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清]
2002-09
版次: 1
ISBN: 9787532120468
定价: 7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824页
字数: 3148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出版说明/金文明  
      这部字典,是清圣祖玄烨於康熙四十九年(一七一○)命张玉书、陈廷敬领衔纂修的,前后六易春秋,至康熙五十五年(一七一六)始告竣工。初名《字典》,盖取义於字之形音义证“善兼美具,可奉为典常而不易者”(《康熙字典·序》)。因成书於康熙年间,后习称《康熙字典》。
      在此之前,明代和清初曾经刊行过两部流传较广的字典,一部是梅膺祚的《字汇》(成书於一六一五年,收三三一七九字),一部是张自烈的《正字通》(成书於一六七一年,收三三五四九字)。两书均按部首编排。部首的创制始於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由於以小篆立目,字形歧异纷繁,分合多有不当(如凵、久等部只列一字,支、幺等部仅收二字),因此全书九三五三字竟分成了五四○个部首。后来以楷书汉字立目的梁愿野王的《玉篇》略增至五四二部,金韩道昭的《四声篇海》删并为四四四部,都使读者对辨部检字感到不胜其苦。到了明梅膺祚的《字汇》,对此始作大胆的革新,首创二一四部,比起前人的分部法来,显得更加合理而便於捡索。稍为後出的《正字通》,分部也采用二一四部,与《字汇》完全相同。这两部风行一时的字典,在收字规模和分部、编排等方面的合理成果,都为《康熙字典》的纂修打下了基础。
      对照《字汇》和《正字通》,《康熙字》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在部首和编排上,它沿用了梅膺祚创制的二一四部,又以十二地支标名,分为十二集,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部首和部中各字均以笔数多少的顺序排列,只对某些字的归部作了一些调整。在内容的编撰上,主要是“增《字汇》之阙遗,删《正字通》之繁冗”,使之“详略得中,归於至当”)康熙四十九年三月初九日上谕)。全书共收四七○三五字(有八十一字被分别重复收录在两个部首中,故实收数为四六九五四字),比《字汇》、《正字通》均多收一万馀字。这样的规模,虽然并未将楷书汉字包罗无遗,但至少可以说,现存经、史、子、集四部古籍中出现过的汉字,绝大多数已被收录。它所提供的丰富的书证资料,以及在帮助人们解决文字音义方面疑难问题的功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部语文工具书。
      《康熙字典》的每个条目,大多包括以下四项内容:
      (一)字体。每条首列正体,知该字有古文形体者,全部收列於正体之下。
      (二)注音。博采自唐至明重要韵书《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的反切,以时代先后的顺序为次。凡反切相同者予以归并,不同者分举别列,并加注宜音。既便於研究古音的学者参考,也照顾到一般人识读字音的需要。
      (三)释义。先注本立音本义,后注异音异义,由引申以及通假,一一用“又”字标明,使各音项、义项的界限划分清楚。所列木义,一般以《说文》为据,《说文》释义有误或不够显豁者,则别取正义而首列之。
      (四)引证。所列义项一般均引书例为证。少则一例,多则数例。书证均标具篇名,一般按时代先後的顺序排列。
      木书在正文以外,还收有多种附录。正文前面的有:
      (一)总目。是字典部首的总目录。按部首字的笔数顺序编排。部分变形部首(如氵、水;月、肉;阝(右)、邑等)也附列其中,以便查捡。
      (二)检字。是部分疑难字的检字表。按字的笔数顺序编排。
      (三)辨似。对部分笔画形体相似而音义有别的字进行比较辨析。
      (四)字母切韵要法。是归纳反切门法的歌诀和四声等韵图。
      正文后面的有:
      (一)备考。收录有音无义或音义全无而在当时尚无可考证的字。
      (二)补遗。收录有音有义本可归於正集而未经增入的字。
      本书在康熙五十五年撰成以後,即由武英殿书局刊印,世称殿本。由於卷佚繁多,限期毕功,又兼成於众手,因而在注音、释义和资料的引用上存在著不少疏漏和差错。道光七年(一八二七),著名文字、音韵、训诂学家王引之等奉敕对《康熙字典》原刊本进行了认真的校勘,查出引书错误二五八八条,於道光十一年(一八三一)撰成《字典考证》十二卷,同时将《康熙字典》重新刊印。后来,日本学者渡部温撰《康熙字典考异正误》,北大教授、当代语言学家王力撰《康熙字典音读订误》,均对本书引证和音读等方面的差错提出了大量的修正意见。
      本书的版本甚多。在清代,除武英殿康熙原刊本和道光校订重刊本外,还出现过许多民间翻刻的版木,如点石斋、鸿宝斋、同文书局、上海古书流通处等,都刊印过《康熙字典》。这些民间的版水,大多据康熙原刊本翻刻,未附王引之的《字典考证》,因而无法使读者按图索骥,去发现和纠正原刊本引文中的差错。一九三五年,商务印书馆刊行铜版影印本,从书中只避“玄烨”名讳而不避雍正至道光诸帝名讳来看,可知其底本也是据康熙原刊本翻刻的。但商务本增补了王引之的《字典考证》,又在书末加上新编的四角号码索引,无疑给读者带来很大的方便。以致该本在短短的一年半中再版了五次之多,足见其在当时民间和学界的影响。上海文艺出版社此次重印《康熙字典》,即以商务本为底本,以供读者使用。 1.子集上 一画 二画

