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唱腔写作(套装上下册)

京剧唱腔写作(套装上下册)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7-03
版次: 1
ISBN: 9787547610800
定价: 16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轻型纸
页数: 708页
字数: 80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21人买过
  •   京剧唱腔从程长庚那一代开始,是以西皮、二黄腔系为主的“京腔”,到了谭鑫培的“后三鼎甲”时期,已经是声腔丰富、板式齐全、剧目繁多了。谭鑫培之后迄今一百多年,传统的京剧唱腔在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京剧艺人努力之下,变得更加丰富。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随着专业音乐工作者的加入,京剧唱腔创新目的变得更加明确,技巧、手法更加多样化、科学化,音乐唱腔所赋予舞台人物的音乐形象更加鲜明而具个性。
      杨晓辉,1949年出生,上海市人。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江苏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奏员。现任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戏曲作曲教研室主任。
    序一  关雅浓 / 1
    序二  高一鸣 / 1
    上册
    第一部  唱腔基础结构
    第一章  绪论 /
    一、 源流 /
    二、 声腔 /
    三、 行当、流派 /
    四、 编腔基本法则 /
    五、 字音 /
    第二章  调式、调性 /
    概述 /
    第一节  西皮 /
    一、 生腔西皮唱腔 /
    二、 旦腔西皮唱腔 /
    三、 西皮娃娃调唱腔 /
    四、 反西皮唱腔 /
    第二节  二黄 /
    一、 生腔二黄唱腔 /
    二、 旦腔二黄唱腔 /
    第三节  反二黄 /
    一、 生腔反二黄唱腔 /
    二、 旦腔反二黄唱腔 /
    第四节  辅助声腔 /
    一、 南梆子 /
    二、 四平调 /
    三、 高拨子 /
    第五节  更多的落音变化 /
    一、 旦腔下句(西皮)影响调式的落音 /
    二、 生腔上句(二黄)装饰性的落音 /
    三、 生腔、旦腔下句(二黄)润腔性的落音 /
    四、 下句转接曲牌 /
    五、 生腔下句(二黄)影响调式的落音 /
    第六节  调高和声腔音区 /
    一、 调高 /
    二、 各类声腔的音区 /
    三、 准确掌握声腔音区 /
    附: 【吹腔】与“杂腔小调” /
    第三章  板式 /
    概述 /
    第一节  板式的种类 /
    一、 固定节拍板式 /
    1  原板 /
    2  慢板 /
    3  快三眼 /
    4  中三眼 /
    5  西皮二六 /
    6  西皮流水 /
    7  西皮快板 /
    8  回龙 /
    9  碰板 /
    10  垛板 /
    11  西皮回龙腔 /
    12  哭头 /
    二、 自由节拍板式 /
    1  摇板 /
    2  散板 /
    3  导板 /
    第二节  板式运用的一般格式 /
    一、 起唱格式 /
    二、 板式的连续与转换 /
    三、 唱腔的收束格式 /
    附1: 特定唱腔曲调: 节节高、九连环、十三咳 /
    附2: 唱腔过门、行弦、花梆子、亮弦 /
    第四章  曲式 /
    概述 /
    第一节  乐句基本结构与变化 /
    一、 西皮原板 /
    二、 西皮慢板 /
    三、 西皮二六 /
    四、 西皮流水、西皮快板 /
    五、 西皮摇板、西皮散板、西皮导板 /
    六、 二黄原板 /
    七、 二黄慢板 /
    八、 二黄快三眼 /
    九、 二黄摇板、二黄散板 /
    十、 二黄导板、回龙 /
    十一、 反二黄原板 /
    十二、 反二黄慢板 /
    第二节  乐句字数变化 /
    一、 基本词格 /
    二、 基本词格以外的字数变化 /
    三、 垛字句 /
    四、 附加句 /
    五、 散板的字数变化 /
    第三节  乐段类型  唱段组合方式 /
    一、 乐段类型 /
    二、 唱段组合方式 /
    下册
    第二部  京剧唱腔选粹
    第五章  传统戏 /
    第一节  老生唱腔 /
    一、 谭鑫培、余叔岩、杨宝森 /
    二、 言菊朋 /
    三、 马连良 /
    第二节  旦角唱腔 /
    一、 梅兰芳 /
    二、 程砚秋 /
    三、 荀慧生 /
    四、 张君秋 /
    第六章  新编戏 /
    概述 /
    第一节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的新编戏 /
    一、 《白蛇传》 /
    二、 《柳荫记》 /
    第二节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到六十年代初的新编戏 /
    一、 《野猪林》 /
    二、 《赵氏孤儿》 /
    三、 《谢瑶环》 /
