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学基础(供中职、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医学相关专业使用)

疾病学基础(供中职、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医学相关专业使用)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8-08
版次: 1
ISBN: 9787547840832
定价: 80.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28页
字数: 360千字
9人买过
  • 本教材是中本、中高职贯通卫生职业教育护理、助产、康复和医学影像等专业医学基础课程《疾病学基础》使用教材。是将《医学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学》、《病理解剖学》与《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后编写而成的。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共24章。上篇为微生物免疫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细菌概述和常见致病菌、病毒概述和常见病毒、真菌和其他微生物。下篇为病理学内容,主要包括: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等基本形态变化;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发热,休克,缺氧等基本病理过程;以及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的常见疾病。 何钟磊: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病理学高级讲师。1992年工作至今,先后参加了病理学基础和病原微生物和免疫学的教学工作。编写了科学出版社王建中主编的《病理学基础》,并担任副主编。编写了复旦大学医学院出版的张志刚主编的《病理学基础》,并担任副主编。编写华中科技出版社《病理学》并担任副主编。 上篇  免疫学基础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 

     

    第一节  免疫学概述 / 

      一、免疫的概念 /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 

    第二节  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 

      一、经验免疫学时期 / 

      二、科学免疫学时期 / 

      三、近代免疫学时期 / 

      四、现代免疫学时期 / 

        ■第二章  免疫学基础 / 

     

    第一节  免疫系统 / 

      一、免疫器官 / 

      二、免疫细胞 / 

      三、免疫分子 / 

    第二节  抗原 / 

      一、概念和基本性质 / 

      二、抗原的种类 / 

      三、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四、抗原的特异性 / 

      五、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 / 

      一、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二、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



      三、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作用



      四、各种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 

    第四节  免疫应答 / 

      一、类型 /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 

      三、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

      四、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

        ■第三章  临床免疫 / 

     

    第一节  超敏反应 / 

      一、Ⅰ型超敏反应 / 

      二、Ⅱ型超敏反应 / 

      三、Ⅲ型超敏反应 / 

      四、Ⅳ型超敏反应 / 

    第二节  免疫学检测 / 

      一、抗原和抗体的检测 / 

      二、免疫细胞及其功能的检测



      三、细胞因子的检测 / 

    第三节  免疫学防治 / 

      一、免疫预防 / 

      二、免疫治疗 / 

        中篇  病原微生物学基础  

        ■第一章  微生物学概述 / 

     

    第一节  微生物的概念和种类 / 

    第二节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 

    第三节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 

      一、微生物学的经验时期 /

      二、实验微生物学时期 / 

      三、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 

        ■第二章  细菌学概述 /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 

      一、细菌的大小与基本形态



      二、细菌的结构 / 

      三、细菌的形态检查方法 /

    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 /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 

      二、细菌的新陈代谢 / 

      三、细菌的人工培养 / 

      四、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 

    第三节  细菌与外界环境 / 

      一、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二、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及意义 / 

      三、消毒与灭菌 / 

    第四节  细菌的致病性和感染 / 

      一、细菌的致病机制 / 

      二、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 

      三、医院内感染 / 

        ■第三章  常见病原菌 / 

     

    第一节  化脓性球菌 / 

      一、葡萄球菌属 / 

      二、链球菌属 / 

      三、肺炎链球菌 / 

      四、奈瑟菌属 / 

    第二节  肠道杆菌 / 

      一、埃希菌属 / 

      二、志贺菌属 / 

      三、沙门菌属 / 

    第三节  弧菌属 / 

      一、霍乱弧菌 / 

      二、副溶血性弧菌 / 

      三、幽门螺杆菌 / 

    第四节  厌氧菌 / 

      一、破伤风梭菌 / 

      二、产气荚膜梭菌 / 

    第五节  结核杆菌 / 

        ■第四章  病毒概述 / 

     

    第一节  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 

      一、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 

      二、病毒的增殖 / 

      三、环境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四、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 

      一、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

      二、病毒感染的预防原则 /

      三、病毒感染的治疗 / 

        ■第五章  常见病毒 / 

     

    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 / 

      一、流感性感冒病毒 / 

      二、麻疹病毒 / 

    第二节  肠道病毒 / 

      一、脊髓灰质炎病毒 / 

      二、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三、新型肠道病毒 / 

    第三节  肝炎病毒 / 

      一、甲型肝炎病毒 / 

      二、乙型肝炎病毒 / 

      三、丙型肝炎病毒 / 

      四、丁型肝炎病毒 / 

      五、戊型肝炎病毒 / 

    第四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一、生物学性状 /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 

