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基于IA-32处理器和32位汇编语言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基于IA-32处理器和32位汇编语言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0-12
版次: 1
ISBN: 9787121120886
定价: 3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98页
字数: 659千字
4人买过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基于IA-32处理器和32位汇编语言》以Intel公司的IA-32系列微处理器为基础,系统阐述了微机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及接口技术。微机原理部分主要包括:32位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Pentium的引脚信号、总线周期、超标量流水线技术、多核技术及32位基本指令集(包括16位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部分阐述了MASM6?X宏汇编程序中的完整段与简化段的程序设计,WIN32汇编语言集成环境中的32位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组成部分包括:总线技术、存储器系统、中断技术以及DMA技术,详细分析了虚拟存储器及存储器保护技术、高速缓存技术、实模式与保护模式下的中断系统。接口技术部分包括并行接口、串行通信接口、定时/计数接口、中断控制接口以及包含上述所有接口功能的多功能接口芯片82371AB,以及模拟接口。 第1章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1.1微处理器与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1.2微型计算机运算基础
    1.2.1定点数和浮点数的表示
    1.2.2原码、反码与补码的定义
    1.2.3微机中常用的数字代码与字符代码
    1.3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
    1.3.1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1.3.2微型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1.3.3微型计算机系统
    1.4微型计算机工作的基本流程
    1.4.1指令与程序
    1.4.2微型计算机中指令执行的基本流程
    1.5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6习题

    第2章微处理器的编程结构
    2.1微处理器的三种工作模式
    2.1.1三种工作模式
    2.1.2三种工作模式的相互转换
    2.2各种微处理器的编程结构
    2.2.116位微处理器的编程结构
    2.2.232位微处理器的编程结构
    2.3实模式下的存储器寻址
    2.3.1实模式下存储器地址空间的划分
    2.3.2实模式下存储器的分段管理技术
    2.3.3实模式下存储器的寻址
    2.4存储器地址的交叉及字节、字和双字的寻址
    2.5习题

    第3章32位微处理器指令系统
    3.132位指令运行环境
    3.2寻址方式
    3.2.1寻址方式概述
    3.2.2立即寻址
    3.2.3寄存器寻址
    3.2.4存储器寻址
    3.332位微处理器指令系统概述
    3.4数据传送指令
    3.4.1一般数据传送指令
    3.4.2堆栈操作指令
    3.4.3地址传送指令
    3.4.4输入输出指令
    3.5算术运算指令
    3.5.1加法指令
    3.5.2减法指令
    3.5.3乘法指令
    3.5.4除法指令
    3.6逻辑运算指令
    3.7移位指令
    3.7.1算术移位指令
    3.7.2逻辑移位指令
    3.7.3循环移位指令
    3.8字符串操作指令
    3.9控制转移指令
    3.9.1条件转移指令
    3.9.2无条件转移
    3.9.3过程调用和返回指令
    3.10符号扩展指令
    3.11处理机控制指令
    3.11.1标志位控制指令
    3.11.2CPU状态控制指令
    3.12习题

    第4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1汇编语言基础
    4.1.1机器语言、汇编语言与高级语言
    4.1.2汇编语言中的常量、变量和标号
    4.1.3汇编语言中的运算符号和表达式
    4.1.4伪指令
    4.1.5常用的DOS功能调用
    4.216位完整段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2.1顺序程序设计
    4.2.2分支(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4.2.3循环程序设计
    4.2.4过程设计
    4.316位简化段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3.1简化段定义格式概述
    4.3.216位简化段顺序程序设计
    4.3.316位简化段分支程序设计
    4.3.416位简化段循环程序设计
    4.432位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4.1Win32汇编源程序概述
    4.4.2Win32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4.3Win32汇编语言集成开发环境
    4.5习题

    第5章32位微处理器Pentium
    5.1IA-32微处理器的功能结构
    5.1.180386的功能结构
    5.1.280486结构特点
    5.1.3Pentium微处理器的性能和功能结构
    5.2Pentium微处理器的寄存器
    5.2.1基本寄存器组
    5.2.2系统寄存器组
    5.3Pentium的超标量流水线
    5.3.1Pentium的超标量流水线结构
    5.3.2U、V流水线及其分工策略
    5.4Pentium的引脚信号
    5.5Pentium的总线周期
    5.5.1总线周期的基本概念
    5.5.2Pentium的总线周期
    5.6习题

