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社会文化嬗变研究

五四时期社会文化嬗变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10-09
版次: 1
ISBN: 9787010087856
定价: 2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87页
字数: 20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45人买过
  • 社会生活与观念意识在不同的时代所反映的具体内容和内涵是不同的,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演化。
    五四时期是社会文化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变化的具体内容丰富多彩。本书只截取婚姻、家庭、女性、性伦方面的几个重点问题作为阐述的对象,以反衬五四时期社会文化演变的特质和一般规律。 梁景和(1956-),男,祖籍山东蓬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女性文化》杂志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史学会常务理事,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的研究工作,是国内从理论上探讨社会文化史概念的少数学者之一。提出社会文化史是研究社会生活与其内在观念形态之间相互关系的历史,认为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特别是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文化史是需要历史学、哲学、文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共同探讨的学术领域,是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的新兴学科,故着手建设“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学”交叉学科。主要专著有《近代中国陋俗文化嬗变研究》、《清末国民意识与参政意识研究》、《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论辩》等,并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五四时期社会文化嬗变论纲(代序)/1
    一、婚姻文化的变革/1
    (一)婚姻变革的新时代/1
    (二)婚姻观的特征/3
    (三)婚俗变革的高潮/17
    (四)婚姻变革的局限/23
    二、废婚主义/32
    (一)关于“废婚”的论辩/32
    (二)废除婚制与社会的根本改造/35
    (三)“废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思潮/39
    三、家庭改制观/43
    (一)家庭改制的新主张/43
    (二)家庭改制的历史环境/45
    (三)家庭改制的价值评估/50
    四、生育节制思潮/52
    (一)中外传统的节育理论/52
    (二)节育思潮中的两大主题/57
    (三)关于节育的大论战/62
    (四)节育的实施及其思想障碍/66
    五、丧礼的改革/71
    (一)丧礼与传统文化/71
    (二)对丧葬礼俗的批判/73
    (三)新式丧礼观/77
    (四)丧葬礼俗的变革/79
    六、妇女的教育、参政和解放/85
    (一)新旧思想的交锋/85
    (二)开放女禁与男女同校/87
    (三)妇女参政运动/91
    (四)解放尼姑与废娼大游行/94
    七、男女社交公开思潮/97
    (一)思想论战/97
    (二)本质特征/102
    (三)勇敢的实践者/105
    八、思想界对贞操观的批判/111
    (一)对贞操观的批判/112
    (二)贞操观的新视阈/117
    (三)贞操行为的变与不变/119
    九、性教育思潮/123
    (一)性禁忌心态习俗的批判/123
    (二)家庭、学校、社会的性教育/127
    (三)初步实践/130
    十、关于性伦文化/133
    (一)性伦文化建设的思想内涵/133
    (二)性伦文化的论战与变革/141
    (三)性伦文化演变的局限及历史意义/147
    十一、个性主义文化观/152
    (一)开放时代的个性主义文化观/152
    (二)个性主义文化观的发展脉络与内涵/153
    (三)个性主义文化观构成的核心价值/166
    十二、伦理文化观/167
    (一)伦理文化面面观/167
    (二)伦理文化大论战/170
    (三)伦理文化的演变/172
    (四)社会意义与历史局限/175
    参考文献/179
    后记/186
  • 内容简介:
    社会生活与观念意识在不同的时代所反映的具体内容和内涵是不同的,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演化。
    五四时期是社会文化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变化的具体内容丰富多彩。本书只截取婚姻、家庭、女性、性伦方面的几个重点问题作为阐述的对象,以反衬五四时期社会文化演变的特质和一般规律。
  • 作者简介:
    梁景和(1956-),男,祖籍山东蓬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女性文化》杂志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史学会常务理事,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的研究工作,是国内从理论上探讨社会文化史概念的少数学者之一。提出社会文化史是研究社会生活与其内在观念形态之间相互关系的历史,认为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特别是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文化史是需要历史学、哲学、文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共同探讨的学术领域,是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的新兴学科,故着手建设“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学”交叉学科。主要专著有《近代中国陋俗文化嬗变研究》、《清末国民意识与参政意识研究》、《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论辩》等,并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 目录:
    五四时期社会文化嬗变论纲(代序)/1
    一、婚姻文化的变革/1
    (一)婚姻变革的新时代/1
    (二)婚姻观的特征/3
    (三)婚俗变革的高潮/17
    (四)婚姻变革的局限/23
    二、废婚主义/32
    (一)关于“废婚”的论辩/32
    (二)废除婚制与社会的根本改造/35
    (三)“废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思潮/39
    三、家庭改制观/43
    (一)家庭改制的新主张/43
    (二)家庭改制的历史环境/45
    (三)家庭改制的价值评估/50
    四、生育节制思潮/52
    (一)中外传统的节育理论/52
    (二)节育思潮中的两大主题/57
    (三)关于节育的大论战/62
    (四)节育的实施及其思想障碍/66
    五、丧礼的改革/71
    (一)丧礼与传统文化/71
    (二)对丧葬礼俗的批判/73
    (三)新式丧礼观/77
    (四)丧葬礼俗的变革/79
    六、妇女的教育、参政和解放/85
    (一)新旧思想的交锋/85
    (二)开放女禁与男女同校/87
    (三)妇女参政运动/91
    (四)解放尼姑与废娼大游行/94
    七、男女社交公开思潮/97
    (一)思想论战/97
    (二)本质特征/102
    (三)勇敢的实践者/105
    八、思想界对贞操观的批判/111
    (一)对贞操观的批判/112
    (二)贞操观的新视阈/117
    (三)贞操行为的变与不变/119
    九、性教育思潮/123
    (一)性禁忌心态习俗的批判/123
    (二)家庭、学校、社会的性教育/127
    (三)初步实践/130
    十、关于性伦文化/133
    (一)性伦文化建设的思想内涵/133
    (二)性伦文化的论战与变革/141
    (三)性伦文化演变的局限及历史意义/147
    十一、个性主义文化观/152
    (一)开放时代的个性主义文化观/152
    (二)个性主义文化观的发展脉络与内涵/153
    (三)个性主义文化观构成的核心价值/166
    十二、伦理文化观/167
    (一)伦理文化面面观/167
    (二)伦理文化大论战/170
    (三)伦理文化的演变/172
    (四)社会意义与历史局限/175
    参考文献/179
    后记/186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