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教程.第3卷,元明清时期

中国通史教程.第3卷,元明清时期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6-08
版次: 1
ISBN: 9787309047998
定价: 3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02页
字数: 443千字
分类: 历史
90人买过
  • 本教程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编撰。
      
      
      重点撰述如下历史过程:中国人和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统一的中国国家形态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文明和各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和外部世界联系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叙述逻辑贯通全书,系统地表达了对中国历史进程问题的创新性思考。
      
      
      本教程在各有关问题上力求反映学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基本完整地把握了传世的与出土的历史资料及其基础研究背景,大量吸收或讨论了相关领域前沿研究的积极成果。在此前提下,各卷作者以其长期研究积累,分别阐述了立论明确、论证规范的独到见解。
      
      
       第三卷《元明清时期》撰述13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期,中华各民族、中华大一统国家、中华古代文明的普遍发展和传统经济的局部变化,以及19世纪中期之后,中国反抗外部侵略势力并开始尝试向近代化转变的历史演进过程。本卷设立了元时期、明至清道光时期和晚清时期的概述部分,进而对各时期典章制度、社会经济、社会关系、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和中外关系等展开了较为系统又有新意的阐述,力图体现通史与专门史的基本统一。 姜义华,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任、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章太炎思想研究》、《理性缺位的启蒙》、《中华文化读本》、《史学导论》等。 关于本卷几个问题的说明

    第一章 元时期概述

      第一节 漠北合一和蒙古国的征战

        一、蒙古的起源与漠北的统一

        二、蒙古国的征服战争

        三、漠北的建设与汗国的分裂

      第二节 元朝的建立与社会政治

        一、元朝的建立与中国的统一

        二、政策的演变与帝位的争夺

        三、短暂的改革与政治危机

      第三节 民族压迫与民族融合

        一、推行民族分化和压迫政策

        二、民族融合的缓慢进程

        三、边疆治理与经济文化建设

      第四节 社会动乱与元朝的灭亡

        一、社会矛盾激化与白莲教的传播

        二、农民起义的爆发和地方割据

        三、朱元璋削平南方势力和北伐大都

    第二章 明至清道光时期概述

      第一节 从“洪永盛世”到宦官专权

        一、明初的由乱入治与“靖难之役”

        二、从正统到正德年间政治格局的演变

        三、明中期的吏治败坏与社会矛盾

      第二节 明末清初的王朝更替

        一、嘉靖万历年间的内阁纷争与张居正改革

        二、明末的政治没落与北边危机

        三、农民大暴动与清兵入关

        四、南明政权的覆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

      第三节 暗潜危机的“康雍乾盛世”

        一、清朝前期的统治政策

        二、边疆管理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三、思想控制与百年“文字狱”

