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音乐文化文库·西藏本土文化、本土宗教:苯教音乐

中国佛教音乐文化文库·西藏本土文化、本土宗教:苯教音乐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4-11
版次: 1
ISBN: 9787802549272
定价: 12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642页
字数: 70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宗教
  •   《中国佛教音乐文化文库·西藏本土文化、本土宗教:苯教音乐》主要内容包括:西藏本土宗教——本教、原始本教、原始本教的雏形、原始本教的神灵、原始本教的仪轨、前雍仲本教、前雍仲本教的创立、佛教传入西藏、后雍仲本教、后雍仲本教的创立、本教的现状、本教宗教仪式、祭祀、占卜等。   嘉雍群培,藏族,1955年10月出生。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博土,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土生导师。担任“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学”,“藏族文化艺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个案研究”等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近年来独立发表的专著有:《雪域乐学新论》、《藏族文化艺术》,《西藏传统乐器》、《西藏放歌》。合著的有:《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中国民族音乐》,《藏族宗教与文化》,《中国少数民族乐器》,《中华民族史》(撰写西藏部分)、《中国民族舞蹈集成青海卷》,《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青海卷》,《玉树民间故事集》,《玉树民间谚语》及近百篇学术论文。承担多部国家重点及一般课题项目,曾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方的大学讲学。
      
      袁静芳,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1961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曾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系主任,现任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院长,佛教音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副主编,《20世纪中国音乐史论研究文献综录》主编,《中国佛教音乐文化文库》主编。代表性论著有《民族器乐》、《中国佛教京音乐研究》、《乐种学》、《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主编)、《中国汉传佛教音乐文化》、《中国传统器乐》(电子版)等。
      1995年,创建了“佛教音乐文化研究室”,组织全国学者完成多项佛教音乐考察研究与科研课题,主持召开了多次国内外佛教音乐学术研讨会。1999年在中央音乐学院创建了国内外第一所网络音乐教育学院,其中,10余门网络课程获“国家精品课程称号”,2009年获教育部颁发的“网络教育贡献奖”。
      承担与完成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2006-2007年先后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开放项目《中国古琴音乐文化数据库》、《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数据库》项目负责人及主编;2008年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琴音乐文化研究》项目负责人及主编;2010年任科技部“十一五”国家支撑项目“音乐数字化服务关键技术与示范应用”课题三“音乐数字化集成服务示范”负责人。
      1992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为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1995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1999年获文化部“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2001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会颁发的“优秀教师奖”;2004年获文化部授予在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艺术科学国家重点项目“十部文艺集成志书”中的“特殊贡献个人奖”;2007年获文化部颁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07年获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2006-2007年度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荣誉称号等。 序一叶小文
    序二吴祖强
    序三王次炤

    第一章西藏本土宗教——本教
    第一节原始本教
    一、原始本教的雏形
    二、原始本教的神灵
    三、原始本教的仪轨
    第二节前雍仲本教
    一、前雍仲本教的创立
    二、佛教传入西藏
    第三节后雍仲本教
    一、后雍仲本教的创立
    二、本教的现状
    第四节本教宗教仪式
    一、祭祀
    二、占卜
    三、本教音乐
    四、本教的丧俗天葬

    第二章本教诵经音乐
    第一节诵经音乐中的“三密”修持
    一、观想本尊(意密)
    二、诵念经文(语密)
    三、手结印契(身密)
    第二节诵经中的乐器
    一、寺院宗教仪式诵经
    二、民间宗教仪式诵经

    第三章本教说唱音乐
    第一节“仲”
    一、“仲”的基本情况
    二、原始本教时期的几种仲
    第二节“百谐”
    一、“百谐”的基本情况
    二、“百谐”不同的表现方式
    第三节“古尔”
    一、“古尔”的考证
    二、“古尔”与道歌
    第四节折嘎说唱
    一、折嘎艺术的形成
    二、折嘎艺术的特点

