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我乡我土”:地方性与20世纪40年代中国小说

书写“我乡我土”:地方性与20世纪40年代中国小说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6-05
版次: 1
ISBN: 9787208137042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52页
字数: 271千字
分类: 文学
32人买过
  •   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作家开始不约而同地倡导在小说中加强对地方性特征的描绘与表现。以地域风光、地方风俗以及方言土语等形式出现的地方性特征在小说中大量出现,极大地改变了这一时期小说创作的基本面貌。本书试图以这一文学史现象为研究对象,展示地方性特征对于40年代中国小说的意义。
      李松睿200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6年至201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获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影视与文化研究。曾经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理论与批评》、《读书》、《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各类论文六十余篇。
    序言/吴晓东
    导论
    第一节研究对象和问题意识
    第二节研究现状
    第三节研究方法与论述结构
    第一章地方性问题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
    第一节地方性与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
    第二节地方性与民族主义文艺
    第三节地方性与京派文学
    第二章20世纪40年代关于地方性问题的理论思考
    第一节地方、民族与世界
    第二节地方性与知识分子改造
    第三节地方性与真实的生活表现
    第三章地方书写与国族叙述:以老舍的小说创作为中心
    第一节“失而复得”的地方性特征
    第二节个人与国家
    第三节抽象意义的寻求
    第四节地方性:中华民族的表征
    第四章地方性与解放区文学
    第一节赵树理、地方性与认知“装置”
    第二节文学语言与地方性的呈现
    第三节人物形象与地方性的显隐
    第五章梁山丁:多重关系中的地方风物
    第一节命运多舛的小说
    第二节乡土的爱恋与迷惘的情绪
    第三节二元结构中的“土地”
    第六章师陀:地方作为心灵的投影
    第一节“故乡—异乡”双线叙述
    第二节“时间”“命运”与“衰败”
    第三节迷失在荒凉的旷野
    结语
    附录政治意识与小说形式
    ——论卞之琳的《山山水水》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作家开始不约而同地倡导在小说中加强对地方性特征的描绘与表现。以地域风光、地方风俗以及方言土语等形式出现的地方性特征在小说中大量出现,极大地改变了这一时期小说创作的基本面貌。本书试图以这一文学史现象为研究对象,展示地方性特征对于40年代中国小说的意义。
  • 作者简介:
      李松睿200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6年至201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获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影视与文化研究。曾经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理论与批评》、《读书》、《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各类论文六十余篇。
  • 目录:
    序言/吴晓东
    导论
    第一节研究对象和问题意识
    第二节研究现状
    第三节研究方法与论述结构
    第一章地方性问题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
    第一节地方性与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
    第二节地方性与民族主义文艺
    第三节地方性与京派文学
    第二章20世纪40年代关于地方性问题的理论思考
    第一节地方、民族与世界
    第二节地方性与知识分子改造
    第三节地方性与真实的生活表现
    第三章地方书写与国族叙述:以老舍的小说创作为中心
    第一节“失而复得”的地方性特征
    第二节个人与国家
    第三节抽象意义的寻求
    第四节地方性:中华民族的表征
    第四章地方性与解放区文学
    第一节赵树理、地方性与认知“装置”
    第二节文学语言与地方性的呈现
    第三节人物形象与地方性的显隐
    第五章梁山丁:多重关系中的地方风物
    第一节命运多舛的小说
    第二节乡土的爱恋与迷惘的情绪
    第三节二元结构中的“土地”
    第六章师陀:地方作为心灵的投影
    第一节“故乡—异乡”双线叙述
    第二节“时间”“命运”与“衰败”
    第三节迷失在荒凉的旷野
    结语
    附录政治意识与小说形式
    ——论卞之琳的《山山水水》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书写“我乡我土”:地方性与20世纪40年代中国小说
书写教程
王问靖
书写“我乡我土”:地方性与20世纪40年代中国小说
书写教程与书法鉴赏
徐锋·宫淑娟·陈昕冉
书写“我乡我土”:地方性与20世纪40年代中国小说
书写小史:全3册《抄写匠的工具包》《印刷机大革命》《人人可读写》
罗伯托·普密尼;阿德里安娜·保利尼;贝阿特丽切·马西尼
书写“我乡我土”:地方性与20世纪40年代中国小说
书写者的狂野与勇气
(美)娜塔莉·戈德堡(Natalie Goldberg)
书写“我乡我土”:地方性与20世纪40年代中国小说
书写与追问:争论中的当代法国哲学
马元龙
书写“我乡我土”:地方性与20世纪40年代中国小说
书写:一部创造印记的历史
(英)尤安·克莱顿/主编 孟雨慧/译
书写“我乡我土”:地方性与20世纪40年代中国小说
书写哲学的生成
唐代兴 著
书写“我乡我土”:地方性与20世纪40年代中国小说
书写有未来吗?
[巴西]威廉·弗卢塞尔著周海宁 译
书写“我乡我土”:地方性与20世纪40年代中国小说
书写未来:用书思维提升孩子格优势 书法理论
李洪 著
书写“我乡我土”:地方性与20世纪40年代中国小说
书写北疆新时代 内蒙古文学集
内蒙古文学馆 编
书写“我乡我土”:地方性与20世纪40年代中国小说
书写还有未来吗?
威廉·弗卢塞尔
书写“我乡我土”:地方性与20世纪40年代中国小说
书写自我:中国历史上的个人记述
姚平 编;[美]伊沛霞;张聪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书写“我乡我土”:地方性与20世纪40年代中国小说
与时代同行的文学评论
李松睿
书写“我乡我土”:地方性与20世纪40年代中国小说
正版图书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文学的时代印痕——中国现代
李松睿
书写“我乡我土”:地方性与20世纪40年代中国小说
时代的面影:当代文艺论集
李松睿 著
书写“我乡我土”:地方性与20世纪40年代中国小说
文学的时代印痕:中国现代文学论集
李松睿
书写“我乡我土”:地方性与20世纪40年代中国小说
太阳社小说选
李松睿、吴晓东 编
书写“我乡我土”:地方性与20世纪40年代中国小说
太阳社小说选
李松睿、吴晓东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