      三、微生物学检查 / 

      四、防治原则 / 

        ■第六章  其他微生物 / 

     

    第一节  梅毒螺旋体 / 

      一、生物学性状 /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 

      三、微生物学检查 / 

      四、防治原则 / 

    第二节  肺炎支原体 / 

      一、生物学性状 /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 

      三、微生物学检查 / 

      四、防治原则 / 

    第三节  真菌 / 

      一、生物学性状 /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 

      三、微生物学检查 / 

      四、防治原则 / 

        下篇  病理学基础  

        ■第一章  病理学绪论 / 

     

      一、病理学的任务与内容 /

      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 

      四、学习病理学的指导思想



        ■第二章  疾病概论 / 

     

    第一节  健康、亚健康与疾病 / 

      一、健康 / 

      二、亚健康 / 

      三、疾病 / 

    第二节  病因学 /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 

    第三节  发病学 / 

      一、疾病发展中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 / 

      二、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 

      一、疾病的经过 / 

      二、疾病的转归 / 

        ■第三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 

      一、萎缩 / 

      二、肥大 / 

      三、增生 / 

      四、化生 /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 

      一、变性 / 

      二、细胞死亡 / 

    第三节  细胞和组织的修复 / 

      一、再生 / 

      二、肉芽组织和创伤愈合 /

      三、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

        ■第四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 

     

    第一节  充血 / 

      一、动脉性充血 / 

      二、静脉性充血 / 

    第二节  血栓形成 /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和血栓的类型 / 

      三、血栓的结局 /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 

    第三节  栓塞 /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 / 

      二、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 

    第四节  梗死 / 

      一、梗死的原因和条件 / 

      二、梗死的类型和病变特点



      三、梗死对机体的影响 / 

        ■第五章  炎症 / 

     

    第一节  概述 / 

      一、炎症的概念 / 

      二、炎症的原因 / 

    第二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 

      一、变质 / 

      二、渗出 / 

      三、增生 / 

    第三节  炎症的类型 / 

      一、按临床分类 / 

      二、按病理变化分类 / 

    第四节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一、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 /

      二、炎症的全身反应 / 

    第五节  炎症的过程与结局 / 

      一、痊愈 / 

      二、迁延不愈或转为慢性 /

      三、蔓延扩散 / 

        ■第六章  肿瘤 /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 

    第二节  肿瘤的特征 / 

      一、肿瘤的大体形态 / 

      二、肿瘤的组织结构 / 

      三、肿瘤的生长 / 

      四、肿瘤的代谢 / 

      五、肿瘤的扩散 / 

      六、肿瘤的复发 / 

      七、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 

    第三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 

    第四节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



    第五节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 

      一、肿瘤的命名 / 

      二、肿瘤的分类 / 

    第六节  癌前疾病、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一、癌前疾病 / 

      二、非典型增生 / 

      三、原位癌 / 

    第七节  肿瘤病因及发病学 / 

      一、外界致癌因素 / 

      二、内在致癌因素 / 

      三、肿瘤的发病学概要 / 

    第八节  肿瘤的病理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一、肿瘤的病理学检查 / 

        ■第七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 

     

    第一节  水、钠代谢紊乱 / 

      一、脱水 / 

    第二节  钾代谢紊乱 / 

      一、低钾血症 / 

      二、高钾血症 / 

        ■第八章  水肿 / 

     

    第一节  水肿的发病原因和机制 /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组织液生成多于回流 / 

      二、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钠、水潴留 / 

    第二节  水肿的表现特征 / 

    第三节  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 

        ■第九章  发热 / 

     

    第一节  发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一、发热的原因 / 

      二、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



    第二节  发热的时相 / 

      一、体温上升期 / 

      二、高温持续期 / 

      三、体温下降期 / 

    第三节  发热的热型 / 

    第四节  发热时机体代谢与功能的改变



      一、物质代谢的改变 / 

      二、生理功能的改变 / 

    第五节  发热的防治原则 / 

        ■第十章  酸碱平衡失调 / 

     

    第一节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 / 

      一、酸与碱的概念及其来源



      二、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第二节  酸碱平衡的常用检测指标及其意义 / 

      一、pH / 

      二、动脉血CO2分压 / 

      三、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 / 

      四、阴离子间隙 / 

    第三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失调 / 

      一、代谢性酸中毒 / 

      二、呼吸性酸中毒 / 

      三、代谢性碱中毒 / 

      四、呼吸性碱中毒 / 

    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失调 / 

        ■第十一章  缺氧 / 

     

