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经典珍藏本)

茶经(经典珍藏本)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唐] ,
2010-12
版次: 1
ISBN: 9787538864618
定价: 2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14页
字数: 18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生活
152人买过
  •   《茶经(经典珍藏本)》成书于唐代,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很早、很完整、很全面介绍茶的专著,被誉为“荼叶百科全书”,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是“茶圣”陆羽毕生茶事绝学的心髓。
      它是我国茶文化的开山巨著,内容非常丰富,分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十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中国的特产——茶。文白对照,同时还有名家制作的茶壶,名茶等插图,图文并茂。最后还有唐史关于陆羽的记载。这本书既让读者了解了茶,又了解了茶圣,非常全面,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珍藏本。
      钟强,国家高级品茶师,国家高级茶艺师。喜欢以茶为媒结交天下友人,品茗、识茶、悟道,毕生心愿就是为茶著书立说,以享后人,对泡饮和鉴评方法的讲解,总能令听者屏气凝神,如痴如醉。
    第一编茶源
    关于茶的起源,陆羽《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神农成为农之神。除了陆羽的“神农说”,还有“西周说”、“秦汉说”和“云南说”等。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已成为世界饮品的茶发源于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茶文化不仅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还不断地向周边国家传播,影响着这些国家的饮食文化。
    一、《茶经》:一之源
    二、中国茶的最早记载
    三、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四、魏晋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五、唐朝茶文化的形成
    六、宋朝茶文化的兴盛
    七、明朝茶文化的普及
    八、清朝茶文化的发展
    九、中国茶的外传
    十、现代茶文化
    十一、中国茶道与茶艺

    第二编茶具
    茶具是我国古代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讨论茶具史的兴衰,也可以看到茶文化的历史背景。茶具按其狭义的范围是指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我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茶爱好者青睐。由于制作材料和产地不同而分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几大类。因此,本编就茶具的发展历史、种类和产地、选择和使用,以及各茶类所用茶具作简单介绍。
    一、《茶经》:二之具
    二、中国茶具发展历史
    三、中国古代茶具的种类
    四、茶具的选择和使用
    五、茶具需要怎样保养

    第三编制茶
    中国制茶历史悠久,自发现野生茶树,从生煮羹饮,到饼茶、散茶,从绿茶到各种茶类,从手工制茶到机械化制茶,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变革。各种茶类的品质特征形成,除了茶树品种和鲜叶原料的影响外,加工条件和技艺是重要的决定因素。本编对陆羽《茶经》中七个唐代制茶步骤进行了详解,还介绍了与之相邻的宋代制茶工艺,以便于读者看出其影响。通过本编,可以窥见中国古代制茶工艺流程中的关键性节点。
    一、《茶经》:三之造
    二、古代制造工艺简介
    三、现代制茶工艺

    第四编茶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说一般劳动工作。茶艺是一种物质活动,更是精神艺术活动,器具则更重要讲究,不仅要好使好用,而且要有条有理,有美感。所以,陆羽在《茶经》中精心设计了适于烹茶、品饮的二十四器。古代人说,用器的过程,也是享受制汤、造华的过程。使用二十四器则是完成一定礼仪,使饮茶至好至精所必需的。本编通过对这“二十四器必备”的详细介绍,可以细腻体味古人自煎自食的乐趣和实践精神,更期望比陆羽二十四器更为复杂的现代茶器,在烹茶、品饮时传承古风遗韵,越来越精致。
    一、《茶经》:四之器
    二、茶器

    第五编茶艺
    饮茶既是物质的需要,也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在茶文化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中,煮茶重水显然是重要的一环。陆羽说选水的范围可“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足见“用水”之严格。他根据前人论点,把全国宜于煮茶的水分为二十个等级,还把泉水细分为七级。本编将中国的部分名泉如北京的玉泉山泉、济南的趵突泉、镇江的金山泉、无锡的惠山泉、杭州的虎跑泉等介绍给大家,如果能用这些泉水泡茶,那才是好茶!
    一、《茶经》:五之煮
    二、煮茶选水标准
    三、煮茶选水看名泉

    第六编茶疗
    养生茶在中国历史极为悠久,茶的药效早为古代医学家所肯定,并为现代医学所证实。然而,茶叶的养生保健功能并没有被完全开发,相关的品牌更是难觅其踪。在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品牌消费的时代背景下,本编详细介绍了茶在养生保健各个方面的功能,向读者展现出一片惊人的空间。
    一、《茶经》:六之饮
    二、茶的养生保健作用有哪些
    三、保健茶疗方
    四、五官科茶疗方
    五、外科茶疗方
    六、皮肤科茶疗方
    七、儿科、妇科茶疗方
    八、感冒、头痛茶疗方
    九、解暑清热茶疗方
    十、益肝解毒茶疗方
    十一、利尿茶疗方
    十二、理胃消食茶
    十三、润肺止咳茶疗方
    十四、心脑血管疾病茶疗方
    十五、防癌茶疗方
    十六、茶的食品
    ……
    第七编茶事
    第八编茶名
    第九编铭志
  • 内容简介:
      《茶经(经典珍藏本)》成书于唐代,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很早、很完整、很全面介绍茶的专著,被誉为“荼叶百科全书”,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是“茶圣”陆羽毕生茶事绝学的心髓。
      它是我国茶文化的开山巨著,内容非常丰富,分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十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中国的特产——茶。文白对照,同时还有名家制作的茶壶,名茶等插图,图文并茂。最后还有唐史关于陆羽的记载。这本书既让读者了解了茶,又了解了茶圣,非常全面,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珍藏本。
  • 作者简介:
      钟强,国家高级品茶师,国家高级茶艺师。喜欢以茶为媒结交天下友人,品茗、识茶、悟道,毕生心愿就是为茶著书立说,以享后人,对泡饮和鉴评方法的讲解,总能令听者屏气凝神,如痴如醉。
  • 目录:
    第一编茶源
    关于茶的起源,陆羽《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神农成为农之神。除了陆羽的“神农说”,还有“西周说”、“秦汉说”和“云南说”等。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已成为世界饮品的茶发源于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茶文化不仅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还不断地向周边国家传播,影响着这些国家的饮食文化。
    一、《茶经》:一之源
    二、中国茶的最早记载
    三、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四、魏晋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五、唐朝茶文化的形成
    六、宋朝茶文化的兴盛
    七、明朝茶文化的普及
    八、清朝茶文化的发展
    九、中国茶的外传
    十、现代茶文化
    十一、中国茶道与茶艺

