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公民文化:互联网实践与中国社会

网络公民文化:互联网实践与中国社会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2019-09
ISBN: 9787520351003
定价: 88.00
装帧: 其他
分类: 政治
2人买过
  •   《网络公民文化:互联网实践与中国社会》从传播学与政治学相交叉的政治传播研究领域入手,探究传播媒介这一政治沟通的技术载体之于政治社会化、公民政治参与和公民文化建设的社会意义,考察新兴技术力量和网络新媒体的引入对中国政治文化和民主政治发展带来的社会影响。这一研究议题延续西方政治传播和政治文化研究的路径,立足于中国网络社会,把握互联网技术、网络行为主体与政治结构三者的互构关系,考察互联网时代中国网络公民文化的新内涵和传统政治文化的社会转型,深化互联网实践和社会治理在中国本土的研究。   王润,浙江杭州人,现任教于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博士后。201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获传播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学会网络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大攻关计划项目等多项,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新闻记者》《新闻界》等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新媒体与社会、媒介社会学、集体记忆。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的主要议题
    三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二节 主要概念界定
    一 互联网与新媒体
    二 政治参与、公民参与和网络公民参与
    三 媒介认知
    四 网络公民文化
    第三节 全书的基本内容与框架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第一节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一 政治文化与社会整合作用
    二 政治文化与电子媒体的兴起研究
    三 网络公民文化的研究视角
    第二节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一 网络文化的基础研究
    二 互联网对民主政治的影响研究
    三 网络公民文化与中国社会研究
    第三节 研究视角
    一 超越二元对立:结构化的视角
    二 网络公民文化研究:互联网实践的新视角

    第二章 混合方法原理与研究设计
    第一节 混合方法基本原理
    第二节 量化数据来源和变量测量
    一 数据来源
    二 主要变量测量
    三 样本基本情况描述
    第三节 质化访谈的主题与实施
    一 质化访谈的主题与原则
    二 质化访谈的具体实施

    第三章 网络公民文化的公民实践主体
    第一节 互联网接人与民主鸿沟
    一 从“知识沟”到“民主鸿沟”
    二 “数字鸿沟”问题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
    一 “数字鸿沟”的不同层面
    二 影响“数字鸿沟”的因素
    第三节 假设检验与实证研究
    一 互联网接入的基本状况
    二 假设检验
    三 质化访谈
    四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网络公民文化的政治社会化过程
    第一节 政治社会化与互联网使用
    一 政治沟通与媒介使用
    二 互联网使用与民主政治实践
    第二节 互联网使用方式与公民参与
    一 社会经济地位与公民参与
    二 互联网使用与公民参与
    三 互联网环境对公民参与的考察
    第三节 假设检验与实证研究
    一 互联网使用与公民参与的基本状况
    二 假设检验
    三 质化访谈
    四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网络公民文化的公民媒介认知实践
    第一节 互联网实践与社会认知
    一 结构化理论与互联网实践
    二 使用与满足理论与社会认知
    第二节 媒介认知、互联网使用与公民参与
    一 传受关系变化与媒介认知
    二 媒介认知与互联网使用
    第三节 假设检验与实证研究
    一 媒介认知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二 假设检验
    三 质化访谈
    四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网络公民文化形成的中西方比较
    第一节 网络公民文化的制度分析
    一 西方“第四权力”与“三权分立”制度
    二 我国舆论监督与权力监督体系
    第二节 网络公民文化的社会文化分析
    一 媒介形态变化和参与文化的兴起
    二 “人情与面子”的政治文化转变
    三 缺场条件下的中国社会转型
    第三节 我国网络公民文化的表现与实践反思
    一 我国网络公民文化的具体表现
    二 我国网络公民文化的实践反思

    第七章 国家治理创新与网络公民文化的培育
    第一节 互联网监督与国家治理创新
    一 互联网技术与治理的兴起
    二 互联网监督与国家治理体系
    第二节 网络公民文化社会实践的机遇与挑战
    一 网络公民文化社会实践的新机遇
    二 网络公民文化社会实践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我国网络公民文化社会实践的对策建议
    一 网络公民文化社会实践促使行政吸纳
    二 网络公民文化社会实践强调法治性
    三 网络公民文化社会实践提倡公共性
    结语网络公民文化与中国网络社会
    一 主要研究发现与基本观点
    二 研究反思与理论修正
    三 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附录1 2013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问卷
    附录2 抽样分省区基本状况
    附录3 质化访谈提纲
    附录4 质化访谈对象一览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网络公民文化:互联网实践与中国社会》从传播学与政治学相交叉的政治传播研究领域入手,探究传播媒介这一政治沟通的技术载体之于政治社会化、公民政治参与和公民文化建设的社会意义,考察新兴技术力量和网络新媒体的引入对中国政治文化和民主政治发展带来的社会影响。这一研究议题延续西方政治传播和政治文化研究的路径,立足于中国网络社会,把握互联网技术、网络行为主体与政治结构三者的互构关系,考察互联网时代中国网络公民文化的新内涵和传统政治文化的社会转型,深化互联网实践和社会治理在中国本土的研究。
  • 作者简介:
      王润,浙江杭州人,现任教于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博士后。201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获传播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学会网络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大攻关计划项目等多项,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新闻记者》《新闻界》等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新媒体与社会、媒介社会学、集体记忆。
  •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的主要议题
    三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二节 主要概念界定
    一 互联网与新媒体
    二 政治参与、公民参与和网络公民参与
    三 媒介认知
    四 网络公民文化
    第三节 全书的基本内容与框架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第一节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一 政治文化与社会整合作用
    二 政治文化与电子媒体的兴起研究
    三 网络公民文化的研究视角
    第二节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一 网络文化的基础研究
    二 互联网对民主政治的影响研究
    三 网络公民文化与中国社会研究
    第三节 研究视角
    一 超越二元对立:结构化的视角
    二 网络公民文化研究:互联网实践的新视角

