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藏書思想研究

清代藏書思想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3-07
版次: 1
ISBN: 9787549525966
定价: 23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601页
字数: 46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14人买过
  •   藏书的观念和形成一种行为,比之于书籍的产生当然是稍后的事实。可以设想,典册(或称书籍)一旦出现,一方面可以帮助人们记忆,促进人们思维并产生新的行为;另一方面,典册又是一种重要的凭证,它是一种需要反复查考,并值得yongjiu保藏的物件。典册成为人类思想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媒介,把书籍说成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其意义正在于此。典册成为政治活动、经济交流、文化艺术创造必不可缺的因素。因此,人们对典册的认识肯定是不断变化的,由起始阶段的单页、集合称为典册。典册数量增多,必然产生保存观念,又从保存发展到检索,这样多次使用、yongjiu保存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无序到有序化的管理,由单纯的收藏进而主动收集、整理、保藏、利用,就会要求一定的次序、等级和分门别类的管理秩序,藏书思想就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   王蕾,1981年5月生于河南省林州市。2002年郑州大学信息管理系图书馆学专业本科毕业,获管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11年中山大学历史系历史文献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助理、特藏部主任,兼任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图书馆史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图书馆学会编辑出版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l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l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1项;参与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先后在专业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多部。主要研究兴趣为藏书史、图书馆史、图书馆学术思想史、古籍整理与研究、版本目录研究、历史文献学等。 第一章绪论