    第一节  常用的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 / 

      一、低张性缺氧 / 

      二、血液性缺氧 / 

      三、循环性缺氧 / 

      四、组织性缺氧 /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 /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 / 

      三、血液系统 /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

      五、组织细胞的适应 / 

    第四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第五节  缺氧的护理原则 / 

      一、去除引起机体缺氧的原因



      二、氧疗 / 

      三、氧中毒 / 

        ■第十二章  休克 / 

     

    第一节  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 

      一、休克的病因 / 

      二、休克的分类 / 

    第二节  休克的发生机制 / 

      一、微循环缺血缺氧期 / 

      二、微循环淤血缺氧期 / 

      三、微循环衰竭期 / 

    第三节  休克时机体代谢与功能变化



      一、机体的代谢变化及细胞损伤 / 

      二、休克时主要器官的功能改变 / 

    第四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第五节  休克的防治与护理 / 

        ■第十三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基本病理变化 / 

      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四、脑动脉粥样硬化 / 

    第二节  高血压 /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高血压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第三节  风湿病 / 

    第四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 

      一、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

      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五节  慢性心瓣膜病 / 

      一、二尖瓣狭窄 /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 

      三、主动脉瓣狭窄 /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 

        ■第十四章  呼吸系统疾病 /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 /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病理变化 / 

      三、临床病理联系 / 

      四、结局及并发症 / 

    第二节  肺炎 / 

      一、大叶性肺炎 / 

      二、小叶性肺炎 / 

      三、间质性肺炎 / 

    第三节  肺结核病 / 

      一、基本病理变化 / 

      二、转归 / 

      三、类型和病理变化 / 

        ■第十五章  消化系统疾病 / 

     

    第一节  消化性溃疡 /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病理变化 / 

      三、结局及合并症 / 

      四、临床病理联系 /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 / 

      一、病因与传播途径 / 

      二、基本病理变化 / 

      三、临床病理类型 / 

    第三节  肝硬化 / 

      一、病因 / 

      二、病理变化 / 

      三、临床病理联系 / 

        ■第十六章  泌尿系统疾病 /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分类 / 

      三、常见类型 / 

    第二节  肾盂肾炎 /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类型 / 

        ■参考文献 /
  • 内容简介:
    本教材是中本、中高职贯通卫生职业教育护理、助产、康复和医学影像等专业医学基础课程《疾病学基础》使用教材。是将《医学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学》、《病理解剖学》与《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后编写而成的。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共24章。上篇为微生物免疫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细菌概述和常见致病菌、病毒概述和常见病毒、真菌和其他微生物。下篇为病理学内容,主要包括: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等基本形态变化;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发热,休克,缺氧等基本病理过程;以及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的常见疾病。
  • 作者简介:
    何钟磊: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病理学高级讲师。1992年工作至今,先后参加了病理学基础和病原微生物和免疫学的教学工作。编写了科学出版社王建中主编的《病理学基础》,并担任副主编。编写了复旦大学医学院出版的张志刚主编的《病理学基础》,并担任副主编。编写华中科技出版社《病理学》并担任副主编。
  • 目录:
    上篇  免疫学基础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 

     

    第一节  免疫学概述 / 

      一、免疫的概念 /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 

    第二节  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 

      一、经验免疫学时期 / 

      二、科学免疫学时期 / 

      三、近代免疫学时期 / 

      四、现代免疫学时期 / 

        ■第二章  免疫学基础 / 

     

    第一节  免疫系统 / 

      一、免疫器官 / 

      二、免疫细胞 / 

      三、免疫分子 / 

    第二节  抗原 / 

      一、概念和基本性质 / 

      二、抗原的种类 / 

      三、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四、抗原的特异性 / 

      五、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 / 

      一、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二、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



      三、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作用



      四、各种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 

    第四节  免疫应答 / 

      一、类型 /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 

      三、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

      四、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

        ■第三章  临床免疫 / 

     

    第一节  超敏反应 / 

      一、Ⅰ型超敏反应 / 

      二、Ⅱ型超敏反应 / 

      三、Ⅲ型超敏反应 / 

      四、Ⅳ型超敏反应 / 

    第二节  免疫学检测 / 

      一、抗原和抗体的检测 / 

      二、免疫细胞及其功能的检测



      三、细胞因子的检测 / 

    第三节  免疫学防治 / 

      一、免疫预防 / 

      二、免疫治疗 / 

        中篇  病原微生物学基础  

        ■第一章  微生物学概述 / 

     

