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物理学:第2版

近代物理学:第2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8-09
版次: 2
ISBN: 9787312018831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38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自然科学
  • 通常,近代物理主要是指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开始形成的相对论和物质的微观结构理论——原子分子物理、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和固体物理。在目前的课程体系下,相对论一般已在“力学”课程中讲解,而固体物理在许多学校已被加强成为一门单独的课程,本书只包括原子物理、分子物理、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内容。
    原子物理、分子物理、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的发展在一开始虽然有先后,但后来可以说是并行的,同时它们又是相互交错和相互促进的。它们展现给人们的是在看不见的微观物质世界中,各种粒子的结构和相互作用动力学的新现象和新理论。毫无疑问,从它们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是处于科学研究的最前沿,这一点可以从绝大多数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都是由于他们在近代物理中的成就予以说明。 徐克尊,男,江苏淮安人,1940年3月18日生于贵州省遵义市,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物理学和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国际纯粹物理与应用物理联合会C15委员会(原子、分子和光物理)委员。
    1961年9月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分配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任教至今。1987年10月晋升为教授,1990年11月晋升为博士生导师。1983年10月至1984年12月在美国康乃尔大学物理系做访问学者,1992年10月在日本电气通讯大学激光科学研究所做访问教授,1996年11月至1997年3月在韩国忠南大学物理系做访问教授。前期从事原子核物理与应用及粒子物理研究,近20年从事原子分子物理的研究及教学工作。曾申请到并主持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和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攀登计划子课题、中科院重大项目子课题和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0多项。在电子与原子分子碰撞物理、核技术应用和高能物理方面的工作中,取得了创造性的、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88篇,其中SCI收录100篇,包括Phys.Rev.Lett文章5篇,Phys.Rev.文章30篇,独自或与他人合作出版著作4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2项,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已培养硕士生22人,博士生15人。 总序
    前言
    第1章原子模型和单电子原子
    1.1原子的经典性质和汤姆生原子模型
    1.1.1原子的经典性质
    1.1.2光子的粒子特征
    1.1.3电子的发现
    1.1.4电子的电荷与大小
    1.1.5汤姆生原子模型
    1.2a粒子散射实验和卢瑟福原子模型
    1.2.1a粒子散射实验
    1.2.2卢瑟福原子模型及散射公式
    1.2.3卢瑟福散射公式与实验的比较
    1.2.4截面
    1.3氢原子光谱和玻尔原子模型
    1.3.1氢原子光谱和光谱项
    1.3.2玻尔原子模型
    1.3.3能级图
    1.3.4能级和原子光谱
    1.4类氢离子光谱和原子的激发实验
    1.4.1类氢离子光谱
    1.4.2原子核质量的影响
    1.4.3激发电势的测量
    1.5特殊的氢原子体系
    1.5.1里德伯态
    1.5.2奇特原子
    1.5.3粒子素和反氢原子
    习题
    第2章量子力学初步
    2.1波粒二象性
    2.1.1单光子的粒子性
    2.1.2单光子的波动性
    2.1.3德布罗意波
    2.1.4电子的晶体衍射实验
    2.1.5单电子的波动性
    2.2不确定关系
    2.2.1位置和动量不确定关系
    2.2.2能量和时间不确定关系
    2.3波函数及其物理意义
    2.3.1波函数的引入
    2.3.2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2.3.3对波函数的进一步讨论
    2.4薛定谔方程
    2.4.1薛定谔方程的建立
    2.4.2力学量算符、本征值和平均值
    2.4.3一维无限高方势阱
    2.4.4零点能
    2.4.5方势垒的穿透和隧道效应
    2.4.6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2.5氢原子的量子力学解
    2.5.1中心力场薛定谔方程
    2.5.2θ和Θ方程式的解和角动量
    ……
    第3章电子自旋和原子能级的精细结构
    第4章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和光谱
    第5章分子结构和分子光谱
    第6章粒子与原子和分子的相互作用
    第7章原子核的基本性质和结构
    第8章核衰变和核反应
    第9章粒子物理
    附录Ⅰ基本的物理和化学常数
    附录Ⅱ原子单位制
    附录Ⅲ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及其主要工作
