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的逻辑(《千高原》作者德勒兹关键著作中文首译)

意义的逻辑(《千高原》作者德勒兹关键著作中文首译)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法)
2024-05
版次: 1
ISBN: 9787532189281
定价: 8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532页
字数: 279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62人买过


  • 本书是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的经典著作,包含了五篇先前发表的,简要介绍了德勒兹的本体论,延伸出“废话”的处理空间和文本与暴力之间的张力。全书通过形而上学、认识论、语法学以及精神分析,对意义和无意义、“常识”和“废话”进行了深入探索,由34个悖论建构了“感觉逻辑”的形而上学概念。



    作者

    吉尔•德勒兹(gille deleuze,1925—1995),法国当代哲学家、哲学史家,他博学多才、见识非凡,著作涉猎哲学、文学、精神分析学、政治、电影、绘画等众多领域,他以斯多亚学派、休谟、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康德、尼采、柏格森等哲学家作为其哲学史的写作对象,由此跻身哲学家行列。其主要著作有差异与重复意义的逻辑电影1: 运动影像电影2:时间影像等,与菲利克斯•加塔利合著有反俄狄浦斯卡夫卡千高原什么是哲学?。他以“纯粹的形而上学家”自居,其著作对包括哲学、文学、艺术等众多学科产生广泛影响,亦对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潮产生直接影响。

    译者

    董树宝,北方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西方文论、法国当代批评理论的研究与翻译工作,专著有影像的叛逆:法国当代哲学的艺术之思,译著有意义的逻辑知识古学〈荒岛〉及及其他文本混沌互渗东风等。

    前言从刘易斯·卡罗尔到斯多亚学派

    悖论系列1纯粹生成

    柏拉图区分可被度量的事物与生成疯狂——无限的同一——爱丽丝历险或“事件”

    悖论系列2表面效应

    斯多亚学派区分物体或事物与非物体效应或事件——因果关系的划分——促使表面上升……——发现刘易斯·卡罗尔作品中的表面

    悖论系列3命题

    指称、表示、意指它们的关系与它们的循环——有命题的第四个维度吗?——意义、表达与事件——意义的双重本命题的可表达者与事物的属、持存与超存在

    悖论系列4二元

    语言物体、吃说——两类词——命题的两个维度指称与表达、消耗与意义——两个系列

    悖论系列5意义

    不确定的增殖——贫乏的二分——中或本质的第三——荒诞或不可能的对象

    悖论系列6论系列化

    系列的形式与异质的系列——它们的建构——这些系列向着什么收敛?——雅克·拉康的悖论奇特的元素(空位或没有位置的占有者)——老实人的店铺

    悖论系列7秘传词

    基于一个系列的缩合综合(连接)——两个系列之协调的综合(合取)——析取综合或系列分的综合混合词的问题

    悖论系列8结构

    列维斯特劳斯的悖论——结构的条件——奇异的作用

    悖论系列9问题式

    奇异与事件——问题与事件——趣味数学——点与奇点

    悖论系列10理想游戏

    寻常游戏的规则——不同寻常的游戏——对时间的两种解读艾翁与柯罗诺斯——马拉美

    悖论系列11无意义

    悖论元素的特征——它在哪一点上是无意义;无意义的两种形态——由此引起的荒诞(无意指)的两种形式——无意义与意义的共现——作为“效应”的意义

    悖论系列12论悖论

    良知的本与悖论——常识的本与悖论——无意义、意义与所谓次级的语言组织

    悖论系列13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小女孩

    安托南·阿尔托与刘易斯·卡罗尔——吃说与精神分裂症的语言——精神分裂症与表面的破产——被动词语与其爆裂的字面价值、能动词语与其含糊不清的重读价值——深度的无意义与表面的无意义、语言的初级秩序与次级组织之间的区别

    悖论系列14双重因果关系

    非物体的效应事件、它们的原因、它们的准因——无动于衷与发生——胡塞尔的理论——真正发生的条件既无我也无个体化中心的先验领域

    悖论系列15奇异

    战役——先验领域不能保留意识的形式——无人称的和前个体的奇异——先验领域与表面——个体的话语、人称的话语、无基底的话语存在着第四种话语吗?