    1.1概念界说

    1.2文献综述

    1.2.1文献检索方法

    1.2.2论文年度分布

    1.2.3论文著者分析

    1.2.4论文期刊分布

    1.2.5研究主题分析

    1.2.6相关学位论文

    1.2.7相关学术著作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研究內容

    1.3.2研究方法



    第二章清代藏书思想发展的历史背景

    2.1清初藏书事业的恢复发展

    2.2清中藏书事业的乾嘉盛世

    2.3晚清藏书事业的衰落变化



    第三章清代藏书收集思想

    3.1藏书收集方法论

    3.1.1购求四最论

    3.1.2收藏次第论

    3.1.3兼收并蓄观

    3.1.4专门藏书观

    3.2藏书收集观念

    3.2.1佞宋观念

    3.2.2善本观念

    3.2.3抄本观念

    3.2.4鉴别观念

    3.3藏书收集方法

    3.3.1征书

    3.3.2购书

    3.3.3抄书



    第四章清代藏书保藏思想

    4.1建筑保护观念

    4.1.1建筑模式

    4.1.2建筑选址

    4.1.3通风设计

    4.1.4天一阁式

    4.1.5四库七阁

    4.1.6富厚堂式

    4.2典藏保护观念

    4.2.1庋架观念

    4.2.2管理制度

    4.2.3维护观念

    4.2.4曝书制度

    4.3书籍保护观念

    4.3.1书籍装帧保护观念

    4.3.2书籍修复保护观念



    第五章儒藏思想

    5.1儒藏思想的起源

    5.1.1丘濬的藏书分三处思想

    5.1.2陆世仪的藏书邹鲁思想

    5.1.3曹学佺的儒藏藏书思想

    5.2周永年的儒藏说

    5.2.1儒藏说的核心思想

    5.2.2儒藏说的基本思想

    5.3儒藏说的影响

    5.3.1广儒藏说

    5.3.2四库七阁

    5.3.3灵隐书藏

    5.3.4焦山书藏



    第六章清代藏书开放流通思想

    6.1互借互抄思想

    6.1.1官府借抄

    6.1.2互借互抄

    6.1.3《流通古书约》

    6.1.4《古欢社约》

    6.1.5借抄交谊

    6.1.6散书为聚

    6.2开放借阅思想

    6.2.1官府藏书:公天下之好

    6.2.2周永年:天下共读之

    6.2.3广仁义学:聚古今图籍,以公愿学之士

    6.2.4孙星衍:置之家祠,公之族人

    6.2.5国英:与人共读,成己成人

    6.2.6陆心源:立案归公,来读不禁

    6.2.7梁鼎芬:倡导公藏,开放利用

    6.3藏书流通制度

    6.3.1官府藏书流通制度

    6.3.2私人藏书流通制度

    6.3.3书院藏书流通制度

    6.4刊刻流布思想

    6.4.1官府刻书流布思想

    6.4.2私家刻书流布思想

    6.4.3书院刻书流布思想



    第七章清代藏书思想著述评价

    7.1藏书理论著作评价

    7.1.1《藏书记要》

    7.1.2《藏书十约》

    7.1.3《说剑轩余事》

    7.2藏书史著述评价

    7.2.1《吴兴藏书录》

    7.2.2《武林藏书录》

    7.2.3《藏书纪事诗》

    7.2.4《书林清话》



    第八章清代藏书思想的历史评价

    8.1清代藏书思想的历史特征

    8.1.1阶段特征

    8.1.2地域特征

    8.1.3系统特征

    8.1.4开放特征

    8.2清代藏书思想的历史成就

    8.2.1古代藏书经验与思想之总结

    8.2.2古代藏书经验与思想之发展

    8.2.3古代藏书思想理论体系之完善

    8.2.4古代藏书开放利用思想之提升

    8.3清代藏书思想的历史地位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 内容简介:
      藏书的观念和形成一种行为,比之于书籍的产生当然是稍后的事实。可以设想,典册(或称书籍)一旦出现,一方面可以帮助人们记忆,促进人们思维并产生新的行为;另一方面,典册又是一种重要的凭证,它是一种需要反复查考,并值得yongjiu保藏的物件。典册成为人类思想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媒介,把书籍说成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其意义正在于此。典册成为政治活动、经济交流、文化艺术创造必不可缺的因素。因此,人们对典册的认识肯定是不断变化的,由起始阶段的单页、集合称为典册。典册数量增多,必然产生保存观念,又从保存发展到检索,这样多次使用、yongjiu保存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无序到有序化的管理,由单纯的收藏进而主动收集、整理、保藏、利用,就会要求一定的次序、等级和分门别类的管理秩序,藏书思想就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
  • 作者简介:
      王蕾,1981年5月生于河南省林州市。2002年郑州大学信息管理系图书馆学专业本科毕业,获管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11年中山大学历史系历史文献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助理、特藏部主任,兼任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图书馆史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图书馆学会编辑出版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l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l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1项;参与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先后在专业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多部。主要研究兴趣为藏书史、图书馆史、图书馆学术思想史、古籍整理与研究、版本目录研究、历史文献学等。
  •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概念界说

