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矛盾化解与信访法治化问题研究/区域法治与地方立法研究文丛

社会矛盾化解与信访法治化问题研究/区域法治与地方立法研究文丛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6-08
版次: 1
ISBN: 9787554813201
定价: 3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法律
7人买过
  •   《社会矛盾化解与信访法治化问题研究/区域法治与地方立法研究文丛》认为:
      社会矛盾集中和多发是社会转型期的重要特征,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新时期化解社会矛盾的客观需求。在诉讼机制力不从心、调解机制有待完善的背景下,信访作为中国特有的纠纷解决机制,既被寄予厚望,更亟待法治化。增强信访的民主参与和权力监督功能,对作为补充性权利救济机制的信访制度进行重构,实现信访的法治化,这既是信访制度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
      思考信访制度改革方案,有必要先从信访行为的角度厘清信访的概念。规范信访处理行为是信访制度法治化的核心内容。在实践过程中,信访处理行为大的弊病在于与其他国家权力行为重叠、交叉,导致难以规范。信访制度改革要按照民主参与、权力监督和权利救济三种功能区分信访类型,整合、优化不同机关受理的信访类型和信访事项范围,让信访处理行为和其他国家权力行为各归其位,分别规范运行。
      救济类信访受理范围的任意扩大是信访功能异化的原因之一。促进信访制度功能回归是实现信访法治化的必然要求。功能回归也必须从信访受理范围的调整人手,而关键是实现救济类信访和非救济类信访分类受理。救济类信访事项的受理主体仅限行政机关,并且只有针对行政失当行为提起救济的事项属于信访受理范围。
      将救济类信访处理行为纳入法治化轨道是信访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合理借鉴申诉专员制度的基础上,应将救济类信访处理行为仅限于行政机关针对行政失当行为及其后果进行处理的行为。行政机关作出信访处理行为时应当遵守适用调解原则、灵活性原则、禁止更不利决定原则和效率原则。信访处理行为方式包括撤销、重做、变更、确认不当、解释说明、批评教育、赔礼道歉、行政补偿等。
      重复信访是信访制度的痼疾,也是信访制度饱受诟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立有效的信访终结机制刻不容缓。信访终结适用于诉求类信访。信访终结审查机关应遵循程序性审查为主,实体性审查为辅的原则。终结审查程序和责任追究方式构成了信访终结机制构建的主要内容。
      信访作为一种集民主参与、权力监督和权利救济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机制,是社会矛盾的集中载体。各种类型的社会矛盾都通过信访得以反应和体现,一些社会矛盾通过信访得以化解,也有少数社会矛盾因为信访而激化。由此可见,对信访制度进行改造或者重构,力图将其纳入法治化轨道,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好地、更深层次地化解社会矛盾。也就是说,化解社会矛盾是信访法治化的根本目的。鉴于此,仅仅实现对信访处理机制本身的规制还不够,还需要完善相关的配套机制,实现源头上的预防、过程中的辅助和持续性的保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根本目的。 第一章 社会矛盾化解及信访法治化概述
    一、转型时期主要社会矛盾的类型
    二、社会矛盾的特征及原因
    三、社会矛盾化解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四、信访法治化的提出及其基本要求

    第二章 信访制度的功能变迁及改革思路评析
    一、新中国信访制度的发展阶段——基于信访功能的划分
    二、存废之争:信访制度改革思路评析
    三、功能回归:信访制度改革的方向

    第三章 信访制度改革方案探析
    一、法定信访概念解读——从信访行为的角度
    二、实践中信访处理行为梳理
    三、对信访处理行为的思考
    四、信访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五、信访制度改革的核心与关键

    第四章 信访受理范围法治化
    一、对信访受理范围的审视与反思
    二、信访功能回归与信访事项分类
    三、信访分类受理方案
    四、信访事项审查及受理

    第五章 信访处理行为法治化
    一、信访救济对申诉专员制度的扬弃
    二、信访处理行为原则
    三、信访处理行为方式

    第六章 信访终结法治化
    一、重复信访:问题提出的现实背景
    二、何为信访终结:概念梳理与界定
    三、为何要信访终结:正当性和目的分析
    四、如何做到信访终结:终结模式探寻
    五、信访终结机制的构建

