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程序中的实现真实:民事诉讼证明法理之现代阐释

正当程序中的实现真实:民事诉讼证明法理之现代阐释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2009-04
版次: 1
ISBN: 9787503694622
定价: 3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71页
字数: 355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法律
13人买过
  • 在现代法治社会,应当在“正当程序”的框架内,为解决“如何查明案件事实”或者说“怎样实现真实”问题,设立合理:程序制度。具体说:
    首先,本书在第一章第二节中论证了,遵行正当程序进行诉讼证明,能够实现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根据正当程序及其保障原理,违反正当程序及其保障原理的证明行为(事实主张行为、举证行为、质证行为和辩论行为等),将会受到否定评价(比如产生行为无效、失权等后果),行为人也会负担诉讼费用,甚至会受到罚款等处罚,藉此以形成或维护符合正义要求的诉讼证明秩序。
    其次,在诉讼或诉讼证明中,“实现真实”是多种利益或价值权衡的结果。在诉讼或诉讼证明中,“实现真实”是其首要的但不是唯一的价值追求,还有比“实现真实”更高的利益追求及诉讼效率等价值追求。在本书的相应部分,将分析为什么证明标准采取盖然性标准?为什么排除适用非法证据?为什么在民事诉讼中严禁适用测谎仪?为什么建立举证时限制度?为什么在“事实真伪不明”时适用证明责任规范作出判决?
    再次,在民事诉讼中,对立当事人之间、当事人与法官之间充分对话和相互说服,然后法官以裁判将对话的结果或说服的内容固定起来并表达出来。其中,诉讼证明实际上是当事人运用证据和事实说服法官以作出利己的裁判,故诉讼证明属于“他向证明”而非“自向证明”。与“自向证明”不同的是,在“他向证明”中,证明人必须向他人(裁判者)证明自己的行为或主张是正当的或合法的。
    最后,诉讼或诉讼证明应当遵行程序法定原则。诉讼证明程序法定原则属于民事诉讼安定性的范畴,即要求法官和当事人应当按照法定程序有序地进行诉讼(证明),其诉讼结果或证明结果必须得到充分保障。诉讼证明程序法定原则或诉讼安定性从技术层面要求法官和当事人遵守正当程序,保障诉讼证明有序顺畅进行以避免程序混乱和诉讼迟延,最终实现司法正义或诉讼公正。
    笔者在本书中根据诉讼证明的逻辑和理路,将“民事诉讼证明”划分为五个部分:(1)“总论”,主要讨论民事诉讼证明的基础原理,包括正当程序保障原理、诉讼证明的基本目的(实现真实)、实现真实的法律制度体例等。根据“总论”所阐释的基本原理,分别阐释如下几项问题:(2)“证明什么”,主要阐释证明对象和免证事实;(3)“用何证明”,主要阐释证据及其规则;(4)“由谁证明”,主要阐释当事人证明责任和法院职权探知责任;(5)“如何证明”,主要阐释诉讼证明程序或证据调查程序。
    本书虽然将大部分篇幅放在民事争讼案件事实证明问题之上,但是还从民事事实证明体系化的角度出发,讨论了非讼案件的证明问题,并且还涉及实体法中的“证明规范”问题。从诸多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例来看,“证明规范”不仅存在于证据法、民事诉讼法之中,而且还大量地存在于公证法、实体法等之中。
    就实体法中的证明规范而言,比如在“权利证明”规范或制度中,对债权的存在及其清偿要以包括公证在内的证据来证明,对物权则主要以登记制度、产权证书来证明。就我国《合同法》而言,包含了许多证明或证据内容的规范,比如《合同法》第68条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的,可以中止履行;第197条要求合同采用书面形式。
    本书主要根据现代民事诉讼正当性或者正当程序保障原理,阐释和讨论民事诉讼证明问题,其中运用了利益衡量方法、规范分析方法和比较分析方法。在民事诉讼领域,尤其是在群体性纠纷诉讼中,往往需要运用社会调查方法、统计方法、概率论等来证明或认定案件事实。对此,笔者受其知识结构的限制,在本书中不予阐释。 邵明,合肥人氏,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师,新疆财经大学兼职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和科研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2000年始,自知识之学、智慧之学、精神之学和美之学,理解和讲授民事诉讼法学。
    著有《民事诉讼法理研究》、《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权研勋、《证据法学》等书。参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在《人民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法学》、《法学家》、《中外法学》、《清华法学》和《人民司法》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 序001
    前言001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民事诉讼的正当性与正当程序003
    第一节民事诉讼的正当性和民事判决的正当性003
    一、民事诉讼的正当性003
    二、民事判决的正当性004
    三、包含性模式与判决正当性原理006
    四、讨论性模式与判决正当性原理008
    第二节民事诉讼的正当性和正当程序保障原理011
    一、进入民事诉讼的正当性和正当程序保障012
    二、民事诉讼过程的正当性和正当程序保障015
    三、民事诉讼结果的正当性和正当程序保障022
    四、三位一体:正当性和正当程序保障030
    第三节民事诉讼安定性原理032
    一、民事诉讼安定性的内涵和根据032
    二、民事诉讼安定性与诉讼规范036
    三、民事诉讼安定性与诉讼行为041
    四、违反诉讼安定性的程序后果及其处理程序046
    五、民事诉讼安定性原理的具体适用050