    第6章虚拟存储技术及存储保护
    6.1虚拟存储技术
    6.1.1虚拟存储器简介
    6.1.2Pentium工作的保护模式
    6.1.3Pentium工作的实模式
    6.1.4Pentium工作的虚拟8086模式
    6.2Pentium的存储保护
    6.2.1Pentium的特权级及其保护功能
    6.2.2Pentium存储区域的保护
    6.3习题

    第7章存储器系统
    7.1存储器概述
    7.1.1存储器的分类
    7.1.2存储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7.2半导体存储器
    7.2.1存储器中地址译码的两种方式
    7.2.2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
    7.2.3只读存储器ROM
    7.2.4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
    7.3微型计算机中存储器的系统结构
    7.3.1存储器芯片与微处理器的连接
    7.3.232位微机系统的内存组织
    7.4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技术
    7.4.1Cache的工作原理
    7.4.2Cache的组织方式
    7.4.3写Cache的策略与一致性
    7.4.4PentiumPC的Cache
    7.5习题

    第8章微型计算机和外设之间的数据传输
    8.1接口及接口技术
    8.1.1接口电路的概述
    8.1.2接口电路的主要功能
    8.2I/O端口的编址方式
    8.2.1什么叫I/O端口
    8.2.2两种I/O编址方式
    8.2.3I/O指令
    8.2.4I/O接口的地址分配
    8.2.5I/O保护
    8.2.632位微处理器采用I/O编址的译码电路
    8.3微处理器与I/O设备数据传送的几种方式
    8.3.1I/O接口电路的基本结构
    8.3.2程序控制I/O方式
    8.3.3中断控制I/O方式
    8.3.4直接存储器存取(DMA)方式
    8.4DMA控制器82C37A
    8.4.182C37A的内部结构
    8.4.282C37A引脚信号的定义
    8.4.382C37A内部寄存器的功能和使用
    8.4.482C37A的DMA接口
    8.4.582C37A的编程
    8.5习题

    第9章实模式与保护模式下的中断技术
    9.1中断的基本概念
    9.1.1中断及中断系统的功能
    9.1.2中断响应与中断处理
    9.2实模式下的中断系统
    9.2.1中断的分类
    9.2.2中断向量表
    9.2.3中断过程
    9.3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C59A
    9.3.182C59A内部结构
    9.3.282C59A引脚信号
    9.3.382C59A的工作方式
    9.3.4命令字和初始化编程
    9.3.5中断处理过程
    9.3.6两片82C59A的级联
    9.4保护模式下的中断技术
    9.4.1中断和异常的类型号
    9.4.2中断描述符表IDT
    9.4.3保护模式下中断和异常的处理过程
    9.5习题

    第10章并行接口技术
    10.1概述
    10.2可编程并行通信接口芯片8255A
    10.2.18255A的主要特征
    10.2.28255A芯片的引脚信号
    10.2.38255A的内部结构
    10.2.48255A工作方式控制字和编程
    10.2.58255A的工作方式
    10.2.68255A的应用
    10.3并行打印机接口
    10.3.1打印机的工作原理
    10.3.2微机的并行打印机接口
    10.4习题

    第11章串行通信接口技术
    11.1串行通信的基础
    11.1.1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
    11.1.2串行通信的两种基本方式
    11.2通用异步接收发送芯片INS8250
    11.2.18250的内部结构和引脚功能
    11.2.28250的寄存器
    11.2.38250的初始化编程
    11.3通用的异步接收发送芯片NS16550
    11.3.116550的内部结构和引脚功能
    11.3.216550的寄存器及编程应用
    11.4EIARS?232C串行通信接口
    11.4.1RS?232C串行通信接口标准
    11.4.2RS?232C串行通信接口的应用
    11.5通用串行总线USB
    11.5.1USB的简介
    11.5.2USB的性能特点
    11.5.3USB与PCI总线的连接
    11.5.4USB的描述符
    11.5.5USB系统组成及拓扑结构
    11.5.6USB的传输类型
    11.5.7USB包的类型与格式
    11.6习题

