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视域下的戴乃迭文化身份与译介活动研究

后殖民视域下的戴乃迭文化身份与译介活动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2014-09
版次: 1
ISBN: 9787516611418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27页
字数: 26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历史
16人买过
  •   《后殖民视域下的戴乃迭文化身份与译介活动研究》详细梳理了现代翻译理论和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发展,在论述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对翻译学科影响的基础上,深入阐释了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几个重要概念:翻译、权力、译者主体性、文化身份和异化翻译,体现了对西方翻译理论娴熟的运用。整篇著作的理论陈述富有条理,视角新颖独特。著作研究的主题是戴乃迭的文化身份与译介活动,结合对戴乃迭代表译作的分析,对戴乃迭文化身份的特点作了深入的探索。王惠萍指出,从宏观角度看,戴乃迭具备双重民族文化身份,在翻译活动中主要体现为杂合性、协商性、流动性的特点。而从微观角度看,戴乃迭又具备女性文化身份,这与她的双重民族支化身份是交相辉映的,戴乃迭在译介新时期女性作家作品时,充分关注了中国女性的现状,凸显了作品的女性主题。   王惠萍,女,1973年7月生于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现任教于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从事翻译与文化研究。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应著名翻译学者MonaBaker之邀,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访问学习一年。近年来,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权力与操纵——也谈林纾的翻译》《东方学与中国文化身份建构》《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戴乃迭译介活动研究——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的译介》等多篇学术论文,并主持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译者的文化身份与译者的职责——20世纪外籍代表译者英译中文著作之策略研究”(批准号:11YJC740101)。 序(冯庆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缘起与背景
    1.2研究意义与目标
    1.3研究方法与创新
    1.4研究内容与框架
    1.5本章小结

    第二章研究基础
    2.1翻译研究学科的发展
    2.1.1翻译研究学科的奠定
    2.1.2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2.2后殖民翻译理论的形成
    2.2.1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发展
    2.2.2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发展
    2.2.3翻译研究的权力转向
    2.3后殖民翻译理论的重要概念
    2.3.1翻译
    2.3.2权力
    2.3.3译者主体性
    2.3.4文化身份
    2.3.5异化翻译
    2.4戴乃迭译介活动的相关研究
    2.4.1相关期刊论文和硕博士论文
    2.4.2相关著作
    2.5本章小结

    第三章戴乃迭译介活动综述
    3.1戴乃迭生平简介
    3.1.1童年的记忆
    3.1.2重圆中国梦
    3.1.3多舛人生路
    3.1.4永恒的微笑
    3.2戴乃迭译介活动的不同阶段
    3.2.130年代末至40年代末:尝试奠基期
    3.2.2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期:发展成长期
    3.2.3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挫折停滞期
    3.2.4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成熟高产期
    3.3戴乃迭独立译介的主要作品介绍
    3.3.1现代文学作品
    3.3.2当代文学作品
    3.4戴乃迭译介作品的接受效果
    3.4.1专业人士的评价
    3.4.2普通读者的评价
    3.5本章小结

    第四章戴乃迭的双重民族文化身份与其译介活动
    4.1戴乃迭的双重民族文化身份
    4.1.1中国——一生的眷恋
    4.1.2英国——不变的故土
    4.1.3“我有两个祖国”
    4.2戴乃迭的翻译风格——以《边城》英译为例
    4.2.1戴乃迭的翻译观
    4.2.2《边城》四个英译本语料库简介
    4.2.3《边城》四个英译本语料库统计结果
    4.2.4《边城》四个英译本的实例对比分析
    4.3文化身份的杂合性与协商性——戴乃迭翻译风格成因
    4.3.1《边城》四位英译者文化身份与译介策略比较
    4.3.2文化身份杂合性与协商性的体现
    4.4文化身份的流动性——戴乃迭前期与后期翻译风格比较
    4.4.1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期
    4.4.2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
    4.4.3文化身份流动性的体现
    4.5本章小结

    第五章戴乃迭的女性文化身份与其译介活动
    5.1西方女性主义及其翻译理论
    5.1.1西方女性主义概述
    5.1.2加拿大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5.2后殖民女性主义及其翻译理论
    5.2.1后殖民女性主义概述
    5.2.2斯皮瓦克的后殖民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5.3戴乃迭对新时期女性文学的译介
    5.3.1新时期女性文学
    5.3.2新时期女性文学的译介内容
    5.3.3新时期女性文学的译介方法
    5.4《沉重的翅膀》两个英译本译介方法比较
    5.4.1翻译副文本
    5.4.2翻译方法
    5.5戴乃迭其他译作中的女性主义翻译策略
    5.6本章小结

    第六章结论
    6.1戴乃迭文化身份与译介活动总结
    6.1.1戴乃迭的双重民族文化身份对其译介活动的影响
    6.1.2戴乃迭的女性文化身份对其译介活动的影响
    6.1.3戴乃迭译介活动对中国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构
    6.2戴乃迭译介活动对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启示
    6.2.1翻译选材
    6.2.2译介渠道
    6.2.3翻译策略
    6.2.4译者模式
    6.2.5翻译目的
    6.3本研究存在的局限和不足
    6.4本章小结

