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地理

青海地理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0-06
版次: 1
ISBN: 9787303106394
定价: 31.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98页
字数: 322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生活
  •   《青海地理》编写的指导思想有两点:一是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为统领,坚持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汲取自然与人文科学中最新的研究成果,全面阐述青海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机理、过程和动力学原理;二是基于地理科学的综合性与区域性,系统分析全省和各分区的环境、资源、人口与发展特征,揭示存在的人地关系矛盾,提出协调人地关系的措施。
      《青海地理》在结构上分三部分进行编写,即总论、分论和专论,重点论述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卓玛措,女,藏族,青海省门源县人,教授,博士,青海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区域地理与土地管理研究。主持并完成青海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加并完成国家级课题3项,参与完成省级课题3项,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2部。
      丛书主编简介:
      王静爱,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区域地理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家精品课程“中国地理”负责人,全国高校中国地理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区域地理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北京师范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称号。 第一篇总论/l
    第一章 地理区位
    第一节自然位置
    第二节经济位置
    第三节文化位置
    第四节行政区划沿革
    第二章 地理特征
    第一节自然特征
    第二节资源特征
    第三节生态与环境特征
    第四节经济特征
    第五节人口与文化特征
    第三章 地理区划
    第一节自然地理差异
    第二节人文地理差异
    第三节发展差异
    第四节地理区域划分
    第二篇 分论
    第四章 河湟区
    第一节地理概况
    第二节经济特征与布局
    第三节水资源综合开发与区域发展
    第五章 环湖区
    第一节环境与资源特征
    第二节区域发展与产业布局
    第三节青海湖景区旅游资源类型与评价
    第六章 柴达木区
    第一节地理概况
    第二节资源开发、产业发展与布局
    第三节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
    第七章 三江源区
    第一节地理概况
    第二节生态环境与建设
    第三节三江源区生态旅游
    第三篇 专论
    第八章 生态经济系统与生态补偿
    第一节青藏高原环境与生态资产价值评估
    第二节青海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
    第三节构建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
    第九章 青海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
    第一节青海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
    第二节青海空间结构优化对策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青海地理》编写的指导思想有两点:一是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为统领,坚持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汲取自然与人文科学中最新的研究成果,全面阐述青海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机理、过程和动力学原理;二是基于地理科学的综合性与区域性,系统分析全省和各分区的环境、资源、人口与发展特征,揭示存在的人地关系矛盾,提出协调人地关系的措施。
      《青海地理》在结构上分三部分进行编写,即总论、分论和专论,重点论述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 作者简介:
      卓玛措,女,藏族,青海省门源县人,教授,博士,青海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区域地理与土地管理研究。主持并完成青海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加并完成国家级课题3项,参与完成省级课题3项,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2部。
      丛书主编简介:
      王静爱,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区域地理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家精品课程“中国地理”负责人,全国高校中国地理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区域地理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北京师范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称号。
  • 目录:
    第一篇总论/l
    第一章 地理区位
    第一节自然位置
    第二节经济位置
    第三节文化位置
    第四节行政区划沿革
    第二章 地理特征
    第一节自然特征
    第二节资源特征
    第三节生态与环境特征
    第四节经济特征
    第五节人口与文化特征
    第三章 地理区划
    第一节自然地理差异
    第二节人文地理差异
    第三节发展差异
    第四节地理区域划分
    第二篇 分论
    第四章 河湟区
    第一节地理概况
    第二节经济特征与布局
    第三节水资源综合开发与区域发展
    第五章 环湖区
    第一节环境与资源特征
    第二节区域发展与产业布局
    第三节青海湖景区旅游资源类型与评价
    第六章 柴达木区
    第一节地理概况
    第二节资源开发、产业发展与布局
    第三节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
    第七章 三江源区
    第一节地理概况
    第二节生态环境与建设
    第三节三江源区生态旅游
    第三篇 专论
    第八章 生态经济系统与生态补偿
    第一节青藏高原环境与生态资产价值评估
    第二节青海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
    第三节构建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
    第九章 青海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
    第一节青海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
    第二节青海空间结构优化对策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青海地理
青海湟水流域水污染评估与高原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应用示范研究
李广英、王凌青、郭一楷 著
青海地理
青海国宝-承载灿烂文明的古遗址
周存云 著
青海地理
青海省动物寄生虫名录
蔡进忠、雷萌桐 编
青海地理
青海当代作家创作论
冯晓燕
青海地理
青海省金矿成矿系列
张勤山
青海地理
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
作者
青海地理
青海省死因谱及死亡模式的变迁(1975-2020)
周敏茹
青海地理
青海省纳日贡玛地区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
康继祖 著;康继祖、张金明、付彦文、刘长云、薛万文 编
青海地理
青海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重大工程组织实施和绩效评价研究
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著
青海地理
青海省水文站网规划
河南省黄河水文勘测设计院、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著
青海地理
青海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及时空差异的量化
于德永
青海地理
青海省清洁能源发展报告2022
青海省能源局
系列丛书 / 更多
青海地理
青海湟水流域水污染评估与高原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应用示范研究
李广英、王凌青、郭一楷 著
青海地理
青海国宝-承载灿烂文明的古遗址
周存云 著
青海地理
青海省动物寄生虫名录
蔡进忠、雷萌桐 编
青海地理
青海当代作家创作论
冯晓燕
青海地理
青海省金矿成矿系列
张勤山
青海地理
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
作者
青海地理
青海省死因谱及死亡模式的变迁(1975-2020)
周敏茹
青海地理
青海省纳日贡玛地区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
康继祖 著;康继祖、张金明、付彦文、刘长云、薛万文 编
青海地理
青海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重大工程组织实施和绩效评价研究
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著
青海地理
青海省水文站网规划
河南省黄河水文勘测设计院、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著
青海地理
青海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及时空差异的量化
于德永
青海地理
青海省清洁能源发展报告2022
青海省能源局
相关图书 / 更多
青海地理
青海湟水流域水污染评估与高原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应用示范研究
李广英、王凌青、郭一楷 著
青海地理
青海国宝-承载灿烂文明的古遗址
周存云 著
青海地理
青海省动物寄生虫名录
蔡进忠、雷萌桐 编
青海地理
青海当代作家创作论
冯晓燕
青海地理
青海省金矿成矿系列
张勤山
青海地理
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
作者
青海地理
青海省死因谱及死亡模式的变迁(1975-2020)
周敏茹
青海地理
青海省纳日贡玛地区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
康继祖 著;康继祖、张金明、付彦文、刘长云、薛万文 编
青海地理
青海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重大工程组织实施和绩效评价研究
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著
青海地理
青海省水文站网规划
河南省黄河水文勘测设计院、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著
青海地理
青海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及时空差异的量化
于德永
青海地理
青海省清洁能源发展报告2022
青海省能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