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脚步

大国脚步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1-12
版次: 1
ISBN: 9787522309385
定价: 9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453页
分类: 经济
  • 本书一共三篇。第一篇主要阐述国家、党和投融资体制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要将国家和党纳进来?因为中国是一个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离开了党和国家的背景,无法解释授融资体制改革,也无法解释经济体制改革。
        第二篇是中国投资体制改革,第三篇是中国融资体制改革。这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作者将两个体制分开梳理,是因为理论上有费雪的分离定理和MM的投融资不相关定理做支撑。解读这两篇内容的关键,是对新中国成立后70多年历史的阶段划分:首先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分界点,将这70多年划分为改革开放前30年和改革开放后40多年。然后改革开放前30年分为四个子阶段,改革开放后40多年分为五个子阶段。 覃家琦,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波士顿学院金融系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司投融资政策、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中国投融资体制改革。先后参与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企业投融资运作与管理研究”、面上项目“银行发展、债务资本与企业创新:宏微观相悖之谜及其解释”“创业资本、企业家控制权与公司投资政策”及青年项目“跨境双重上市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以及多个政府和企业项目。至今在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经济学(季刊)》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先后出版著作三部,译著一部。崇尚张伯苓校长“知中国,服务中国”的教育理念,在研究之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搭建投融资教学科研平台“投哪鲤”网站(www.tounali.com),在高校与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学以致用,回报社会! 第一篇  国家、党与投融资体制
      第一章  国家制度与投融资体制
        第一节  从公司与国家制度的比较看中国经济的未来
        第二节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中国做对了什么
      第二章  党政制度与投融资体制
        第一节  论党政制度与投融资体制
        第二节  论国有企业的党政制度与投融资决策
      第三章  关于投融资体制的若干说明
        第一节  那些年,我们所认识的投融资
        第二节  中国投融资体制改革:文献梳理
        第三节  关于本书,值得强调的若干问题
    第二篇  中国投资体制改革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的投资体制改革:1949-1978年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30年的历史阶段划分
        第二节  社会主义过渡阶段的投资体制改革:1949-1956年
        第三节  从nkTok被美国封杀看苏联当年的技术援助
        第四节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阶段的投资体制改革:1957-1966年
        第五节  “文革”十年的投资体制改革:1966-1976年
        第六节  从新疆棉花事件看“四三方案”:不信无棉不成衣
        第七节  两年徘徊期的投资体制改革:1977-1978年
      第五章  中国1978:投资体制改革新起点与逻辑
        第一节  中国1978:那一年发生了什么
        第二节  改革的新起点:1978年的投资体制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中国投资体制改革的逻辑:起点、共识与阶段
        第四节  从“七八计划”看当时的国家投融资决策过程
      第六章  改革开放初期的投资体制改革:1979-1983年
        第一节  中国投资体制改革的逻辑:1979-1983年
        第二节  生死契约今何在?小岗村头话承包
      第七章  商品经济时期的投资体制改革:1984-1992年
        第一节  中国投资体制改革的逻辑:1984-1992年
        第二节  从海南省大项目决策看中国投资体制的变迁
      第八章  市场经济建立时期的投资体制改革:1993-2002年
        第一节  中国投资体制改革的逻辑:1993-2002年
        第二节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是怎么提出来的
        第三节  从国家开发投资集团的发展看中国投资体制改革
      第九章  市场经济完善时期的投资体制改革:2003-2012年
        第一节  中国投资体制改革的逻辑:2003-2012年
        第二节  2004年的投资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
        第三节  4万亿投资的出台过程及其经济后果
      第十章  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投资体制改革:2013年至今
        第一节  中国投资体制改革的逻辑:2013年至今
        第二节  从“一枚印章管审批”看天津投资体制改革
        第三节  美国能阻止中国崛起吗?基于二次入世的视角
    第三篇  中国融资体制改革
      第十一章  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的融资体制改革:1949-1978年
        第一节  社会主义过渡阶段的融资体制改革:1949-1956年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阶段的融资体制改革:1957-1966年
        第三节  “文革”十年的融资体制改革:1966-1976年
        第四节  两年徘徊期的融资体制改革:1977-1978年
      第十二章  中国1978:融资体制改革新起点与逻辑
        第一节  改革新起点:1978年的融资体制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中国融资体制改革的逻辑:起点、方向与阶段
      第十三章  改革开放初期的融资体制改革:1979-1983年
        第一节  中国融资体制改革的逻辑:1979-1983年
        第二节  央行是怎样炼成的
      第十四章  商品经济时期的融资体制改革:1984-1992年
        第一节  中国融资体制改革的逻辑:1984-1992年
        第二节  关于深交所与上交所若干历史疑点的推敲
      第十五章  市场经济建立时期的融资体制改革:1993-2002年
        第一节  中国融资体制改革的逻辑:1993-2002年
        第二节  分税制改革:一个超级内部资本市场的诞生
        第三节  从审批制到核准制:地方政府的大权旁落与证监会的崛起
      第十六章  市场经济完善时期的融资体制改革:2003-2012年
        第一节  中国融资体制改革的逻辑:2003-2012年
        第二节  央行是如何重夺债券市场排行榜第一名的
        第三节  从中央汇金到梧桐树:央行的资本穿透术
      第十七章  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融资体制改革:2013年至今
        第一节  中国融资体制改革的逻辑:2013年至今
        第二节  中国证券交易所的“爱恨情仇”
    后记  暨总结:大国脚步,永不止步
  • 内容简介:
    本书一共三篇。第一篇主要阐述国家、党和投融资体制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要将国家和党纳进来?因为中国是一个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离开了党和国家的背景,无法解释授融资体制改革,也无法解释经济体制改革。
        第二篇是中国投资体制改革,第三篇是中国融资体制改革。这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作者将两个体制分开梳理,是因为理论上有费雪的分离定理和MM的投融资不相关定理做支撑。解读这两篇内容的关键,是对新中国成立后70多年历史的阶段划分:首先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分界点,将这70多年划分为改革开放前30年和改革开放后40多年。然后改革开放前30年分为四个子阶段,改革开放后40多年分为五个子阶段。
  • 作者简介:
    覃家琦,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波士顿学院金融系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司投融资政策、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中国投融资体制改革。先后参与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企业投融资运作与管理研究”、面上项目“银行发展、债务资本与企业创新:宏微观相悖之谜及其解释”“创业资本、企业家控制权与公司投资政策”及青年项目“跨境双重上市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以及多个政府和企业项目。至今在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经济学(季刊)》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先后出版著作三部,译著一部。崇尚张伯苓校长“知中国,服务中国”的教育理念,在研究之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搭建投融资教学科研平台“投哪鲤”网站(www.tounali.com),在高校与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学以致用,回报社会!
