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2021-01
版次: 1
ISBN: 9787517090458
定价: 4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60页
分类: 经济
  •   《应用型本科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分为5章,第1章为绪论,简单介绍全书主要内容,提出办学指导思想,体系构建的内容及意义;第2章介绍了车辆专业全过程实践创新培养体系的构建:第3章探讨了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模式;第4章着重校企融合,介绍面向全产业链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第5章展现实践创新改革部分成果。
      《应用型本科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的出版是对以往工作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工作方向的整理和思考。对于操作层面,该书尽量介绍得更细致,考虑更周全,期望该书对从事车辆工程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高等学校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有参考价值。   梅雪晴,男,1977年10月出生,湖北武汉人,车辆工程专业工学博士。湖北文理学院汽车实验学课程负责人,致力于车辆动力学与控制、汽车可靠性工程、车辆热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近五年先后参与省市级科研项目6项,主持6项汽车整车、总成、零部件设计与制造方面的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发表中文核心以上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教材2部,主持3项湖北文理学院教学教改类项目;获得湖北文理学院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得襄阳市直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吴华伟,男,1979年9月出生,湖北襄阳人,工学博士,湖北文理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汽车测试技术、汽车可靠性等课程负责人,“机电汽车”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设计与测试技术”方向带头人,领取襄阳市政府专家津贴,荣获襄阳市优秀人才、湖北省第四批“博士服务团”工作先进个人。致力汽车、航空等交通领域的机电控制系统设计、仿真、优化及故障诊断及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近五年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国防军工项目4项;发表中文核心以上学术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3项;完成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2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教材4部。获得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成果一等奖(完成人)、湖北省科技进步奖2项(完成人)、机械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参与),获得湖北文理学院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完成人)、二等奖1项(完成人),襄阳市青年科技奖。
      
      张运军,男,1966年11月出生,湖北谷城人,正高级工程师,湖北文理学院“产业教授”,领取湖北省省政府专项津贴。历任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技术员、车间主任、副总经理,现任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制造,主持国家工业强基工程1项,实施国家首批智能制造专项1项,完成湖北省省重大技术创新项目3项,主导/参与制订国际标准1项、国家/行业标准8项、地方标准1项,授权发明/实用新型专利33项,发表论文6篇,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部级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 第1章 绪论
    第2章 车辆专业全过程实践创新培养体系
    2.1 大学四年全周期学科竞赛创新训练体系
    2.2 多维度全覆盖实践能力培养平台
    2.3 校企联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第3章 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模式探讨
    3.1 以课程群为基础的教学团队改革
    3.1.1 团队成员组成
    3.1.2 长期建设任务及推进措施
    3.1.3 团队2017年建设成果
    3.2 课程思政改革
    3.2.1 汽车测试技术课程思政改革
    3.2.2 汽车服务工程基础课程思政改革
    3.3 分类指导、多方联动、校企深度融合的实践创新模式探讨
    3.3.1 专业群对接产业群,主动对接汽车产业人才需求
    3.3.2 学科竞赛、科研项目、考研为主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3.3.3 分类考评、注重过程
    3.3.4 以课程群建设为纽带、教学科研相辅相成,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
    3.3.5 政府、行业、区域企业、学校多方联动的校企深度合作
    3.3.6 实践创新改革效果

    第4章 面向全产业链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4.1 校内省级实验教学示范基地
    4.1.1 综合工程实训中心
    4.1.2 数字化设计与仿真中心
    4.2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4.3 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实习实训基地(示范性基地)
    4.3.1 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简介
    4.3.2 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协议
    4.3.3 基地管理规章制度
    4.3.4 资源建设相关支撑材料