    第12章定时器/计数器和32位机中的多功能接口芯片
    12.1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芯片82C54的编程结构和引脚信号
    12.1.182C54的基本功能
    12.1.282C54的编程结构
    12.1.382C54的引脚信号
    12.282C54的控制字与编程
    12.2.182C54的工作原理和控制字
    12.2.282C54的锁存命令字
    12.382C54的工作方式
    12.3.182C54的六种工作方式
    12.3.282C54应用举例
    12.432位机中的多功能接口芯片82371AB
    12.4.182371AB芯片的主要功能
    12.4.282371AB芯片主要接口简介
    12.5习题

    第13章总线与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结构
    13.1总线和接口标准的基本概念
    13.1.1总线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13.1.2接口标准与接口标准的分类
    13.1.3总线的组成及性能指标
    13.2几种典型的总线及主板结构
    13.2.1ISA总线
    13.2.2PCI总线
    13.2.3AGP总线
    13.2.4微机主板结构
    13.3多核处理器
    13.3.1多核处理器发展概况
    13.3.2Intel多核处理器结构
    13.4习题

    第14章模/数和数/模转换
    14.1概述
    14.2模/数与数/模转换通道的组成
    14.2.1模/数转换通道的组成
    14.2.2数/模转换通道的组成
    14.3模/数与数/模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4.3.1模/数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4.3.2数/模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4.4模/数转换接口技术
    14.4.1A/D转换芯片AD574
    14.4.2AD574与PC总线的连接
    14.5数/模转换接口技术
    14.5.18位D/A转换芯片DAC0832
    14.5.2DAC0832与PC总线的连接
    14.6习题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基于IA-32处理器和32位汇编语言》以Intel公司的IA-32系列微处理器为基础,系统阐述了微机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及接口技术。微机原理部分主要包括:32位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Pentium的引脚信号、总线周期、超标量流水线技术、多核技术及32位基本指令集(包括16位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部分阐述了MASM6?X宏汇编程序中的完整段与简化段的程序设计,WIN32汇编语言集成环境中的32位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组成部分包括:总线技术、存储器系统、中断技术以及DMA技术,详细分析了虚拟存储器及存储器保护技术、高速缓存技术、实模式与保护模式下的中断系统。接口技术部分包括并行接口、串行通信接口、定时/计数接口、中断控制接口以及包含上述所有接口功能的多功能接口芯片82371AB,以及模拟接口。
  • 目录:
    第1章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1.1微处理器与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1.2微型计算机运算基础
    1.2.1定点数和浮点数的表示
    1.2.2原码、反码与补码的定义
    1.2.3微机中常用的数字代码与字符代码
    1.3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
    1.3.1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1.3.2微型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1.3.3微型计算机系统
    1.4微型计算机工作的基本流程
    1.4.1指令与程序
    1.4.2微型计算机中指令执行的基本流程
    1.5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6习题

    第2章微处理器的编程结构
    2.1微处理器的三种工作模式
    2.1.1三种工作模式
    2.1.2三种工作模式的相互转换
    2.2各种微处理器的编程结构
    2.2.116位微处理器的编程结构
    2.2.232位微处理器的编程结构
    2.3实模式下的存储器寻址
    2.3.1实模式下存储器地址空间的划分
    2.3.2实模式下存储器的分段管理技术
    2.3.3实模式下存储器的寻址
    2.4存储器地址的交叉及字节、字和双字的寻址
    2.5习题

    第3章32位微处理器指令系统
    3.132位指令运行环境
    3.2寻址方式
    3.2.1寻址方式概述
    3.2.2立即寻址
    3.2.3寄存器寻址
    3.2.4存储器寻址
    3.332位微处理器指令系统概述
    3.4数据传送指令
    3.4.1一般数据传送指令
    3.4.2堆栈操作指令
    3.4.3地址传送指令
    3.4.4输入输出指令
    3.5算术运算指令
    3.5.1加法指令
    3.5.2减法指令
    3.5.3乘法指令
    3.5.4除法指令
    3.6逻辑运算指令
    3.7移位指令
    3.7.1算术移位指令
    3.7.2逻辑移位指令
    3.7.3循环移位指令
    3.8字符串操作指令
    3.9控制转移指令
    3.9.1条件转移指令
    3.9.2无条件转移
    3.9.3过程调用和返回指令
    3.10符号扩展指令
    3.11处理机控制指令
    3.11.1标志位控制指令
    3.11.2CPU状态控制指令
    3.12习题

