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区古建筑文化及艺术风格研究

河北地区古建筑文化及艺术风格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8-06
版次: 1
ISBN: 9787810972802
定价: 4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56页
字数: 34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工程技术
30人买过
  • 古老的燕赵大地孕育了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民间艺术,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和优良的艺术传统,反映着善良勤劳的人民对生活的热爱,生动地体现了他们的美学思想。从专业创作设计的角度来看,民间艺术家们的根本创意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造者的能动作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间艺术虽然没有成文的理论著作流传下来,而是通过口授心传,在学习技艺的同时掌握创造的观念,继承传统的设计思想和工艺思想,这是和作品同时存在的精神财富,其中的理论和方法需要认真地发掘和研究。
    河北省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优秀的民间艺术创造世代承传,生生不息地在发展着,在满足人们生活的实际需要的同时,负载着宝贵的人文精神,给人以传统的审美教育。 赵晓峰,男,1971年生人,1989-1993年于河北工业大学攻读建筑学学士学位,1993年于该校任教。1994-1997年于太原理工大学攻读建筑技术科学硕士学位,1999-2003年于天津大学攻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士学位。现为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建筑系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传统建筑历史及地域性古建筑文化研究。曾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题,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禅与清代皇家园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课题)、北清代王府建筑艺术综合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利用研究(河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已出版学术著作4部,发表科技期刊论文及国际会议论文40余篇。 总序
    加强地域性建筑史学研究推进河北文化大省建设(代序)
    绪论
    第一章由远古到先秦的印迹:河北地区古建筑的滥觞
    第一节由穴居到地上建筑:河北地区古建筑的起源
    一、泥河湾文化遗址——东亚地区人类文明的起源地
    (一)泥河湾文化遗址的发现
    (二)挑战“非洲单一起源论”
    二、穴居——北方最古老的居住方式
    (一)天然洞穴——最早的人类住所
    (二)人工洞穴与地上建筑
    (三)穴居与巢居的融合
    第二节城市的出现
    一、由聚落到城市
    (一)中国古代城市的一些基本问题
    (二)河北地区夏商周三代古城
    (三)古城中的高台及高台建筑
    二、影响先秦城市与建筑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背景
    (一)原始宗教对建筑、城市的影响
    (二)《周易》——古代哲学对建筑、城市的影响
    (三)井田制与《考工记》中的城市模式

    第二章由秦汉至隋唐的乐章:河北地区古建筑的发展与成熟
    第一节秦汉伟构
    一、秦汉时期社会历史及文化概况
    二、河北地区建筑历史概况
    (一)经天纬地,神仙理想:北戴河秦行宫遗址
    (二)朔漠雄关,拒胡卫汉:长城之始
    (三)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陵墓建筑
    第二节乱世营构:魏晋南北朝建筑文脉的变调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历史及文化概况及其对建筑的影响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北地区的古建筑
    (一)古墓群:门阀士族文化的见证
    (二)曹魏邺城:里坊制成熟的标志
    (三)响堂山石窟及其他:佛教建筑的勃兴
    第三节隋唐雄风
    一、隋唐时期社会历史文化及建筑概况
    二、河北地区的古建气象
    (一)佛教建筑的凯歌
    (二)安济桥——桥梁史上的旷世杰作

    第三章宋辽至明清的辉煌:河北地区古建筑的艺术高潮
    第一节清雅健朗,法度严谨:宋辽建筑艺术的高度成熟
    一、宋辽时期的社会文化及建筑概况
    二、两宋及辽金时期河北地区的古建筑
    (一)辽南京及金中都
    (二)单体建筑的文法课本
    (三)塔影婆娑——宋辽时期的佛教建筑
    (四)城防建筑
    第二节硕果累累的元明清建筑
    一、社会文化概况及其对建筑的影响
    二、元明清时期的河北古建筑
    (一)元大都与明清北京
    (二)帝京之皇家园林
    (三)盛况空前的佛教建筑

    第四章宫殿、坛庙与陵墓:“礼”之秩序
    第一节北京故宫:中国古代宫殿的集大成者
    一、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概况
    二、明清北京故宫——饱含皇权威仪的人间天宫
    (一)基本概况
    (二)主要殿宇
    (三)大内御苑
    (四)艺术手法
    (五)样式雷:故宫匠师传说背后的历史
    第二节祭祀之礼——坛庙建筑
    一、坛庙建筑概说
    二、北京天坛——人与天的对话
    (一)建筑概况
    (二)主要建筑
    (三)象征主义手法——天坛建筑的核心特色
    三、万世之尊——孔庙
    (一)孔庙型制概说
    (二)北京孔庙
    (三)无所不在的尊孔情结——河北各地文庙
    第三节灵魂的宁歇——陵墓
    一、陵墓建筑概说
    二、明十三陵——气象宏阔的肃穆陵群
    (一)十三陵概况
    (二)长陵——成祖朱棣之陵寝
    (三)定陵——地下宫殿的秘密
    三、清东、西陵
    (一)东陵
    (二)西陵