    悖论系列16本体论的静态发生

    个体的发生莱布尼茨——世界的“共可能”或系列的收敛的条件(连续)——事件向谓项的转换——从个体到人称——人称、特与类别

    悖论系列17逻辑的静态发生

    从各维度向命题的过渡——意义与命题——意义的中——表面与替身

    悖论系列18哲学家的三种形象

    哲学与高度——哲学与深度——哲学家的新类型斯多亚学派——赫拉克勒斯与表面

    悖论系列19幽默

    从意指到指称——斯多亚主义与禅宗——古典话语与个体、浪漫主义话语与人称反讽——无基底的话语——奇异的话语幽默或“第四人称单数”

    悖论系列20论斯多亚学派的道德问题

    伦理学的两极事物的物理预言与再现的逻辑应用——再现、应用与表达——理解、期望、再现事件

    悖论系列21论事件

    事件的永恒真理——实现与反实现参与者——作为事件的两个方面——期望事件是什么意思

    悖论系列22瓷器与火山

    “裂缝”(菲茨杰拉德)——两种过程与它们的区分的问题——酗酒、躁郁症——致敬

    悖论系列23论艾翁

    柯罗诺斯的特点与他通过深度的生成进行的颠倒——艾翁与表面——来自艾翁的组织和艾翁与柯罗诺斯之间的差异

    悖论系列24事件的沟通

    非逻辑的不可相容的问题——莱布尼茨——析取的实证间距与肯定综合——永恒回归、艾翁与直线一个更可怕的迷宫……

    悖论系列25单义

    个体与事件——永恒回归的序列——单义的三种意指

    悖论系列26语言

    使语言成为可能的东西——语言组织概要——动词与不定式

    悖论系列27欲

    动态发生的问题从深度到表面——根据梅兰妮·克莱因的观点理解各种“位态”——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深度与高度,拟像与偶像——初级阶段从噪音到声音

    悖论系列28

    感带——动态发生的第二阶段表面的形成与表面的连接——影像——俄狄浦斯情结的本、生殖带的作用

    悖论系列29好意必受惩罚

    俄狄浦斯在他与表面构造的关系中所经历的事情——修复与使出现——阉割——作为范畴的意图——发生的第三阶段从形而下表面到形而上表面(双重屏幕)