    第七章 信访法治化相关机制建设
    一、建立信访预防机制
    二、建立律师代理信访制度
    三、健全网上信访机制
    四、推进社会公益组织建设
    五、完善信访救助机制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社会矛盾化解与信访法治化问题研究/区域法治与地方立法研究文丛》认为:
      社会矛盾集中和多发是社会转型期的重要特征,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新时期化解社会矛盾的客观需求。在诉讼机制力不从心、调解机制有待完善的背景下,信访作为中国特有的纠纷解决机制,既被寄予厚望,更亟待法治化。增强信访的民主参与和权力监督功能,对作为补充性权利救济机制的信访制度进行重构,实现信访的法治化,这既是信访制度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
      思考信访制度改革方案,有必要先从信访行为的角度厘清信访的概念。规范信访处理行为是信访制度法治化的核心内容。在实践过程中,信访处理行为大的弊病在于与其他国家权力行为重叠、交叉,导致难以规范。信访制度改革要按照民主参与、权力监督和权利救济三种功能区分信访类型,整合、优化不同机关受理的信访类型和信访事项范围,让信访处理行为和其他国家权力行为各归其位,分别规范运行。
      救济类信访受理范围的任意扩大是信访功能异化的原因之一。促进信访制度功能回归是实现信访法治化的必然要求。功能回归也必须从信访受理范围的调整人手,而关键是实现救济类信访和非救济类信访分类受理。救济类信访事项的受理主体仅限行政机关,并且只有针对行政失当行为提起救济的事项属于信访受理范围。
      将救济类信访处理行为纳入法治化轨道是信访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合理借鉴申诉专员制度的基础上,应将救济类信访处理行为仅限于行政机关针对行政失当行为及其后果进行处理的行为。行政机关作出信访处理行为时应当遵守适用调解原则、灵活性原则、禁止更不利决定原则和效率原则。信访处理行为方式包括撤销、重做、变更、确认不当、解释说明、批评教育、赔礼道歉、行政补偿等。
      重复信访是信访制度的痼疾,也是信访制度饱受诟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立有效的信访终结机制刻不容缓。信访终结适用于诉求类信访。信访终结审查机关应遵循程序性审查为主,实体性审查为辅的原则。终结审查程序和责任追究方式构成了信访终结机制构建的主要内容。
      信访作为一种集民主参与、权力监督和权利救济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机制,是社会矛盾的集中载体。各种类型的社会矛盾都通过信访得以反应和体现,一些社会矛盾通过信访得以化解,也有少数社会矛盾因为信访而激化。由此可见,对信访制度进行改造或者重构,力图将其纳入法治化轨道,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好地、更深层次地化解社会矛盾。也就是说,化解社会矛盾是信访法治化的根本目的。鉴于此,仅仅实现对信访处理机制本身的规制还不够,还需要完善相关的配套机制,实现源头上的预防、过程中的辅助和持续性的保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根本目的。
  • 目录:
    第一章 社会矛盾化解及信访法治化概述
    一、转型时期主要社会矛盾的类型
    二、社会矛盾的特征及原因
    三、社会矛盾化解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四、信访法治化的提出及其基本要求

    第二章 信访制度的功能变迁及改革思路评析
    一、新中国信访制度的发展阶段——基于信访功能的划分
    二、存废之争:信访制度改革思路评析
    三、功能回归:信访制度改革的方向

    第三章 信访制度改革方案探析
    一、法定信访概念解读——从信访行为的角度
    二、实践中信访处理行为梳理
    三、对信访处理行为的思考
    四、信访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五、信访制度改革的核心与关键

    第四章 信访受理范围法治化
    一、对信访受理范围的审视与反思
    二、信访功能回归与信访事项分类
    三、信访分类受理方案
    四、信访事项审查及受理

    第五章 信访处理行为法治化
    一、信访救济对申诉专员制度的扬弃
    二、信访处理行为原则
    三、信访处理行为方式

    第六章 信访终结法治化
    一、重复信访:问题提出的现实背景
    二、何为信访终结:概念梳理与界定
    三、为何要信访终结:正当性和目的分析
    四、如何做到信访终结:终结模式探寻
    五、信访终结机制的构建