    附录1论文图表索引
    附录2戴乃迭翻译作品目录
    附录3戴乃迭著述目录
    附录4与赫曼斯教授的谈话摘录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后殖民视域下的戴乃迭文化身份与译介活动研究》详细梳理了现代翻译理论和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发展,在论述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对翻译学科影响的基础上,深入阐释了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几个重要概念:翻译、权力、译者主体性、文化身份和异化翻译,体现了对西方翻译理论娴熟的运用。整篇著作的理论陈述富有条理,视角新颖独特。著作研究的主题是戴乃迭的文化身份与译介活动,结合对戴乃迭代表译作的分析,对戴乃迭文化身份的特点作了深入的探索。王惠萍指出,从宏观角度看,戴乃迭具备双重民族文化身份,在翻译活动中主要体现为杂合性、协商性、流动性的特点。而从微观角度看,戴乃迭又具备女性文化身份,这与她的双重民族支化身份是交相辉映的,戴乃迭在译介新时期女性作家作品时,充分关注了中国女性的现状,凸显了作品的女性主题。
  • 作者简介:
      王惠萍,女,1973年7月生于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现任教于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从事翻译与文化研究。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应著名翻译学者MonaBaker之邀,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访问学习一年。近年来,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权力与操纵——也谈林纾的翻译》《东方学与中国文化身份建构》《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戴乃迭译介活动研究——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的译介》等多篇学术论文,并主持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译者的文化身份与译者的职责——20世纪外籍代表译者英译中文著作之策略研究”(批准号:11YJC740101)。
  • 目录:
    序(冯庆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缘起与背景
    1.2研究意义与目标
    1.3研究方法与创新
    1.4研究内容与框架
    1.5本章小结

    第二章研究基础
    2.1翻译研究学科的发展
    2.1.1翻译研究学科的奠定
    2.1.2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2.2后殖民翻译理论的形成
    2.2.1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发展
    2.2.2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发展
    2.2.3翻译研究的权力转向
    2.3后殖民翻译理论的重要概念
    2.3.1翻译
    2.3.2权力
    2.3.3译者主体性
    2.3.4文化身份
    2.3.5异化翻译
    2.4戴乃迭译介活动的相关研究
    2.4.1相关期刊论文和硕博士论文
    2.4.2相关著作
    2.5本章小结

    第三章戴乃迭译介活动综述
    3.1戴乃迭生平简介
    3.1.1童年的记忆
    3.1.2重圆中国梦
    3.1.3多舛人生路
    3.1.4永恒的微笑
    3.2戴乃迭译介活动的不同阶段
    3.2.130年代末至40年代末:尝试奠基期
    3.2.2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期:发展成长期
    3.2.3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挫折停滞期
    3.2.4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成熟高产期
    3.3戴乃迭独立译介的主要作品介绍
    3.3.1现代文学作品
    3.3.2当代文学作品
    3.4戴乃迭译介作品的接受效果
    3.4.1专业人士的评价
    3.4.2普通读者的评价
    3.5本章小结

    第四章戴乃迭的双重民族文化身份与其译介活动
    4.1戴乃迭的双重民族文化身份
    4.1.1中国——一生的眷恋
    4.1.2英国——不变的故土
    4.1.3“我有两个祖国”
    4.2戴乃迭的翻译风格——以《边城》英译为例
    4.2.1戴乃迭的翻译观
    4.2.2《边城》四个英译本语料库简介
    4.2.3《边城》四个英译本语料库统计结果
    4.2.4《边城》四个英译本的实例对比分析
    4.3文化身份的杂合性与协商性——戴乃迭翻译风格成因
    4.3.1《边城》四位英译者文化身份与译介策略比较
    4.3.2文化身份杂合性与协商性的体现
    4.4文化身份的流动性——戴乃迭前期与后期翻译风格比较
    4.4.1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期
    4.4.2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
    4.4.3文化身份流动性的体现
    4.5本章小结

    第五章戴乃迭的女性文化身份与其译介活动
    5.1西方女性主义及其翻译理论
    5.1.1西方女性主义概述
    5.1.2加拿大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5.2后殖民女性主义及其翻译理论
    5.2.1后殖民女性主义概述
    5.2.2斯皮瓦克的后殖民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5.3戴乃迭对新时期女性文学的译介
    5.3.1新时期女性文学
    5.3.2新时期女性文学的译介内容
    5.3.3新时期女性文学的译介方法
    5.4《沉重的翅膀》两个英译本译介方法比较
    5.4.1翻译副文本
    5.4.2翻译方法
    5.5戴乃迭其他译作中的女性主义翻译策略
    5.6本章小结

    第六章结论
    6.1戴乃迭文化身份与译介活动总结
    6.1.1戴乃迭的双重民族文化身份对其译介活动的影响
    6.1.2戴乃迭的女性文化身份对其译介活动的影响
    6.1.3戴乃迭译介活动对中国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构
    6.2戴乃迭译介活动对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启示
    6.2.1翻译选材
    6.2.2译介渠道
    6.2.3翻译策略
    6.2.4译者模式
    6.2.5翻译目的
    6.3本研究存在的局限和不足
    6.4本章小结

    附录1论文图表索引
    附录2戴乃迭翻译作品目录
    附录3戴乃迭著述目录
    附录4与赫曼斯教授的谈话摘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后殖民视域下的戴乃迭文化身份与译介活动研究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2版)
王惠萍;孙宏伟
后殖民视域下的戴乃迭文化身份与译介活动研究
游戏原画设计—数码设计专业精品教材
王惠萍
后殖民视域下的戴乃迭文化身份与译介活动研究
教育心理学
王惠萍 编
后殖民视域下的戴乃迭文化身份与译介活动研究
全国高等院校规划教材:儿童发展心理学
王惠萍、孙宏伟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