    悖论系列30幻象

    幻象与事件——幻象、自我与奇异——幻象、动词与语言

    悖论系列31思维

    幻象、过渡与开端——对子与思维——形而上表面——心理生命中的定位、嘴与脑

    悖论系列32论系列的不同种类

    系列与——连接系列与感带、合取系列与连接——系列的第三种形式析取与发散——幻象与共振——与语言系列的第三种类型与相应词汇——从声音到言语

    悖论系列33爱丽丝的奇遇

    回想刘易斯·卡罗尔的作品中的三类秘传词——《爱丽丝奇境历险记》与《爱丽丝镜中奇遇记》的比较概要——精神分析与文学、家族神经症小说与小说艺术

    悖论系列34初级秩序与次级组织

    幻象的钟摆结构共振与被迫运动——从言语到动词——动态发生的终结——初级压抑与次级压抑——讽刺的、反讽的、幽默的

    附录

    ⅰ.拟像与古代哲学

    1.柏拉图与拟像

    柏拉图的辩证法划分的意指——求婚者的遴选

    摹本与拟像——拟像的特点

    再现的历史

    颠倒柏拉图主义现代艺术作品与拟像的报复——永恒回归的显在内容与潜在内容(尼采反对柏拉图)——永恒回归与拟仿——现代

    2.卢克莱修与拟像

    多样物——自然与非体化的和——对存在、一与整体的批判

    因果律的不同方面——方法的两种形态——原子偏斜与时间理论

    真与无限虚——灵魂的纷乱——深度的挥发物,表面的拟像,神学的、梦境的和的幻象——时间和方法的统一——无限虚和灵魂纷乱的起源

    自然哲学与神话批评

    ⅱ.幻象与现代文学

    3.克罗索夫斯基,抑或身体语言

    从身体与语言的视角看析取三段论——与神学

    看与说——映像、共振与拟像——揭发——身体与语言的弯曲变化

    交换与重复——重复与拟像——凝固场景的角

    二难困境身体语言——上帝与敌基督者两种秩序

    康德关于析取三段论的理论——上帝的角——克罗索夫斯基作品中的理论转换

    敌基督者的秩序——意向强度与意向——作为幻象的永恒回归

    4.米歇尔·图尼埃与人的世界

    鲁滨孙、元素与目的——反常的问题

    他人在知觉中的效应——作为先天结构的他人——他人在时间中的效应——他人的缺席——复象与元素

    他人的丧失的三种意义——从拟像到幻象

    他人与反常

    5.左拉与精神崩溃

    精神崩溃与遗传——本能及其对象

    两种遗传——本能与各种本能

    人兽

    幻象化的对象——悲剧的与史诗的


  • 内容简介:


    本书是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的经典著作,包含了五篇先前发表的,简要介绍了德勒兹的本体论,延伸出“废话”的处理空间和文本与暴力之间的张力。全书通过形而上学、认识论、语法学以及精神分析,对意义和无意义、“常识”和“废话”进行了深入探索,由34个悖论建构了“感觉逻辑”的形而上学概念。

  • 作者简介:


    作者

    吉尔•德勒兹(gille deleuze,1925—1995),法国当代哲学家、哲学史家,他博学多才、见识非凡,著作涉猎哲学、文学、精神分析学、政治、电影、绘画等众多领域,他以斯多亚学派、休谟、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康德、尼采、柏格森等哲学家作为其哲学史的写作对象,由此跻身哲学家行列。其主要著作有差异与重复意义的逻辑电影1: 运动影像电影2:时间影像等,与菲利克斯•加塔利合著有反俄狄浦斯卡夫卡千高原什么是哲学?。他以“纯粹的形而上学家”自居,其著作对包括哲学、文学、艺术等众多学科产生广泛影响,亦对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潮产生直接影响。

    译者

    董树宝,北方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西方文论、法国当代批评理论的研究与翻译工作,专著有影像的叛逆:法国当代哲学的艺术之思,译著有意义的逻辑知识古学〈荒岛〉及及其他文本混沌互渗东风等。
  • 目录:


    前言从刘易斯·卡罗尔到斯多亚学派

    悖论系列1纯粹生成

    柏拉图区分可被度量的事物与生成疯狂——无限的同一——爱丽丝历险或“事件”

    悖论系列2表面效应

    斯多亚学派区分物体或事物与非物体效应或事件——因果关系的划分——促使表面上升……——发现刘易斯·卡罗尔作品中的表面

    悖论系列3命题

    指称、表示、意指它们的关系与它们的循环——有命题的第四个维度吗?——意义、表达与事件——意义的双重本命题的可表达者与事物的属、持存与超存在

    悖论系列4二元

    语言物体、吃说——两类词——命题的两个维度指称与表达、消耗与意义——两个系列

    悖论系列5意义

    不确定的增殖——贫乏的二分——中或本质的第三——荒诞或不可能的对象

    悖论系列6论系列化

    系列的形式与异质的系列——它们的建构——这些系列向着什么收敛?——雅克·拉康的悖论奇特的元素(空位或没有位置的占有者)——老实人的店铺

    悖论系列7秘传词

    基于一个系列的缩合综合(连接)——两个系列之协调的综合(合取)——析取综合或系列分的综合混合词的问题

    悖论系列8结构

    列维斯特劳斯的悖论——结构的条件——奇异的作用

    悖论系列9问题式

    奇异与事件——问题与事件——趣味数学——点与奇点

    悖论系列10理想游戏

    寻常游戏的规则——不同寻常的游戏——对时间的两种解读艾翁与柯罗诺斯——马拉美

    悖论系列11无意义

    悖论元素的特征——它在哪一点上是无意义;无意义的两种形态——由此引起的荒诞(无意指)的两种形式——无意义与意义的共现——作为“效应”的意义

    悖论系列12论悖论

    良知的本与悖论——常识的本与悖论——无意义、意义与所谓次级的语言组织

    悖论系列13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小女孩

    安托南·阿尔托与刘易斯·卡罗尔——吃说与精神分裂症的语言——精神分裂症与表面的破产——被动词语与其爆裂的字面价值、能动词语与其含糊不清的重读价值——深度的无意义与表面的无意义、语言的初级秩序与次级组织之间的区别

