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沿海赤潮

中国沿海赤潮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004-04
版次: 1
ISBN: 9787030113153
定价: 50.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56页
字数: 516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自然科学
25人买过
  • 《中国沿海赤潮》是关于赤潮这一重要海洋灾害问题的科学专著,其中包括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七五”重大项目“中国东南沿海赤潮发生机理研究”的成果以及“九五”重大项目“中国沿海典型增养殖区有害赤潮发生动力学及防治机理研究”的部分成果的总结。
    书中详细阐述了赤潮的定义、赤潮发生的原因、赤潮生物的分类及在我国沿海的生物地理分布、赤潮生物的生理生态性状、典型海湾的海洋学及生物学特征、中国沿海几种典型赤潮,以及若干典型赤潮过程的生态动力学过程和数值模拟等,同时还介绍了当今全球赤潮发生的状况与研究动态、赤潮的危害及防治对策,以及赤潮的监测管理等内容。
    《中国沿海赤潮》可供我国大专院校生物学、地学(包括海洋学)、水产科学、环境科学等专业师生,以及海洋、气象、地学、环保、渔业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齐雨藻,1933年1月生,暨南大学教授;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藻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孢子植物编委会委员;国际放射生态学家联合会副理事长,联合国政府海洋委员会(IOC)-国际海洋研究会(SCOR)赤潮工作组成员及中国委员会主席。1980年~1982年赴美国深造,被聘任为美国密西根大学客座教授。回国后致力于水生生态和藻类学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七五”和“九五”赤潮项目。发表论文150余篇。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995)、三等奖(1996)和多项广东高校科技进步奖。1995年被评为广东省特优教师;1996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7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前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赤潮的定义和分型
    第二节赤潮的全球扩展
    第三节赤潮在我国的记录
    第四节赤潮研究的主要趋势

    第二章中国赤潮研究概述
    第一节研究历史
    第二节中国赤潮研究机构

    第三章赤潮生物的分类
    第一节甲藻门
    第二节硅藻门
    第三节针胞藻纲
    第四节其他(金藻、蓝藻等)

    第四章甲藻与针胞藻的孢囊
    第一节中国沿海孢囊的组成与分布
    第二节孢囊的生理生态特征

    第五章赤潮生物的生理生态特征
    第一节赤潮生物的生长特性
    第二节赤潮生物的营养生理
    第三节赤潮生物的垂直迁移
    第四节赤潮生物的光生理
    第五节桡足类摄食对赤潮形成的影响

    第六章中国主要河口海湾赤潮生态研究
    第一节渤海湾
    第二节黄河口
    第三节大连湾
    第四节胶州湾
    第五节象山湾
    第六节长江口
    第七节厦门港
    第八节大鹏湾

    第七章中国沿海几种典型赤潮
    第一节夜光藻赤潮
    第二节海洋卡盾藻赤潮
    第三节球形棕囊藻赤潮
    第四节赤潮异弯藻赤潮
    第五节小等刺硅鞭藻赤潮
    第六节微小原甲藻赤潮
    第七节尖刺拟菱形藻赤潮

    第八章中国的有毒藻类和麻痹性毒素
    第一节我国的有毒藻类
    第二节中国海域有害、有毒赤潮和中毒事件
    第三节贝类麻痹性贝毒昆明小鼠测定法的若干问题
    第四节海产贝类中的麻痹性贝毒
    第五节麻痹性贝毒对人类的影响

    第九章赤潮发生的数学模拟
    第一节生态数学模型
    第二节统计学模型
    第三节演绎结构模型
    第四节动力学模型
    第五节仿真模型
    第六节赤潮数据库

    第十章赤潮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第一节赤潮的危害
    第二节中国海域危害较严重的赤潮事件
    第三节赤潮的防治对策