    第二章诉讼证明与实现真实053
    第一节民事诉讼证明053
    一、民事诉讼证明的含义和特点053
    二、民事诉讼证明的类型化分析057
    第二节实现真实与证明标准066
    一、实现真实066
    二、证明标准072
    第三节诚实信用原则086
    一、诚实信用原则的含义和诉讼功能086
    二、诚实信用与法律治理087
    三、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内容090

    第三章实现真实与证据法律制度102
    第一节外国证据法律制度体例103
    一、英美法系证据法律制度体例103
    二、大陆法系证据法律制度体例107
    第二节我国证据法律制度体例111
    一、我国现行证据法律制度体例111
    二、我国将来证据法律制度体例112
    三、我国制定统一证据法典的宗旨114
    第三节形式证据主义与实质证据主义119
    一、形式证据主义与神明裁判主义119
    二、实质证据主义与证据裁判主义124
    三、实质证据主义与法定证据主义128
    四、实质证据主义与自由心证主义132

    第二编证明什么——证明对象
    第四章证明对象143
    第一节证明对象的含义和构成143
    一、证明对象的含义143
    二、要件事实、间接事实和辅助事实144
    三、权利发生事实、权利妨碍事实、权利阻却事实和权利消灭事实147
    第二节经验法则、地方习惯、行业惯例与外国法律151
    一、经验法则151
    二、地方习惯与行业惯例154
    三、外国法律155

    第五章相对免证事实157
    第一节概述157
    第二节法官司法认知的事实159
    一、司法认知的原理159
    二、司法认知的事实161
    第三节裁判预决的事实165
    一、预决效力165
    二、预决事实的生效要件和采用规则170
    三、刑事判决和民事判决之间的预决效力172
    第四节法官推定的事实177
    一、推定的原理177
    二、法律推定与事实推定184
    三、表见证明与不证自明187
    第五节当事人诉讼上自认的事实190
    一、诉讼上自认的含义和对象190
    二、诉讼上自认的性质和要件194
    三、诉讼上自认的法律效果200
    四、被告认诺与权利自认202

    第三编用何证明——证据
    第六章证据与证据规则207
    第一节理解证据207
    一、证据含义与证据能力和证明力207
    二、证据的种类与分类213
    三、证据契约219
    四、事实和证据共通性原理223
    第二节证据规则228
    一、概述228
    二、关联性规则、真实性规则和合法性规则231
    三、证言豁免规则、最佳证据规则、证据失权规则和补强证据规则242

    第七章实物证据与言词证据248
    第一节实物证据248
    一、书证与物证248
    二、视听资料与电子证据257
    三、勘验笔录269
    第二节言词证据273
    一、证人证言273
    二、司法鉴定与鉴定结论278
    三、当事人陈述298

