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蜉蝣概述

中国蜉蝣概述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015-10
版次: 1
ISBN: 9787030446749
定价: 12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10页
字数: 416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自然科学
15人买过
  •   蜉蝣是一类特征独特且极具价值的水生昆虫。它们是无翅昆虫向有翅昆虫演化的中间过渡阶段,又是水生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初级消费者。同时,由于它们的成虫具有朝生暮死的特性,文学上也多有记载。因而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蜉蝣都十分重要。然而,由于蜉蝣稚虫生活于水中,成虫身体脆弱,不饮不食,生活期很短,非专业人士对它们的了解一般十分有限。《中国蜉蝣概述》作者周长发、苏翠荣、归鸿结合几十年蜉蝣研究心得和实物标本,对我国常见蜉蝣及其门类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和图示,并提供了十分详细的历史文献记载和检索表,建立起了我国蜉蝣的基本框架。《中国蜉蝣概述》是我国蜉蝣研究的集大成者,其出版和发行相信是我国昆虫分类研究的重要进展和标志性成果之一。
      《中国蜉蝣概述》对研究昆虫分类及其多样性、进化论、水生生态系统的学者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利用水生动物监测水质和评估水生生态系统受损状况不可或缺的工具书,更是昆虫爱好者、标本收集者及教育工作者不可缺少的案头书。有了它,在你游山玩水、赏景惜生之际,会对自然、生灵、水生生物,特别是蜉蝣多样性及其所在生态系统的精巧性有更真切亲近的认识。   自序
    前言
    致谢

    第一部分 概述和形态
    第1章 蜉蝣目研究简史
    1.1 世界蜉蝣目研究简史
    1.2 中国蜉蝣目研究简史
    (一)我国古人对蜉蝣习性的观察
    (二)中文“蜉蝣”与蜉蝣目Ephemeroptera联系起来的过程
    (三)中国蜉蝣目的科学研究
    (四)中国大陆蜉蝣研究者的学术传承
    第2章 蜉蝣一般外部形态
    2.1 成虫
    2.2 亚成虫
    2.3 稚虫
    2.4 卵
    2.5 交尾行为
    第3章 蜉蝣脉相的多样性及其原始模式
    第4章 蜉蝣稚虫形态多样性及其适应性变化
    4.1 蜉蝣稚虫一般形态
    4.1.1 体制
    4.1.2 头部
    4.1.3 胸部
    4.1.4 腹部
    4.2 蜉蝣稚虫的栖境
    4.3 各种栖境中的典型蜉蝣类型
    4.3.1 静水水体中的自由生活型
    4.3.2 静水水体底质表面陷生型
    4.3.3 静水区底质中的穴居型
    4.3.4 流水区自由生活型
    4.3.5 流水区底质表面贴生型
    4.3.6 流水区底质缝隙栖居型
    4.4 了解蜉蝣稚虫形态与相关栖境的意义
    第5章 蜉蝣稚虫鳃的多样性及其起源
    5.1 引言
    5.2 腹鳃
    5.3 头胸部鳃
    5.3.1 种类分布
    5.3.2 检视标本和结果
    5.3.3 讨论
    5.3.4 丝状鳃的可能作用
    第6章 现存蜉蝣目昆虫的原始特征和独特性状
    6.1 原始特征
    6.1.1 原变态
    6.1.2 蜕皮次数
    6.1.3 脉相及翅面的皱褶
    6.1.4 翅的关节和翅位
    6.1.5 附肢
    6.1.6 翅内气管
    6.1.7 翅脉内的血液环流
    6.1.8 生殖系统
    6.1.9 口器和消化系统
    6.2 独特性状
    6.2.1 马氏管
    6.2.2 精子
    6.2.3 复眼
    6.2.4 交尾行为
    6.2.5 口器和前足基部的鳃
    6.2.6 水生习性
    6.3 结论
    第7章 化石蜉蝣及其特征演变简述

    第二部分 系统发育探讨
    第8章 蜉蝣目在昆虫纲中的地位
    8.1 有翅昆虫的起源及演化
    8.1.1 翅的起源
    8.1.2 飞行能力的获得
    8.2 蜉蝣目的系统发育地位
    8.2.1 历史争论
    8.2.2 蜉蝣翅基与蜻蜓翅基的不同
    第9章 蜉蝣目高级分类单元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9.1 较早期的分类
    9.2 近期的分类系统
    9.3 讨论