    第一节  微生物的概念和种类 / 

    第二节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 

    第三节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 

      一、微生物学的经验时期 /

      二、实验微生物学时期 / 

      三、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 

        ■第二章  细菌学概述 /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 

      一、细菌的大小与基本形态



      二、细菌的结构 / 

      三、细菌的形态检查方法 /

    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 /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 

      二、细菌的新陈代谢 / 

      三、细菌的人工培养 / 

      四、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 

    第三节  细菌与外界环境 / 

      一、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二、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及意义 / 

      三、消毒与灭菌 / 

    第四节  细菌的致病性和感染 / 

      一、细菌的致病机制 / 

      二、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 

      三、医院内感染 / 

        ■第三章  常见病原菌 / 

     

    第一节  化脓性球菌 / 

      一、葡萄球菌属 / 

      二、链球菌属 / 

      三、肺炎链球菌 / 

      四、奈瑟菌属 / 

    第二节  肠道杆菌 / 

      一、埃希菌属 / 

      二、志贺菌属 / 

      三、沙门菌属 / 

    第三节  弧菌属 / 

      一、霍乱弧菌 / 

      二、副溶血性弧菌 / 

      三、幽门螺杆菌 / 

    第四节  厌氧菌 / 

      一、破伤风梭菌 / 

      二、产气荚膜梭菌 / 

    第五节  结核杆菌 / 

        ■第四章  病毒概述 / 

     

    第一节  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 

      一、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 

      二、病毒的增殖 / 

      三、环境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四、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 

      一、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

      二、病毒感染的预防原则 /

      三、病毒感染的治疗 / 

        ■第五章  常见病毒 / 

     

    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 / 

      一、流感性感冒病毒 / 

      二、麻疹病毒 / 

    第二节  肠道病毒 / 

      一、脊髓灰质炎病毒 / 

      二、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三、新型肠道病毒 / 

    第三节  肝炎病毒 / 

      一、甲型肝炎病毒 / 

      二、乙型肝炎病毒 / 

      三、丙型肝炎病毒 / 

      四、丁型肝炎病毒 / 

      五、戊型肝炎病毒 / 

    第四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一、生物学性状 /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 

      三、微生物学检查 / 

      四、防治原则 / 

        ■第六章  其他微生物 / 

     

    第一节  梅毒螺旋体 / 

      一、生物学性状 /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 

      三、微生物学检查 / 

      四、防治原则 / 

    第二节  肺炎支原体 / 

      一、生物学性状 /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 

      三、微生物学检查 / 

      四、防治原则 / 

    第三节  真菌 / 

      一、生物学性状 /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 

      三、微生物学检查 / 

      四、防治原则 / 

        下篇  病理学基础  

        ■第一章  病理学绪论 / 

     

      一、病理学的任务与内容 /

      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 

      四、学习病理学的指导思想



        ■第二章  疾病概论 / 

     

    第一节  健康、亚健康与疾病 / 

      一、健康 / 

      二、亚健康 / 

      三、疾病 / 

    第二节  病因学 /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 

    第三节  发病学 / 

      一、疾病发展中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 / 

      二、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 

      一、疾病的经过 / 

      二、疾病的转归 / 

        ■第三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 

      一、萎缩 / 

      二、肥大 / 

      三、增生 / 

      四、化生 /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 

      一、变性 / 

      二、细胞死亡 / 

    第三节  细胞和组织的修复 / 

      一、再生 / 

      二、肉芽组织和创伤愈合 /

      三、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

        ■第四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 

     

    第一节  充血 / 

      一、动脉性充血 / 

      二、静脉性充血 / 

    第二节  血栓形成 /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和血栓的类型 / 

      三、血栓的结局 /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 

    第三节  栓塞 /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 / 

      二、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 

    第四节  梗死 / 

      一、梗死的原因和条件 / 

      二、梗死的类型和病变特点



      三、梗死对机体的影响 / 

        ■第五章  炎症 / 

     

    第一节  概述 / 

      一、炎症的概念 / 

      二、炎症的原因 / 

    第二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 

      一、变质 / 

      二、渗出 / 

      三、增生 / 

    第三节  炎症的类型 / 

      一、按临床分类 / 

      二、按病理变化分类 / 

    第四节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一、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 /