    习题答案
    主要参考书目
    名词索引
    人名索引
  • 内容简介:
    通常,近代物理主要是指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开始形成的相对论和物质的微观结构理论——原子分子物理、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和固体物理。在目前的课程体系下,相对论一般已在“力学”课程中讲解,而固体物理在许多学校已被加强成为一门单独的课程,本书只包括原子物理、分子物理、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内容。
    原子物理、分子物理、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的发展在一开始虽然有先后,但后来可以说是并行的,同时它们又是相互交错和相互促进的。它们展现给人们的是在看不见的微观物质世界中,各种粒子的结构和相互作用动力学的新现象和新理论。毫无疑问,从它们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是处于科学研究的最前沿,这一点可以从绝大多数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都是由于他们在近代物理中的成就予以说明。
  • 作者简介:
    徐克尊,男,江苏淮安人,1940年3月18日生于贵州省遵义市,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物理学和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国际纯粹物理与应用物理联合会C15委员会(原子、分子和光物理)委员。
    1961年9月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分配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任教至今。1987年10月晋升为教授,1990年11月晋升为博士生导师。1983年10月至1984年12月在美国康乃尔大学物理系做访问学者,1992年10月在日本电气通讯大学激光科学研究所做访问教授,1996年11月至1997年3月在韩国忠南大学物理系做访问教授。前期从事原子核物理与应用及粒子物理研究,近20年从事原子分子物理的研究及教学工作。曾申请到并主持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和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攀登计划子课题、中科院重大项目子课题和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0多项。在电子与原子分子碰撞物理、核技术应用和高能物理方面的工作中,取得了创造性的、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88篇,其中SCI收录100篇,包括Phys.Rev.Lett文章5篇,Phys.Rev.文章30篇,独自或与他人合作出版著作4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2项,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已培养硕士生22人,博士生15人。
  •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1章原子模型和单电子原子
    1.1原子的经典性质和汤姆生原子模型
    1.1.1原子的经典性质
    1.1.2光子的粒子特征
    1.1.3电子的发现
    1.1.4电子的电荷与大小
    1.1.5汤姆生原子模型
    1.2a粒子散射实验和卢瑟福原子模型
    1.2.1a粒子散射实验
    1.2.2卢瑟福原子模型及散射公式
    1.2.3卢瑟福散射公式与实验的比较
    1.2.4截面
    1.3氢原子光谱和玻尔原子模型
    1.3.1氢原子光谱和光谱项
    1.3.2玻尔原子模型
    1.3.3能级图
    1.3.4能级和原子光谱
    1.4类氢离子光谱和原子的激发实验
    1.4.1类氢离子光谱
    1.4.2原子核质量的影响
    1.4.3激发电势的测量
    1.5特殊的氢原子体系
    1.5.1里德伯态
    1.5.2奇特原子
    1.5.3粒子素和反氢原子
    习题
    第2章量子力学初步
    2.1波粒二象性
    2.1.1单光子的粒子性
    2.1.2单光子的波动性
    2.1.3德布罗意波
    2.1.4电子的晶体衍射实验
    2.1.5单电子的波动性
    2.2不确定关系
    2.2.1位置和动量不确定关系
    2.2.2能量和时间不确定关系
    2.3波函数及其物理意义
    2.3.1波函数的引入
    2.3.2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2.3.3对波函数的进一步讨论
    2.4薛定谔方程
    2.4.1薛定谔方程的建立
    2.4.2力学量算符、本征值和平均值
    2.4.3一维无限高方势阱
    2.4.4零点能
    2.4.5方势垒的穿透和隧道效应
    2.4.6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2.5氢原子的量子力学解
    2.5.1中心力场薛定谔方程
    2.5.2θ和Θ方程式的解和角动量
    ……
    第3章电子自旋和原子能级的精细结构
    第4章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和光谱
    第5章分子结构和分子光谱
    第6章粒子与原子和分子的相互作用
    第7章原子核的基本性质和结构
    第8章核衰变和核反应
    第9章粒子物理
    附录Ⅰ基本的物理和化学常数
    附录Ⅱ原子单位制
    附录Ⅲ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及其主要工作
    习题答案
    主要参考书目
    名词索引
    人名索引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系列丛书 / 更多
相关图书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