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使用中的推理

隐喻使用中的推理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3-08
版次: 1
ISBN: 9787522725888
定价: 10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84页
字数: 231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3人买过
  • :
        在过去的四十多年中,人们对隐喻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隐喻不仅仅是语言上的修饰,而且是一种基本的认知机制,它会对我们的语言、情感和行动产生深刻的影响。本书以符号学为元学科视角,在对现代隐喻理论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尝试采用形式与非形式相结合的研究路径,围绕隐喻使用、隐喻论证、多模态隐喻、问题求解等关键问题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探讨。 :
        徐慈华,男,浙江玉环人,1979年出生。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访问学者,浙江大学“求是青年学者”,浙江省“之江青年学者”,长期从事逻辑、符号和认知交叉领域的研究。在《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Argumentation等重要期刊发表相关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著《选择与适应——汉语隐喻的语用综观研究》、译著《隐喻的逻辑——可能世界中的类比》;参编《逻辑学导论》《符号学导论》等教材;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项目共两项。
    前言

    第一章符号学视域中的隐喻研究

    第一节符号学的元学科视角

    第二节隐喻研究的重心变化

    第三节隐喻研究的未来趋势

    第二章隐喻使用的推理机制

    第一节有意识与无意识的隐喻使用

    第二节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隐喻使用

    第三节科学知识传播中的隐喻选择

    第四节溯因与隐喻:共同的内在机制

    第三章信号博弈与隐喻的使用

    第一节范式更替:从代码模型到信号博弈

    第二节理性决策:符号意义与交际原则

    第三节演化与学习:符号意义的自然涌现

    第四节信号博弈:隐喻使用中的建模与求解

    第四章基于文本型隐喻的论证

    第一节隐喻论证的内在结构

    ……
  • 内容简介:
    :
        在过去的四十多年中,人们对隐喻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隐喻不仅仅是语言上的修饰,而且是一种基本的认知机制,它会对我们的语言、情感和行动产生深刻的影响。本书以符号学为元学科视角,在对现代隐喻理论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尝试采用形式与非形式相结合的研究路径,围绕隐喻使用、隐喻论证、多模态隐喻、问题求解等关键问题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探讨。
  • 作者简介:
    :
        徐慈华,男,浙江玉环人,1979年出生。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访问学者,浙江大学“求是青年学者”,浙江省“之江青年学者”,长期从事逻辑、符号和认知交叉领域的研究。在《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Argumentation等重要期刊发表相关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著《选择与适应——汉语隐喻的语用综观研究》、译著《隐喻的逻辑——可能世界中的类比》;参编《逻辑学导论》《符号学导论》等教材;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项目共两项。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符号学视域中的隐喻研究

    第一节符号学的元学科视角

    第二节隐喻研究的重心变化

    第三节隐喻研究的未来趋势

    第二章隐喻使用的推理机制

    第一节有意识与无意识的隐喻使用

    第二节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隐喻使用

    第三节科学知识传播中的隐喻选择

    第四节溯因与隐喻:共同的内在机制

    第三章信号博弈与隐喻的使用

    第一节范式更替:从代码模型到信号博弈

    第二节理性决策:符号意义与交际原则

    第三节演化与学习:符号意义的自然涌现

    第四节信号博弈:隐喻使用中的建模与求解

    第四章基于文本型隐喻的论证

    第一节隐喻论证的内在结构

    ……
查看详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