夫琅禾费衍射
    3.4.2成像系统的分辨率
    3.5夫琅禾费多缝衍射
    3.5.1夫琅禾费双缝衍射
    3.5.2夫琅禾费多缝衍射
    3.6衍射光栅
    3.6.1光栅的分光性能
    3.6.2平面定向光栅(闪耀光栅)
    3.7菲涅耳衍射
    3.7.1菲涅耳半波带
    3.7.2菲涅耳衍射
    3.7.3夫琅禾费单缝衍射的半波带法
    3.7.4直线传播、衍射及干涉的关系
    3.8全息照相
    例题
    习题
    第4章光的偏振和晶体光学基础
    4.1光波的偏振特性
    4.1.1光波的偏振态
    4.1.2完全偏振光的三种形式
    4.1.3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偏振态
    4.2光通过单轴晶体时的双折射现象
    4.3光在晶体中的波面
    4.4光在晶体中的传播方向
    4.4.1单轴晶体的主折射率
    4.4.2单轴晶体内o光与e光的传播
    4.5偏振元件
    4.5.1二向色性与偏振片
    4.5.2偏振元件介绍
    4.5.3波片(相位延迟器)
    4.5.4补偿器
    4.6偏振的矩阵表示
    4.6.1偏振光的矩阵表示
    4.6.2正交偏振
    4.6.3偏振元件的矩阵表示
    4.7偏振态的获得及实验检验
    4.7.1偏振态的获得
    4.7.25种偏振态的检验
    4.8偏振光的干涉
    4.8.1偏振光干涉原理
    4.8.2会聚偏振光的干涉
    4.8.3椭偏仪的基本原理
    4.9光弹效应和电光效应
    4.9.1光弹效应
    4.9.2电光效应
    4.10声光效应
    4.11旋光现象
    4.11.1旋光现象及其物理解释
    4.11.2磁致旋光
    4.11.3量糖术
    例题
    习题
    第5章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
    5.1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经典理论
    5.2光的吸收
    5.2.1光的吸收规律
    5.2.2吸收光谱
    5.3光的散射
    5.3.1散射的特点
    5.3.2瑞利散射
    5.3.3散射光的偏振状态
    5.3.4散射光的强度
    5.3.5分子散射
    5.3.6喇曼散射
    5.4光的色散
    5.4.1色散的特点
    5.4.2正常色散
    5.4.3反常色散
    例题
    习题
    第6章光的量子性
    6.1热辐射与基尔霍夫定律
    6.2黑体辐射
    6.2.1黑体与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
    6.2.2维恩位移定律
    6.2.3维恩公式和瑞利金斯公式
    6.3普朗克公式和能量子假设
    6.4光电效应
    6.4.1光电效应及其实验规律
    6.4.2光电效应同波动理论的矛盾
    6.5光电效应的量子解释
    6.5.1爱因斯坦的光子假设及其光电方程
    6.5.2对光电效应的量子解释
    6.5.3光子的质量和动量
    6.6康普顿效应
    6.7德布罗意波
    6.8波粒二象性
    例题
    习题
    第7章现代光学基础
    7.1原子发光的机理
    7.1.1玻尔氢原子模型
    7.1.2能级图
    7.1.3原子发光机理
    7.2光与原子相互作用
    7.2.1吸收
    7.2.2自发辐射
    7.2.3受激辐射
    7.2.4吸收、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三系数之间的关系
    7.3粒子数反转
    7.3.1受激辐射与吸收
    7.3.2能实现粒子数反转的物质
    7.4光振荡
    7.4.1受激辐射与自发辐射
    7.4.2光学谐振腔
    7.4.3稳定谐振腔结构
    7.4.4光振荡的阈值条件
    7.5激光的单色性
    7.5.1谱线宽度
    7.5.2谐振腔的共振频率
    7.5.3激光的单色性
    7.6激光的相干性
    7.6.1谐振腔光波衍射的影响
    7.6.2激光的相干性
    7.7傅里叶光学简介
    7.8非线性光学基础
    7.8.1非线性光学现象
    7.8.2激光倍频技术
    7.8.3激光自聚焦
    例题
    习题
    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物理光学/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
电磁场与电磁波
张洪欣;沈远茂;韩宇南
物理光学/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
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学习与考研指导(第2版 )
张洪欣;沈远茂;张鑫
物理光学/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
海洋高新技术装备选购指南——观测监测类
张洪欣
物理光学/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
电磁场与电磁波(第2版)
张洪欣、沈远茂、韩宇南 著
物理光学/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
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学习与考研指导/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
张洪欣、沈远茂、张鑫 著
物理光学/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
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列教材:电磁场与电磁波
张洪欣、沈远茂、韩宁南 著
物理光学/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
物理光学
张洪欣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