    第四章本教歌(乐)舞
    第一节本教歌(乐)舞的作用
    一、对生活的模拟
    二、对神灵的献祭
    三、对死亡的恐惧
    四、驱鬼镇邪
    五、对英雄的崇尚
    六、感恩回向
    第二节本教歌(乐)舞的分布
    一、单纯信仰区
    ……
    第五章本教密宗仪轨“羌姆”
    第六章本教乐器及器乐
  • 内容简介:
      《中国佛教音乐文化文库·西藏本土文化、本土宗教:苯教音乐》主要内容包括:西藏本土宗教——本教、原始本教、原始本教的雏形、原始本教的神灵、原始本教的仪轨、前雍仲本教、前雍仲本教的创立、佛教传入西藏、后雍仲本教、后雍仲本教的创立、本教的现状、本教宗教仪式、祭祀、占卜等。
  • 作者简介:
      嘉雍群培,藏族,1955年10月出生。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博土,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土生导师。担任“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学”,“藏族文化艺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个案研究”等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近年来独立发表的专著有:《雪域乐学新论》、《藏族文化艺术》,《西藏传统乐器》、《西藏放歌》。合著的有:《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中国民族音乐》,《藏族宗教与文化》,《中国少数民族乐器》,《中华民族史》(撰写西藏部分)、《中国民族舞蹈集成青海卷》,《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青海卷》,《玉树民间故事集》,《玉树民间谚语》及近百篇学术论文。承担多部国家重点及一般课题项目,曾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方的大学讲学。
      
      袁静芳,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1961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曾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系主任,现任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院长,佛教音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副主编,《20世纪中国音乐史论研究文献综录》主编,《中国佛教音乐文化文库》主编。代表性论著有《民族器乐》、《中国佛教京音乐研究》、《乐种学》、《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主编)、《中国汉传佛教音乐文化》、《中国传统器乐》(电子版)等。
      1995年,创建了“佛教音乐文化研究室”,组织全国学者完成多项佛教音乐考察研究与科研课题,主持召开了多次国内外佛教音乐学术研讨会。1999年在中央音乐学院创建了国内外第一所网络音乐教育学院,其中,10余门网络课程获“国家精品课程称号”,2009年获教育部颁发的“网络教育贡献奖”。
      承担与完成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2006-2007年先后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开放项目《中国古琴音乐文化数据库》、《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数据库》项目负责人及主编;2008年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琴音乐文化研究》项目负责人及主编;2010年任科技部“十一五”国家支撑项目“音乐数字化服务关键技术与示范应用”课题三“音乐数字化集成服务示范”负责人。
      1992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为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1995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1999年获文化部“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2001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会颁发的“优秀教师奖”;2004年获文化部授予在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艺术科学国家重点项目“十部文艺集成志书”中的“特殊贡献个人奖”;2007年获文化部颁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07年获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2006-2007年度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荣誉称号等。
  • 目录:
    序一叶小文
    序二吴祖强
    序三王次炤

    第一章西藏本土宗教——本教
    第一节原始本教
    一、原始本教的雏形
    二、原始本教的神灵
    三、原始本教的仪轨
    第二节前雍仲本教
    一、前雍仲本教的创立
    二、佛教传入西藏
    第三节后雍仲本教
    一、后雍仲本教的创立
    二、本教的现状
    第四节本教宗教仪式
    一、祭祀
    二、占卜
    三、本教音乐
    四、本教的丧俗天葬

    第二章本教诵经音乐
    第一节诵经音乐中的“三密”修持
    一、观想本尊(意密)
    二、诵念经文(语密)
    三、手结印契(身密)
    第二节诵经中的乐器
    一、寺院宗教仪式诵经
    二、民间宗教仪式诵经

    第三章本教说唱音乐
    第一节“仲”
    一、“仲”的基本情况
    二、原始本教时期的几种仲
    第二节“百谐”
    一、“百谐”的基本情况
    二、“百谐”不同的表现方式
    第三节“古尔”
    一、“古尔”的考证
    二、“古尔”与道歌
    第四节折嘎说唱
    一、折嘎艺术的形成
    二、折嘎艺术的特点

    第四章本教歌(乐)舞
    第一节本教歌(乐)舞的作用
    一、对生活的模拟
    二、对神灵的献祭
    三、对死亡的恐惧
    四、驱鬼镇邪
    五、对英雄的崇尚
    六、感恩回向
    第二节本教歌(乐)舞的分布
    一、单纯信仰区
    ……
    第五章本教密宗仪轨“羌姆”
    第六章本教乐器及器乐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系列丛书 / 更多
相关图书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