    第五章园林、府邸与民居:“居”之情致
    第一节诗意地栖居——园林建筑
    一、园林建筑历史沿革
    二、紫塞明珠——避暑山庄
    (一)山庄概况
    (二)经典园林景点
    三、清漪园(颐和园)
    (一)修建之缘起
    (二)基本概况
    (三)主要景点
    四、行宫
    第二节府邸与宅园
    一、京城府邸、宅园
    (一)清华园
    (二)半亩园
    (三)恭王府及花园
    二、京城以外的宅邸、庄园

    第六章宗教建筑:“神”之所归
    第一节庄严佛国——寺庙
    一、佛殿类型及佛寺的布局形式
    (一)中国佛教建筑的历史分期
    (二)佛殿类型
    (三)佛寺布局形式
    二、隆兴寺:伽蓝七堂之制
    三、天津蓟县独乐寺
    四、承德外八庙
    (一)建筑概况
    (二)外八庙诸寺
    第二节仙风道骨——道教建筑
    一、道家建筑概况
    (一)历史沿革
    (二)选址及环境特色
    二、河北地区道教建筑

    第七章河北地区古建筑的文化特征
    第一节独有的建筑文化特色
    一、多民族建筑文化的交融
    (一)百川归海——河北地区文化中的多民族大融合现象
    (二)异彩纷呈——多种文化基因的河北古建
    (三)古城与城楼
    二、悠久的历史——关于唐尧文化
    (一)尧的降生地——丹陵
    (二)尧帝放勋及尧乡
    (三)尧及尧母的陵庙
    第二节建筑特征
    一、基本特征
    (一)单体特征
    (二)群体特征
    二、文化特征与文化观念
    (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二)物我一体的自然观
    (三)阴阳有序的环境观
    (四)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若干影响因素
    三、建筑审美特质
    (一)理想的景观模式:建筑与环境审美的宏观性与整体性
    (二)理性精神与审美趣味
    (三)建筑设计意匠及建筑审美中的儒释道文化

    第八章精湛的建筑营造技术
    第一节古代建筑结构、构造的一般特征
    一、大木作
    (一)基本概况
    (二)特殊结构部位
    二、石作与瓦作
    (一)台基、踏道、栏杆、铺地
    (二)墙壁
    (三)屋顶及屋面
    (四)砖雕与石雕
    第二节木作营造技术
    一、建筑通则与尺寸权衡
    (一)建筑通则
    (二)尺寸权衡
    二、大木制作与安装技术
    (一)大木制作
    (二)大木安装
    古建筑的生命力完结了吗(代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古老的燕赵大地孕育了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民间艺术,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和优良的艺术传统,反映着善良勤劳的人民对生活的热爱,生动地体现了他们的美学思想。从专业创作设计的角度来看,民间艺术家们的根本创意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造者的能动作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间艺术虽然没有成文的理论著作流传下来,而是通过口授心传,在学习技艺的同时掌握创造的观念,继承传统的设计思想和工艺思想,这是和作品同时存在的精神财富,其中的理论和方法需要认真地发掘和研究。
    河北省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优秀的民间艺术创造世代承传,生生不息地在发展着,在满足人们生活的实际需要的同时,负载着宝贵的人文精神,给人以传统的审美教育。
  • 作者简介:
    赵晓峰,男,1971年生人,1989-1993年于河北工业大学攻读建筑学学士学位,1993年于该校任教。1994-1997年于太原理工大学攻读建筑技术科学硕士学位,1999-2003年于天津大学攻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士学位。现为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建筑系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传统建筑历史及地域性古建筑文化研究。曾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题,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禅与清代皇家园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课题)、北清代王府建筑艺术综合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利用研究(河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已出版学术著作4部,发表科技期刊论文及国际会议论文40余篇。
  • 目录:
    总序
    加强地域性建筑史学研究推进河北文化大省建设(代序)
    绪论
    第一章由远古到先秦的印迹:河北地区古建筑的滥觞
    第一节由穴居到地上建筑:河北地区古建筑的起源
    一、泥河湾文化遗址——东亚地区人类文明的起源地
    (一)泥河湾文化遗址的发现
    (二)挑战“非洲单一起源论”
    二、穴居——北方最古老的居住方式
    (一)天然洞穴——最早的人类住所
    (二)人工洞穴与地上建筑
    (三)穴居与巢居的融合
    第二节城市的出现
    一、由聚落到城市
    (一)中国古代城市的一些基本问题
    (二)河北地区夏商周三代古城
    (三)古城中的高台及高台建筑
    二、影响先秦城市与建筑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背景
    (一)原始宗教对建筑、城市的影响
    (二)《周易》——古代哲学对建筑、城市的影响
    (三)井田制与《考工记》中的城市模式

    第二章由秦汉至隋唐的乐章:河北地区古建筑的发展与成熟
    第一节秦汉伟构
    一、秦汉时期社会历史及文化概况
    二、河北地区建筑历史概况
    (一)经天纬地,神仙理想:北戴河秦行宫遗址
    (二)朔漠雄关,拒胡卫汉:长城之始
    (三)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陵墓建筑
    第二节乱世营构:魏晋南北朝建筑文脉的变调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历史及文化概况及其对建筑的影响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北地区的古建筑
    (一)古墓群:门阀士族文化的见证
    (二)曹魏邺城:里坊制成熟的标志
    (三)响堂山石窟及其他:佛教建筑的勃兴
    第三节隋唐雄风
    一、隋唐时期社会历史文化及建筑概况
    二、河北地区的古建气象
    (一)佛教建筑的凯歌
    (二)安济桥——桥梁史上的旷世杰作

