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均衡型社会:2020北京社会结构趋势研究

迈向均衡型社会:2020北京社会结构趋势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5-11
版次: 1
ISBN: 9787516170502
定价: 6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56页
字数: 283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丛书: 社科文库
分类: 社会文化
2人买过
  •   当前,我们中的大多数都被大量的“工业化后果”及其事件紧紧纠缠着,像“雾霾”一样让人“透不过气来”。这些“工业化后果”及其事件深刻地影响着每位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为了分析这些状况是怎样形成的,仅仅发明了经济意义上的“后工业社会”的标准是不够的,相反,需要系统审视北京现代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北京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由于现代化的非均衡性推进或者说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经济结构已是“后工业社会”的经济,但社会结构还处在工业化阶段,为复杂的是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三种社会形态在不同时空中同时并存。《迈向均衡型社会:2020北京社会结构趋势研究》以社会结构视角,对这一非均衡现象进行解释,提出对未来社会发展预想是迈向*加均衡型的社会。   李晓壮(1980- ),辽宁辽阳县人,社会学博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博士后,首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社会结构、城市治理领域研究。主持北京市规划办、社科联、科协等课题10余项,发表CSSCI、核心、《理论动态》(内刊)等期刊学术论文20余篇,部分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省部级领导批示。 前言

