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重色愈浓·孔另境

霜重色愈浓·孔另境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2010-01
版次: 1
ISBN: 9787547300879
定价: 2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43页
分类: 历史
45人买过
  • 本书是“女儿眼中的名人父亲”书系之一,由著名作家、出版家、文史学家孔另境(1904-1972)长女撰写。她以翔实的资料记述了其父充满传奇而又坎坷的一生。全书分为坎坷人生、著述剪影 、生活足迹、乡贤族亲四个部分,记述了孔另境在68年人生中积极投身革命,四次身陷囹圄,遭受不公甚至毒手以及他奋力抗争的经历;他的主要著述和文学活动;他的家庭生活,对子女的教育,他的爱好,他与鲁迅、茅盾等进步文人、社团的密切关系;他的故乡情结等。全书配有大量珍贵的照片,具有相当的可读性与史料性。 孔海珠(1942~):孔另境长女。中国茅盾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华文学史料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乌镇孔另境纪念馆名誉馆长。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著有《茅盾和儿童文学》、《左翼·上海(1934—1936)》、《 百岁女作家罗洪题签:“女儿眼中的名人父亲”

    女儿是爸爸贴心的小棉袄(代序),黄宗英

    策划人语

    坎坷人生

    霜重色愈浓——追寻父亲的足印

    眷恋乡土的游子

    在革命的摇篮里成长

    参加艰险的实际斗争

    以鲁迅为人生楷模

    从事进步文教工作

    投奔苏北新四军

    喜迎新中国成立

    在“运动”中沉浮

    在“文革”中受难

    沉冤终得昭雪

    四次坐牢和手掌皮

    “漏网大右派”

    从“鸣放”说起

    “漏网”之说的由来

    “文革”大字报

    父亲要控诉什么

    错过的历史——嘉兴南湖租船人

    北国三友:李霁野、台静农、李何林

    李霁野奔走营救

    鲁迅出手相助

    父亲机智救友

    绵延的友谊

    听父亲讲传奇人生

    长房长孙读书难

    参加北伐前后

    杭州遇险记

    孔另境纪念馆筹建之旅

    筹建缘起

    纪念馆风貌

    展板内容一览

    著述剪影

    感受历史的呼吸——编选父亲的书有感

    孔另境著作版本小识

    父亲与《现代作家书简》

    父亲送掉的一部书稿

    关于《文艺阵地》的书简

    中国文艺家协会的第一件议案

    两个动议

    慰问高尔基

    慰问鲁迅

    电唁高尔基

    生活足迹

    父亲与“虹口”有缘

    与鲁迅相邻而居的日子

    为长子建婴写的日记

    “小苏北”——我的出生

    不吃“四只脚”的父亲

    和父亲一起过年

    父亲爱好的一件事——去虬江路淘宝

    “袋袋户口”

    “好儿女志在四方”

    乡贤族亲

    父亲的故乡情结

    乡音未改

    清明扫墓

    养蚕种种

    父女回乡

    凄惨之旅

    姑父茅盾和姑妈孔德沚

    从照片说起

    部长家的节俭

    “文革”中的通信

    “知识就是力量”

    一次“耳提面聆”

    逝者风范永存

    叔叔孔令杰

    孩子们喜欢的好叔叔

    以司徒宗笔名发表作品

    优秀的语文教师

    沈泽民传奇

    发轫之初露锋芒

    亲友眼中的沈泽民

    历史文献中的沈泽民

    牺牲于实际斗争地

    尾声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是“女儿眼中的名人父亲”书系之一,由著名作家、出版家、文史学家孔另境(1904-1972)长女撰写。她以翔实的资料记述了其父充满传奇而又坎坷的一生。全书分为坎坷人生、著述剪影 、生活足迹、乡贤族亲四个部分,记述了孔另境在68年人生中积极投身革命,四次身陷囹圄,遭受不公甚至毒手以及他奋力抗争的经历;他的主要著述和文学活动;他的家庭生活,对子女的教育,他的爱好,他与鲁迅、茅盾等进步文人、社团的密切关系;他的故乡情结等。全书配有大量珍贵的照片,具有相当的可读性与史料性。
  • 作者简介:
    孔海珠(1942~):孔另境长女。中国茅盾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华文学史料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乌镇孔另境纪念馆名誉馆长。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著有《茅盾和儿童文学》、《左翼·上海(1934—1936)》、《
  • 目录:
    百岁女作家罗洪题签:“女儿眼中的名人父亲”