    第二章 混合方法原理与研究设计
    第一节 混合方法基本原理
    第二节 量化数据来源和变量测量
    一 数据来源
    二 主要变量测量
    三 样本基本情况描述
    第三节 质化访谈的主题与实施
    一 质化访谈的主题与原则
    二 质化访谈的具体实施

    第三章 网络公民文化的公民实践主体
    第一节 互联网接人与民主鸿沟
    一 从“知识沟”到“民主鸿沟”
    二 “数字鸿沟”问题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
    一 “数字鸿沟”的不同层面
    二 影响“数字鸿沟”的因素
    第三节 假设检验与实证研究
    一 互联网接入的基本状况
    二 假设检验
    三 质化访谈
    四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网络公民文化的政治社会化过程
    第一节 政治社会化与互联网使用
    一 政治沟通与媒介使用
    二 互联网使用与民主政治实践
    第二节 互联网使用方式与公民参与
    一 社会经济地位与公民参与
    二 互联网使用与公民参与
    三 互联网环境对公民参与的考察
    第三节 假设检验与实证研究
    一 互联网使用与公民参与的基本状况
    二 假设检验
    三 质化访谈
    四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网络公民文化的公民媒介认知实践
    第一节 互联网实践与社会认知
    一 结构化理论与互联网实践
    二 使用与满足理论与社会认知
    第二节 媒介认知、互联网使用与公民参与
    一 传受关系变化与媒介认知
    二 媒介认知与互联网使用
    第三节 假设检验与实证研究
    一 媒介认知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二 假设检验
    三 质化访谈
    四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网络公民文化形成的中西方比较
    第一节 网络公民文化的制度分析
    一 西方“第四权力”与“三权分立”制度
    二 我国舆论监督与权力监督体系
    第二节 网络公民文化的社会文化分析
    一 媒介形态变化和参与文化的兴起
    二 “人情与面子”的政治文化转变
    三 缺场条件下的中国社会转型
    第三节 我国网络公民文化的表现与实践反思
    一 我国网络公民文化的具体表现
    二 我国网络公民文化的实践反思

    第七章 国家治理创新与网络公民文化的培育
    第一节 互联网监督与国家治理创新
    一 互联网技术与治理的兴起
    二 互联网监督与国家治理体系
    第二节 网络公民文化社会实践的机遇与挑战
    一 网络公民文化社会实践的新机遇
    二 网络公民文化社会实践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我国网络公民文化社会实践的对策建议
    一 网络公民文化社会实践促使行政吸纳
    二 网络公民文化社会实践强调法治性
    三 网络公民文化社会实践提倡公共性
    结语网络公民文化与中国网络社会
    一 主要研究发现与基本观点
    二 研究反思与理论修正
    三 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附录1 2013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问卷
    附录2 抽样分省区基本状况
    附录3 质化访谈提纲
    附录4 质化访谈对象一览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网络公民文化:互联网实践与中国社会
网络影像“碎片化”叙事体系建构研究
沈皛
网络公民文化:互联网实践与中国社会
网络素养研究.第2辑
杭孝平 主编
网络公民文化:互联网实践与中国社会
网络对抗的前世今生
李云凡
网络公民文化:互联网实践与中国社会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研究
杨果 著
网络公民文化:互联网实践与中国社会
网络安全三十六计——人人该懂的防黑客技巧
杨义先 钮心忻 张艺宝 著
网络公民文化:互联网实践与中国社会
网络工程师教程(第2版)
希赛网软考学院
网络公民文化:互联网实践与中国社会
网络舆情分析:案例与方法
高山冰 编
网络公民文化:互联网实践与中国社会
网络安全:关键基础设施保护
(芬)Martti Lehto(马蒂·莱赫托), Pekka Neittaanm.ki(佩卡·内塔安梅基)
网络公民文化:互联网实践与中国社会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通用要求部分)应用指南
郭启全
网络公民文化:互联网实践与中国社会
网络协议分析与运维实战(微课视频版)
张津、于亮亮、左坚、蔡毅、朱柯达
网络公民文化:互联网实践与中国社会
网络新媒体导论微课版 第2版
喻国明 曲慧
网络公民文化:互联网实践与中国社会
网络犯罪的刑法原理
汪恭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