    第二编茶具
    茶具是我国古代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讨论茶具史的兴衰,也可以看到茶文化的历史背景。茶具按其狭义的范围是指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我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茶爱好者青睐。由于制作材料和产地不同而分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几大类。因此,本编就茶具的发展历史、种类和产地、选择和使用,以及各茶类所用茶具作简单介绍。
    一、《茶经》:二之具
    二、中国茶具发展历史
    三、中国古代茶具的种类
    四、茶具的选择和使用
    五、茶具需要怎样保养

    第三编制茶
    中国制茶历史悠久,自发现野生茶树,从生煮羹饮,到饼茶、散茶,从绿茶到各种茶类,从手工制茶到机械化制茶,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变革。各种茶类的品质特征形成,除了茶树品种和鲜叶原料的影响外,加工条件和技艺是重要的决定因素。本编对陆羽《茶经》中七个唐代制茶步骤进行了详解,还介绍了与之相邻的宋代制茶工艺,以便于读者看出其影响。通过本编,可以窥见中国古代制茶工艺流程中的关键性节点。
    一、《茶经》:三之造
    二、古代制造工艺简介
    三、现代制茶工艺

    第四编茶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说一般劳动工作。茶艺是一种物质活动,更是精神艺术活动,器具则更重要讲究,不仅要好使好用,而且要有条有理,有美感。所以,陆羽在《茶经》中精心设计了适于烹茶、品饮的二十四器。古代人说,用器的过程,也是享受制汤、造华的过程。使用二十四器则是完成一定礼仪,使饮茶至好至精所必需的。本编通过对这“二十四器必备”的详细介绍,可以细腻体味古人自煎自食的乐趣和实践精神,更期望比陆羽二十四器更为复杂的现代茶器,在烹茶、品饮时传承古风遗韵,越来越精致。
    一、《茶经》:四之器
    二、茶器

    第五编茶艺
    饮茶既是物质的需要,也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在茶文化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中,煮茶重水显然是重要的一环。陆羽说选水的范围可“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足见“用水”之严格。他根据前人论点,把全国宜于煮茶的水分为二十个等级,还把泉水细分为七级。本编将中国的部分名泉如北京的玉泉山泉、济南的趵突泉、镇江的金山泉、无锡的惠山泉、杭州的虎跑泉等介绍给大家,如果能用这些泉水泡茶,那才是好茶!
    一、《茶经》:五之煮
    二、煮茶选水标准
    三、煮茶选水看名泉

    第六编茶疗
    养生茶在中国历史极为悠久,茶的药效早为古代医学家所肯定,并为现代医学所证实。然而,茶叶的养生保健功能并没有被完全开发,相关的品牌更是难觅其踪。在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品牌消费的时代背景下,本编详细介绍了茶在养生保健各个方面的功能,向读者展现出一片惊人的空间。
    一、《茶经》:六之饮
    二、茶的养生保健作用有哪些
    三、保健茶疗方
    四、五官科茶疗方
    五、外科茶疗方
    六、皮肤科茶疗方
    七、儿科、妇科茶疗方
    八、感冒、头痛茶疗方
    九、解暑清热茶疗方
    十、益肝解毒茶疗方
    十一、利尿茶疗方
    十二、理胃消食茶
    十三、润肺止咳茶疗方
    十四、心脑血管疾病茶疗方
    十五、防癌茶疗方
    十六、茶的食品
    ……
    第七编茶事
    第八编茶名
    第九编铭志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茶经(经典珍藏本)
河岳英灵集(全本全注全评全彩图版)《长安三万里》高适同款,一部盛唐人自己的唐诗选本
[唐]殷璠 编选;沈相辉 评注
茶经(经典珍藏本)
花间集:全彩插图版,精装锁线设计,随书附赠《词谱》
[唐]温庭筠 韦庄 著;[后蜀]赵崇祚 编
茶经(经典珍藏本)
李贺诗集(国学典藏)
[唐]李贺 著;[清]王琦 评注;蒋凡 校点
茶经(经典珍藏本)
大家小绘系列:琵琶行
[唐]白居易
茶经(经典珍藏本)
大家小绘系列: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李白 著;林家兔子 绘
茶经(经典珍藏本)
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残本) 门类增广集注杜诗(残本) 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残本)(杜诗宋元注本丛书)
[唐]杜甫撰(宋)佚名注 张家壮 整理
茶经(经典珍藏本)
六祖坛经 :小楷插画珍藏版
[唐]惠能
茶经(经典珍藏本)
中国碑帖集珍:契苾明碑
[唐]殷玄祚 著
茶经(经典珍藏本)
武侯祠碑
[唐]柳公绰
茶经(经典珍藏本)
李辅光墓志
[唐]崔巨雅
茶经(经典珍藏本)
卫景武公碑
[唐]王知敬
茶经(经典珍藏本)
房玄龄碑
[唐]褚遂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