    第4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1汇编语言基础
    4.1.1机器语言、汇编语言与高级语言
    4.1.2汇编语言中的常量、变量和标号
    4.1.3汇编语言中的运算符号和表达式
    4.1.4伪指令
    4.1.5常用的DOS功能调用
    4.216位完整段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2.1顺序程序设计
    4.2.2分支(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4.2.3循环程序设计
    4.2.4过程设计
    4.316位简化段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3.1简化段定义格式概述
    4.3.216位简化段顺序程序设计
    4.3.316位简化段分支程序设计
    4.3.416位简化段循环程序设计
    4.432位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4.1Win32汇编源程序概述
    4.4.2Win32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4.3Win32汇编语言集成开发环境
    4.5习题

    第5章32位微处理器Pentium
    5.1IA-32微处理器的功能结构
    5.1.180386的功能结构
    5.1.280486结构特点
    5.1.3Pentium微处理器的性能和功能结构
    5.2Pentium微处理器的寄存器
    5.2.1基本寄存器组
    5.2.2系统寄存器组
    5.3Pentium的超标量流水线
    5.3.1Pentium的超标量流水线结构
    5.3.2U、V流水线及其分工策略
    5.4Pentium的引脚信号
    5.5Pentium的总线周期
    5.5.1总线周期的基本概念
    5.5.2Pentium的总线周期
    5.6习题

    第6章虚拟存储技术及存储保护
    6.1虚拟存储技术
    6.1.1虚拟存储器简介
    6.1.2Pentium工作的保护模式
    6.1.3Pentium工作的实模式
    6.1.4Pentium工作的虚拟8086模式
    6.2Pentium的存储保护
    6.2.1Pentium的特权级及其保护功能
    6.2.2Pentium存储区域的保护
    6.3习题

    第7章存储器系统
    7.1存储器概述
    7.1.1存储器的分类
    7.1.2存储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7.2半导体存储器
    7.2.1存储器中地址译码的两种方式
    7.2.2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
    7.2.3只读存储器ROM
    7.2.4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
    7.3微型计算机中存储器的系统结构
    7.3.1存储器芯片与微处理器的连接
    7.3.232位微机系统的内存组织
    7.4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技术
    7.4.1Cache的工作原理
    7.4.2Cache的组织方式
    7.4.3写Cache的策略与一致性
    7.4.4PentiumPC的Cache
    7.5习题

    第8章微型计算机和外设之间的数据传输
    8.1接口及接口技术
    8.1.1接口电路的概述
    8.1.2接口电路的主要功能
    8.2I/O端口的编址方式
    8.2.1什么叫I/O端口
    8.2.2两种I/O编址方式
    8.2.3I/O指令
    8.2.4I/O接口的地址分配
    8.2.5I/O保护
    8.2.632位微处理器采用I/O编址的译码电路
    8.3微处理器与I/O设备数据传送的几种方式
    8.3.1I/O接口电路的基本结构
    8.3.2程序控制I/O方式
    8.3.3中断控制I/O方式
    8.3.4直接存储器存取(DMA)方式
    8.4DMA控制器82C37A
    8.4.182C37A的内部结构
    8.4.282C37A引脚信号的定义
    8.4.382C37A内部寄存器的功能和使用
    8.4.482C37A的DMA接口
    8.4.582C37A的编程
    8.5习题

    第9章实模式与保护模式下的中断技术
    9.1中断的基本概念
    9.1.1中断及中断系统的功能
    9.1.2中断响应与中断处理
    9.2实模式下的中断系统
    9.2.1中断的分类
    9.2.2中断向量表
    9.2.3中断过程
    9.3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C59A
    9.3.182C59A内部结构
    9.3.282C59A引脚信号
    9.3.382C59A的工作方式
    9.3.4命令字和初始化编程
    9.3.5中断处理过程
    9.3.6两片82C59A的级联
    9.4保护模式下的中断技术
    9.4.1中断和异常的类型号
    9.4.2中断描述符表IDT
    9.4.3保护模式下中断和异常的处理过程
    9.5习题

