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

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4-08
版次: 1
ISBN: 9787516146040
定价: 5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78页
字数: 302千字
分类: 文学
3人买过
  •   王金胜编著的《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从中国现代性语境中主体的现代认同建构及其困境这一视角,综合运用文化心理学、文化研究、叙事学、传记批评等理论、方法,通过对2O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涌现的众多小说潮流及代表性作家作品的解读,透视近30年作家自我认同及其叙事表征的嬗递趋势,探察作家主体精神结构循着现代性演变的轨迹,发掘新时期小说叙事美学得以形成的深层机制,并对诸样态小说中潜隐的自我认同的困境、危机和现代性的诸多悖论给出根据充实、思辨严密的阐释。   王金胜,男,1972年12月生于山东临朐。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文学硕士,山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主要学术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思潮、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等。已在《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鲁迅研究月刊》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著作除本书外,另有《艺术青岛》、《余华研究资料》、《中国新文学家与现代文化建设》(合著)等。承担、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 绪论 文学:作为自我认同的方式与载体——从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文学是人学”说起

    第一章 “人”的意蕴与艺术形态:“新时期”初期小说的启蒙叙事(上)——“伤痕小说”与“反思小说”的自我认同

     第一节 “启蒙”:在“五四”和“新时期”的不同文化语境中

     第二节 “个人”与“人民”:“新时期”初期小说启蒙叙事的内在缠绕

    第二章 “人”的意蕴与艺术形态:“新时期”初期小说的启蒙叙事(下)——“伤痕小说”与“反思小说”的自我认同

     第一节 人民话语中的个体言说:“新时期”初期小说启蒙叙事的精神底色

     第二节 丰艳的人民言说与苍白的自我反思:“新时期”初期小说启蒙叙事困境之一

     第三节 追随或超越:知识者如何面对“人民”——“新时期”初期小说启蒙叙事困境之二

    第三章 断裂与接续:“现代化”的艺术形态及其意蕴——“改革小说”的自我认同

     第一节 想象现代化:作为历史与现实的联结物

     第二节 “历史”的镜像:在现代化的叙事视野中

     第三节 想象现实:在现代性理念制约下的浪漫化叙述

    第四章 “传统”抑或“现代”:悖论中的选择——“寻根小说”的自我认同

     第一节 启蒙或其反叛:作为群体性叙事的“寻根小说”

     第二节 “根”的寓言:作为现代性装置的透视物

     第三节 “寻根”作家的认同焦虑与构建“文化中国”的难局

    第五章 叙事转型中“人”的生成与存在形态——“先锋小说”的自我认同

     第一节 主体:激进的现代化与自我取消

     第二节 拆除深度与意义的重建:先锋小说叙述语言的意识形态性

    第六章 市场化语境中主体的位置与姿态体——20世纪90年代小说的自我认同

     第一节 陷落与飞翔:20世纪90年代小说的“日常生活”叙事

     第二节 “自我”的镜像: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写作的主体意识

    第七章 破碎的自我镜像——20世纪90年代小说的自我认同危机

     第一节 自我认同与认同危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辩证

     第二节 新闻化影像化-细节 化:20世纪90年代小说的经验主义色彩

     第三节 “结构”或“解构”:20世纪90年代小说中的“结构”意识形态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王金胜编著的《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从中国现代性语境中主体的现代认同建构及其困境这一视角,综合运用文化心理学、文化研究、叙事学、传记批评等理论、方法,通过对2O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涌现的众多小说潮流及代表性作家作品的解读,透视近30年作家自我认同及其叙事表征的嬗递趋势,探察作家主体精神结构循着现代性演变的轨迹,发掘新时期小说叙事美学得以形成的深层机制,并对诸样态小说中潜隐的自我认同的困境、危机和现代性的诸多悖论给出根据充实、思辨严密的阐释。
  • 作者简介:
      王金胜,男,1972年12月生于山东临朐。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文学硕士,山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主要学术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思潮、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等。已在《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鲁迅研究月刊》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著作除本书外,另有《艺术青岛》、《余华研究资料》、《中国新文学家与现代文化建设》(合著)等。承担、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
  • 目录:
    绪论 文学:作为自我认同的方式与载体——从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文学是人学”说起

    第一章 “人”的意蕴与艺术形态:“新时期”初期小说的启蒙叙事(上)——“伤痕小说”与“反思小说”的自我认同

     第一节 “启蒙”:在“五四”和“新时期”的不同文化语境中

     第二节 “个人”与“人民”:“新时期”初期小说启蒙叙事的内在缠绕

    第二章 “人”的意蕴与艺术形态:“新时期”初期小说的启蒙叙事(下)——“伤痕小说”与“反思小说”的自我认同

     第一节 人民话语中的个体言说:“新时期”初期小说启蒙叙事的精神底色

     第二节 丰艳的人民言说与苍白的自我反思:“新时期”初期小说启蒙叙事困境之一

     第三节 追随或超越:知识者如何面对“人民”——“新时期”初期小说启蒙叙事困境之二

    第三章 断裂与接续:“现代化”的艺术形态及其意蕴——“改革小说”的自我认同

     第一节 想象现代化:作为历史与现实的联结物

     第二节 “历史”的镜像:在现代化的叙事视野中

     第三节 想象现实:在现代性理念制约下的浪漫化叙述

    第四章 “传统”抑或“现代”:悖论中的选择——“寻根小说”的自我认同

     第一节 启蒙或其反叛:作为群体性叙事的“寻根小说”

     第二节 “根”的寓言:作为现代性装置的透视物

     第三节 “寻根”作家的认同焦虑与构建“文化中国”的难局

    第五章 叙事转型中“人”的生成与存在形态——“先锋小说”的自我认同

     第一节 主体:激进的现代化与自我取消

     第二节 拆除深度与意义的重建:先锋小说叙述语言的意识形态性

    第六章 市场化语境中主体的位置与姿态体——20世纪90年代小说的自我认同

     第一节 陷落与飞翔:20世纪90年代小说的“日常生活”叙事

     第二节 “自我”的镜像: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写作的主体意识

    第七章 破碎的自我镜像——20世纪90年代小说的自我认同危机

     第一节 自我认同与认同危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辩证

     第二节 新闻化影像化-细节 化:20世纪90年代小说的经验主义色彩

     第三节 “结构”或“解构”:20世纪90年代小说中的“结构”意识形态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
新时代防治艾滋病干部
王贺胜
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
新时代我国情报工作的发展
吴晨生 李慧 等
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
新时代 新发展 新成就——从党的十八大到二十大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
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
新时代新征程党建工作实务丛书——机关党建工作实务
《机关党建工作实务》编写组 编著
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
新时代背景下北京市学龄前儿童同胞关系研究
苏婧 等
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
新时代新征程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务
《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务》编写组 编著
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研究与路径探索
戴朝护
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
新时代工会女职工工作实务(全新修订版)
李军燕,王小梅 编著
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
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
沈传亮
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
新时代的中国式行政法治现代化
吴欢,尹培培,孟星宇
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
新时代共青团活动策划方法与实例
郭雪 编著
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
新时代基层工会主席工作实务(全新修订版)
崔生祥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