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的发展道路——本体学思想访谈录

中国哲学的发展道路——本体学思想访谈录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2015-11
版次: 1
ISBN: 9787516172575
定价: 6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76页
字数: 303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6人买过
  •   《中国哲学的发展道路(本体学思想访谈录)/终南文化书院中华文化传承学术丛书》就中国哲学复兴的机遇与方向、时代的转折与哲学观念的变革、本体诠释学与中国哲学的重建、价值和知识的整合与中西哲学会通、中国哲学的心性论与生命境界提升、本体伦理学与管理哲学、重建中国信仰体系以及重写中国哲学史、文化的会通与中国哲学的慧命等有关中国哲学发展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对话。

    漆思,男,1972年生,现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曾获经济学学士、社会学硕士、哲学博士,在中国社科院完成博士后研究。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与国家985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担任全国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省委宣传部时事评论专家、省社会学会常务理事、省市青联委员等。在教书育人、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方面成绩突出,是吉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的代表。 前言

    导论 中国哲学复兴的机遇与方向

    一 时代的发展呼唤中国哲学的自觉

    二 重新把握中国哲学的源头与脉络

    三 本体诠释学与中国哲学的重建

    四 “本体”的中国意义

    第一章 时代的转折与文化的反思

    一 人生经历与为学旨趣

    二 东西方文化的优长与不足

    三 对中国文化现代化过程的省思

    四 以“易”为核心的本原意识

    五 对自己思想的定位

    第二章 本体诠释学与中国哲学的发展

    一 本体诠释学的提出

    二 本体诠释学的方法论意义

    三 易学本体论与易学诠释

    四 易学与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

    五 新儒家的发展分期和未来走向

    第三章 思维模式的比较与哲学的会通

    一 中西思维模式的异同

    二 中西方真理观的异同

    三 自由概念的东西互释

    四 中西马的会通与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

    第四章 中国哲学的心性论与生命境界

    一 知识的专门化与信仰的困惑

    二 中国哲学心性论的内涵与意义

    三 心性的中西差别

    四 中国心性论的重建

    第五章 本体学的伦理学与管理哲学

    一 本体理性:体用兼备,由体及用

    二 宇宙创化的模式与过程

    三 整体化的本体伦理学

    四 本体管理学的内涵、原则与应用

    第六章 中西文化的宗教与信仰

    一 宗教及其与信仰的关系

    二 东西方宗教观的区别

    三 重建中国的信仰体系

    四 哲学、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五 重建民族文化的信仰

    六 本体学视野下的文化判教

    第七章 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之路

    一 重写中国哲学史的原因与必要性

    二 中国哲学史的特点与写作方法

    三 中西哲学的差异与融合的空间

    四 基于本体诠释的学科整合

    五 本体诠释学与人生境界的提升

    附录 文化会通与中国哲学的慧命

    中西马的文化会通与中国哲学的发展

    中国哲学需要“再创造”

    中华文化的修行之道与生命智慧

    在人文会通视野中重写中国哲学史

  •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的发展道路(本体学思想访谈录)/终南文化书院中华文化传承学术丛书》就中国哲学复兴的机遇与方向、时代的转折与哲学观念的变革、本体诠释学与中国哲学的重建、价值和知识的整合与中西哲学会通、中国哲学的心性论与生命境界提升、本体伦理学与管理哲学、重建中国信仰体系以及重写中国哲学史、文化的会通与中国哲学的慧命等有关中国哲学发展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对话。

  • 作者简介:
    漆思,男,1972年生,现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曾获经济学学士、社会学硕士、哲学博士,在中国社科院完成博士后研究。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与国家985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担任全国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省委宣传部时事评论专家、省社会学会常务理事、省市青联委员等。在教书育人、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方面成绩突出,是吉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的代表。
  • 目录:
    前言

    导论 中国哲学复兴的机遇与方向

    一 时代的发展呼唤中国哲学的自觉

    二 重新把握中国哲学的源头与脉络

    三 本体诠释学与中国哲学的重建

    四 “本体”的中国意义

    第一章 时代的转折与文化的反思

    一 人生经历与为学旨趣

    二 东西方文化的优长与不足

    三 对中国文化现代化过程的省思

    四 以“易”为核心的本原意识

    五 对自己思想的定位

    第二章 本体诠释学与中国哲学的发展

    一 本体诠释学的提出

    二 本体诠释学的方法论意义

    三 易学本体论与易学诠释

    四 易学与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

    五 新儒家的发展分期和未来走向

    第三章 思维模式的比较与哲学的会通

    一 中西思维模式的异同

    二 中西方真理观的异同

    三 自由概念的东西互释

    四 中西马的会通与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

    第四章 中国哲学的心性论与生命境界

    一 知识的专门化与信仰的困惑

    二 中国哲学心性论的内涵与意义

    三 心性的中西差别

    四 中国心性论的重建

    第五章 本体学的伦理学与管理哲学

    一 本体理性:体用兼备,由体及用

    二 宇宙创化的模式与过程

    三 整体化的本体伦理学

    四 本体管理学的内涵、原则与应用

    第六章 中西文化的宗教与信仰

    一 宗教及其与信仰的关系

    二 东西方宗教观的区别

    三 重建中国的信仰体系

    四 哲学、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五 重建民族文化的信仰

    六 本体学视野下的文化判教

    第七章 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之路

    一 重写中国哲学史的原因与必要性

    二 中国哲学史的特点与写作方法

    三 中西哲学的差异与融合的空间

    四 基于本体诠释的学科整合

    五 本体诠释学与人生境界的提升

    附录 文化会通与中国哲学的慧命

    中西马的文化会通与中国哲学的发展

    中国哲学需要“再创造”

    中华文化的修行之道与生命智慧

    在人文会通视野中重写中国哲学史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中国哲学的发展道路——本体学思想访谈录
日本重要哲学家著作编译和研究
史少博、[日]土田健次郎、许家晟 著
中国哲学的发展道路——本体学思想访谈录
卫道之学:明儒耿定向思想研究
张斯珉 著
中国哲学的发展道路——本体学思想访谈录
天文历法与中国文化
刘明武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