  • 目录:
    第一篇  国家、党与投融资体制
      第一章  国家制度与投融资体制
        第一节  从公司与国家制度的比较看中国经济的未来
        第二节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中国做对了什么
      第二章  党政制度与投融资体制
        第一节  论党政制度与投融资体制
        第二节  论国有企业的党政制度与投融资决策
      第三章  关于投融资体制的若干说明
        第一节  那些年,我们所认识的投融资
        第二节  中国投融资体制改革:文献梳理
        第三节  关于本书,值得强调的若干问题
    第二篇  中国投资体制改革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的投资体制改革:1949-1978年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30年的历史阶段划分
        第二节  社会主义过渡阶段的投资体制改革:1949-1956年
        第三节  从nkTok被美国封杀看苏联当年的技术援助
        第四节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阶段的投资体制改革:1957-1966年
        第五节  “文革”十年的投资体制改革:1966-1976年
        第六节  从新疆棉花事件看“四三方案”:不信无棉不成衣
        第七节  两年徘徊期的投资体制改革:1977-1978年
      第五章  中国1978:投资体制改革新起点与逻辑
        第一节  中国1978:那一年发生了什么
        第二节  改革的新起点:1978年的投资体制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中国投资体制改革的逻辑:起点、共识与阶段
        第四节  从“七八计划”看当时的国家投融资决策过程
      第六章  改革开放初期的投资体制改革:1979-1983年
        第一节  中国投资体制改革的逻辑:1979-1983年
        第二节  生死契约今何在?小岗村头话承包
      第七章  商品经济时期的投资体制改革:1984-1992年
        第一节  中国投资体制改革的逻辑:1984-1992年
        第二节  从海南省大项目决策看中国投资体制的变迁
      第八章  市场经济建立时期的投资体制改革:1993-2002年
        第一节  中国投资体制改革的逻辑:1993-2002年
        第二节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是怎么提出来的
        第三节  从国家开发投资集团的发展看中国投资体制改革
      第九章  市场经济完善时期的投资体制改革:2003-2012年
        第一节  中国投资体制改革的逻辑:2003-2012年
        第二节  2004年的投资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
        第三节  4万亿投资的出台过程及其经济后果
      第十章  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投资体制改革:2013年至今
        第一节  中国投资体制改革的逻辑:2013年至今
        第二节  从“一枚印章管审批”看天津投资体制改革
        第三节  美国能阻止中国崛起吗?基于二次入世的视角
    第三篇  中国融资体制改革
      第十一章  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的融资体制改革:1949-1978年
        第一节  社会主义过渡阶段的融资体制改革:1949-1956年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阶段的融资体制改革:1957-1966年
        第三节  “文革”十年的融资体制改革:1966-1976年
        第四节  两年徘徊期的融资体制改革:1977-1978年
      第十二章  中国1978:融资体制改革新起点与逻辑
        第一节  改革新起点:1978年的融资体制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中国融资体制改革的逻辑:起点、方向与阶段
      第十三章  改革开放初期的融资体制改革:1979-1983年
        第一节  中国融资体制改革的逻辑:1979-1983年
        第二节  央行是怎样炼成的
      第十四章  商品经济时期的融资体制改革:1984-1992年
        第一节  中国融资体制改革的逻辑:1984-1992年
        第二节  关于深交所与上交所若干历史疑点的推敲
      第十五章  市场经济建立时期的融资体制改革:1993-2002年
        第一节  中国融资体制改革的逻辑:1993-2002年
        第二节  分税制改革:一个超级内部资本市场的诞生
        第三节  从审批制到核准制:地方政府的大权旁落与证监会的崛起
      第十六章  市场经济完善时期的融资体制改革:2003-2012年
        第一节  中国融资体制改革的逻辑:2003-2012年
        第二节  央行是如何重夺债券市场排行榜第一名的
        第三节  从中央汇金到梧桐树:央行的资本穿透术
      第十七章  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融资体制改革:2013年至今
        第一节  中国融资体制改革的逻辑:2013年至今
        第二节  中国证券交易所的“爱恨情仇”
    后记  暨总结:大国脚步,永不止步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系列丛书 / 更多
相关图书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