    第10章并行接口技术
    10.1概述
    10.2可编程并行通信接口芯片8255A
    10.2.18255A的主要特征
    10.2.28255A芯片的引脚信号
    10.2.38255A的内部结构
    10.2.48255A工作方式控制字和编程
    10.2.58255A的工作方式
    10.2.68255A的应用
    10.3并行打印机接口
    10.3.1打印机的工作原理
    10.3.2微机的并行打印机接口
    10.4习题

    第11章串行通信接口技术
    11.1串行通信的基础
    11.1.1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
    11.1.2串行通信的两种基本方式
    11.2通用异步接收发送芯片INS8250
    11.2.18250的内部结构和引脚功能
    11.2.28250的寄存器
    11.2.38250的初始化编程
    11.3通用的异步接收发送芯片NS16550
    11.3.116550的内部结构和引脚功能
    11.3.216550的寄存器及编程应用
    11.4EIARS?232C串行通信接口
    11.4.1RS?232C串行通信接口标准
    11.4.2RS?232C串行通信接口的应用
    11.5通用串行总线USB
    11.5.1USB的简介
    11.5.2USB的性能特点
    11.5.3USB与PCI总线的连接
    11.5.4USB的描述符
    11.5.5USB系统组成及拓扑结构
    11.5.6USB的传输类型
    11.5.7USB包的类型与格式
    11.6习题

    第12章定时器/计数器和32位机中的多功能接口芯片
    12.1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芯片82C54的编程结构和引脚信号
    12.1.182C54的基本功能
    12.1.282C54的编程结构
    12.1.382C54的引脚信号
    12.282C54的控制字与编程
    12.2.182C54的工作原理和控制字
    12.2.282C54的锁存命令字
    12.382C54的工作方式
    12.3.182C54的六种工作方式
    12.3.282C54应用举例
    12.432位机中的多功能接口芯片82371AB
    12.4.182371AB芯片的主要功能
    12.4.282371AB芯片主要接口简介
    12.5习题

    第13章总线与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结构
    13.1总线和接口标准的基本概念
    13.1.1总线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13.1.2接口标准与接口标准的分类
    13.1.3总线的组成及性能指标
    13.2几种典型的总线及主板结构
    13.2.1ISA总线
    13.2.2PCI总线
    13.2.3AGP总线
    13.2.4微机主板结构
    13.3多核处理器
    13.3.1多核处理器发展概况
    13.3.2Intel多核处理器结构
    13.4习题

    第14章模/数和数/模转换
    14.1概述
    14.2模/数与数/模转换通道的组成
    14.2.1模/数转换通道的组成
    14.2.2数/模转换通道的组成
    14.3模/数与数/模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4.3.1模/数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4.3.2数/模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4.4模/数转换接口技术
    14.4.1A/D转换芯片AD574
    14.4.2AD574与PC总线的连接
    14.5数/模转换接口技术
    14.5.18位D/A转换芯片DAC0832
    14.5.2DAC0832与PC总线的连接
    14.6习题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基于IA-32处理器和32位汇编语言
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接口技术(第2版)
李精华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基于IA-32处理器和32位汇编语言
微机原理及应用(第2版)
李鹏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基于IA-32处理器和32位汇编语言
微机与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阮承治;邵海龙;高强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基于IA-32处理器和32位汇编语言
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京津冀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规划教材)
王秀芬 编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基于IA-32处理器和32位汇编语言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吴叶兰、薛子云、王立 著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基于IA-32处理器和32位汇编语言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李建海;王强;王惠中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基于IA-32处理器和32位汇编语言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
欧青立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基于IA-32处理器和32位汇编语言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指导
郭青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基于IA-32处理器和32位汇编语言
微机电系统工程基础
杨永刚 主编;张力文 董海峰 陈华伟 张德远 副主编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基于IA-32处理器和32位汇编语言
微机组装与系统维护技术教程(第二版)
冯培禄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基于IA-32处理器和32位汇编语言
微机电系统(第2版微机电系统工程系列教材)
苑伟政、乔大勇、虞益挺 著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基于IA-32处理器和32位汇编语言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叶佩;徐圣林;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