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

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2014-11
版次: 1
ISBN: 9787547307311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64页
字数: 265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文学
30人买过
  •   《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结项成果,紧扣“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这个中心,从现实状况、过程动态、文本接受、形象塑造和未来发展五大方面,以“一个中心,五个单元”为论证的框架和逻辑,依次研究了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的现状、发生、历史脉络、国别关系、不均衡性、差异性、影响力、形象塑造和“走出去”战略等命题,纵横交错地编织出了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的立体网络。提出了中国书写必须把普世价值与本土经验融汇起来,纠正西方的“中国观”;勘察了传教士、留学生和中国学家三类人员在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过程中所做的贡献以及海内外不同意识形态的不同程度的国家管控;从历时性的角度,分时段地描述了现代中国文学传播与海外接受的概貌;梳理了现代中国文学在日本的流布、在苏俄的接受和在欧美的行旅;分析了现代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不均衡接受的种种现象性问题并深入剖析了产生这种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多角度地评估了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的影响力;探究了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中的中国形象塑造;以及“走出去”、“走进去”与“中国学”建构的文化战略。本书首次勾画出了现代中国文学海外行旅和接受的谱系。
      杨四平,男,1968年生,安徽宿松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核心报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学术著作《20世纪中国新诗主流》、《中国新诗理论批评史论》等12部;主编《中国当代诗歌》、《大学语文》(4种)、《文学研究导论》等数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项、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2项和省社科项目1项并均以结题,其中,国家社科项目以“优秀”等级结项;获“十大新锐诗歌批评家”称号、中国当代诗歌奖(2011-2012)批评奖、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七届安徽图书奖三等奖、第五届和第六届重庆市期刊好作品二等奖;先后应邀赴印度、墨西哥和美国出席“世界诗人大会”,并获世界文化艺术学院颁发的“荣誉博士学位”。
    绪论发现、传播、接受及其可能
    第一节世界文学地理与“发现”中国
    第二节“世界一中国”:“外译中”少于“中译外”
    第三节中国书写与世界的“中国观”
    第四节文化全球化与中国文学经验

    第一章现代中国文学海外接受的发生
    第一节传教士文学译介中的文化帝国主义
    第二节留学生在文化间际漂泊与拓荒
    第三节中国学家的理性译介与研究
    第四节文学输出与意识形态的国家管控

    第二章现代中国文学海外接受的历史脉络
    第一节晚清至新中国成立前:现代中国文学的远游
    第二节“十七年”:冷战语境下的东西分流
    第三节新时期:本土经验与全球化迷梦
    第四节后新时期:文学资本、资本文学与文学交往

    第三章现代中国文学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接受
    第一节现代中国文学在日本的流布
    第二节现代中国文学在苏俄的接受
    第三节现代中国文学在欧美的行旅

    第四章现代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不均衡接受
    第一节中国学家译介与普通读者接受的不平衡
    第二节中国古典文学与现代中国文学价值评定的不对等
    第三节多个作家“合集”与单一作家选本出版的热与冷
    第四节文学交往对经济、政治交往的依赖与区域性不均衡

    第五章现代中国文学海外接受的差异性
    第一节文化传统与国家价值观差异
    第二节语言的“字思维”与“词思维”
    第三节意识形态认同与西方的“固执”
    第四节文学的历史、观念与审美差异

    第六章现代中国文学海外接受的影响力
    第一节“中国学热”时起时伏
    第二节现当代中外作家交往日趋频繁
    第三节现当代中国作家作品的海外译介及影响
    第四节现当代中国作家海外获奖

    第七章现代中国文学海外接受中的“中国形象”塑造
    第一节“中国形象”塑造的制约性因素
    第二节西方歧视话语形塑“贫弱中国”形象
    第三节海外激进话语形塑“红色中国”形象
    第四节海外理性话语形塑“开放中国”形象
    结语“走出去”、“走进去”与“中国学”建构的文化战略
    第一节文学译介与“走出去”
    第二节“中国学”的理性建构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北岛海外诗歌的传播与接受
    附录二莫言小说的海外传播与接受
    后记
  • 内容简介:
      《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结项成果,紧扣“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这个中心,从现实状况、过程动态、文本接受、形象塑造和未来发展五大方面,以“一个中心,五个单元”为论证的框架和逻辑,依次研究了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的现状、发生、历史脉络、国别关系、不均衡性、差异性、影响力、形象塑造和“走出去”战略等命题,纵横交错地编织出了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的立体网络。提出了中国书写必须把普世价值与本土经验融汇起来,纠正西方的“中国观”;勘察了传教士、留学生和中国学家三类人员在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过程中所做的贡献以及海内外不同意识形态的不同程度的国家管控;从历时性的角度,分时段地描述了现代中国文学传播与海外接受的概貌;梳理了现代中国文学在日本的流布、在苏俄的接受和在欧美的行旅;分析了现代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不均衡接受的种种现象性问题并深入剖析了产生这种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多角度地评估了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的影响力;探究了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中的中国形象塑造;以及“走出去”、“走进去”与“中国学”建构的文化战略。本书首次勾画出了现代中国文学海外行旅和接受的谱系。
  • 作者简介:
      杨四平,男,1968年生,安徽宿松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核心报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学术著作《20世纪中国新诗主流》、《中国新诗理论批评史论》等12部;主编《中国当代诗歌》、《大学语文》(4种)、《文学研究导论》等数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项、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2项和省社科项目1项并均以结题,其中,国家社科项目以“优秀”等级结项;获“十大新锐诗歌批评家”称号、中国当代诗歌奖(2011-2012)批评奖、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七届安徽图书奖三等奖、第五届和第六届重庆市期刊好作品二等奖;先后应邀赴印度、墨西哥和美国出席“世界诗人大会”,并获世界文化艺术学院颁发的“荣誉博士学位”。
  • 目录:
    绪论发现、传播、接受及其可能
    第一节世界文学地理与“发现”中国
    第二节“世界一中国”:“外译中”少于“中译外”
    第三节中国书写与世界的“中国观”
    第四节文化全球化与中国文学经验

