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3-08
版次: 1
ISBN: 9787115616012
定价: 99.80
装帧: 其他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10人买过
  • 本系列图书全面讲述中国人工智能40多年的发展史,几乎覆盖了中国人工智能学科的所有领域,包括中国人工智能研究的起源、各个分支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当下与产业相结合的现状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等。以宏观的视野和生动的语言,对中国人工智能领域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深度剖析。
      作者团队深入采访了全国十余所主要高校、中科院多个研究所老中青三代人工智能研究者,重点介绍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杰出的科学家,以及他们创造非凡成果的有趣故事。
      本书为该系列第一卷,梳理了自 1979 年至 1993 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初期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用轻松而真诚的笔触,讲述了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寻路的奠基者,并介绍了重要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带领读者深入了解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早期鲜为人知的历史。
      本书供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者、从业者和相关专业的大学师生阅读。 林军

    中国垂直科技媒体第一人,雷锋网创始人、执行董事长。

    IT第一中文网站天极网创始人、总编辑,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创业者,记者生涯中曾任《电脑报》北京新闻中心主任和《知识经济》常务副总编等职,是中国资深互联网观察家之一。长期致力于中国互联网史和中国高科技史的梳理和写作,著有《沸腾十五年》《沸腾新十年》等。

    岑峰

    雷锋网联合创始人、总编辑。

    长期专注于移动互联网、智能软件与人工智能领域,著有《TABLES:改变中国互联网未来的六大力量》《李开复:从心选择的智慧》等。 推荐序一(高文院士)

    推荐序二(李国杰院士)

    推荐序三(戴琼海院士)

    第 1章

    1979年:符号主义与数学家 001

    1.1 吴文俊推开了中国人工智能走向世界的大门 002

    1.2 从中国古代数学思想的机械化到“吴方法” 005

    1.3 数学机械化学派 012

    1.4 王湘浩和吉林大学 016

    1.5 中国的“达特茅斯会议” 019

    附1:中国人工智能学者与IJCAI 1979 025

    第 2章

    1980年:人工智能研究班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筹备 029

    2.1 在长春举办的人工智能研究班 030

    2.2 渠川璐登高一呼,李家治用心经营 033

    2.3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的人选 038

    2.4 农村包围城市: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成立 043

    2.5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成立 046

    第3章

    1981年:模式识别风起与信息科学金三角 049

    3.1 ICPR 迈阿密风暴和傅门八君子 051

    3.2 常迵和国际模式识别协会 058

    3.3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061

    3.4 信息科学“金三角” 068

    第4章

    1982 年:专家系统的井喷 071

    4.1 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专业学组成立 072

    4.2 专家系统、知识工程与大系统理论 078

    4.3 肖开美和VLDB 华人群星 083

    4.4 OKBMS 与天马 086

    第5章

    1983年:计算理论的春天和计算语言学兴起 089

    5.1 马希文与计算语言学 090

    5.2 北京大学的数理逻辑与计算理论 096

    5.3 计算理论的春天 100

    5.4 计算语言学开枝散叶 104

    5.5 机器翻译的早期发展 106

    第6章

    1984年:计算机视觉青出于蓝 111

    6.1 计算机视觉之父黄煦涛 112

    6.2 施增玮和“交大系” 118

    6.3 马尔的《视觉计算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122

    6.4 留法计算机视觉“三剑客” 127

    6.5 计算机视觉与其他研究的早期融合 132

    第7章

    1985年: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的F4 137

    7.1 百废待兴,清华大学发力研究人工智能 138

    7.2 海外交流,计算机系势头凶猛 141

    7.3 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成立 146

    7.4 三系合力,筹建人智所 152

    第8章

    1986年:第五代计算机归来,上马智能计算机 157

    8.1 新一代计算机的抉择 158

    8.2 “863-306”主题的启动 162

    8.3 1988 第五代计算机系统会议上的小心求证 168

    8.4 李国杰入局 171

    第9章

    1987年:机器人的曲折向前 177

    9.1 “七五”机械手开局 178

    9.2 海人一号 182

    9.3 七剑下天山:“863 计划”机器人专项启动 185

    9.4 从智能化跟踪到工业化落地 189

    第 10章

    1988年:声图文组合拳让哈工大独占鳌头 197

    10.1 李生、王晓龙与微软亚洲研究院 198

    10.2 王开铸和“声图文”组合拳帮助哈工大登顶 202

    10.3 建设计算机博士点,李仲荣托孤高文 206

    第 11章

    1989年:智能语音的承前启后 215

    11.1 语音识别:声学研究所“开山立派” 216

    11.2 语音合成:语言学家与计算机学家的携手 222

    11.3 王作英向左,李开复向右 228

    11.4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接过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的大旗 232