    悖论系列14双重因果关系

    非物体的效应事件、它们的原因、它们的准因——无动于衷与发生——胡塞尔的理论——真正发生的条件既无我也无个体化中心的先验领域

    悖论系列15奇异

    战役——先验领域不能保留意识的形式——无人称的和前个体的奇异——先验领域与表面——个体的话语、人称的话语、无基底的话语存在着第四种话语吗?

    悖论系列16本体论的静态发生

    个体的发生莱布尼茨——世界的“共可能”或系列的收敛的条件(连续)——事件向谓项的转换——从个体到人称——人称、特与类别

    悖论系列17逻辑的静态发生

    从各维度向命题的过渡——意义与命题——意义的中——表面与替身

    悖论系列18哲学家的三种形象

    哲学与高度——哲学与深度——哲学家的新类型斯多亚学派——赫拉克勒斯与表面

    悖论系列19幽默

    从意指到指称——斯多亚主义与禅宗——古典话语与个体、浪漫主义话语与人称反讽——无基底的话语——奇异的话语幽默或“第四人称单数”

    悖论系列20论斯多亚学派的道德问题

    伦理学的两极事物的物理预言与再现的逻辑应用——再现、应用与表达——理解、期望、再现事件

    悖论系列21论事件

    事件的永恒真理——实现与反实现参与者——作为事件的两个方面——期望事件是什么意思

    悖论系列22瓷器与火山

    “裂缝”(菲茨杰拉德)——两种过程与它们的区分的问题——酗酒、躁郁症——致敬

    悖论系列23论艾翁

    柯罗诺斯的特点与他通过深度的生成进行的颠倒——艾翁与表面——来自艾翁的组织和艾翁与柯罗诺斯之间的差异

    悖论系列24事件的沟通

    非逻辑的不可相容的问题——莱布尼茨——析取的实证间距与肯定综合——永恒回归、艾翁与直线一个更可怕的迷宫……

    悖论系列25单义

    个体与事件——永恒回归的序列——单义的三种意指

    悖论系列26语言

    使语言成为可能的东西——语言组织概要——动词与不定式

    悖论系列27欲

    动态发生的问题从深度到表面——根据梅兰妮·克莱因的观点理解各种“位态”——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深度与高度,拟像与偶像——初级阶段从噪音到声音

    悖论系列28

    感带——动态发生的第二阶段表面的形成与表面的连接——影像——俄狄浦斯情结的本、生殖带的作用

    悖论系列29好意必受惩罚

    俄狄浦斯在他与表面构造的关系中所经历的事情——修复与使出现——阉割——作为范畴的意图——发生的第三阶段从形而下表面到形而上表面(双重屏幕)

