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读本

中国史读本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07-12
版次: 1
ISBN: 9787500839132
定价: 3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12页
字数: 200千字
分类: 历史
73人买过
  • 《中国史读本》原名为《现代初中教科书·本国史》。1922年,胡适邀请他的弟子、著名史学家顾颉刚为商务印书馆编写中学历史教科书,目的在于为青少年提供既通俗又权威的历史读本。时年29岁的顾颉刚为此耗费了巨大心血,他说,自己“想了许多法子,要把这部教科书做成一部活的历史,使得读书的人确能认识全部历史的整个的活动,得到真实的历史观念和研究兴味”。
    这本书写成后,胡适亲自担任校订,由此可见通过历史来启迪民智,在这些文化巨匠心中的分量。本书出版后先后印刷了50多次,是民国时代影响最大的历史读本。
    一、《中国史读本》共分六编:第一编总说,第二编上古史,第三编中古史,第四编近古史,第五编近世史,第六编现代史。适合初级中学分科教学之用。
    二、历史应当注意事实的因果,不能拘于朝家的更迭。所以《中国史读本》的编次虽分史期,而叙述的单位却自为起迄,不依从前那样的断代。
    三、时代精神是历史的主眼,如民族的分合,政治的设施,社会的风尚,学术的嬗递,凡足以表现当时的特征而影响及于后世的,《中国史读本》便取材于此,都为简单的系统的介绍。——一有详述或指证的必要时,并另辑附文来说明它。所以并不把定什么中心,胶执着教学的对象。
    四、《中国史读本》用公元纪年,并分附当时当地的年号,——如三国时吴事用吴年号,南北朝时北齐事用北齐年号等,——俾时间的距离较易捉摸,而历来的正统观念可以借此打破。——不附帝王的世系表,正因此故。
    五、教学历史最要的条件,在唤起一般的想象。所以《中国史读本》于政治活动牵涉到的人名,大多系以当时的职位,称谓便也随时改变;——如刘邦的递变为沛公、汉王、汉高帝等,——一以见当时的政治组织是怎样;一以见那人在当时的政治社会究占怎样一个地位。所有当时称引到的地名,则就不甚习见的附注今称,以资比照。如有必需大体说明的地方,并插入历史地图,略见沿革的一斑。 顾颉刚(1893-1980)著名历史学家,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学者。江苏苏州人。1920年北京大学毕业,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院校;建国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著作除所编《古史辨》外,尚有《汉代学术史略》(《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尚书通检》、《中国疆域沿革史》、《史林杂识》、《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推荐序
    第一编总说
    一历史地理
    二历史演进的各方面
    三构成中国历史的诸民族
    四史期的区分

    第二编上古-秦以前(公元前二二一以前)
    一社会的进化和建国的雏型
    二洪水的传说
    三君位世袭和神权政治
    四封建制度和家族主义
    五诸侯兼并和当时的社会
    六思想的激起和贵族的倾覆

    第三编中古-从秦初到五代之末(公元前二二○~公元九六○)
    一秦的统一和中央政府的确立
    二长城与匈奴
    三郡国并行的因果
    四尊重儒术的影响
    五域外交通的发展
    六政治中心的坠落
    七复古的失败
    八一姓再兴和表章气节
    九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创兴
    十清议和党锢
    十一三国并立的扰攘
    十二外族内侵的动机
    十三五胡乱华和南北对抗
    ……
    第四编近古-从宋初到明末(公元九六一~一六四四)
    第五编近世-清朝(公元一六四五~一九一一)
    第六编现代-中华民国(公元一九一二以后)
  • 内容简介:
    《中国史读本》原名为《现代初中教科书·本国史》。1922年,胡适邀请他的弟子、著名史学家顾颉刚为商务印书馆编写中学历史教科书,目的在于为青少年提供既通俗又权威的历史读本。时年29岁的顾颉刚为此耗费了巨大心血,他说,自己“想了许多法子,要把这部教科书做成一部活的历史,使得读书的人确能认识全部历史的整个的活动,得到真实的历史观念和研究兴味”。
    这本书写成后,胡适亲自担任校订,由此可见通过历史来启迪民智,在这些文化巨匠心中的分量。本书出版后先后印刷了50多次,是民国时代影响最大的历史读本。
    一、《中国史读本》共分六编:第一编总说,第二编上古史,第三编中古史,第四编近古史,第五编近世史,第六编现代史。适合初级中学分科教学之用。
    二、历史应当注意事实的因果,不能拘于朝家的更迭。所以《中国史读本》的编次虽分史期,而叙述的单位却自为起迄,不依从前那样的断代。
    三、时代精神是历史的主眼,如民族的分合,政治的设施,社会的风尚,学术的嬗递,凡足以表现当时的特征而影响及于后世的,《中国史读本》便取材于此,都为简单的系统的介绍。——一有详述或指证的必要时,并另辑附文来说明它。所以并不把定什么中心,胶执着教学的对象。
    四、《中国史读本》用公元纪年,并分附当时当地的年号,——如三国时吴事用吴年号,南北朝时北齐事用北齐年号等,——俾时间的距离较易捉摸,而历来的正统观念可以借此打破。——不附帝王的世系表,正因此故。
    五、教学历史最要的条件,在唤起一般的想象。所以《中国史读本》于政治活动牵涉到的人名,大多系以当时的职位,称谓便也随时改变;——如刘邦的递变为沛公、汉王、汉高帝等,——一以见当时的政治组织是怎样;一以见那人在当时的政治社会究占怎样一个地位。所有当时称引到的地名,则就不甚习见的附注今称,以资比照。如有必需大体说明的地方,并插入历史地图,略见沿革的一斑。
  • 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著名历史学家,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学者。江苏苏州人。1920年北京大学毕业,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院校;建国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著作除所编《古史辨》外,尚有《汉代学术史略》(《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尚书通检》、《中国疆域沿革史》、《史林杂识》、《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 目录:
    推荐序
    第一编总说
    一历史地理
    二历史演进的各方面
    三构成中国历史的诸民族
    四史期的区分