        四、清朝国力由盛入衰的逐渐转化

      第四节 嘉庆道光年间的社会政治危机

        一、统治阶级日益衰败

        二、财政亏空,边防废弛

        三、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

    第三章 晚清时期概述

      第一节 外国列强叩关与侵华战争

        一、鸦片走私与鸦片战争

        二、英法联军侵华战争

        三、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

        四、中曰甲年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二节 社会动荡与民众抗争

        一、太平天国农民哉争

        二、各地的反详教斗争

        三、义和团运动

      第三节 统治危机与维新变法

        一、辛酉政变

        二、同光年间的洋务运动

        三、维新变法运动与戊戌政变

    第四章 元明清时期的典章制度

      第一节 政治制度

        一、中央政治体制

        二、地方行政制度

        三、教育科举与官员选拔制度

        四、法律制度

        五、军事制度

      第二节 经济财政制度

        一、土地制度与地租形态

        二、赋税徭役制度

        三、财政与金融制度

    第五章 元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

      第一节 农业的缓慢进步与边疆的开发

        一、农作物的改进及经济作物的推广

        二、农业技术的迟滞与生产的起伏

        三、农田水利与边疆开发

        四、林业、渔业和畜牧业

      第二节 手工业生产的转型和发展

        一、官营手工业向民间手工业的转变趋向

        二、手工业生产的拓展与局限

        三、手工业生产方式及其特点

        四、近代工业的产生与艰难发展

      第三节 商品经济的活跃

        一、国内贸易的发达与商品流通

        二、地域商帮及其经营特色

        三、城镇经济与市场网络

        四、海外贸易与白银货币的发展

        五、西方殖民势力冲击下商品经济的新格局

    第六章 人口变迁与社会关系

      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迁移流向

        一、人口数量与地区分布格局的变化

        二、人口政策与国内人口迁移的类型

        三、海外移民的激增及其流向

      第二节 阶级结构与社会关系

        一、社会等级结构与阶级关系

        二、贵族的兴衰更替与阶级关系的复杂化

        三、生业的扩展与城乡关系的多样化

      第三节 基层组织与社会管理

        一、政府对基层社会管理的演变及其衰落

        二、乡族组织与宗法关系

        三、民间宗教与秘密组织

    第七章 社会生活与风尚习俗

      第一节 婚姻家庭与日常生活

        一、婚丧嫁娶

        二、家庭结构

        三、日常生活与消费趋向

        四、运输、商路与交通方式

      第二节 社会礼俗与民间习俗

        一、社会礼俗的变化

        二、岁时节令风俗

        三、民间文化娱乐

      第三节 社会风尚的时代特征与地域差异

        一、社会风尚的时代特征

        二、社会风尚的民族与区域差异

        三、“西风东渐”下的民俗流变

    第八章 元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

      第一节 理学的北传与心学的崛起

        一、理学的北传及其官方地位的确立

        二、心学的崛起与分化

        三、理学异端与社会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 经世致用与西学为用

        一、儒学的“由王返程”与实学的兴起

        二、传统儒学的困境与更新

        三、“西学东渐”与“中体西用”

        四、大同思想与民权启蒙

      第三节 宗教传播与中西冲突

        一、“也里可温”与耶稣会士

        二、“礼仪之争”与禁教令

        三、不平等条约下的传教活动

      第四节 文学艺术的发展

        一、元代杂剧及散曲的成就

        二、明清小说与其他通俗文艺

        三、晚清小说的发展与变化

        四、绘画与书法艺术

      第五节 史学成就与汉学兴衰

        一、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与章学诚的《文史通义》

        二、乾嘉汉学的兴盛与衰落

        三、官方学术及类书、丛书的编纂

    第九章 科学技术的缓慢进步

      第一节 元代的科技成就

        一、郭守敬与《授时历》

        二、王祯与
  • 内容简介:
    本教程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编撰。
      
      
      重点撰述如下历史过程:中国人和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统一的中国国家形态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文明和各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和外部世界联系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叙述逻辑贯通全书,系统地表达了对中国历史进程问题的创新性思考。
      
      
      本教程在各有关问题上力求反映学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基本完整地把握了传世的与出土的历史资料及其基础研究背景,大量吸收或讨论了相关领域前沿研究的积极成果。在此前提下,各卷作者以其长期研究积累,分别阐述了立论明确、论证规范的独到见解。
      
      
       第三卷《元明清时期》撰述13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期,中华各民族、中华大一统国家、中华古代文明的普遍发展和传统经济的局部变化,以及19世纪中期之后,中国反抗外部侵略势力并开始尝试向近代化转变的历史演进过程。本卷设立了元时期、明至清道光时期和晚清时期的概述部分,进而对各时期典章制度、社会经济、社会关系、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和中外关系等展开了较为系统又有新意的阐述,力图体现通史与专门史的基本统一。
  • 作者简介:
    姜义华,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任、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章太炎思想研究》、《理性缺位的启蒙》、《中华文化读本》、《史学导论》等。
  • 目录:
    关于本卷几个问题的说明

    第一章 元时期概述

      第一节 漠北合一和蒙古国的征战

        一、蒙古的起源与漠北的统一

        二、蒙古国的征服战争

        三、漠北的建设与汗国的分裂

      第二节 元朝的建立与社会政治

        一、元朝的建立与中国的统一

        二、政策的演变与帝位的争夺

        三、短暂的改革与政治危机

      第三节 民族压迫与民族融合

        一、推行民族分化和压迫政策

        二、民族融合的缓慢进程

        三、边疆治理与经济文化建设

      第四节 社会动乱与元朝的灭亡

        一、社会矛盾激化与白莲教的传播

        二、农民起义的爆发和地方割据

        三、朱元璋削平南方势力和北伐大都

    第二章 明至清道光时期概述

      第一节 从“洪永盛世”到宦官专权

        一、明初的由乱入治与“靖难之役”

        二、从正统到正德年间政治格局的演变

        三、明中期的吏治败坏与社会矛盾

      第二节 明末清初的王朝更替

        一、嘉靖万历年间的内阁纷争与张居正改革

        二、明末的政治没落与北边危机

        三、农民大暴动与清兵入关

        四、南明政权的覆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

      第三节 暗潜危机的“康雍乾盛世”

        一、清朝前期的统治政策

        二、边疆管理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三、思想控制与百年“文字狱”