    悖论系列30幻象

    幻象与事件——幻象、自我与奇异——幻象、动词与语言

    悖论系列31思维

    幻象、过渡与开端——对子与思维——形而上表面——心理生命中的定位、嘴与脑

    悖论系列32论系列的不同种类

    系列与——连接系列与感带、合取系列与连接——系列的第三种形式析取与发散——幻象与共振——与语言系列的第三种类型与相应词汇——从声音到言语

    悖论系列33爱丽丝的奇遇

    回想刘易斯·卡罗尔的作品中的三类秘传词——《爱丽丝奇境历险记》与《爱丽丝镜中奇遇记》的比较概要——精神分析与文学、家族神经症小说与小说艺术

    悖论系列34初级秩序与次级组织

    幻象的钟摆结构共振与被迫运动——从言语到动词——动态发生的终结——初级压抑与次级压抑——讽刺的、反讽的、幽默的

    附录

    ⅰ.拟像与古代哲学

    1.柏拉图与拟像

    柏拉图的辩证法划分的意指——求婚者的遴选

    摹本与拟像——拟像的特点

    再现的历史

    颠倒柏拉图主义现代艺术作品与拟像的报复——永恒回归的显在内容与潜在内容(尼采反对柏拉图)——永恒回归与拟仿——现代

    2.卢克莱修与拟像

    多样物——自然与非体化的和——对存在、一与整体的批判

    因果律的不同方面——方法的两种形态——原子偏斜与时间理论

    真与无限虚——灵魂的纷乱——深度的挥发物,表面的拟像,神学的、梦境的和的幻象——时间和方法的统一——无限虚和灵魂纷乱的起源

    自然哲学与神话批评

    ⅱ.幻象与现代文学

    3.克罗索夫斯基,抑或身体语言

    从身体与语言的视角看析取三段论——与神学

    看与说——映像、共振与拟像——揭发——身体与语言的弯曲变化

    交换与重复——重复与拟像——凝固场景的角

    二难困境身体语言——上帝与敌基督者两种秩序

    康德关于析取三段论的理论——上帝的角——克罗索夫斯基作品中的理论转换

    敌基督者的秩序——意向强度与意向——作为幻象的永恒回归

    4.米歇尔·图尼埃与人的世界

    鲁滨孙、元素与目的——反常的问题

    他人在知觉中的效应——作为先天结构的他人——他人在时间中的效应——他人的缺席——复象与元素

    他人的丧失的三种意义——从拟像到幻象

    他人与反常

    5.左拉与精神崩溃

    精神崩溃与遗传——本能及其对象

    两种遗传——本能与各种本能

    人兽

    幻象化的对象——悲剧的与史诗的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意义的逻辑(《千高原》作者德勒兹关键著作中文首译)
每个人
(法) 让-保罗·杜波瓦 著,黄荭 译
意义的逻辑(《千高原》作者德勒兹关键著作中文首译)
(守望者·访谈)在欲望之所写作:玛格丽特·杜拉斯访谈录
(法)玛格丽特·杜拉斯,(法)米歇尔·波尔特
意义的逻辑(《千高原》作者德勒兹关键著作中文首译)
我猜你不知道(全3册)(神秘岛·奇趣探索号)
(法)阿尔夫·鲍勃
意义的逻辑(《千高原》作者德勒兹关键著作中文首译)
《埃及奇案》
(法)桑德哈·勒布伦
意义的逻辑(《千高原》作者德勒兹关键著作中文首译)
大象巴巴(彩图注音版)有声伴读小学生1-6年级课外读物国学经典儿童亲子系列
(法)让·德·布吕诺夫 著
意义的逻辑(《千高原》作者德勒兹关键著作中文首译)
对话艺术家保罗.考克斯:创意源于限制
(法)莎拉·马特拉
意义的逻辑(《千高原》作者德勒兹关键著作中文首译)
世界经典文学书系快乐读书吧 列那狐的故事
(法)玛特·艾·吉罗夫人
意义的逻辑(《千高原》作者德勒兹关键著作中文首译)
亚特兰蒂斯女王/域外故事会
(法)皮埃尔·伯努瓦;责编:杨怡君;主编:黄禄善;译者:马庆军
意义的逻辑(《千高原》作者德勒兹关键著作中文首译)
大模型应用解决方案 基于ChatGPT和GPT-4等Transformer架构的自然语言处理
(法)丹尼斯·罗斯曼(Denis Rothman)著 叶伟民 译
意义的逻辑(《千高原》作者德勒兹关键著作中文首译)
正版图书 名著导读;昆虫记 八年级上 五彩绳研究室 黑龙江教育
(法)法布尔;编者:李占杰;责编:宋怡霏
意义的逻辑(《千高原》作者德勒兹关键著作中文首译)
鼠疫
(法)阿尔贝·加缪著
意义的逻辑(《千高原》作者德勒兹关键著作中文首译)
神秘岛
(法)凡尔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