    第七章 信访法治化相关机制建设
    一、建立信访预防机制
    二、建立律师代理信访制度
    三、健全网上信访机制
    四、推进社会公益组织建设
    五、完善信访救助机制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目前没有书店销售此书
系列丛书 / 更多
相关图书 / 更多
社会矛盾化解与信访法治化问题研究/区域法治与地方立法研究文丛
社会保险(第四版)
邓大松
社会矛盾化解与信访法治化问题研究/区域法治与地方立法研究文丛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社会矛盾化解与信访法治化问题研究/区域法治与地方立法研究文丛
社会达尔文主义:美国思想底色
(美)理查德·霍夫施塔特,(Richard,Hofstadter)
社会矛盾化解与信访法治化问题研究/区域法治与地方立法研究文丛
社会文化脑:人类天性的文化神经科学 韩世辉
韩世辉
社会矛盾化解与信访法治化问题研究/区域法治与地方立法研究文丛
社会主义文化论
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
社会矛盾化解与信访法治化问题研究/区域法治与地方立法研究文丛
社会化的资本:美国大型工业公司的兴起
(美)威廉·G.罗伊
社会矛盾化解与信访法治化问题研究/区域法治与地方立法研究文丛
社会营销手册
[英]杰勒德·黑斯廷斯(Gerard Hastings),[英]凯瑟琳·安格斯(Kathryn Angus),[美]卡罗尔·布莱恩特(Carol Bryant)
社会矛盾化解与信访法治化问题研究/区域法治与地方立法研究文丛
社会保障理论:发生机制与政策逻辑
席恒 著
社会矛盾化解与信访法治化问题研究/区域法治与地方立法研究文丛
社会调查:设计与评估
祝建华
社会矛盾化解与信访法治化问题研究/区域法治与地方立法研究文丛
社会情感学习手册:研究与实践
(美)杜拉克著 毛亚庆译
社会矛盾化解与信访法治化问题研究/区域法治与地方立法研究文丛
社会转型与晚清民国词学流变
朱惠国
社会矛盾化解与信访法治化问题研究/区域法治与地方立法研究文丛
社会工作本土实践与探究
姒鹭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社会矛盾化解与信访法治化问题研究/区域法治与地方立法研究文丛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石佑启 主编
社会矛盾化解与信访法治化问题研究/区域法治与地方立法研究文丛
中国地方立法蓝皮书:广东省地方立法年度观察报告(2021)
石佑启;朱最新
社会矛盾化解与信访法治化问题研究/区域法治与地方立法研究文丛
中国地方立法蓝皮书:广东省地方立法年度观察报告(2020)
石佑启、朱最新 编
社会矛盾化解与信访法治化问题研究/区域法治与地方立法研究文丛
广东全面推进依法治省40年
石佑启
社会矛盾化解与信访法治化问题研究/区域法治与地方立法研究文丛
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府际合作的法律问题研究
石佑启 著
社会矛盾化解与信访法治化问题研究/区域法治与地方立法研究文丛
广东地方立法蓝皮书 广东省地方立法年度观察报告(2015)/区域法治与地方立法研究文丛
石佑启、朱最新 编
社会矛盾化解与信访法治化问题研究/区域法治与地方立法研究文丛
软法治理、地方立法与行政法治研究/区域法治与地方立法研究文丛
石佑启、朱最新、石佑启 编
社会矛盾化解与信访法治化问题研究/区域法治与地方立法研究文丛
中国地方立法发展报告 . 2015
石佑启、潘高峰、朱最新 主编
社会矛盾化解与信访法治化问题研究/区域法治与地方立法研究文丛
区域法治与地方立法研究
石佑启、朱最新 编
社会矛盾化解与信访法治化问题研究/区域法治与地方立法研究文丛
行政体制改革及其法治化研究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
石佑启、陈咏梅 著
社会矛盾化解与信访法治化问题研究/区域法治与地方立法研究文丛
论部门行政职权相对集中
石佑启、杨治坤 著
社会矛盾化解与信访法治化问题研究/区域法治与地方立法研究文丛
地方立法学(第二版)
石佑启、朱最新、潘高峰、黄喆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