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观有情:中国音乐传世经典

谛观有情:中国音乐传世经典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昆仑出版社
1999-09
ISBN: 9787800403118
定价: 89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其他
分类: 艺术
8人买过
  • 目录
    ●自序——回报三十年前一次翻转生命的感动
    楔子 在进入中国音乐的人文世界之前,先让我们从它的处境谈起吧!
    壹、传统音乐处境维艰的主因
    一、一个中国文化认知上的空白面相——音乐
    二、历史音乐的未能有效保存
    三、音乐抽象与量化吊诡本质所导致的困境
    贰、文化意义下的音乐认知
    一、音乐无国界的偏羞
    二、没有离开认知系统的音乐欣赏
    叁、原汁原味传统的价值
    一、时代性的迷思
    二、“永恒之当机”
    肆、内游与外知
    凝固的音声——中国音乐人文的图像展现
    本自具足
    ●第一章
    当下即是——一即一切的音色观
    一、“音的本质 林谷芳
    禪者、音樂家、文化評論人。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所長。
    六歲 有感於死生。
    高一 讀佛書句「有起必有落,有生必有死;欲求無死,不如無生」,有省,遂習禪。同年,以一段因緣亦入中國音樂。
    六八年 值彼岸文革,慨然有志於文化研究,入台大人類學系。
    七四年 以學問研究終與死生大事有隔,乃隱於市教授琵琶。
    八八年 海峽開放,為印證生命所學之真實與虛妄,頻仍往來於
    兩岸;又鑑於台灣社會變遷劇烈,乃提筆從事文化評論,
    前後計發表二百餘萬言文字。
    九二年 開始民間書院講學,講題聚焦於禪、中國音樂美學、文化重建之上。
    九三年 召集「忘樂小集」,以實際演出彰顯民間音樂之生活性與文人音樂之生
    命性。
    九五年 著「音樂中的斯土斯民 ── 中國音樂導聆」。
    九六年 任佛光大學教授。
    九七年 台灣、九八年大陸 結合美學書寫與經典樂曲編纂的代表性著作「諦觀有情 ── 中國音樂裡的人文世界」出版。
    九八年 所創建「茶與樂對話」之藝術型態,以「書與唱片」之形式呈現。
    同年出版「性是生命的一大公案──一個禪者眼中的男女」。
    二OOO年 成立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以中國文化美學主體之建立為立所基點。同年回歸禪者本務,教授禪宗修行。
  • 内容简介:
    目录
    ●自序——回报三十年前一次翻转生命的感动
    楔子 在进入中国音乐的人文世界之前,先让我们从它的处境谈起吧!
    壹、传统音乐处境维艰的主因
    一、一个中国文化认知上的空白面相——音乐
    二、历史音乐的未能有效保存
    三、音乐抽象与量化吊诡本质所导致的困境
    贰、文化意义下的音乐认知
    一、音乐无国界的偏羞
    二、没有离开认知系统的音乐欣赏
    叁、原汁原味传统的价值
    一、时代性的迷思
    二、“永恒之当机”
    肆、内游与外知
    凝固的音声——中国音乐人文的图像展现
    本自具足
    ●第一章
    当下即是——一即一切的音色观
    一、“音的本质
  • 作者简介:
    林谷芳
    禪者、音樂家、文化評論人。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所長。
    六歲 有感於死生。
    高一 讀佛書句「有起必有落,有生必有死;欲求無死,不如無生」,有省,遂習禪。同年,以一段因緣亦入中國音樂。
    六八年 值彼岸文革,慨然有志於文化研究,入台大人類學系。
    七四年 以學問研究終與死生大事有隔,乃隱於市教授琵琶。
    八八年 海峽開放,為印證生命所學之真實與虛妄,頻仍往來於
    兩岸;又鑑於台灣社會變遷劇烈,乃提筆從事文化評論,
    前後計發表二百餘萬言文字。
    九二年 開始民間書院講學,講題聚焦於禪、中國音樂美學、文化重建之上。
    九三年 召集「忘樂小集」,以實際演出彰顯民間音樂之生活性與文人音樂之生
    命性。
    九五年 著「音樂中的斯土斯民 ── 中國音樂導聆」。
    九六年 任佛光大學教授。
    九七年 台灣、九八年大陸 結合美學書寫與經典樂曲編纂的代表性著作「諦觀有情 ── 中國音樂裡的人文世界」出版。
    九八年 所創建「茶與樂對話」之藝術型態,以「書與唱片」之形式呈現。
    同年出版「性是生命的一大公案──一個禪者眼中的男女」。
    二OOO年 成立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以中國文化美學主體之建立為立所基點。同年回歸禪者本務,教授禪宗修行。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