    第 12章

    1990年:从中文信息到自然语言处理 237

    12.1 中文信息学会 238

    12.2 中文分词 243

    12.3 ACL 247

    第 13章

    1991年:人工神经网络 253

    13.1 人工智能已死,神经网络万岁 255

    13.2 从信号处理到其他分支 260

    13.3 助推中文模式识别,神经网络找到第 一个落脚点 265

    13.4 中国神经网络委员会 270

    第 14章

    1992年:“人工智能理论危机”中的新希望 277

    14.1 新一代青年研究者登上舞台,大争论开场 279

    14.2 1991 年IJCAI 上中国学者的聚会 282

    14.3 智能中心:年轻人才的特区 287

    14.4 人工智能暑期班:中国人工智能国际化起步 291

    第 15章

    1993年:306渐入佳境 295

    15.1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曙光一号”问世 296

    15.2 智能接口 300

    15.3 机器翻译 304

    15.4 863-306 :中国人工智能的摇篮 307

    大事记(1979—1993) 311

    后记 317

    参考文献 323
  • 内容简介:
    本系列图书全面讲述中国人工智能40多年的发展史,几乎覆盖了中国人工智能学科的所有领域,包括中国人工智能研究的起源、各个分支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当下与产业相结合的现状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等。以宏观的视野和生动的语言,对中国人工智能领域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深度剖析。
      作者团队深入采访了全国十余所主要高校、中科院多个研究所老中青三代人工智能研究者,重点介绍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杰出的科学家,以及他们创造非凡成果的有趣故事。
      本书为该系列第一卷,梳理了自 1979 年至 1993 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初期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用轻松而真诚的笔触,讲述了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寻路的奠基者,并介绍了重要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带领读者深入了解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早期鲜为人知的历史。
      本书供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者、从业者和相关专业的大学师生阅读。
  • 作者简介:
    林军

    中国垂直科技媒体第一人,雷锋网创始人、执行董事长。

    IT第一中文网站天极网创始人、总编辑,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创业者,记者生涯中曾任《电脑报》北京新闻中心主任和《知识经济》常务副总编等职,是中国资深互联网观察家之一。长期致力于中国互联网史和中国高科技史的梳理和写作,著有《沸腾十五年》《沸腾新十年》等。

    岑峰

    雷锋网联合创始人、总编辑。

    长期专注于移动互联网、智能软件与人工智能领域,著有《TABLES:改变中国互联网未来的六大力量》《李开复:从心选择的智慧》等。
  • 目录:
    推荐序一(高文院士)

    推荐序二(李国杰院士)

    推荐序三(戴琼海院士)

