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世盛衰:“元嘉之治”与“梁武帝之治”初探

治世盛衰:“元嘉之治”与“梁武帝之治”初探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齐鲁书社
2009-08
版次: 1
ISBN: 9787533322427
定价: 24.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71页
字数: 225千字
分类: 历史
  • 根据《国家课题指南》的指导精神,笔者的“治世盛衰:‘元嘉之治’与‘梁武帝之治’研究”的基本线索是:对“元嘉之治”与“梁武帝之治”进行个案研究,探讨它们的盛衰缘由,对它们进行实事求是、客观公允的评价,“还原‘盛世’本来的历史面貌”,最后对二者进行综合研究,“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笔者将“元嘉之治”与“梁武帝之治”放在一起论述,是因为二者有诸多相似之处:它们所处的时代相同——同处于士族制度盛行、与北朝对峙的南朝时代;它们的盛衰原因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对二者进行综合比较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它们盛衰的经验教训,为当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与启示。
      
      
      本课题的研究以实证方法为主,从大量原始材料入手,通过对正反两方面材料的鉴别,揭示历史的真实面貌。其次,重视运用心理分析法,成为研究的突出特色。在中国古代人治社会里,最高统治者的才智品性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兴衰。因此,课题分析了宋武帝与宋文帝猜忌心理、梁武帝骄盈心理的形成、表现及其危害。再次,重视制度与统治者思想的研究。前者体现在“宋孝武帝改制与‘元嘉之治’的衰败”一章,后者体现在“梁武帝的吏治思想探析”一章。 杨恩玉,男,汉族,山东泰安人。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在职博士生。曾在中学任教九年。2004年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山东社会科学院工作。从2005年迄今,在《文史哲》、《齐鲁学刊》、《东岳论丛》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在《文史哲》刊载的《北魏离散部 第一章 刘裕的猜忌心理与用人政策

     一、杀戮异己  

     二、翦除民望

     三、重用宗室姻戚

    第二章 “元嘉之治”局面的形成

     一、土断与检籍

     二、抑制士族豪强,禁止封山占水

     三、减轻剥削,赈恤穷困  

     四、发展生产,提倡节俭

     五、大力加强皇权,保持政局稳定

    第三章 宋文帝的猜忌心理与元嘉政局

     一、顾命大臣之死

     二、彭城王刘义康案

    第四章 宋文帝与“元嘉之治”重估

     一、宋文帝的“刑德不树”

     二、宋文帝的穷兵黩武

     三、在“元嘉之治”的背后

    第五章 宋孝武帝改制与“元嘉之治”的衰败

     一、官制变革  

     二、政区变更

     三、统治政策更张

     四、经济改革

    第六章 “梁武帝之治”正名

     一、思贤若渴,严格选拔官员

     二、虚心纳谏,严明吏治

     三、减轻对百姓的剥削,救济穷困人口

     四、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大力提倡节俭

     五、重教崇儒,敦尚文学

     六、运筹帷幄,北伐成就可嘉

    第七章 梁武帝的骄盈心理与“梁武帝之治”的衰败

     一、梁武帝的骄盈心理与佞佛

     二、萧梁政治的衰败

     三、“梁武帝之治”的终结

    第八章 梁武帝的吏治思想

     一、统治前期的儒家思想

     二、统治后期的佛教思想

     三、重用与优容宗室的思想

    第九章 “元嘉之治”与“梁武帝之治”盛衰的原因

     一、盛衰的政治原因  

     二、盛衰的经济原因  

     三、时代影响

     四、简单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根据《国家课题指南》的指导精神,笔者的“治世盛衰:‘元嘉之治’与‘梁武帝之治’研究”的基本线索是:对“元嘉之治”与“梁武帝之治”进行个案研究,探讨它们的盛衰缘由,对它们进行实事求是、客观公允的评价,“还原‘盛世’本来的历史面貌”,最后对二者进行综合研究,“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笔者将“元嘉之治”与“梁武帝之治”放在一起论述,是因为二者有诸多相似之处:它们所处的时代相同——同处于士族制度盛行、与北朝对峙的南朝时代;它们的盛衰原因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对二者进行综合比较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它们盛衰的经验教训,为当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与启示。
      
      
      本课题的研究以实证方法为主,从大量原始材料入手,通过对正反两方面材料的鉴别,揭示历史的真实面貌。其次,重视运用心理分析法,成为研究的突出特色。在中国古代人治社会里,最高统治者的才智品性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兴衰。因此,课题分析了宋武帝与宋文帝猜忌心理、梁武帝骄盈心理的形成、表现及其危害。再次,重视制度与统治者思想的研究。前者体现在“宋孝武帝改制与‘元嘉之治’的衰败”一章,后者体现在“梁武帝的吏治思想探析”一章。
  • 作者简介:
    杨恩玉,男,汉族,山东泰安人。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在职博士生。曾在中学任教九年。2004年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山东社会科学院工作。从2005年迄今,在《文史哲》、《齐鲁学刊》、《东岳论丛》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在《文史哲》刊载的《北魏离散部
  • 目录:
    第一章 刘裕的猜忌心理与用人政策

     一、杀戮异己  

     二、翦除民望

     三、重用宗室姻戚

    第二章 “元嘉之治”局面的形成

     一、土断与检籍

     二、抑制士族豪强,禁止封山占水

     三、减轻剥削,赈恤穷困  

     四、发展生产,提倡节俭

     五、大力加强皇权,保持政局稳定

    第三章 宋文帝的猜忌心理与元嘉政局

     一、顾命大臣之死

     二、彭城王刘义康案

    第四章 宋文帝与“元嘉之治”重估

     一、宋文帝的“刑德不树”

     二、宋文帝的穷兵黩武

     三、在“元嘉之治”的背后

    第五章 宋孝武帝改制与“元嘉之治”的衰败

     一、官制变革  

     二、政区变更

     三、统治政策更张

     四、经济改革

    第六章 “梁武帝之治”正名

     一、思贤若渴,严格选拔官员

     二、虚心纳谏,严明吏治

     三、减轻对百姓的剥削,救济穷困人口

     四、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大力提倡节俭

     五、重教崇儒,敦尚文学

     六、运筹帷幄,北伐成就可嘉

    第七章 梁武帝的骄盈心理与“梁武帝之治”的衰败

     一、梁武帝的骄盈心理与佞佛

     二、萧梁政治的衰败

     三、“梁武帝之治”的终结

    第八章 梁武帝的吏治思想

     一、统治前期的儒家思想

     二、统治后期的佛教思想

     三、重用与优容宗室的思想

    第九章 “元嘉之治”与“梁武帝之治”盛衰的原因

     一、盛衰的政治原因  

     二、盛衰的经济原因  

     三、时代影响

     四、简单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