    女儿是爸爸贴心的小棉袄(代序),黄宗英

    策划人语

    坎坷人生

    霜重色愈浓——追寻父亲的足印

    眷恋乡土的游子

    在革命的摇篮里成长

    参加艰险的实际斗争

    以鲁迅为人生楷模

    从事进步文教工作

    投奔苏北新四军

    喜迎新中国成立

    在“运动”中沉浮

    在“文革”中受难

    沉冤终得昭雪

    四次坐牢和手掌皮

    “漏网大右派”

    从“鸣放”说起

    “漏网”之说的由来

    “文革”大字报

    父亲要控诉什么

    错过的历史——嘉兴南湖租船人

    北国三友:李霁野、台静农、李何林

    李霁野奔走营救

    鲁迅出手相助

    父亲机智救友

    绵延的友谊

    听父亲讲传奇人生

    长房长孙读书难

    参加北伐前后

    杭州遇险记

    孔另境纪念馆筹建之旅

    筹建缘起

    纪念馆风貌

    展板内容一览

    著述剪影

    感受历史的呼吸——编选父亲的书有感

    孔另境著作版本小识

    父亲与《现代作家书简》

    父亲送掉的一部书稿

    关于《文艺阵地》的书简

    中国文艺家协会的第一件议案

    两个动议

    慰问高尔基

    慰问鲁迅

    电唁高尔基

    生活足迹

    父亲与“虹口”有缘

    与鲁迅相邻而居的日子

    为长子建婴写的日记

    “小苏北”——我的出生

    不吃“四只脚”的父亲

    和父亲一起过年

    父亲爱好的一件事——去虬江路淘宝

    “袋袋户口”

    “好儿女志在四方”

    乡贤族亲

    父亲的故乡情结

    乡音未改

    清明扫墓

    养蚕种种

    父女回乡

    凄惨之旅

    姑父茅盾和姑妈孔德沚

    从照片说起

    部长家的节俭

    “文革”中的通信

    “知识就是力量”

    一次“耳提面聆”

    逝者风范永存

    叔叔孔令杰

    孩子们喜欢的好叔叔

    以司徒宗笔名发表作品

    优秀的语文教师

    沈泽民传奇

    发轫之初露锋芒

    亲友眼中的沈泽民

    历史文献中的沈泽民

    牺牲于实际斗争地

    尾声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霜重色愈浓·孔另境
重读鲁迅:荣格的参照视角
卡罗琳·T. 布朗
霜重色愈浓·孔另境
两美元过一天 : 美国的福利与贫穷
凯瑟琳·爱丁;卢克·谢弗
霜重色愈浓·孔另境
中国龙的发明:近现代中国形象的域外变迁
施爱东 后浪
霜重色愈浓·孔另境
重构契丹早期史 新锐学者关于契丹早期历史全新力作 苗润博 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北大中国史研究丛书
苗润博 著
霜重色愈浓·孔另境
我能帮上什么忙?(万镜·现象)
戴维·戈德布卢姆;皮尔·布莱登
霜重色愈浓·孔另境
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图鉴 :真菌(地球分解者)
[美]布里特·艾伦·邦亚德 著;陈伟 译;中国国家地理·图书 出品
霜重色愈浓·孔另境
克洛德·夏布罗尔 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开创者夏布罗尔导演评传
若埃尔·马尼(Jo.l Magny) 著;谢强 译
霜重色愈浓·孔另境
拓地降敌:北宋中叶内臣名将李宪研究
何冠环
霜重色愈浓·孔另境
班史:一个大学班级的日常生活(2018—2022)
黄修志 石榴花 著
霜重色愈浓·孔另境
另一场新文化运动:五四前后“梁启超系”再造新文明的努力
周月峰 著
霜重色愈浓·孔另境
辛弃疾新传
辛更儒 后浪
霜重色愈浓·孔另境
无条件投降博物馆
[荷兰]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霜重色愈浓·孔另境
俯仰之间
孔海珠
霜重色愈浓·孔另境
孔另境传
孔海珠 著
霜重色愈浓·孔另境
“文总”与左翼文化运动
孔海珠 著;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鲁迅纪念馆 编
霜重色愈浓·孔另境
于伶传论
孔海珠 著
霜重色愈浓·孔另境
鲁迅:最后的告别
孔海珠 著
霜重色愈浓·孔另境
痛别鲁迅
孔海珠
霜重色愈浓·孔另境
左翼.上海:1934-1936
孔海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