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图书 秦汉历史专题探研吉林大学出版社9787569290059

全新正版图书 秦汉历史专题探研吉林大学出版社9787569290059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主编
2021-10
版次: 1
ISBN: 9787569290059
定价: 7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分类: 历史
4人买过


  • 本书是中国古代史专业秦汉史方向的阶段成果汇编。共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汉代的启蒙教育、汉代女教育、汉代地方官学的发展、王充的教育思想、从婚姻看汉代女的社会地位、西汉中后期的风气、汉代的鹿车、春秋至西汉时期雍城地位的变迁,从教育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对秦汉时期的历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在程度上丰富了这些研究领域的内容,有助于学界从这些微观的层面对秦汉时期的历史能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郝建,1966年生,历史学博士,包头师范学院历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内蒙古有突出贡献专家,内蒙古高等学校名师。著作有:教育与两汉社会的整合研究内蒙古历史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等。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中国史研究动态等刊物上发表学术60余篇。主持了1项社科后期资助项目、1项社科西部项目、1项人文社科一般项目、2项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规划课题、3项内蒙古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曾获得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2项,内蒙古高等教育成果奖2项。

    精彩内容:

    汉代启蒙教育研究张俊梅绪论(一)研究意义及要解决的问题“蒙养以正,圣功也”①,我国古代把正确地对进行启蒙教育视为一项的事业,这是对启蒙教育的重视。启蒙教育作为人生教育基本、重要的阶段,对身心健康发展,素质、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是其修身、齐家、治国的重要前提。是的未来,启蒙教育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命运。启蒙教育不仅深深影响着当时社会,同时它也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产物,对启蒙教育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时期的精神生活,从而全面认识当时的社会。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启蒙教育很早备受重视。早在殷商时期有大学、小学教育阶段的划分,并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提出了不同的教育要求。周朝时,奴隶制发展到,建立了从到地方的官立贵族启蒙教育机构国学与乡学,启蒙教育有了大致的入学年龄和教育内容,对后世启蒙教育制度的确立产生了影响。春秋战国以来,社会转型,学术下移,自孔子创立私学以来,官、私学并行,打破了奴隶制学在官府的局面,民间出现大量启蒙教育机构,使得更多的民众能够接受教育、获得知识。秦朝建立,推行,启蒙教育于法律、技能。秦亡汉兴,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把教育作为治国之本,建立了从到地方的启蒙教育机构。与此同时,私学得以恢复,民间启蒙教育成为盲半启蒙教育的有力补充。汉朝以儒治国,儒家思想成为汉代启象教育的主导思想,这一思想深深影响了以后历代封建社会的教育思想。改代启蒙教育深深打上了汉代社会发展的烙印,对汉代启蒙教育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了解汉代 在还可以更全面地认识整个汉代社会。以往关于汉代启蒙教育的研究,主要对启蒙教育识字教材,官学或私学中存在的启蒙教育现象等进行单方面的论述。本文力图对汉代启蒙教育作系统的介绍、通过对其兴起的原因、概况、特点、影响方面的论述,展现汉代启蒙教育的全貌。期望对汉代启蒙教育有一个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二)学术史回顾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史学研究关系密切的教育学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研究成果颇多。与之相关的秦汉教育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下面对与汉代启蒙教育有关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介绍。1.关于汉代启蒙教育的综合类研究成果这种综合类专著中涉及到的汉代启蒙教育现象,一方面体现在中国教育通史、中国教育断代史中。专著有毛礼锐的中国古代教育史(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李桂林的中国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毛礼锐、沈灌群的中国教育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孙培青的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李国钧、王炳照的中国教育制度通史之先秦、秦汉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断代研究的,如肖川、何雪艳的中国秦汉教育史(出版社,1994年版)。这些著作对古代到近代的教育状况进行介绍,关于汉代的教育以“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及其影响下汉代官、私学的发展为主。其中关于汉代启蒙教育的论述,只是放在汉代教育的大背景下作了粗略的介绍,介绍了汉代启蒙教育的大致状况、教育机构、教材以及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汉代启蒙教育研究/1绪论/1一、汉代启蒙教育兴起的原因/5二、汉代启蒙教育概况/10三、汉代启蒙教育特点/2、汉代启蒙教育的作用/31结语/36汉代女教育研究/38引 言/38一、汉代女教育的发展/42二、汉代女教育模式、内容、教育理念/58三、汉代女教育对社会的影响/73四、研究汉代女教育的现实意义/80结语/88两汉时期地方官学的发展研究/91前言/91一、汉代官学的教育概况及教育目的/94二、两汉时期地方官学的发展/101三、汉代地方官学的师资与生源/119四、汉代地方官学发展的影响及启示/127结语/133王充教育思想研究/135引言/135一、王充教育思想的形成/137二、王充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140三、王充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代价值/160结语/169从汉代婚姻看女的社会地位/171引 言/171一、汉代女的社会地位/175二、从汉代女婚姻看其社会地位/182三、从《女诫》看婚姻对女的规训/203四、汉代女婚姻社会地位研究的当代价值/211结语/218西汉中后期风气述论/220引 言/220一、标准的界定/226二、风气的表现/234三、风气产生的原因/244四、风气产生后的影响/252结语/260汉代鹿车辨/262引言/262一、汉代鹿车的概况/268二、汉代“鹿车”名称之辨/279小结/292三、汉代鹿车的起源/293小结/305结论/306春秋至西汉雍城地位变迁的研究/307绪论/307一、雍秦时期的雍城/313二、战国中期至西汉时期的雍城/327结语/346后记/349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古代史专业秦汉史方向的阶段成果汇编。共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汉代的启蒙教育、汉代女教育、汉代地方官学的发展、王充的教育思想、从婚姻看汉代女的社会地位、西汉中后期的风气、汉代的鹿车、春秋至西汉时期雍城地位的变迁,从教育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对秦汉时期的历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在程度上丰富了这些研究领域的内容,有助于学界从这些微观的层面对秦汉时期的历史能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 作者简介:


    郝建,1966年生,历史学博士,包头师范学院历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内蒙古有突出贡献专家,内蒙古高等学校名师。著作有:教育与两汉社会的整合研究内蒙古历史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等。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中国史研究动态等刊物上发表学术60余篇。主持了1项社科后期资助项目、1项社科西部项目、1项人文社科一般项目、2项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规划课题、3项内蒙古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曾获得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2项,内蒙古高等教育成果奖2项。

    精彩内容:

    汉代启蒙教育研究张俊梅绪论(一)研究意义及要解决的问题“蒙养以正,圣功也”①,我国古代把正确地对进行启蒙教育视为一项的事业,这是对启蒙教育的重视。启蒙教育作为人生教育基本、重要的阶段,对身心健康发展,素质、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是其修身、齐家、治国的重要前提。是的未来,启蒙教育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命运。启蒙教育不仅深深影响着当时社会,同时它也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产物,对启蒙教育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时期的精神生活,从而全面认识当时的社会。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启蒙教育很早备受重视。早在殷商时期有大学、小学教育阶段的划分,并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提出了不同的教育要求。周朝时,奴隶制发展到,建立了从到地方的官立贵族启蒙教育机构国学与乡学,启蒙教育有了大致的入学年龄和教育内容,对后世启蒙教育制度的确立产生了影响。春秋战国以来,社会转型,学术下移,自孔子创立私学以来,官、私学并行,打破了奴隶制学在官府的局面,民间出现大量启蒙教育机构,使得更多的民众能够接受教育、获得知识。秦朝建立,推行,启蒙教育于法律、技能。秦亡汉兴,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把教育作为治国之本,建立了从到地方的启蒙教育机构。与此同时,私学得以恢复,民间启蒙教育成为盲半启蒙教育的有力补充。汉朝以儒治国,儒家思想成为汉代启象教育的主导思想,这一思想深深影响了以后历代封建社会的教育思想。改代启蒙教育深深打上了汉代社会发展的烙印,对汉代启蒙教育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了解汉代 在还可以更全面地认识整个汉代社会。以往关于汉代启蒙教育的研究,主要对启蒙教育识字教材,官学或私学中存在的启蒙教育现象等进行单方面的论述。本文力图对汉代启蒙教育作系统的介绍、通过对其兴起的原因、概况、特点、影响方面的论述,展现汉代启蒙教育的全貌。期望对汉代启蒙教育有一个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二)学术史回顾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史学研究关系密切的教育学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研究成果颇多。与之相关的秦汉教育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下面对与汉代启蒙教育有关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介绍。1.关于汉代启蒙教育的综合类研究成果这种综合类专著中涉及到的汉代启蒙教育现象,一方面体现在中国教育通史、中国教育断代史中。专著有毛礼锐的中国古代教育史(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李桂林的中国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毛礼锐、沈灌群的中国教育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孙培青的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李国钧、王炳照的中国教育制度通史之先秦、秦汉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断代研究的,如肖川、何雪艳的中国秦汉教育史(出版社,1994年版)。这些著作对古代到近代的教育状况进行介绍,关于汉代的教育以“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及其影响下汉代官、私学的发展为主。其中关于汉代启蒙教育的论述,只是放在汉代教育的大背景下作了粗略的介绍,介绍了汉代启蒙教育的大致状况、教育机构、教材以及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 目录:


    汉代启蒙教育研究/1绪论/1一、汉代启蒙教育兴起的原因/5二、汉代启蒙教育概况/10三、汉代启蒙教育特点/2、汉代启蒙教育的作用/31结语/36汉代女教育研究/38引 言/38一、汉代女教育的发展/42二、汉代女教育模式、内容、教育理念/58三、汉代女教育对社会的影响/73四、研究汉代女教育的现实意义/80结语/88两汉时期地方官学的发展研究/91前言/91一、汉代官学的教育概况及教育目的/94二、两汉时期地方官学的发展/101三、汉代地方官学的师资与生源/119四、汉代地方官学发展的影响及启示/127结语/133王充教育思想研究/135引言/135一、王充教育思想的形成/137二、王充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140三、王充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代价值/160结语/169从汉代婚姻看女的社会地位/171引 言/171一、汉代女的社会地位/175二、从汉代女婚姻看其社会地位/182三、从《女诫》看婚姻对女的规训/203四、汉代女婚姻社会地位研究的当代价值/211结语/218西汉中后期风气述论/220引 言/220一、标准的界定/226二、风气的表现/234三、风气产生的原因/244四、风气产生后的影响/252结语/260汉代鹿车辨/262引言/262一、汉代鹿车的概况/268二、汉代“鹿车”名称之辨/279小结/292三、汉代鹿车的起源/293小结/305结论/306春秋至西汉雍城地位变迁的研究/307绪论/307一、雍秦时期的雍城/313二、战国中期至西汉时期的雍城/327结语/346后记/349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