    2.子集中 二画

    3.子集下 二画

    4.丑集上 三画

    5.丑集中 三画

    6.丑集下 三画

    7.寅集上 三画

    8.寅集中 三画

    9.寅集下 三画

    10.卯集上 四画

    11.卯集中 四画

    12.卯集下 四画

    13.辰集上 四画

    14.辰集中 四画

    15.辰集下 四画

    巳集上 四画

    巳集中 四画

    巳集下 四画

    午集上 五画

    午集中 五画

    千集下 五画

    未集上 六画

    未集中 六画

    未集下 六画

    申集上 六画

    申集中 六画

    申集中 六画

    申集下 六画

    酉集上 七画

    酉集中 七画

    酉集下 七画

    戌集上 八画

    戌集中 八画

    戌集下 九画

    亥集上 十画

    亥集中 十画

    亥集下 十画
  • 内容简介:
      出版说明/金文明  
      这部字典,是清圣祖玄烨於康熙四十九年(一七一○)命张玉书、陈廷敬领衔纂修的,前后六易春秋,至康熙五十五年(一七一六)始告竣工。初名《字典》,盖取义於字之形音义证“善兼美具,可奉为典常而不易者”(《康熙字典·序》)。因成书於康熙年间,后习称《康熙字典》。
      在此之前,明代和清初曾经刊行过两部流传较广的字典,一部是梅膺祚的《字汇》(成书於一六一五年,收三三一七九字),一部是张自烈的《正字通》(成书於一六七一年,收三三五四九字)。两书均按部首编排。部首的创制始於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由於以小篆立目,字形歧异纷繁,分合多有不当(如凵、久等部只列一字,支、幺等部仅收二字),因此全书九三五三字竟分成了五四○个部首。后来以楷书汉字立目的梁愿野王的《玉篇》略增至五四二部,金韩道昭的《四声篇海》删并为四四四部,都使读者对辨部检字感到不胜其苦。到了明梅膺祚的《字汇》,对此始作大胆的革新,首创二一四部,比起前人的分部法来,显得更加合理而便於捡索。稍为後出的《正字通》,分部也采用二一四部,与《字汇》完全相同。这两部风行一时的字典,在收字规模和分部、编排等方面的合理成果,都为《康熙字典》的纂修打下了基础。
      对照《字汇》和《正字通》,《康熙字》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在部首和编排上,它沿用了梅膺祚创制的二一四部,又以十二地支标名,分为十二集,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部首和部中各字均以笔数多少的顺序排列,只对某些字的归部作了一些调整。在内容的编撰上,主要是“增《字汇》之阙遗,删《正字通》之繁冗”,使之“详略得中,归於至当”)康熙四十九年三月初九日上谕)。全书共收四七○三五字(有八十一字被分别重复收录在两个部首中,故实收数为四六九五四字),比《字汇》、《正字通》均多收一万馀字。这样的规模,虽然并未将楷书汉字包罗无遗,但至少可以说,现存经、史、子、集四部古籍中出现过的汉字,绝大多数已被收录。它所提供的丰富的书证资料,以及在帮助人们解决文字音义方面疑难问题的功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部语文工具书。