    第二编上古-秦以前(公元前二二一以前)
    一社会的进化和建国的雏型
    二洪水的传说
    三君位世袭和神权政治
    四封建制度和家族主义
    五诸侯兼并和当时的社会
    六思想的激起和贵族的倾覆

    第三编中古-从秦初到五代之末(公元前二二○~公元九六○)
    一秦的统一和中央政府的确立
    二长城与匈奴
    三郡国并行的因果
    四尊重儒术的影响
    五域外交通的发展
    六政治中心的坠落
    七复古的失败
    八一姓再兴和表章气节
    九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创兴
    十清议和党锢
    十一三国并立的扰攘
    十二外族内侵的动机
    十三五胡乱华和南北对抗
    ……
    第四编近古-从宋初到明末(公元九六一~一六四四)
    第五编近世-清朝(公元一六四五~一九一一)
    第六编现代-中华民国(公元一九一二以后)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中国史读本
中国简史(上下)
吕思勉 著
中国史读本
我对历史的看法
黎东方 著
中国史读本
这一朝兴也太后亡也太后:慈禧
丁燕石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国史读本
中国蜚蠊大图鉴
王宗庆 邱鹭 车艳丽
中国史读本
中国海洋法治发展报告(2023)
海洋法治发展报告编写组
中国史读本
中国致公党史
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
中国史读本
中国音乐文学
杨赛
中国史读本
中国分省交通地图-安徽省(2024)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史读本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传承(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弘扬研究书系)
戴木才
中国史读本
中国分省交通地图-宁夏回族自治区(2024)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史读本
中国低碳化发电技术创新发展报告.2023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编著.--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24.1
中国史读本
中国租界通史
费成康
中国史读本
中国戏剧学史稿(增订本)
叶长海 著
中国史读本
中国债券市场违约处置研究
毛振华 等著
中国史读本
中国诗的精神:诗学独立宣言暨与经院式文学哲学研究的决裂 诗歌研究 经典诗歌 说诗
孙亚君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史读本
中国史学入门:顾颉刚讲史录
顾颉刚口述;何启君整理
中国史读本
当代中国史学
顾颉刚
中国史读本
点校本二十四史(大字本·241册·精装繁体竖排)
顾颉刚 点校;司马迁 撰
中国史读本
顾颉刚中国历史故事:读先贤故事;长少年志气
顾颉刚
中国史读本
顾颉刚全集补遗(顾颉刚全集·精装·繁体横排)
顾颉刚 著;顾潮 整理
中国史读本
论巴蜀与中原的关系/巴蜀史研究丛书
顾颉刚 著
中国史读本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中国史读本
顾颉刚中山大学时期民俗学论集
顾颉刚 著
中国史读本
古史辨自序(2册)
顾颉刚
中国史读本
中国疆域沿革史
顾颉刚;史念海
中国史读本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大家小书
顾颉刚 著
中国史读本
顾颉刚全集(附补遗、年谱 精装 全64册)
顾颉刚著 顾潮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