    第四编由谁证明——证明责任与职权探知
    第八章辩论主义与职权探知主义307
    第一节辩论主义308
    一、辩论主义的内涵308
    二、辩论主义的根据和补充311
    第二节职权探知主义314
    一、职权探知主义的内涵314
    二、职权探知主义的适用范围315
    三、职权探知主义的根据321
    ……
    第九章当事人证明责任
    第五编如何证明——证明程序
    第十章民事争讼案件的证明程序
    第十一章民事非讼案件的证明程序
    第十二章涉外民事诉讼证明
    主要参考文献
    术语索引
    后记
  • 内容简介:
    在现代法治社会,应当在“正当程序”的框架内,为解决“如何查明案件事实”或者说“怎样实现真实”问题,设立合理:程序制度。具体说:
    首先,本书在第一章第二节中论证了,遵行正当程序进行诉讼证明,能够实现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根据正当程序及其保障原理,违反正当程序及其保障原理的证明行为(事实主张行为、举证行为、质证行为和辩论行为等),将会受到否定评价(比如产生行为无效、失权等后果),行为人也会负担诉讼费用,甚至会受到罚款等处罚,藉此以形成或维护符合正义要求的诉讼证明秩序。
    其次,在诉讼或诉讼证明中,“实现真实”是多种利益或价值权衡的结果。在诉讼或诉讼证明中,“实现真实”是其首要的但不是唯一的价值追求,还有比“实现真实”更高的利益追求及诉讼效率等价值追求。在本书的相应部分,将分析为什么证明标准采取盖然性标准?为什么排除适用非法证据?为什么在民事诉讼中严禁适用测谎仪?为什么建立举证时限制度?为什么在“事实真伪不明”时适用证明责任规范作出判决?
    再次,在民事诉讼中,对立当事人之间、当事人与法官之间充分对话和相互说服,然后法官以裁判将对话的结果或说服的内容固定起来并表达出来。其中,诉讼证明实际上是当事人运用证据和事实说服法官以作出利己的裁判,故诉讼证明属于“他向证明”而非“自向证明”。与“自向证明”不同的是,在“他向证明”中,证明人必须向他人(裁判者)证明自己的行为或主张是正当的或合法的。
    最后,诉讼或诉讼证明应当遵行程序法定原则。诉讼证明程序法定原则属于民事诉讼安定性的范畴,即要求法官和当事人应当按照法定程序有序地进行诉讼(证明),其诉讼结果或证明结果必须得到充分保障。诉讼证明程序法定原则或诉讼安定性从技术层面要求法官和当事人遵守正当程序,保障诉讼证明有序顺畅进行以避免程序混乱和诉讼迟延,最终实现司法正义或诉讼公正。
    笔者在本书中根据诉讼证明的逻辑和理路,将“民事诉讼证明”划分为五个部分:(1)“总论”,主要讨论民事诉讼证明的基础原理,包括正当程序保障原理、诉讼证明的基本目的(实现真实)、实现真实的法律制度体例等。根据“总论”所阐释的基本原理,分别阐释如下几项问题:(2)“证明什么”,主要阐释证明对象和免证事实;(3)“用何证明”,主要阐释证据及其规则;(4)“由谁证明”,主要阐释当事人证明责任和法院职权探知责任;(5)“如何证明”,主要阐释诉讼证明程序或证据调查程序。
    本书虽然将大部分篇幅放在民事争讼案件事实证明问题之上,但是还从民事事实证明体系化的角度出发,讨论了非讼案件的证明问题,并且还涉及实体法中的“证明规范”问题。从诸多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例来看,“证明规范”不仅存在于证据法、民事诉讼法之中,而且还大量地存在于公证法、实体法等之中。
    就实体法中的证明规范而言,比如在“权利证明”规范或制度中,对债权的存在及其清偿要以包括公证在内的证据来证明,对物权则主要以登记制度、产权证书来证明。就我国《合同法》而言,包含了许多证明或证据内容的规范,比如《合同法》第68条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的,可以中止履行;第197条要求合同采用书面形式。
    本书主要根据现代民事诉讼正当性或者正当程序保障原理,阐释和讨论民事诉讼证明问题,其中运用了利益衡量方法、规范分析方法和比较分析方法。在民事诉讼领域,尤其是在群体性纠纷诉讼中,往往需要运用社会调查方法、统计方法、概率论等来证明或认定案件事实。对此,笔者受其知识结构的限制,在本书中不予阐释。
  • 作者简介:
    邵明,合肥人氏,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师,新疆财经大学兼职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和科研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2000年始,自知识之学、智慧之学、精神之学和美之学,理解和讲授民事诉讼法学。
    著有《民事诉讼法理研究》、《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权研勋、《证据法学》等书。参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在《人民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法学》、《法学家》、《中外法学》、《清华法学》和《人民司法》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
  • 目录:
    序001
    前言001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民事诉讼的正当性与正当程序003
    第一节民事诉讼的正当性和民事判决的正当性003
    一、民事诉讼的正当性003
    二、民事判决的正当性004
    三、包含性模式与判决正当性原理006
    四、讨论性模式与判决正当性原理008
    第二节民事诉讼的正当性和正当程序保障原理011
    一、进入民事诉讼的正当性和正当程序保障012
    二、民事诉讼过程的正当性和正当程序保障015
    三、民事诉讼结果的正当性和正当程序保障022
    四、三位一体:正当性和正当程序保障030
    第三节民事诉讼安定性原理032
    一、民事诉讼安定性的内涵和根据032
    二、民事诉讼安定性与诉讼规范036
    三、民事诉讼安定性与诉讼行为041
    四、违反诉讼安定性的程序后果及其处理程序046
    五、民事诉讼安定性原理的具体适用050

