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文文学整体观

世界华文文学整体观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7-12
版次: 1
ISBN: 9787020067244
定价: 21.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68页
字数: 224千字
分类: 文学
26人买过
  • 本书是《鸡鸣丛书》系列之一的《世界华文文学整体观》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论陈映真的“台湾文学观”》、《北美华文文学中的两大作家群比较研究》、《“他者”的存在和“身份”的追寻——美国华文文学的一种解读》、《“家”的颠覆与重建》等议论文章。
      
      
      《全世界文文学整体观》这一书名,套用的是陈思和的《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中国新文学整体观》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现当代文研究的重要收获,在书中,陈思和从总体上打破此前相对“稳定”的中国新文学“史”的研究视野,从观念、范围和方法等方面,冲破的模式,以世界文学为参照。贯彻现当代文学,建立起中国新文学的整体认识。 前言

    “家”的颠覆与重建——以“父子关系”为视角看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变迁

    中国现代心理分析小说的两种形态——施蛰存、欧阳子比较论

    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狂人日记》新论

    对“启蒙者”的反思和除魅——鲁迅《伤逝》新论

    论张爱玲及其小说中的“不安全感”

    论《现代文学》对台湾文学的贡献和影响

    论两篇《古都》的精神形态及相互关系

    论陈映真的“台湾文学观”

    从《有缘千里》到《离开同方》——论苏伟贞的眷村小说

    香港文学:从“地区”文学到“特征”文学

    一种文学,多种看法——香港文学研究的立场、论域和方法(1997~2007)

    北美华文文学中的两大作家群比较研究

    “他者”的存在和“身份”的追寻——美国华文文学的一种解读

    论美国华文文学中的留学生题材小说——以於梨华、查建英、严歌苓为例

    现代美文的杰出实践——论白先勇的散丈创作

    斗争·爱情·语言——论余曦的《安大略湖畔》

    “历史”与“现实”:考察马华文学的一种视角——以《赤道形声》为中心

    附录

    文学创作:个人·家庭·历史·传统——访白先勇
  • 内容简介:
    本书是《鸡鸣丛书》系列之一的《世界华文文学整体观》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论陈映真的“台湾文学观”》、《北美华文文学中的两大作家群比较研究》、《“他者”的存在和“身份”的追寻——美国华文文学的一种解读》、《“家”的颠覆与重建》等议论文章。
      
      
      《全世界文文学整体观》这一书名,套用的是陈思和的《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中国新文学整体观》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现当代文研究的重要收获,在书中,陈思和从总体上打破此前相对“稳定”的中国新文学“史”的研究视野,从观念、范围和方法等方面,冲破的模式,以世界文学为参照。贯彻现当代文学,建立起中国新文学的整体认识。
  • 目录:
    前言

    “家”的颠覆与重建——以“父子关系”为视角看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变迁

    中国现代心理分析小说的两种形态——施蛰存、欧阳子比较论

    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狂人日记》新论

    对“启蒙者”的反思和除魅——鲁迅《伤逝》新论

    论张爱玲及其小说中的“不安全感”

    论《现代文学》对台湾文学的贡献和影响

    论两篇《古都》的精神形态及相互关系

    论陈映真的“台湾文学观”

    从《有缘千里》到《离开同方》——论苏伟贞的眷村小说

    香港文学:从“地区”文学到“特征”文学

    一种文学,多种看法——香港文学研究的立场、论域和方法(1997~2007)

    北美华文文学中的两大作家群比较研究

    “他者”的存在和“身份”的追寻——美国华文文学的一种解读

    论美国华文文学中的留学生题材小说——以於梨华、查建英、严歌苓为例

    现代美文的杰出实践——论白先勇的散丈创作

    斗争·爱情·语言——论余曦的《安大略湖畔》

    “历史”与“现实”:考察马华文学的一种视角——以《赤道形声》为中心

    附录

    文学创作:个人·家庭·历史·传统——访白先勇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