      《康熙字典》的每个条目,大多包括以下四项内容:
      (一)字体。每条首列正体,知该字有古文形体者,全部收列於正体之下。
      (二)注音。博采自唐至明重要韵书《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的反切,以时代先后的顺序为次。凡反切相同者予以归并,不同者分举别列,并加注宜音。既便於研究古音的学者参考,也照顾到一般人识读字音的需要。
      (三)释义。先注本立音本义,后注异音异义,由引申以及通假,一一用“又”字标明,使各音项、义项的界限划分清楚。所列木义,一般以《说文》为据,《说文》释义有误或不够显豁者,则别取正义而首列之。
      (四)引证。所列义项一般均引书例为证。少则一例,多则数例。书证均标具篇名,一般按时代先後的顺序排列。
      木书在正文以外,还收有多种附录。正文前面的有:
      (一)总目。是字典部首的总目录。按部首字的笔数顺序编排。部分变形部首(如氵、水;月、肉;阝(右)、邑等)也附列其中,以便查捡。
      (二)检字。是部分疑难字的检字表。按字的笔数顺序编排。
      (三)辨似。对部分笔画形体相似而音义有别的字进行比较辨析。
      (四)字母切韵要法。是归纳反切门法的歌诀和四声等韵图。
      正文后面的有:
      (一)备考。收录有音无义或音义全无而在当时尚无可考证的字。
      (二)补遗。收录有音有义本可归於正集而未经增入的字。
      本书在康熙五十五年撰成以後,即由武英殿书局刊印,世称殿本。由於卷佚繁多,限期毕功,又兼成於众手,因而在注音、释义和资料的引用上存在著不少疏漏和差错。道光七年(一八二七),著名文字、音韵、训诂学家王引之等奉敕对《康熙字典》原刊本进行了认真的校勘,查出引书错误二五八八条,於道光十一年(一八三一)撰成《字典考证》十二卷,同时将《康熙字典》重新刊印。后来,日本学者渡部温撰《康熙字典考异正误》,北大教授、当代语言学家王力撰《康熙字典音读订误》,均对本书引证和音读等方面的差错提出了大量的修正意见。
      本书的版本甚多。在清代,除武英殿康熙原刊本和道光校订重刊本外,还出现过许多民间翻刻的版木,如点石斋、鸿宝斋、同文书局、上海古书流通处等,都刊印过《康熙字典》。这些民间的版水,大多据康熙原刊本翻刻,未附王引之的《字典考证》,因而无法使读者按图索骥,去发现和纠正原刊本引文中的差错。一九三五年,商务印书馆刊行铜版影印本,从书中只避“玄烨”名讳而不避雍正至道光诸帝名讳来看,可知其底本也是据康熙原刊本翻刻的。但商务本增补了王引之的《字典考证》,又在书末加上新编的四角号码索引,无疑给读者带来很大的方便。以致该本在短短的一年半中再版了五次之多,足见其在当时民间和学界的影响。上海文艺出版社此次重印《康熙字典》,即以商务本为底本,以供读者使用。
  • 目录:
    1.子集上 一画 二画