      二、炎症的全身反应 / 

    第五节  炎症的过程与结局 / 

      一、痊愈 / 

      二、迁延不愈或转为慢性 /

      三、蔓延扩散 / 

        ■第六章  肿瘤 /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 

    第二节  肿瘤的特征 / 

      一、肿瘤的大体形态 / 

      二、肿瘤的组织结构 / 

      三、肿瘤的生长 / 

      四、肿瘤的代谢 / 

      五、肿瘤的扩散 / 

      六、肿瘤的复发 / 

      七、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 

    第三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 

    第四节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



    第五节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 

      一、肿瘤的命名 / 

      二、肿瘤的分类 / 

    第六节  癌前疾病、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一、癌前疾病 / 

      二、非典型增生 / 

      三、原位癌 / 

    第七节  肿瘤病因及发病学 / 

      一、外界致癌因素 / 

      二、内在致癌因素 / 

      三、肿瘤的发病学概要 / 

    第八节  肿瘤的病理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一、肿瘤的病理学检查 / 

        ■第七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 

     

    第一节  水、钠代谢紊乱 / 

      一、脱水 / 

    第二节  钾代谢紊乱 / 

      一、低钾血症 / 

      二、高钾血症 / 

        ■第八章  水肿 / 

     

    第一节  水肿的发病原因和机制 /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组织液生成多于回流 / 

      二、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钠、水潴留 / 

    第二节  水肿的表现特征 / 

    第三节  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 

        ■第九章  发热 / 

     

    第一节  发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一、发热的原因 / 

      二、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



    第二节  发热的时相 / 

      一、体温上升期 / 

      二、高温持续期 / 

      三、体温下降期 / 

    第三节  发热的热型 / 

    第四节  发热时机体代谢与功能的改变



      一、物质代谢的改变 / 

      二、生理功能的改变 / 

    第五节  发热的防治原则 / 

        ■第十章  酸碱平衡失调 / 

     

    第一节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 / 

      一、酸与碱的概念及其来源



      二、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第二节  酸碱平衡的常用检测指标及其意义 / 

      一、pH / 

      二、动脉血CO2分压 / 

      三、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 / 

      四、阴离子间隙 / 

    第三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失调 / 

      一、代谢性酸中毒 / 

      二、呼吸性酸中毒 / 

      三、代谢性碱中毒 / 

      四、呼吸性碱中毒 / 

    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失调 / 

        ■第十一章  缺氧 / 

     

    第一节  常用的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 / 

      一、低张性缺氧 / 

      二、血液性缺氧 / 

      三、循环性缺氧 / 

      四、组织性缺氧 /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 /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 / 

      三、血液系统 /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

      五、组织细胞的适应 / 

    第四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第五节  缺氧的护理原则 / 

      一、去除引起机体缺氧的原因



      二、氧疗 / 

      三、氧中毒 / 

        ■第十二章  休克 / 

     

    第一节  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 

      一、休克的病因 / 

      二、休克的分类 / 

    第二节  休克的发生机制 / 

      一、微循环缺血缺氧期 / 

      二、微循环淤血缺氧期 / 

      三、微循环衰竭期 / 

    第三节  休克时机体代谢与功能变化



      一、机体的代谢变化及细胞损伤 / 

      二、休克时主要器官的功能改变 / 

    第四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第五节  休克的防治与护理 / 

        ■第十三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基本病理变化 / 

      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四、脑动脉粥样硬化 / 

    第二节  高血压 /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高血压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第三节  风湿病 / 

    第四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 

      一、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

      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五节  慢性心瓣膜病 / 

      一、二尖瓣狭窄 /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 

      三、主动脉瓣狭窄 /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 

        ■第十四章  呼吸系统疾病 /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 /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病理变化 / 

      三、临床病理联系 / 

      四、结局及并发症 / 

    第二节  肺炎 / 

      一、大叶性肺炎 / 

      二、小叶性肺炎 / 

      三、间质性肺炎 / 

    第三节  肺结核病 / 

      一、基本病理变化 / 

      二、转归 / 

      三、类型和病理变化 / 

        ■第十五章  消化系统疾病 / 

     

    第一节  消化性溃疡 /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病理变化 / 

      三、结局及合并症 / 

      四、临床病理联系 /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 / 

      一、病因与传播途径 / 

      二、基本病理变化 / 

      三、临床病理类型 / 

    第三节  肝硬化 / 

      一、病因 / 

      二、病理变化 / 

      三、临床病理联系 / 

        ■第十六章  泌尿系统疾病 /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分类 / 

      三、常见类型 / 

    第二节  肾盂肾炎 /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类型 / 

        ■参考文献 /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