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根的求索(补续篇)中国传统音乐学文集2

对根的求索(补续篇)中国传统音乐学文集2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0-10
版次: 1
ISBN: 9787807516422
定价: 5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20页
分类: 艺术
14人买过
  •   在其发展中,不断汲取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以及多传统音乐文化因素,已形成音乐学中非常重要的理论分支。对音乐学研究及写作实践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概述。   董维松,(1930- )河北黄骅人,中国传统音乐学家,戏曲音乐学家,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顾问委员,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副会长,中国戏曲音乐理论研究会顾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编委。1945年8月参加革命,在解放军文工团从事音乐工作多年。1959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先后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曾任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暨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戏曲音乐理论研究会理事长、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等职。出版有河北梆子《蝴蝶杯》、汉剧《宇宙锋》、《民族音乐学译文集》(合编),中国传统音乐学文集程《对根的求索》、《对根的求索》(补续篇)等专著。发表论文20余篇。从事戏曲音乐教学40余年,编写教材20余部,计20余万宇,并指导硕士研究生数名。 我的民族音乐情(代前言)

    关于中国民族音乐学问题

    一、重提“民族音乐”及其学科名称问题

    二、民族音乐学问题

    中国民族音乐型态学研究。

    三、在《中国民族音乐集成》编辑学座谈会上的发言

    四、中国传统音乐型态学研究的两个方面

    五、对二十八调研究中的几点看法及其他

    型态研究

    六、论润腔

    七、昆曲曲牌【梁州第七】型态分析

    八、南北曲腔中短小曲牌研究系列

    ——北曲正宫【端正好】

    九、南北曲腔中短小曲牌研究系列

    ——北曲中吕宫【粉蝶儿】

    十、南北曲腔中短小曲牌研究系列

    ——南曲南吕宫【懒画眉】

    十一、词七、曲三、辨程式

    ——一种关于曲牌音乐分析方法的研究

    十二、戏曲唱腔中伴奏音乐的曲式学与旋律学研究

    表演艺术评介

    十三、喜听古调唱新声

    ——谈汉剧《借牛》中刘大伯的唱腔

    十四、邱玲的追求

    ——谈汉剧优秀青年演员邱玲的演唱与表演

    十五、在探索中前进的唐剧音乐

    十六、批判·继承·创新

    ——从《船石湾》中陆长海的核心唱段谈起

    为戏曲表演艺术家代笔

    十七、谈《蝴蝶杯》中的唱腔李桂云

    附:关于我的一次“实地调查”经历和李桂云《谈
  • 内容简介:
      在其发展中,不断汲取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以及多传统音乐文化因素,已形成音乐学中非常重要的理论分支。对音乐学研究及写作实践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概述。
  • 作者简介:
      董维松,(1930- )河北黄骅人,中国传统音乐学家,戏曲音乐学家,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顾问委员,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副会长,中国戏曲音乐理论研究会顾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编委。1945年8月参加革命,在解放军文工团从事音乐工作多年。1959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先后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曾任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暨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戏曲音乐理论研究会理事长、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等职。出版有河北梆子《蝴蝶杯》、汉剧《宇宙锋》、《民族音乐学译文集》(合编),中国传统音乐学文集程《对根的求索》、《对根的求索》(补续篇)等专著。发表论文20余篇。从事戏曲音乐教学40余年,编写教材20余部,计20余万宇,并指导硕士研究生数名。
  • 目录:
    我的民族音乐情(代前言)

    关于中国民族音乐学问题

    一、重提“民族音乐”及其学科名称问题

    二、民族音乐学问题

    中国民族音乐型态学研究。

    三、在《中国民族音乐集成》编辑学座谈会上的发言

    四、中国传统音乐型态学研究的两个方面

    五、对二十八调研究中的几点看法及其他

    型态研究

    六、论润腔

    七、昆曲曲牌【梁州第七】型态分析

    八、南北曲腔中短小曲牌研究系列

    ——北曲正宫【端正好】

    九、南北曲腔中短小曲牌研究系列

    ——北曲中吕宫【粉蝶儿】

    十、南北曲腔中短小曲牌研究系列

    ——南曲南吕宫【懒画眉】

    十一、词七、曲三、辨程式

    ——一种关于曲牌音乐分析方法的研究

    十二、戏曲唱腔中伴奏音乐的曲式学与旋律学研究

    表演艺术评介

    十三、喜听古调唱新声

    ——谈汉剧《借牛》中刘大伯的唱腔

    十四、邱玲的追求

    ——谈汉剧优秀青年演员邱玲的演唱与表演

    十五、在探索中前进的唐剧音乐

    十六、批判·继承·创新

    ——从《船石湾》中陆长海的核心唱段谈起

    为戏曲表演艺术家代笔

    十七、谈《蝴蝶杯》中的唱腔李桂云

    附:关于我的一次“实地调查”经历和李桂云《谈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