    2.子集中 二画

    3.子集下 二画

    4.丑集上 三画

    5.丑集中 三画

    6.丑集下 三画

    7.寅集上 三画

    8.寅集中 三画

    9.寅集下 三画

    10.卯集上 四画

    11.卯集中 四画

    12.卯集下 四画

    13.辰集上 四画

    14.辰集中 四画

    15.辰集下 四画

    巳集上 四画

    巳集中 四画

    巳集下 四画

    午集上 五画

    午集中 五画

    千集下 五画

    未集上 六画

    未集中 六画

    未集下 六画

    申集上 六画

    申集中 六画

    申集中 六画

    申集下 六画

    酉集上 七画

    酉集中 七画

    酉集下 七画

    戌集上 八画

    戌集中 八画

    戌集下 九画

    亥集上 十画

    亥集中 十画

    亥集下 十画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康熙字典
康熙四十年欧洲那些事儿
马瑞民
康熙字典
康熙时期中朝诗歌交流系年1703—1722
谷小溪
康熙字典
康熙秘史
风咕咕
康熙字典
康熙朝的政治与文学-(以南书房翰林群体的应制创作为中心)
殷红著
康熙字典
康熙的红票:全球化中的清朝
孙立天
康熙字典
康熙传
白新良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考证
舒怀 整理;[清]王念孙 王引之合撰
康熙字典
康熙海康县志(粤西府县旧志丛书)
[清]宋绍启 纂;蔡平 整理;[清]郑俊 修
康熙字典
康熙传·雍正传·乾隆传(全6册)
白新良 著;冯尔康
康熙字典
康熙大传(人民文学出版社)
白新良 主编
康熙字典
康熙传(全2册)
白新良 编
康熙字典
康熙大帝(著名清史学家阎崇年带你多个角度阅读康熙,轻松学历史)
阎崇年
系列丛书 / 更多
康熙字典
康熙四十年欧洲那些事儿
马瑞民
康熙字典
康熙时期中朝诗歌交流系年1703—1722
谷小溪
康熙字典
康熙秘史
风咕咕
康熙字典
康熙朝的政治与文学-(以南书房翰林群体的应制创作为中心)
殷红著
康熙字典
康熙的红票:全球化中的清朝
孙立天
康熙字典
康熙传
白新良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考证
舒怀 整理;[清]王念孙 王引之合撰
康熙字典
康熙海康县志(粤西府县旧志丛书)
[清]宋绍启 纂;蔡平 整理;[清]郑俊 修
康熙字典
康熙传·雍正传·乾隆传(全6册)
白新良 著;冯尔康
康熙字典
康熙大传(人民文学出版社)
白新良 主编
康熙字典
康熙传(全2册)
白新良 编
康熙字典
康熙大帝(著名清史学家阎崇年带你多个角度阅读康熙,轻松学历史)
阎崇年
相关图书 / 更多
康熙字典
康熙四十年欧洲那些事儿
马瑞民
康熙字典
康熙时期中朝诗歌交流系年1703—1722
谷小溪
康熙字典
康熙秘史
风咕咕
康熙字典
康熙朝的政治与文学-(以南书房翰林群体的应制创作为中心)
殷红著
康熙字典
康熙的红票:全球化中的清朝
孙立天
康熙字典
康熙传
白新良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考证
舒怀 整理;[清]王念孙 王引之合撰
康熙字典
康熙海康县志(粤西府县旧志丛书)
[清]宋绍启 纂;蔡平 整理;[清]郑俊 修
康熙字典
康熙传·雍正传·乾隆传(全6册)
白新良 著;冯尔康
康熙字典
康熙大传(人民文学出版社)
白新良 主编
康熙字典
康熙传(全2册)
白新良 编
康熙字典
康熙大帝(著名清史学家阎崇年带你多个角度阅读康熙,轻松学历史)
阎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