    第三部分 中国蜉蝣简介
  • 内容简介:
      蜉蝣是一类特征独特且极具价值的水生昆虫。它们是无翅昆虫向有翅昆虫演化的中间过渡阶段,又是水生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初级消费者。同时,由于它们的成虫具有朝生暮死的特性,文学上也多有记载。因而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蜉蝣都十分重要。然而,由于蜉蝣稚虫生活于水中,成虫身体脆弱,不饮不食,生活期很短,非专业人士对它们的了解一般十分有限。《中国蜉蝣概述》作者周长发、苏翠荣、归鸿结合几十年蜉蝣研究心得和实物标本,对我国常见蜉蝣及其门类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和图示,并提供了十分详细的历史文献记载和检索表,建立起了我国蜉蝣的基本框架。《中国蜉蝣概述》是我国蜉蝣研究的集大成者,其出版和发行相信是我国昆虫分类研究的重要进展和标志性成果之一。
      《中国蜉蝣概述》对研究昆虫分类及其多样性、进化论、水生生态系统的学者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利用水生动物监测水质和评估水生生态系统受损状况不可或缺的工具书,更是昆虫爱好者、标本收集者及教育工作者不可缺少的案头书。有了它,在你游山玩水、赏景惜生之际,会对自然、生灵、水生生物,特别是蜉蝣多样性及其所在生态系统的精巧性有更真切亲近的认识。
  • 作者简介:
     
  • 目录:
    自序
    前言
    致谢

    第一部分 概述和形态
    第1章 蜉蝣目研究简史
    1.1 世界蜉蝣目研究简史
    1.2 中国蜉蝣目研究简史
    (一)我国古人对蜉蝣习性的观察
    (二)中文“蜉蝣”与蜉蝣目Ephemeroptera联系起来的过程
    (三)中国蜉蝣目的科学研究
    (四)中国大陆蜉蝣研究者的学术传承
    第2章 蜉蝣一般外部形态
    2.1 成虫
    2.2 亚成虫
    2.3 稚虫
    2.4 卵
    2.5 交尾行为
    第3章 蜉蝣脉相的多样性及其原始模式
    第4章 蜉蝣稚虫形态多样性及其适应性变化
    4.1 蜉蝣稚虫一般形态
    4.1.1 体制
    4.1.2 头部
    4.1.3 胸部
    4.1.4 腹部
    4.2 蜉蝣稚虫的栖境
    4.3 各种栖境中的典型蜉蝣类型
    4.3.1 静水水体中的自由生活型
    4.3.2 静水水体底质表面陷生型
    4.3.3 静水区底质中的穴居型
    4.3.4 流水区自由生活型
    4.3.5 流水区底质表面贴生型
    4.3.6 流水区底质缝隙栖居型
    4.4 了解蜉蝣稚虫形态与相关栖境的意义
    第5章 蜉蝣稚虫鳃的多样性及其起源
    5.1 引言
    5.2 腹鳃
    5.3 头胸部鳃
    5.3.1 种类分布
    5.3.2 检视标本和结果
    5.3.3 讨论
    5.3.4 丝状鳃的可能作用
    第6章 现存蜉蝣目昆虫的原始特征和独特性状
    6.1 原始特征
    6.1.1 原变态
    6.1.2 蜕皮次数
    6.1.3 脉相及翅面的皱褶
    6.1.4 翅的关节和翅位
    6.1.5 附肢
    6.1.6 翅内气管
    6.1.7 翅脉内的血液环流
    6.1.8 生殖系统
    6.1.9 口器和消化系统
    6.2 独特性状
    6.2.1 马氏管
    6.2.2 精子
    6.2.3 复眼
    6.2.4 交尾行为
    6.2.5 口器和前足基部的鳃
    6.2.6 水生习性
    6.3 结论
    第7章 化石蜉蝣及其特征演变简述

    第二部分 系统发育探讨
    第8章 蜉蝣目在昆虫纲中的地位
    8.1 有翅昆虫的起源及演化
    8.1.1 翅的起源
    8.1.2 飞行能力的获得
    8.2 蜉蝣目的系统发育地位
    8.2.1 历史争论
    8.2.2 蜉蝣翅基与蜻蜓翅基的不同
    第9章 蜉蝣目高级分类单元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9.1 较早期的分类
    9.2 近期的分类系统
    9.3 讨论

    第三部分 中国蜉蝣简介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