        四、清朝国力由盛入衰的逐渐转化

      第四节 嘉庆道光年间的社会政治危机

        一、统治阶级日益衰败

        二、财政亏空,边防废弛

        三、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

    第三章 晚清时期概述

      第一节 外国列强叩关与侵华战争

        一、鸦片走私与鸦片战争

        二、英法联军侵华战争

        三、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

        四、中曰甲年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二节 社会动荡与民众抗争

        一、太平天国农民哉争

        二、各地的反详教斗争

        三、义和团运动

      第三节 统治危机与维新变法

        一、辛酉政变

        二、同光年间的洋务运动

        三、维新变法运动与戊戌政变

    第四章 元明清时期的典章制度

      第一节 政治制度

        一、中央政治体制

        二、地方行政制度

        三、教育科举与官员选拔制度

        四、法律制度

        五、军事制度

      第二节 经济财政制度

        一、土地制度与地租形态

        二、赋税徭役制度

        三、财政与金融制度

    第五章 元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

      第一节 农业的缓慢进步与边疆的开发

        一、农作物的改进及经济作物的推广

        二、农业技术的迟滞与生产的起伏

        三、农田水利与边疆开发

        四、林业、渔业和畜牧业

      第二节 手工业生产的转型和发展

        一、官营手工业向民间手工业的转变趋向

        二、手工业生产的拓展与局限

        三、手工业生产方式及其特点

        四、近代工业的产生与艰难发展

      第三节 商品经济的活跃

        一、国内贸易的发达与商品流通

        二、地域商帮及其经营特色

        三、城镇经济与市场网络

        四、海外贸易与白银货币的发展

        五、西方殖民势力冲击下商品经济的新格局

    第六章 人口变迁与社会关系

      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迁移流向

        一、人口数量与地区分布格局的变化

        二、人口政策与国内人口迁移的类型

        三、海外移民的激增及其流向

      第二节 阶级结构与社会关系

        一、社会等级结构与阶级关系

        二、贵族的兴衰更替与阶级关系的复杂化

        三、生业的扩展与城乡关系的多样化

      第三节 基层组织与社会管理

        一、政府对基层社会管理的演变及其衰落

        二、乡族组织与宗法关系

        三、民间宗教与秘密组织

    第七章 社会生活与风尚习俗

      第一节 婚姻家庭与日常生活

        一、婚丧嫁娶

        二、家庭结构

        三、日常生活与消费趋向

        四、运输、商路与交通方式

      第二节 社会礼俗与民间习俗

        一、社会礼俗的变化

        二、岁时节令风俗

        三、民间文化娱乐

      第三节 社会风尚的时代特征与地域差异

        一、社会风尚的时代特征

        二、社会风尚的民族与区域差异

        三、“西风东渐”下的民俗流变

    第八章 元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

      第一节 理学的北传与心学的崛起

        一、理学的北传及其官方地位的确立

        二、心学的崛起与分化

        三、理学异端与社会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 经世致用与西学为用

        一、儒学的“由王返程”与实学的兴起

        二、传统儒学的困境与更新

        三、“西学东渐”与“中体西用”

        四、大同思想与民权启蒙

      第三节 宗教传播与中西冲突

        一、“也里可温”与耶稣会士

        二、“礼仪之争”与禁教令

        三、不平等条约下的传教活动

      第四节 文学艺术的发展

        一、元代杂剧及散曲的成就

        二、明清小说与其他通俗文艺

        三、晚清小说的发展与变化

        四、绘画与书法艺术

      第五节 史学成就与汉学兴衰

        一、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与章学诚的《文史通义》

        二、乾嘉汉学的兴盛与衰落

        三、官方学术及类书、丛书的编纂

    第九章 科学技术的缓慢进步

      第一节 元代的科技成就

        一、郭守敬与《授时历》

        二、王祯与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通史教程.第3卷,元明清时期
20世纪中国人物传记文献目录
姜义华;傅德华
中国通史教程.第3卷,元明清时期
何谓中国
姜义华 著
中国通史教程.第3卷,元明清时期
中华文明三论
姜义华
中国通史教程.第3卷,元明清时期
典藏1921(全六册)
姜义华 主编
中国通史教程.第3卷,元明清时期
章炳麟评传
姜义华 著
中国通史教程.第3卷,元明清时期
中华文明的鼎新
姜义华等 著
中国通史教程.第3卷,元明清时期
中华文明的经脉
姜义华 著
中国通史教程.第3卷,元明清时期
改革开放与大国治理
姜义华、曹锦清、房宁 著
中国通史教程.第3卷,元明清时期
史学导论(第三版)
姜义华
中国通史教程.第3卷,元明清时期
中华文化通识
姜义华、朱子彦 著
中国通史教程.第3卷,元明清时期
史学导论
姜义华
中国通史教程.第3卷,元明清时期
史魂
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