    第三章宋辽至明清的辉煌:河北地区古建筑的艺术高潮
    第一节清雅健朗,法度严谨:宋辽建筑艺术的高度成熟
    一、宋辽时期的社会文化及建筑概况
    二、两宋及辽金时期河北地区的古建筑
    (一)辽南京及金中都
    (二)单体建筑的文法课本
    (三)塔影婆娑——宋辽时期的佛教建筑
    (四)城防建筑
    第二节硕果累累的元明清建筑
    一、社会文化概况及其对建筑的影响
    二、元明清时期的河北古建筑
    (一)元大都与明清北京
    (二)帝京之皇家园林
    (三)盛况空前的佛教建筑

    第四章宫殿、坛庙与陵墓:“礼”之秩序
    第一节北京故宫:中国古代宫殿的集大成者
    一、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概况
    二、明清北京故宫——饱含皇权威仪的人间天宫
    (一)基本概况
    (二)主要殿宇
    (三)大内御苑
    (四)艺术手法
    (五)样式雷:故宫匠师传说背后的历史
    第二节祭祀之礼——坛庙建筑
    一、坛庙建筑概说
    二、北京天坛——人与天的对话
    (一)建筑概况
    (二)主要建筑
    (三)象征主义手法——天坛建筑的核心特色
    三、万世之尊——孔庙
    (一)孔庙型制概说
    (二)北京孔庙
    (三)无所不在的尊孔情结——河北各地文庙
    第三节灵魂的宁歇——陵墓
    一、陵墓建筑概说
    二、明十三陵——气象宏阔的肃穆陵群
    (一)十三陵概况
    (二)长陵——成祖朱棣之陵寝
    (三)定陵——地下宫殿的秘密
    三、清东、西陵
    (一)东陵
    (二)西陵

    第五章园林、府邸与民居:“居”之情致
    第一节诗意地栖居——园林建筑
    一、园林建筑历史沿革
    二、紫塞明珠——避暑山庄
    (一)山庄概况
    (二)经典园林景点
    三、清漪园(颐和园)
    (一)修建之缘起
    (二)基本概况
    (三)主要景点
    四、行宫
    第二节府邸与宅园
    一、京城府邸、宅园
    (一)清华园
    (二)半亩园
    (三)恭王府及花园
    二、京城以外的宅邸、庄园

    第六章宗教建筑:“神”之所归
    第一节庄严佛国——寺庙
    一、佛殿类型及佛寺的布局形式
    (一)中国佛教建筑的历史分期
    (二)佛殿类型
    (三)佛寺布局形式
    二、隆兴寺:伽蓝七堂之制
    三、天津蓟县独乐寺
    四、承德外八庙
    (一)建筑概况
    (二)外八庙诸寺
    第二节仙风道骨——道教建筑
    一、道家建筑概况
    (一)历史沿革
    (二)选址及环境特色
    二、河北地区道教建筑

    第七章河北地区古建筑的文化特征
    第一节独有的建筑文化特色
    一、多民族建筑文化的交融
    (一)百川归海——河北地区文化中的多民族大融合现象
    (二)异彩纷呈——多种文化基因的河北古建
    (三)古城与城楼
    二、悠久的历史——关于唐尧文化
    (一)尧的降生地——丹陵
    (二)尧帝放勋及尧乡
    (三)尧及尧母的陵庙
    第二节建筑特征
    一、基本特征
    (一)单体特征
    (二)群体特征
    二、文化特征与文化观念
    (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二)物我一体的自然观
    (三)阴阳有序的环境观
    (四)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若干影响因素
    三、建筑审美特质
    (一)理想的景观模式:建筑与环境审美的宏观性与整体性
    (二)理性精神与审美趣味
    (三)建筑设计意匠及建筑审美中的儒释道文化

    第八章精湛的建筑营造技术
    第一节古代建筑结构、构造的一般特征
    一、大木作
    (一)基本概况
    (二)特殊结构部位
    二、石作与瓦作
    (一)台基、踏道、栏杆、铺地
    (二)墙壁
    (三)屋顶及屋面
    (四)砖雕与石雕
    第二节木作营造技术
    一、建筑通则与尺寸权衡
    (一)建筑通则
    (二)尺寸权衡
    二、大木制作与安装技术
    (一)大木制作
    (二)大木安装
    古建筑的生命力完结了吗(代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河北地区古建筑文化及艺术风格研究
河北剪纸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
李伟、邵玲莉 著
河北地区古建筑文化及艺术风格研究
定窑陶瓷文化及其造型装饰艺术研究
陈文增 著
河北地区古建筑文化及艺术风格研究
唐山皮影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
张墨瑶、李彦彬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