    第一章现代中国文学海外接受的发生
    第一节传教士文学译介中的文化帝国主义
    第二节留学生在文化间际漂泊与拓荒
    第三节中国学家的理性译介与研究
    第四节文学输出与意识形态的国家管控

    第二章现代中国文学海外接受的历史脉络
    第一节晚清至新中国成立前:现代中国文学的远游
    第二节“十七年”:冷战语境下的东西分流
    第三节新时期:本土经验与全球化迷梦
    第四节后新时期:文学资本、资本文学与文学交往

    第三章现代中国文学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接受
    第一节现代中国文学在日本的流布
    第二节现代中国文学在苏俄的接受
    第三节现代中国文学在欧美的行旅

    第四章现代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不均衡接受
    第一节中国学家译介与普通读者接受的不平衡
    第二节中国古典文学与现代中国文学价值评定的不对等
    第三节多个作家“合集”与单一作家选本出版的热与冷
    第四节文学交往对经济、政治交往的依赖与区域性不均衡

    第五章现代中国文学海外接受的差异性
    第一节文化传统与国家价值观差异
    第二节语言的“字思维”与“词思维”
    第三节意识形态认同与西方的“固执”
    第四节文学的历史、观念与审美差异

    第六章现代中国文学海外接受的影响力
    第一节“中国学热”时起时伏
    第二节现当代中外作家交往日趋频繁
    第三节现当代中国作家作品的海外译介及影响
    第四节现当代中国作家海外获奖

    第七章现代中国文学海外接受中的“中国形象”塑造
    第一节“中国形象”塑造的制约性因素
    第二节西方歧视话语形塑“贫弱中国”形象
    第三节海外激进话语形塑“红色中国”形象
    第四节海外理性话语形塑“开放中国”形象
    结语“走出去”、“走进去”与“中国学”建构的文化战略
    第一节文学译介与“走出去”
    第二节“中国学”的理性建构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北岛海外诗歌的传播与接受
    附录二莫言小说的海外传播与接受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
跨文化沟通与商务礼仪综合教程
郑春萍、王霞、陶晶、郝劲梅
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
跨文化管理(第3版)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互联网+创新规划教材 晏雄
晏雄 主编
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
跨文化英语翻译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研究
刘惠玲、赵山、赵翊华 著
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
跨文化传播研究(第五辑)
单波
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
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
刘丹 严明
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
跨文化交际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体系的构建
黄小琴
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
跨文化学导论系列--跨文化的芬兰学派
傅罗格(美)
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
跨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育研究
高瑞洁 著
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
跨文化交际精要
翁立平
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
跨文化认知与认同:一项基于深度访谈的质性研究
李晶 著
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
跨文化外语教育新发展研究
张红玲
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
跨文化沟通与客户服务
蒲宏,董蓉,李美清,马伟,刘莉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
海子诗歌英译选(汉英对照)(当代汉诗英译丛书)
杨四平|责编:黄慧鸣//张彦| 编者;(美)慕浩然 译者
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
翟永明诗歌英译选(汉英对照)(当代汉诗英译丛书)
杨四平|责编:黄慧鸣//张彦 编者
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
洛夫诗歌英译选(汉英对照)(当代汉诗英译丛书)
杨四平|责编:黄慧鸣//张彦 编者
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
臧棣诗歌英译选(汉英对照)(当代汉诗英译丛书)
杨四平|责编:黄慧鸣//张彦| 编者;(新加坡)得一忘二 译者
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
西川诗歌英译选(汉英对照)(当代汉诗英译丛书)
杨四平|责编:黄慧鸣//张彦 编者
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
昌耀诗歌英译选(汉英对照)(当代汉诗英译丛书)
杨四平|责编:黄慧鸣//张彦 编者
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
容斋随笔(盒装5本):未删四部丛刊续编被推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补《资治通鉴》之不足
杨四平、杨柏林 著
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
大学语文
杨四平 编著
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
中国新诗理论批评史论
杨四平 著
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
大学语文
杨四平 主编
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
大学语文
杨四平 主编
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
20世纪中国新诗主流
杨四平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