    第5章 实践创新改革成效
    5.1 部分获奖证书
    5.2 学生参与知识产权情况
    5.2.1 参与授权专利
    5.2.2 指导学生授权计算机著作权
    5.3 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
    5.3.1 省部级科研项目
    5.3.2 学生参与的省部级科技成果登记
    5.3.3 学生参与的成果转化项目
    5.4 学生参与发表的论文
    5.5 学生考研及就业情况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应用型本科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分为5章,第1章为绪论,简单介绍全书主要内容,提出办学指导思想,体系构建的内容及意义;第2章介绍了车辆专业全过程实践创新培养体系的构建:第3章探讨了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模式;第4章着重校企融合,介绍面向全产业链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第5章展现实践创新改革部分成果。
      《应用型本科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的出版是对以往工作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工作方向的整理和思考。对于操作层面,该书尽量介绍得更细致,考虑更周全,期望该书对从事车辆工程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高等学校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有参考价值。
  • 作者简介:
      梅雪晴,男,1977年10月出生,湖北武汉人,车辆工程专业工学博士。湖北文理学院汽车实验学课程负责人,致力于车辆动力学与控制、汽车可靠性工程、车辆热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近五年先后参与省市级科研项目6项,主持6项汽车整车、总成、零部件设计与制造方面的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发表中文核心以上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教材2部,主持3项湖北文理学院教学教改类项目;获得湖北文理学院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得襄阳市直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吴华伟,男,1979年9月出生,湖北襄阳人,工学博士,湖北文理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汽车测试技术、汽车可靠性等课程负责人,“机电汽车”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设计与测试技术”方向带头人,领取襄阳市政府专家津贴,荣获襄阳市优秀人才、湖北省第四批“博士服务团”工作先进个人。致力汽车、航空等交通领域的机电控制系统设计、仿真、优化及故障诊断及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近五年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国防军工项目4项;发表中文核心以上学术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3项;完成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2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教材4部。获得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成果一等奖(完成人)、湖北省科技进步奖2项(完成人)、机械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参与),获得湖北文理学院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完成人)、二等奖1项(完成人),襄阳市青年科技奖。
      
      张运军,男,1966年11月出生,湖北谷城人,正高级工程师,湖北文理学院“产业教授”,领取湖北省省政府专项津贴。历任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技术员、车间主任、副总经理,现任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制造,主持国家工业强基工程1项,实施国家首批智能制造专项1项,完成湖北省省重大技术创新项目3项,主导/参与制订国际标准1项、国家/行业标准8项、地方标准1项,授权发明/实用新型专利33项,发表论文6篇,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部级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
  •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车辆专业全过程实践创新培养体系
    2.1 大学四年全周期学科竞赛创新训练体系
    2.2 多维度全覆盖实践能力培养平台
    2.3 校企联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第3章 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模式探讨
    3.1 以课程群为基础的教学团队改革
    3.1.1 团队成员组成
    3.1.2 长期建设任务及推进措施
    3.1.3 团队2017年建设成果
    3.2 课程思政改革
    3.2.1 汽车测试技术课程思政改革
    3.2.2 汽车服务工程基础课程思政改革
    3.3 分类指导、多方联动、校企深度融合的实践创新模式探讨
    3.3.1 专业群对接产业群,主动对接汽车产业人才需求
    3.3.2 学科竞赛、科研项目、考研为主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3.3.3 分类考评、注重过程
    3.3.4 以课程群建设为纽带、教学科研相辅相成,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
    3.3.5 政府、行业、区域企业、学校多方联动的校企深度合作
    3.3.6 实践创新改革效果

    第4章 面向全产业链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4.1 校内省级实验教学示范基地
    4.1.1 综合工程实训中心
    4.1.2 数字化设计与仿真中心
    4.2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4.3 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实习实训基地(示范性基地)
    4.3.1 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简介
    4.3.2 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协议
    4.3.3 基地管理规章制度
    4.3.4 资源建设相关支撑材料

    第5章 实践创新改革成效
    5.1 部分获奖证书
    5.2 学生参与知识产权情况
    5.2.1 参与授权专利
    5.2.2 指导学生授权计算机著作权
    5.3 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
    5.3.1 省部级科研项目
    5.3.2 学生参与的省部级科技成果登记
    5.3.3 学生参与的成果转化项目
    5.4 学生参与发表的论文
    5.5 学生考研及就业情况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应用型本科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应用文写作
吴怀东、方长安 编
应用型本科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应用泛函分析(第四版)
薛小平
应用型本科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发展篇2第4版)
王志 著;杨春会、盛艳波 编
应用型本科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应用认知语言学 21世纪英语专业系列教材
卢植 著
应用型本科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应用经济学专业创业实验实训教程
万建伟巩兴军
应用型本科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应用《资本论》解析价格螺旋规律
方子明 著
应用型本科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应用心理学实操讲义
王极盛,著
应用型本科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应用电磁学基础(原书第8版) [美]法瓦兹·T. 乌拉比
(美)法瓦兹·T. 乌拉比 (美)翁贝托·拉瓦利
应用型本科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基于Python
王春宁、赵煜 编
应用型本科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应用统计学及python应用
赵春艳 著
应用型本科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提高篇2第5版)
王志 著;曹亮、曹仁松 编
应用型本科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应用文写作(第3版)
赵妍、魏蓓、俞巧珍、王锐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应用型本科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汽车可靠性与质量管理
梅雪晴;吴华伟;刘建强;耿向阳;刘静;龙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