    第一章 人口结构变迁与趋势

    第一节 人口结构与社会结构关系

    一 人口结构界定及构成

    二 人口结构:“人口均衡型社会”研究重要议题

    第二节 人口结构的变迁

    一 1949—1960年:人口增长快速阶段

    二 1961—1976年:人口增长波动阶段

    三 1977—1994年:人口增长平稳阶段

    四 1995—2000年:人口增长震荡阶段

    五 2001—2012年:人口增长膨胀阶段

    第三节 人口结构阶段性特征

    一 人口规模结构:人口规模持续扩大,增长势头有所减缓

    二 人口空间结构:人口向分散化发展,聚集势头较为突出

    三 人口素质结构:人口素质普遍提高,人才资源仍较匮乏

    四 人口年龄结构:人口红利处于高峰期,少子老龄曰益凸显

    五 人口性别结构:人口出生性别失调,性别不平等问题突出

    第四节 人口结构优化对策及趋势

    一 “普适型”人口政策向“内生型”人口政策转变

    二 人口规模聚集向人口均衡发展转变

    三 人口总量阶段向人才时代转变

    四 人口负债向人口生机转变

    五 人口性别失衡向人口性别均衡转变



    第二章 家庭结构变迁与趋势

    第一节 家庭结构与社会结构关系

    一 家庭结构界定及构成

    二 家庭功能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的基础性标志

    第二节 家庭结构的变迁

    一 计划经济时期的家庭结构变迁

    二 改革开放以来的家庭结构变迁

    第三节 家庭结构阶段性特征

    一 家庭规模小型化

    二 家庭类型多样化

    三 家庭关系复杂化

    四 家庭功能外部化

    第四节 家庭结构优化对策及趋势

    一 明确家庭政策地位

    二 明确家庭福利主体性

    三 以发展家庭能力为目的



    第三章 就业结构变迁与趋势

    第一节 就业结构与社会结构关系

    一 就业结构界定及构成

    二 优化就业结构:促进更高质量的就业

    第二节 就业结构的变迁

    一 计划体制时期的就业结构变迁

    二 市场体制时期的就业结构变迁

    ……



    第四章 收人分配结构变迁与趋势

    第五章 消费结构变迁与趋势

    第六章 城乡结构变迁与趋势

    第七章 区域结构变迁与趋势

    第八章 社会组织变迁与趋势

    第九章 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与趋势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当前,我们中的大多数都被大量的“工业化后果”及其事件紧紧纠缠着,像“雾霾”一样让人“透不过气来”。这些“工业化后果”及其事件深刻地影响着每位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为了分析这些状况是怎样形成的,仅仅发明了经济意义上的“后工业社会”的标准是不够的,相反,需要系统审视北京现代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北京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由于现代化的非均衡性推进或者说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经济结构已是“后工业社会”的经济,但社会结构还处在工业化阶段,为复杂的是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三种社会形态在不同时空中同时并存。《迈向均衡型社会:2020北京社会结构趋势研究》以社会结构视角,对这一非均衡现象进行解释,提出对未来社会发展预想是迈向*加均衡型的社会。
  • 作者简介:
      李晓壮(1980- ),辽宁辽阳县人,社会学博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博士后,首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社会结构、城市治理领域研究。主持北京市规划办、社科联、科协等课题10余项,发表CSSCI、核心、《理论动态》(内刊)等期刊学术论文20余篇,部分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省部级领导批示。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人口结构变迁与趋势

    第一节 人口结构与社会结构关系

    一 人口结构界定及构成

    二 人口结构:“人口均衡型社会”研究重要议题

    第二节 人口结构的变迁

    一 1949—1960年:人口增长快速阶段

    二 1961—1976年:人口增长波动阶段

    三 1977—1994年:人口增长平稳阶段

    四 1995—2000年:人口增长震荡阶段

    五 2001—2012年:人口增长膨胀阶段

    第三节 人口结构阶段性特征

    一 人口规模结构:人口规模持续扩大,增长势头有所减缓

    二 人口空间结构:人口向分散化发展,聚集势头较为突出

    三 人口素质结构:人口素质普遍提高,人才资源仍较匮乏

    四 人口年龄结构:人口红利处于高峰期,少子老龄曰益凸显

    五 人口性别结构:人口出生性别失调,性别不平等问题突出

    第四节 人口结构优化对策及趋势

    一 “普适型”人口政策向“内生型”人口政策转变

    二 人口规模聚集向人口均衡发展转变

    三 人口总量阶段向人才时代转变

    四 人口负债向人口生机转变

    五 人口性别失衡向人口性别均衡转变



    第二章 家庭结构变迁与趋势

    第一节 家庭结构与社会结构关系

    一 家庭结构界定及构成

    二 家庭功能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的基础性标志

    第二节 家庭结构的变迁

    一 计划经济时期的家庭结构变迁

    二 改革开放以来的家庭结构变迁

    第三节 家庭结构阶段性特征

    一 家庭规模小型化

    二 家庭类型多样化

    三 家庭关系复杂化

    四 家庭功能外部化

    第四节 家庭结构优化对策及趋势

    一 明确家庭政策地位

    二 明确家庭福利主体性

    三 以发展家庭能力为目的



    第三章 就业结构变迁与趋势

    第一节 就业结构与社会结构关系

    一 就业结构界定及构成

    二 优化就业结构:促进更高质量的就业

    第二节 就业结构的变迁

    一 计划体制时期的就业结构变迁

    二 市场体制时期的就业结构变迁

    ……



    第四章 收人分配结构变迁与趋势

    第五章 消费结构变迁与趋势

    第六章 城乡结构变迁与趋势

    第七章 区域结构变迁与趋势

    第八章 社会组织变迁与趋势

    第九章 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与趋势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迈向均衡型社会:2020北京社会结构趋势研究
北京市西城区全响应社会治理创新研究/社科文库
袁振龙、马晓燕、左袖阳、李会彬 著
迈向均衡型社会:2020北京社会结构趋势研究
社科文库:首都市民社会主义价值观实证研究
杨奎 编
迈向均衡型社会:2020北京社会结构趋势研究
首都文化竞争力研究
刘瑾 著
迈向均衡型社会:2020北京社会结构趋势研究
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社会发展工作者读本
韩嘉玲、张兰英、张婷婷 著
迈向均衡型社会:2020北京社会结构趋势研究
北京社区治理机制研究
谭日辉 著
迈向均衡型社会:2020北京社会结构趋势研究
三山五园历史文化区研究
刘仲华 编
迈向均衡型社会:2020北京社会结构趋势研究
社科文库:构建首都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研究
殷星辰、袁振龙 著
迈向均衡型社会:2020北京社会结构趋势研究
社科文库:北京市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法律问题研究
许传玺、张真理 编
相关图书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