    1.2文献综述

    1.2.1文献检索方法

    1.2.2论文年度分布

    1.2.3论文著者分析

    1.2.4论文期刊分布

    1.2.5研究主题分析

    1.2.6相关学位论文

    1.2.7相关学术著作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研究內容

    1.3.2研究方法



    第二章清代藏书思想发展的历史背景

    2.1清初藏书事业的恢复发展

    2.2清中藏书事业的乾嘉盛世

    2.3晚清藏书事业的衰落变化



    第三章清代藏书收集思想

    3.1藏书收集方法论

    3.1.1购求四最论

    3.1.2收藏次第论

    3.1.3兼收并蓄观

    3.1.4专门藏书观

    3.2藏书收集观念

    3.2.1佞宋观念

    3.2.2善本观念

    3.2.3抄本观念

    3.2.4鉴别观念

    3.3藏书收集方法

    3.3.1征书

    3.3.2购书

    3.3.3抄书



    第四章清代藏书保藏思想

    4.1建筑保护观念

    4.1.1建筑模式

    4.1.2建筑选址

    4.1.3通风设计

    4.1.4天一阁式

    4.1.5四库七阁

    4.1.6富厚堂式

    4.2典藏保护观念

    4.2.1庋架观念

    4.2.2管理制度

    4.2.3维护观念

    4.2.4曝书制度

    4.3书籍保护观念

    4.3.1书籍装帧保护观念

    4.3.2书籍修复保护观念



    第五章儒藏思想

    5.1儒藏思想的起源

    5.1.1丘濬的藏书分三处思想

    5.1.2陆世仪的藏书邹鲁思想

    5.1.3曹学佺的儒藏藏书思想

    5.2周永年的儒藏说

    5.2.1儒藏说的核心思想

    5.2.2儒藏说的基本思想

    5.3儒藏说的影响

    5.3.1广儒藏说

    5.3.2四库七阁

    5.3.3灵隐书藏

    5.3.4焦山书藏



    第六章清代藏书开放流通思想

    6.1互借互抄思想

    6.1.1官府借抄

    6.1.2互借互抄

    6.1.3《流通古书约》

    6.1.4《古欢社约》

    6.1.5借抄交谊

    6.1.6散书为聚

    6.2开放借阅思想

    6.2.1官府藏书:公天下之好

    6.2.2周永年:天下共读之

    6.2.3广仁义学:聚古今图籍,以公愿学之士

    6.2.4孙星衍:置之家祠,公之族人

    6.2.5国英:与人共读,成己成人

    6.2.6陆心源:立案归公,来读不禁

    6.2.7梁鼎芬:倡导公藏,开放利用

    6.3藏书流通制度

    6.3.1官府藏书流通制度

    6.3.2私人藏书流通制度

    6.3.3书院藏书流通制度

    6.4刊刻流布思想

    6.4.1官府刻书流布思想

    6.4.2私家刻书流布思想

    6.4.3书院刻书流布思想



    第七章清代藏书思想著述评价

    7.1藏书理论著作评价

    7.1.1《藏书记要》

    7.1.2《藏书十约》

    7.1.3《说剑轩余事》

    7.2藏书史著述评价

    7.2.1《吴兴藏书录》

    7.2.2《武林藏书录》

    7.2.3《藏书纪事诗》

    7.2.4《书林清话》



    第八章清代藏书思想的历史评价

    8.1清代藏书思想的历史特征

    8.1.1阶段特征

    8.1.2地域特征

    8.1.3系统特征

    8.1.4开放特征

    8.2清代藏书思想的历史成就

    8.2.1古代藏书经验与思想之总结

    8.2.2古代藏书经验与思想之发展

    8.2.3古代藏书思想理论体系之完善

    8.2.4古代藏书开放利用思想之提升

    8.3清代藏书思想的历史地位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清代藏書思想研究
如何拉出完美便便:从人体消化、动物排泄到便便的神奇用途(抓住孩子对便便的好奇,了解身体里的健康秘密!3~10岁适读)
王蕾 译;读客文化 出品;[法]纳贾·贝尔哈吉 (比)菲利普·德·肯米特
清代藏書思想研究
童研中文分级阅读第一级上(精读)
王蕾 编
清代藏書思想研究
植醇磷酸化途径调控光合作用分子机理研究
王蕾 著
清代藏書思想研究
再制造服务理论与方法
王蕾 夏绪辉 (英)史蒂夫·埃文斯(Steve Evans) 著
清代藏書思想研究
中小学“多感官联动式”音乐教学优秀案例集
王蕾 著;王蕾 编
清代藏書思想研究
宁夏草原资源
王蕾 著;黄文广、黄文广、王蕾 编
清代藏書思想研究
王蕾谈儿童文学教育
王蕾 著
清代藏書思想研究
中小学生健康素养的分析和对策研究
王蕾 著
清代藏書思想研究
现代汉语羡余否定格式研究
王蕾 著
清代藏書思想研究
“把”字句及其英语表达研究
王蕾 著
清代藏書思想研究
数字时代中国“Y世代”青年的公民参与
王蕾 著
清代藏書思想研究
图书馆.出版与教育:哈佛燕京学社在华中国研究史(1928-1951)
王蕾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