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流体学理论与实践 疑难病“清补运”通用治则临床验证

中医流体学理论与实践 疑难病“清补运”通用治则临床验证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6-12
版次: 1
ISBN: 9787554303818
定价: 9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99页
字数: 24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医药卫生
35人买过
  •   《中医流体学理论与实践 疑难病“清补运”通用治则临床验证》作者以医学大众化为主要目标,运用自己创立的“中医流体学理论体系”,在临床实践中以“清补运兼用”制方通用法则,治疗一百二十余种、数以万计的疑难病证,收到了意料之外的良好效果,使不治之症变为可治,受到广泛赞誉。
      作者希望通过《中医流体学理论与实践 疑难病“清补运”通用治则临床验证》介绍“中医流体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实践经历,讲述清补运兼用法则在临床的实施过程;通过深入研究古今方剂,展现继承创新《黄帝内经》清补运制方法则的通用性和实效性;为解除中医死记硬背大量经方验方之苦、为中药灵活配伍攻克不治之症、为百姓防病治病、养生保健开辟了一条新路,对专业人员和普通百姓皆有裨益。《中医流体学理论与实践 疑难病“清补运”通用治则临床验证》作者把象征生命的流体作为研究重点,开启了研究“流体医学”的历史,弥补了医学研究领域的缺陷,为中医中药创新发展增添了崭新篇章。改变了以形体和脏腑为主体研究的医学传统,丰富了生命科学研究内涵。中医流体论创立的“清补运通用制方法则”必将改变未来中医的制方理念和方法、改观中医中药疗效,拓宽国医现代化、国际化之路。   李朝龙,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专家,曾任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普通外科、肝胆血管外科主任、中华外科学会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外科委员,美国腹腔镜外科医师协会会员、全军普通外科及肝胆外科学会常委,广东省腹腔镜外科学会和微创外科学会创建人并长期担任主任委员,广东省肝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会常委;受聘担任《中华外科杂志》(特邀)、《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等20多家杂志编委,军队医药卫生评审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新药开发评审专家、国家药理基地伦理委员会委员;发表论文200余篇。1989年李朝龙编著出版了《肝脏移植》专著;1996年主刀成功实施了亚洲首例腹部五器官联合移植,实现了我国器官移植的新突破;并坚持不懈攻克医学难题。2016年,CCTV一10《大家》栏目、中国健康台等媒体详细报道了李朝龙的感人事迹和精湛医术。在外科领域取得耀眼成就的同时,40多年来刻苦钻研中医中药,秉承《黄帝内经》制方法则,善用手术和中药治疗各种疑难病证,深受广大患者好评12013年创立了中医融合现代科技、面向大众的医学新理论体系——“华医学”,被业内人士称作“医学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三年后,著成《中医流体学理论与实践——疑难病“清补运”通用洽则临床验证》,丰富了传统中医的现代内涵,弥补了研究领域的缺陷。 第一章 尊重自然探索医学新领域
    创立“中医流体学”理论体系
    顺应自然探索生命规律
    自然物质生物学效应
    食物、药物配方通则
    中医中药与现代混沌理论

    第二章 阴阳新论
    “中医流体学”阴阳定性标准
    流体阴阳划分
    阴素,阳素
    人体阴阳状态
    气候的阴阳属性

    第三章 流体与通路
    流体体系






    流体通路
    精路
    气路
    神路
    血路
    水路
    电路
    细胞通路
    流体量化指标检测

    第四章 流体异常状态与疾病概念
    疾病与异态
    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系统疾病——阴神、阳神异态
    营养性疾病——精盈态、神亏态
    管道阻塞性疾病——阻态
    肿瘤——结态
    炎性疾病——毒态
    流体异常状态
    盈态
    ……

    第五章 中药新论
    第六章 中药清补运兼用通用制方法则古今印证
    第七章 古方新用考究
    第八章 流体清补运功法
    第九章 标本兼治通则处理疑难病实例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中药名称索引
  • 内容简介:
      《中医流体学理论与实践 疑难病“清补运”通用治则临床验证》作者以医学大众化为主要目标,运用自己创立的“中医流体学理论体系”,在临床实践中以“清补运兼用”制方通用法则,治疗一百二十余种、数以万计的疑难病证,收到了意料之外的良好效果,使不治之症变为可治,受到广泛赞誉。
      作者希望通过《中医流体学理论与实践 疑难病“清补运”通用治则临床验证》介绍“中医流体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实践经历,讲述清补运兼用法则在临床的实施过程;通过深入研究古今方剂,展现继承创新《黄帝内经》清补运制方法则的通用性和实效性;为解除中医死记硬背大量经方验方之苦、为中药灵活配伍攻克不治之症、为百姓防病治病、养生保健开辟了一条新路,对专业人员和普通百姓皆有裨益。《中医流体学理论与实践 疑难病“清补运”通用治则临床验证》作者把象征生命的流体作为研究重点,开启了研究“流体医学”的历史,弥补了医学研究领域的缺陷,为中医中药创新发展增添了崭新篇章。改变了以形体和脏腑为主体研究的医学传统,丰富了生命科学研究内涵。中医流体论创立的“清补运通用制方法则”必将改变未来中医的制方理念和方法、改观中医中药疗效,拓宽国医现代化、国际化之路。
  • 作者简介:
      李朝龙,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专家,曾任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普通外科、肝胆血管外科主任、中华外科学会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外科委员,美国腹腔镜外科医师协会会员、全军普通外科及肝胆外科学会常委,广东省腹腔镜外科学会和微创外科学会创建人并长期担任主任委员,广东省肝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会常委;受聘担任《中华外科杂志》(特邀)、《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等20多家杂志编委,军队医药卫生评审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新药开发评审专家、国家药理基地伦理委员会委员;发表论文200余篇。1989年李朝龙编著出版了《肝脏移植》专著;1996年主刀成功实施了亚洲首例腹部五器官联合移植,实现了我国器官移植的新突破;并坚持不懈攻克医学难题。2016年,CCTV一10《大家》栏目、中国健康台等媒体详细报道了李朝龙的感人事迹和精湛医术。在外科领域取得耀眼成就的同时,40多年来刻苦钻研中医中药,秉承《黄帝内经》制方法则,善用手术和中药治疗各种疑难病证,深受广大患者好评12013年创立了中医融合现代科技、面向大众的医学新理论体系——“华医学”,被业内人士称作“医学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三年后,著成《中医流体学理论与实践——疑难病“清补运”通用洽则临床验证》,丰富了传统中医的现代内涵,弥补了研究领域的缺陷。
  • 目录:
    第一章 尊重自然探索医学新领域
    创立“中医流体学”理论体系
    顺应自然探索生命规律
    自然物质生物学效应
    食物、药物配方通则
    中医中药与现代混沌理论

    第二章 阴阳新论
    “中医流体学”阴阳定性标准
    流体阴阳划分
    阴素,阳素
    人体阴阳状态
    气候的阴阳属性

    第三章 流体与通路
    流体体系






    流体通路
    精路
    气路
    神路
    血路
    水路
    电路
    细胞通路
    流体量化指标检测

    第四章 流体异常状态与疾病概念
    疾病与异态
    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系统疾病——阴神、阳神异态
    营养性疾病——精盈态、神亏态
    管道阻塞性疾病——阻态
    肿瘤——结态
    炎性疾病——毒态
    流体异常状态
    盈态
    ……

    第五章 中药新论
    第六章 中药清补运兼用通用制方法则古今印证
    第七章 古方新用考究
    第八章 流体清补运功法
    第九章 标本兼治通则处理疑难病实例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中药名称索引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