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宋笔记

全宋笔记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2006-01
版次: 1
ISBN: 9787534741920
定价: 4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73页
字数: 221千字
丛书: 大象史料
分类: 历史
20人买过
  • 宋人笔记是宋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庞大,《全宋笔记》是中国宋代文史学界继《全宋诗》和《全宋文》后第三部大型总集,是一部系统整理过的收罗齐全的宋人笔记总汇。每部笔记均由整理者撰写一篇有学术价值的点校说明,内容包括作者小传、成书经过、内容评价、版本情况及源流、所用底本及校勘概况等。全书采用繁体字竖排、新式标点,是极有价值的史料,全新精包装,更是馈赠收藏的佳品,弥足珍贵。全书约分十编,《全宋笔记第2编(9)》为第二编一。
    综观《全宋笔记》第二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该书在科学的界定“笔记”含义的基础上,尽可能辑录宋人所撰的笔记,真正的体现全宋笔记的“全”的特点,避免出现挂一漏万和杂乱无章的现象。编纂者坚持“笔记”乃“随笔记事而非刻意著作之文”,限于收录“宋人著述的笔记专集”,而不包括“未成专集的、散见的单条笔记”,也不包括“题材专一、体系结构坚密的专集”,如“专门的诗话、语录、谱录类的茶经、画谱、名臣言行录、官箴等”,当然更不包括逐条叙述故事之类的小说和传记。
    其次,该书大多数宋人笔记系首次经校勘和标点提供世人阅读,体现了“新”的特点。在该书第一编的49种笔记中,已经由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出版的有13种,而此次新点校出版的有36种,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三多,这些首次点校出版的宋人笔记中。这些笔记有的尽管篇幅不多,但其内容涉及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习俗等,为后人留下了颇有价值的史料,弥足珍贵。
    再其次,该书与此前点校出版的宋人笔记相比,具有比较“准”即点校较为准确的特点。参加该书的整理点校者大都是在中国古代史和古代文学领域,尤其是唐、宋文学和史学方面研究成绩卓著者,虽然不敢过誉为极天下之选,但堪称一流人选。 朱易安,女,1955年生,上海人。现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古典文献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典文献学学科带头人。兼任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文化典籍系主任;女子文化学院院长,上海师范大学女性研究中心主任。早年由上海师范大学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历任古籍整理研究所讲师、副教授等。

    傅璇琮,1933年生,浙江宁波人。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奠定学术基础,后因中国院系调整,转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年毕业留校任助教,因在政治运动遭受错误批判,被调至中华书局接受改造,并由此走上学术道路。历任中华书局总编辑,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秘书长、副组长,兼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等。

    傅璇琮先生先后出版了一系列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导夫先路的著作,以及在古籍整理领域的重要成果,扶持和培养了一大批古代文学研究的生力军,长期从事唐宋文学研究及古典文献整理工作,在海内外学术界有着广泛和崇高的学术声誉。曾参加《二十四史》的点校和编辑,担任《唐才子传校笺》、《唐五代文学编年史》以及《全宋诗》、《续修四库全书》、《续修四库提要》等大型古籍整理类总集与丛书的主编,主要著作有《唐代诗人丛考》、《唐代科举与文学》、《唐诗论学丛稿》、《李德裕年谱》、《唐人选唐诗新编》,合著有《河岳英灵集研究》等。 宜州家乘 

    冷斋夜话 

    遵尧录 

    麟台故事(辑本) 

    麟台故事(残本) 

    岩下放言 

    玉涧杂书
  • 内容简介:
    宋人笔记是宋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庞大,《全宋笔记》是中国宋代文史学界继《全宋诗》和《全宋文》后第三部大型总集,是一部系统整理过的收罗齐全的宋人笔记总汇。每部笔记均由整理者撰写一篇有学术价值的点校说明,内容包括作者小传、成书经过、内容评价、版本情况及源流、所用底本及校勘概况等。全书采用繁体字竖排、新式标点,是极有价值的史料,全新精包装,更是馈赠收藏的佳品,弥足珍贵。全书约分十编,《全宋笔记第2编(9)》为第二编一。
    综观《全宋笔记》第二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该书在科学的界定“笔记”含义的基础上,尽可能辑录宋人所撰的笔记,真正的体现全宋笔记的“全”的特点,避免出现挂一漏万和杂乱无章的现象。编纂者坚持“笔记”乃“随笔记事而非刻意著作之文”,限于收录“宋人著述的笔记专集”,而不包括“未成专集的、散见的单条笔记”,也不包括“题材专一、体系结构坚密的专集”,如“专门的诗话、语录、谱录类的茶经、画谱、名臣言行录、官箴等”,当然更不包括逐条叙述故事之类的小说和传记。
    其次,该书大多数宋人笔记系首次经校勘和标点提供世人阅读,体现了“新”的特点。在该书第一编的49种笔记中,已经由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出版的有13种,而此次新点校出版的有36种,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三多,这些首次点校出版的宋人笔记中。这些笔记有的尽管篇幅不多,但其内容涉及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习俗等,为后人留下了颇有价值的史料,弥足珍贵。
    再其次,该书与此前点校出版的宋人笔记相比,具有比较“准”即点校较为准确的特点。参加该书的整理点校者大都是在中国古代史和古代文学领域,尤其是唐、宋文学和史学方面研究成绩卓著者,虽然不敢过誉为极天下之选,但堪称一流人选。
  • 作者简介:
    朱易安,女,1955年生,上海人。现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古典文献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典文献学学科带头人。兼任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文化典籍系主任;女子文化学院院长,上海师范大学女性研究中心主任。早年由上海师范大学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历任古籍整理研究所讲师、副教授等。