    第 1章

    1979年:符号主义与数学家 001

    1.1 吴文俊推开了中国人工智能走向世界的大门 002

    1.2 从中国古代数学思想的机械化到“吴方法” 005

    1.3 数学机械化学派 012

    1.4 王湘浩和吉林大学 016

    1.5 中国的“达特茅斯会议” 019

    附1:中国人工智能学者与IJCAI 1979 025

    第 2章

    1980年:人工智能研究班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筹备 029

    2.1 在长春举办的人工智能研究班 030

    2.2 渠川璐登高一呼,李家治用心经营 033

    2.3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的人选 038

    2.4 农村包围城市: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成立 043

    2.5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成立 046

    第3章

    1981年:模式识别风起与信息科学金三角 049

    3.1 ICPR 迈阿密风暴和傅门八君子 051

    3.2 常迵和国际模式识别协会 058

    3.3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061

    3.4 信息科学“金三角” 068

    第4章

    1982 年:专家系统的井喷 071

    4.1 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专业学组成立 072

    4.2 专家系统、知识工程与大系统理论 078

    4.3 肖开美和VLDB 华人群星 083

    4.4 OKBMS 与天马 086

    第5章

    1983年:计算理论的春天和计算语言学兴起 089

    5.1 马希文与计算语言学 090

    5.2 北京大学的数理逻辑与计算理论 096

    5.3 计算理论的春天 100

    5.4 计算语言学开枝散叶 104

    5.5 机器翻译的早期发展 106

    第6章

    1984年:计算机视觉青出于蓝 111

    6.1 计算机视觉之父黄煦涛 112

    6.2 施增玮和“交大系” 118

    6.3 马尔的《视觉计算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122

    6.4 留法计算机视觉“三剑客” 127

    6.5 计算机视觉与其他研究的早期融合 132

    第7章

    1985年: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的F4 137

    7.1 百废待兴,清华大学发力研究人工智能 138

    7.2 海外交流,计算机系势头凶猛 141

    7.3 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成立 146

    7.4 三系合力,筹建人智所 152

    第8章

    1986年:第五代计算机归来,上马智能计算机 157

    8.1 新一代计算机的抉择 158

    8.2 “863-306”主题的启动 162

    8.3 1988 第五代计算机系统会议上的小心求证 168

    8.4 李国杰入局 171

    第9章

    1987年:机器人的曲折向前 177

    9.1 “七五”机械手开局 178

    9.2 海人一号 182

    9.3 七剑下天山:“863 计划”机器人专项启动 185

    9.4 从智能化跟踪到工业化落地 189

    第 10章

    1988年:声图文组合拳让哈工大独占鳌头 197

    10.1 李生、王晓龙与微软亚洲研究院 198

    10.2 王开铸和“声图文”组合拳帮助哈工大登顶 202

    10.3 建设计算机博士点,李仲荣托孤高文 206

    第 11章

    1989年:智能语音的承前启后 215

    11.1 语音识别:声学研究所“开山立派” 216

    11.2 语音合成:语言学家与计算机学家的携手 222

    11.3 王作英向左,李开复向右 228

    11.4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接过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的大旗 232

    第 12章

    1990年:从中文信息到自然语言处理 237

    12.1 中文信息学会 238

    12.2 中文分词 243

    12.3 ACL 247

    第 13章

    1991年:人工神经网络 253

    13.1 人工智能已死,神经网络万岁 255

    13.2 从信号处理到其他分支 260

    13.3 助推中文模式识别,神经网络找到第 一个落脚点 265

    13.4 中国神经网络委员会 270

    第 14章

    1992年:“人工智能理论危机”中的新希望 277

    14.1 新一代青年研究者登上舞台,大争论开场 279

    14.2 1991 年IJCAI 上中国学者的聚会 282

    14.3 智能中心:年轻人才的特区 287

    14.4 人工智能暑期班:中国人工智能国际化起步 291

    第 15章

    1993年:306渐入佳境 295

    15.1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曙光一号”问世 296

    15.2 智能接口 300

    15.3 机器翻译 304

    15.4 863-306 :中国人工智能的摇篮 307

    大事记(1979—1993) 311

    后记 317

    参考文献 323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中国海洋法治发展报告(2023)
海洋法治发展报告编写组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中国氢能产业展望报告
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编著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中国经济报告(2023)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著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中国零售硬折扣时代
连杰 上官易易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中国沼气工程案例图鉴(第1辑)
刘秋琳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中国音乐文学
杨赛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中国旅游业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旅游接待业管理(第二版)
邓爱民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中国仪器科学与技术(自动化仪表)学科史 中国学科史研究报告系列丛书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中国低碳化发电技术创新发展报告.2023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编著.--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24.1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中国租界通史
费成康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中国的诗词曲赋(修订版)
刘景禄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中国戏剧学史稿(增订本)
叶长海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张一鸣管理日志(植根中国本土商业实践,解读中国式管理智慧)
林军 林觉民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柳传志管理日志:十周年纪念版
林军 著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新宁铁路档案资料汇编(二)(全七册)
林军 高东辉 罗达全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商务统计分析
林军 钱艳俊 编著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有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林军 著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C 语言程序设计 (21世纪高等院校规划教材)
林军 主编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素描考试题要(湖南 广西 广东 福建)
林军 主编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隐形人
林军 著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
林军 主编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高考色彩强化训练
林军 著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水粉静物表现实技
林军 著;李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