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农村研究(第四辑)

关中农村研究(第四辑)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8-10
版次: 1
ISBN: 9787520331074
定价: 7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社会文化
1人买过
  •   本书首先通过分析邹德秀教授的农业社会学研究及其影响,试图厘清邹先生的学科洞见,从中挖掘其研究发现对中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理论价值;其次,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兄弟单位的社会学学科的研究人员关于中国乡村,特别是关中农村的研究成果,探讨农村文化治理、社会治理、社会变迁、义务教育等课题。一方面,有助于追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社会学学科的研究传统,从而对该校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历史有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有助于深化对关中农村乃至陕西农村的研究深度,强化学界对本区域社会的认知。
      赵晓峰,河南新野人,1981年11月出生,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省乡村治理与社会建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主要从事农村社会学和中国乡村治理问题研究。
      先后主持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荣获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陕西省第十一次(论文类)和十三次(著作类)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励或荣誉,入选“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2015)。
  •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通过分析邹德秀教授的农业社会学研究及其影响,试图厘清邹先生的学科洞见,从中挖掘其研究发现对中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理论价值;其次,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兄弟单位的社会学学科的研究人员关于中国乡村,特别是关中农村的研究成果,探讨农村文化治理、社会治理、社会变迁、义务教育等课题。一方面,有助于追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社会学学科的研究传统,从而对该校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历史有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有助于深化对关中农村乃至陕西农村的研究深度,强化学界对本区域社会的认知。
  • 作者简介:
      赵晓峰,河南新野人,1981年11月出生,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省乡村治理与社会建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主要从事农村社会学和中国乡村治理问题研究。
      先后主持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荣获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陕西省第十一次(论文类)和十三次(著作类)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励或荣誉,入选“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2015)。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