    第十一章赤潮的监测、监视与管理
    第一节赤潮的监测、监视
    第二节赤潮问题的管理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中国沿海赤潮》是关于赤潮这一重要海洋灾害问题的科学专著,其中包括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七五”重大项目“中国东南沿海赤潮发生机理研究”的成果以及“九五”重大项目“中国沿海典型增养殖区有害赤潮发生动力学及防治机理研究”的部分成果的总结。
    书中详细阐述了赤潮的定义、赤潮发生的原因、赤潮生物的分类及在我国沿海的生物地理分布、赤潮生物的生理生态性状、典型海湾的海洋学及生物学特征、中国沿海几种典型赤潮,以及若干典型赤潮过程的生态动力学过程和数值模拟等,同时还介绍了当今全球赤潮发生的状况与研究动态、赤潮的危害及防治对策,以及赤潮的监测管理等内容。
    《中国沿海赤潮》可供我国大专院校生物学、地学(包括海洋学)、水产科学、环境科学等专业师生,以及海洋、气象、地学、环保、渔业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 作者简介:
    齐雨藻,1933年1月生,暨南大学教授;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藻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孢子植物编委会委员;国际放射生态学家联合会副理事长,联合国政府海洋委员会(IOC)-国际海洋研究会(SCOR)赤潮工作组成员及中国委员会主席。1980年~1982年赴美国深造,被聘任为美国密西根大学客座教授。回国后致力于水生生态和藻类学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七五”和“九五”赤潮项目。发表论文150余篇。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995)、三等奖(1996)和多项广东高校科技进步奖。1995年被评为广东省特优教师;1996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7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赤潮的定义和分型
    第二节赤潮的全球扩展
    第三节赤潮在我国的记录
    第四节赤潮研究的主要趋势

    第二章中国赤潮研究概述
    第一节研究历史
    第二节中国赤潮研究机构

    第三章赤潮生物的分类
    第一节甲藻门
    第二节硅藻门
    第三节针胞藻纲
    第四节其他(金藻、蓝藻等)

    第四章甲藻与针胞藻的孢囊
    第一节中国沿海孢囊的组成与分布
    第二节孢囊的生理生态特征

    第五章赤潮生物的生理生态特征
    第一节赤潮生物的生长特性
    第二节赤潮生物的营养生理
    第三节赤潮生物的垂直迁移
    第四节赤潮生物的光生理
    第五节桡足类摄食对赤潮形成的影响

    第六章中国主要河口海湾赤潮生态研究
    第一节渤海湾
    第二节黄河口
    第三节大连湾
    第四节胶州湾
    第五节象山湾
    第六节长江口
    第七节厦门港
    第八节大鹏湾

    第七章中国沿海几种典型赤潮
    第一节夜光藻赤潮
    第二节海洋卡盾藻赤潮
    第三节球形棕囊藻赤潮
    第四节赤潮异弯藻赤潮
    第五节小等刺硅鞭藻赤潮
    第六节微小原甲藻赤潮
    第七节尖刺拟菱形藻赤潮

    第八章中国的有毒藻类和麻痹性毒素
    第一节我国的有毒藻类
    第二节中国海域有害、有毒赤潮和中毒事件
    第三节贝类麻痹性贝毒昆明小鼠测定法的若干问题
    第四节海产贝类中的麻痹性贝毒
    第五节麻痹性贝毒对人类的影响

    第九章赤潮发生的数学模拟
    第一节生态数学模型
    第二节统计学模型
    第三节演绎结构模型
    第四节动力学模型
    第五节仿真模型
    第六节赤潮数据库

    第十章赤潮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第一节赤潮的危害
    第二节中国海域危害较严重的赤潮事件
    第三节赤潮的防治对策

    第十一章赤潮的监测、监视与管理
    第一节赤潮的监测、监视
    第二节赤潮问题的管理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国沿海赤潮
中国海洋法治发展报告(2023)
海洋法治发展报告编写组
中国沿海赤潮
中国氢能产业展望报告
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编著
中国沿海赤潮
中国经济报告(2023)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著
中国沿海赤潮
中国零售硬折扣时代
连杰 上官易易
中国沿海赤潮
中国沼气工程案例图鉴(第1辑)
刘秋琳
中国沿海赤潮
中国音乐文学
杨赛
中国沿海赤潮
中国旅游业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旅游接待业管理(第二版)
邓爱民
中国沿海赤潮
中国仪器科学与技术(自动化仪表)学科史 中国学科史研究报告系列丛书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中国沿海赤潮
中国低碳化发电技术创新发展报告.2023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编著.--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24.1
中国沿海赤潮
中国租界通史
费成康
中国沿海赤潮
中国的诗词曲赋(修订版)
刘景禄
中国沿海赤潮
中国戏剧学史稿(增订本)
叶长海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沿海赤潮
中国南海赤潮研究
齐雨藻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