    第七章  现代戏及1977年以后的剧目 /
    概述 /
    第一节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中期剧目 /
    一、 《黛诺》 /
    二、 《六号门》 /
    三、 《雪花飘》 /
    第二节  “样板戏” /
    一、 《红灯记》 /
    二、 《沙家浜》 /
    三、 《奇袭白虎团》 /
    四、 《智取威虎山》 /
    五、 《海港》 /
    六、 《龙江颂》 /
    七、 《杜鹃山》 /
    八、 《平原作战》 /
    九、 《磐石湾》 /
    十、 《红云岗》 /
    第三节  1977年以后的剧目 /
    一、 《蝶恋花》 /
    二、 《曹操与杨修》 /
    三、 《宰相刘罗锅》 /
    四、 《江姐》 /
    五、 《马蹄声碎》 /
    第三部  基本写作技巧
    第八章  腔词关系 /
    概述 /
    第一节  依字设腔 /
    一、 四声调值 /
    二、 字腔关系 /
    第二节  腔词结构变化 /
    一、 扩展法 /
    二、 紧缩法 /
    三、 摆字移位法 /
    第九章  行腔变化手法 /
    概述 /
    第一节  本行当内唱腔的重新组合 /
    一、 调换分句位置 /
    二、 腔系融合 /
    第二节  不同行当唱腔的融合 /
    一、 生腔 /
    二、 旦腔 /
    第三节  吸收新的音调 /
    一、 曲艺音调 /
    二、 其他剧种音调 /
    三、 民族音调 /
    四、 歌曲音调 /
    第四节  特性音调与主调贯串手法 /
    一、 在乐曲中运用特性音调 /
    二、 在过门中运用特性音调 /
    三、 在唱腔中运用特性音调 /
    四、 主调贯串手法 /
    第十章  调式、调性变化手法 /
    概述 /
    第一节  调式变化手法 /
    一、 宫调式的引入 /
    二、 腔系合用 /
    第二节  调性变化手法 /
    一、 转调 /
    二、 离调(暂转调) /
    三、 不同行当唱腔的衔接 /
    附: 唱腔过门的运用 /
    一、 传统唱腔过门 /
    二、 过门的运用与变化 /
    三、 过门的创新 /
    谱例目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 内容简介:
      京剧唱腔从程长庚那一代开始,是以西皮、二黄腔系为主的“京腔”,到了谭鑫培的“后三鼎甲”时期,已经是声腔丰富、板式齐全、剧目繁多了。谭鑫培之后迄今一百多年,传统的京剧唱腔在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京剧艺人努力之下,变得更加丰富。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随着专业音乐工作者的加入,京剧唱腔创新目的变得更加明确,技巧、手法更加多样化、科学化,音乐唱腔所赋予舞台人物的音乐形象更加鲜明而具个性。
  • 作者简介:
      杨晓辉,1949年出生,上海市人。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江苏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奏员。现任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戏曲作曲教研室主任。
  • 目录:
    序一  关雅浓 / 1
    序二  高一鸣 / 1
    上册
    第一部  唱腔基础结构
    第一章  绪论 /
    一、 源流 /
    二、 声腔 /
    三、 行当、流派 /
    四、 编腔基本法则 /
    五、 字音 /
    第二章  调式、调性 /
    概述 /
    第一节  西皮 /
    一、 生腔西皮唱腔 /
    二、 旦腔西皮唱腔 /
    三、 西皮娃娃调唱腔 /
    四、 反西皮唱腔 /
    第二节  二黄 /
    一、 生腔二黄唱腔 /
    二、 旦腔二黄唱腔 /
    第三节  反二黄 /
    一、 生腔反二黄唱腔 /
    二、 旦腔反二黄唱腔 /
    第四节  辅助声腔 /
    一、 南梆子 /
    二、 四平调 /
    三、 高拨子 /
    第五节  更多的落音变化 /
    一、 旦腔下句(西皮)影响调式的落音 /
    二、 生腔上句(二黄)装饰性的落音 /
    三、 生腔、旦腔下句(二黄)润腔性的落音 /
    四、 下句转接曲牌 /
    五、 生腔下句(二黄)影响调式的落音 /
    第六节  调高和声腔音区 /
    一、 调高 /
    二、 各类声腔的音区 /
    三、 准确掌握声腔音区 /
    附: 【吹腔】与“杂腔小调” /
    第三章  板式 /
    概述 /
    第一节  板式的种类 /
    一、 固定节拍板式 /
    1  原板 /
    2  慢板 /
    3  快三眼 /
    4  中三眼 /
    5  西皮二六 /
    6  西皮流水 /
    7  西皮快板 /
    8  回龙 /
    9  碰板 /
    10  垛板 /
    11  西皮回龙腔 /
    12  哭头 /
    二、 自由节拍板式 /
    1  摇板 /
    2  散板 /
    3  导板 /
    第二节  板式运用的一般格式 /
    一、 起唱格式 /
    二、 板式的连续与转换 /
    三、 唱腔的收束格式 /