    第二章诉讼证明与实现真实053
    第一节民事诉讼证明053
    一、民事诉讼证明的含义和特点053
    二、民事诉讼证明的类型化分析057
    第二节实现真实与证明标准066
    一、实现真实066
    二、证明标准072
    第三节诚实信用原则086
    一、诚实信用原则的含义和诉讼功能086
    二、诚实信用与法律治理087
    三、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内容090

    第三章实现真实与证据法律制度102
    第一节外国证据法律制度体例103
    一、英美法系证据法律制度体例103
    二、大陆法系证据法律制度体例107
    第二节我国证据法律制度体例111
    一、我国现行证据法律制度体例111
    二、我国将来证据法律制度体例112
    三、我国制定统一证据法典的宗旨114
    第三节形式证据主义与实质证据主义119
    一、形式证据主义与神明裁判主义119
    二、实质证据主义与证据裁判主义124
    三、实质证据主义与法定证据主义128
    四、实质证据主义与自由心证主义132

    第二编证明什么——证明对象
    第四章证明对象143
    第一节证明对象的含义和构成143
    一、证明对象的含义143
    二、要件事实、间接事实和辅助事实144
    三、权利发生事实、权利妨碍事实、权利阻却事实和权利消灭事实147
    第二节经验法则、地方习惯、行业惯例与外国法律151
    一、经验法则151
    二、地方习惯与行业惯例154
    三、外国法律155

    第五章相对免证事实157
    第一节概述157
    第二节法官司法认知的事实159
    一、司法认知的原理159
    二、司法认知的事实161
    第三节裁判预决的事实165
    一、预决效力165
    二、预决事实的生效要件和采用规则170
    三、刑事判决和民事判决之间的预决效力172
    第四节法官推定的事实177
    一、推定的原理177
    二、法律推定与事实推定184
    三、表见证明与不证自明187
    第五节当事人诉讼上自认的事实190
    一、诉讼上自认的含义和对象190
    二、诉讼上自认的性质和要件194
    三、诉讼上自认的法律效果200
    四、被告认诺与权利自认202

    第三编用何证明——证据
    第六章证据与证据规则207
    第一节理解证据207
    一、证据含义与证据能力和证明力207
    二、证据的种类与分类213
    三、证据契约219
    四、事实和证据共通性原理223
    第二节证据规则228
    一、概述228
    二、关联性规则、真实性规则和合法性规则231
    三、证言豁免规则、最佳证据规则、证据失权规则和补强证据规则242

    第七章实物证据与言词证据248
    第一节实物证据248
    一、书证与物证248
    二、视听资料与电子证据257
    三、勘验笔录269
    第二节言词证据273
    一、证人证言273
    二、司法鉴定与鉴定结论278
    三、当事人陈述298

    第四编由谁证明——证明责任与职权探知
    第八章辩论主义与职权探知主义307
    第一节辩论主义308
    一、辩论主义的内涵308
    二、辩论主义的根据和补充311
    第二节职权探知主义314
    一、职权探知主义的内涵314
    二、职权探知主义的适用范围315
    三、职权探知主义的根据321
    ……
    第九章当事人证明责任
    第五编如何证明——证明程序
    第十章民事争讼案件的证明程序
    第十一章民事非讼案件的证明程序
    第十二章涉外民事诉讼证明
    主要参考文献
    术语索引
    后记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正当程序中的实现真实:民事诉讼证明法理之现代阐释
地票制度研究
黄忠 著
正当程序中的实现真实:民事诉讼证明法理之现代阐释
民法的精神构造:民法哲学的思考
王利民 著
正当程序中的实现真实:民事诉讼证明法理之现代阐释
民法原理论稿
李锡鹤 著
正当程序中的实现真实:民事诉讼证明法理之现代阐释
控制腐败法律机制研究
李晓明 著
正当程序中的实现真实:民事诉讼证明法理之现代阐释
信息财产权:民法视角中的新财富保护模式
陆小华 著
正当程序中的实现真实:民事诉讼证明法理之现代阐释
国际商事仲裁现代化研究
赵秀文 著
正当程序中的实现真实:民事诉讼证明法理之现代阐释
信托法哲学初论
张淳 著
正当程序中的实现真实:民事诉讼证明法理之现代阐释
行政裁量治理研究:--一种功能主义的立场
周佑勇 著
正当程序中的实现真实:民事诉讼证明法理之现代阐释
人格和人格权理论讲稿
马俊驹 著
正当程序中的实现真实:民事诉讼证明法理之现代阐释
中国海外投资立法论纲
梁开银 著
正当程序中的实现真实:民事诉讼证明法理之现代阐释
虚拟财产法律保护体系的构建
刘惠荣 著
正当程序中的实现真实:民事诉讼证明法理之现代阐释
信息财产:数字内容产业的法律基础
高富平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