    傅璇琮,1933年生,浙江宁波人。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奠定学术基础,后因中国院系调整,转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年毕业留校任助教,因在政治运动遭受错误批判,被调至中华书局接受改造,并由此走上学术道路。历任中华书局总编辑,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秘书长、副组长,兼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等。

    傅璇琮先生先后出版了一系列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导夫先路的著作,以及在古籍整理领域的重要成果,扶持和培养了一大批古代文学研究的生力军,长期从事唐宋文学研究及古典文献整理工作,在海内外学术界有着广泛和崇高的学术声誉。曾参加《二十四史》的点校和编辑,担任《唐才子传校笺》、《唐五代文学编年史》以及《全宋诗》、《续修四库全书》、《续修四库提要》等大型古籍整理类总集与丛书的主编,主要著作有《唐代诗人丛考》、《唐代科举与文学》、《唐诗论学丛稿》、《李德裕年谱》、《唐人选唐诗新编》,合著有《河岳英灵集研究》等。
  • 目录:
    宜州家乘 

    冷斋夜话 

    遵尧录 

    麟台故事(辑本) 

    麟台故事(残本) 

    岩下放言 

    玉涧杂书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全宋笔记
劫余古艳(来燕榭书跋手迹辑存上下)(精)/大象名家珍藏
黄裳 著
全宋笔记
全宋笔记2(第2编)
朱易安 编
全宋笔记
篱墙之战 布莱德雷的第1军团在诺曼底
[美]利奥·多尔蒂 著;于仓和 译
全宋笔记
全宋笔记(第1编9)
朱易安 著
全宋笔记
全宋笔记(第3编4)
傅璇琮 著
全宋笔记
全宋笔记(第4编)(5)(繁体竖排版)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编
全宋笔记
全宋笔记(第4编7)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编
全宋笔记
全宋笔记(第5编·10)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编
全宋笔记
全宋笔记(第5编·6)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编
全宋笔记
耕堂读书记、耕堂读书记续编
孙犁 著
全宋笔记
二次大战的德国伞兵
[英]克里斯·麦纳(Chris McNab) 著;于仓和 译
全宋笔记
全宋笔记(第5编·4)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编
相关图书 / 更多
全宋笔记
全宋笔记第九编三 精装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编
全宋笔记
全宋笔记第九编七 精装
戴建国 主编;朱易安;复璇琮;周常林
全宋笔记
全宋笔记第九编二 精装
戴建国 主编;朱易安;复璇琮;周常林
全宋笔记
全宋笔记.第十编八简装
戴建国、朱易安、傅璇琮、周常林 编
全宋笔记
全宋诗话(共10册)(精)
张宗祥 编
全宋笔记
全宋笔记第九编五 精装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编
全宋笔记
全宋笔记第九编六 精装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编
全宋笔记
全宋笔记第十编(精装全十二册)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编
全宋笔记
全宋金曲(精装·全2册·繁体竖排)
刘崇德 编
全宋笔记
全宋笔记(套装共102册)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编
全宋笔记
全宋笔记第九编一 精装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编
全宋笔记
全宋笔记第九编四 精装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全宋笔记
白居易诗文精读
朱易安 著
全宋笔记
竹枝词及其近代转型研究
朱易安 著
全宋笔记
全宋笔记(第8编 10)
朱易安、傅璇琮、周常林 编
全宋笔记
全宋笔记(第8编 3)
朱易安、傅璇琮、周常林 编
全宋笔记
全宋笔记(第8编 5)
朱易安、傅璇琮、周常林 编
全宋笔记
全宋笔记(第8编 7)
朱易安、傅璇琮、周常林 编
全宋笔记
全宋笔记(第8编 8)
朱易安、傅璇琮、周常林 编
全宋笔记
全宋笔记(第8编 4)
朱易安、傅璇琮、周常林 编
全宋笔记
全宋笔记(第8编 9)
朱易安、傅璇琮、周常林 编
全宋笔记
中国李白研究2016
朱易安
全宋笔记
全宋笔记7(第3编)
朱易安、傅璇琮 编
全宋笔记
全宋笔记5(第3编)
朱易安、傅璇琮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