    附1: 特定唱腔曲调: 节节高、九连环、十三咳 /
    附2: 唱腔过门、行弦、花梆子、亮弦 /
    第四章  曲式 /
    概述 /
    第一节  乐句基本结构与变化 /
    一、 西皮原板 /
    二、 西皮慢板 /
    三、 西皮二六 /
    四、 西皮流水、西皮快板 /
    五、 西皮摇板、西皮散板、西皮导板 /
    六、 二黄原板 /
    七、 二黄慢板 /
    八、 二黄快三眼 /
    九、 二黄摇板、二黄散板 /
    十、 二黄导板、回龙 /
    十一、 反二黄原板 /
    十二、 反二黄慢板 /
    第二节  乐句字数变化 /
    一、 基本词格 /
    二、 基本词格以外的字数变化 /
    三、 垛字句 /
    四、 附加句 /
    五、 散板的字数变化 /
    第三节  乐段类型  唱段组合方式 /
    一、 乐段类型 /
    二、 唱段组合方式 /
    下册
    第二部  京剧唱腔选粹
    第五章  传统戏 /
    第一节  老生唱腔 /
    一、 谭鑫培、余叔岩、杨宝森 /
    二、 言菊朋 /
    三、 马连良 /
    第二节  旦角唱腔 /
    一、 梅兰芳 /
    二、 程砚秋 /
    三、 荀慧生 /
    四、 张君秋 /
    第六章  新编戏 /
    概述 /
    第一节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的新编戏 /
    一、 《白蛇传》 /
    二、 《柳荫记》 /
    第二节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到六十年代初的新编戏 /
    一、 《野猪林》 /
    二、 《赵氏孤儿》 /
    三、 《谢瑶环》 /
    第七章  现代戏及1977年以后的剧目 /
    概述 /
    第一节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中期剧目 /
    一、 《黛诺》 /
    二、 《六号门》 /
    三、 《雪花飘》 /
    第二节  “样板戏” /
    一、 《红灯记》 /
    二、 《沙家浜》 /
    三、 《奇袭白虎团》 /
    四、 《智取威虎山》 /
    五、 《海港》 /
    六、 《龙江颂》 /
    七、 《杜鹃山》 /
    八、 《平原作战》 /
    九、 《磐石湾》 /
    十、 《红云岗》 /
    第三节  1977年以后的剧目 /
    一、 《蝶恋花》 /
    二、 《曹操与杨修》 /
    三、 《宰相刘罗锅》 /
    四、 《江姐》 /
    五、 《马蹄声碎》 /
    第三部  基本写作技巧
    第八章  腔词关系 /
    概述 /
    第一节  依字设腔 /
    一、 四声调值 /
    二、 字腔关系 /
    第二节  腔词结构变化 /
    一、 扩展法 /
    二、 紧缩法 /
    三、 摆字移位法 /
    第九章  行腔变化手法 /
    概述 /
    第一节  本行当内唱腔的重新组合 /
    一、 调换分句位置 /
    二、 腔系融合 /
    第二节  不同行当唱腔的融合 /
    一、 生腔 /
    二、 旦腔 /
    第三节  吸收新的音调 /
    一、 曲艺音调 /
    二、 其他剧种音调 /
    三、 民族音调 /
    四、 歌曲音调 /
    第四节  特性音调与主调贯串手法 /
    一、 在乐曲中运用特性音调 /
    二、 在过门中运用特性音调 /
    三、 在唱腔中运用特性音调 /
    四、 主调贯串手法 /
    第十章  调式、调性变化手法 /
    概述 /
    第一节  调式变化手法 /
    一、 宫调式的引入 /
    二、 腔系合用 /
    第二节  调性变化手法 /
    一、 转调 /
    二、 离调(暂转调) /
    三、 不同行当唱腔的衔接 /
    附: 唱腔过门的运用 /
    一、 传统唱腔过门 /
    二、 过门的运用与变化 /
    三、 过门的创新 /
    谱例目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京剧唱腔写作(套装上下册)
杨晓辉京剧音乐唱腔作品集
杨晓辉
京剧唱腔写作(套装上下册)
日本生态文学作品导读 杨晓辉著
杨晓辉
京剧唱腔写作(套装上下册)
环境功能材料对有机污染物的界面催化降解
杨晓辉、田浩廷 著
京剧唱腔写作(套装上下册)
明末清初艺术观念/中国艺术学研究书系(第一辑)
杨晓辉 著;陈池瑜 编
京剧唱腔写作(套装上下册)
三氧临床案例集
杨晓辉、杨占民 编
京剧唱腔写作(套装上下册)
京剧音乐基础教程(附光盘)
杨晓辉、何群、齐欢 著
京剧唱腔写作(套装上下册)
日语听力教程(初级2第2版)/新世纪应用型高等教育日语类课程规划教材
杨晓辉、吴辉、新世纪应用型高等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 编
京剧唱腔写作(套装上下册)
巨擘传世近现代中国画大家:宋文治
杨晓辉 著;《中国近现代美术经典丛书》编委会 编
京剧唱腔写作(套装上下册)
中国近代司法改革视野下的司法行政制度研究
杨晓辉、尹巧蕊、梁翠 著
京剧唱腔写作(套装上下册)
小升初作文总动员:佳作共赏
杨晓辉 主编
京剧唱腔写作(套装上下册)
快乐写词语(小学1-3年级适用)
杨晓辉 主编
京剧唱腔写作(套装上下册)
机械图绘制
杨晓辉、孙学雁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