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线通信: 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 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电力线通信: 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 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2020-09
版次: 1
ISBN: 9787111656838
定价: 199.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字数: 689千字
分类: 工程技术
  • 由于电力线通信(PLC)技术的规范和标准不断成熟,本书较原书第1版着重扩展了PLC的应用部分,并纳入了*新的研究内容,此外,还包含了与信道特性、传输技术以及与规范相关的PLC领域的*新研究进展,使得本书内容更新、更充实、更全面。
      本书共分为11章,分别从信道特性、电磁兼容、耦合、数字传输技术、MAC层及上层协议以及PLC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等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讲解,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而且对PLC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具有引领作用。 目录

    译者序

    原书前言

    第1章引言1

    11什么是电力线通信1

    12历史演进2

    13关于本书4

    参考文献5

    第2章信道特性7

    21简介7

    22信道建模基础7

    221室内/室外拓扑结构简介10

    2211低压、中压和高压

    市电拓扑10

    2212住宅和商业区的

    室内布线拓扑11

    222频段受限信道的一些

    基本定义和属性12

    2221脉冲响应持续时间14

    2222平均信道增益14

    2223方均根时延

    扩展(RMS-DS)14

    223室内高频和超高频信道的

    特性14

    224室外信道特性(低压和

    中压)18

    225低频信道特性及其阻抗19

    226基本方法:确定性模型和

    经验模型19

    2261基于时域的建模:

    多径模型19

    2262基于频域的建模:

    传输线模型21

    227建模方法的优缺点23

    228确定性方法和统计方法的

    结合:混合模型25

    23室内和室外低压信道模型26

    231传输线理论的基本原理26

    2311弱有损线28

    2312反射29

    232室外低压信道模型29

    2321欧洲、亚洲和美国的

    接入网络拓扑29

    2322基于回波的信道模型32

    23239~500kHz低频范围内的

    差异40

    2324接入域中的参考信道43

    233室内低压信道建模45

    2331建模原理45

    2332LTI信道模型48

    2333LPTV信道模型51

    2334室内参考信道59

    24中压信道模型63

    241中压特性64

    2411配电变电站64

    2412网络布局和拓扑65

    2413架空电缆和地下电缆66

    2414架空电缆67

    2415地下电缆68

    242中压信道模型简介68

    243基于测量的中压信道特性70

    244基于理论的中压信道特性71

    2441架空电缆71

    2442地下电缆71

    2443中压配电网中的MIMO

    电力线通信72

    245噪声和干扰72

    25户外高压信道模型73

    251高压场景73

    252高压信道模型78

    2521高压链路衰减79

    253高压线路噪声84

    254电晕噪声85

    26MIMO信道87

    261接地方法88

    262MIMO PLC原理88

    263实验测量结果89

    2631MIMO耦合器89

    2632信道的统计特性90

    264MIMO PLC信道的建模和

    生成95

    2641自顶向下的建模方法95

    2642自底向上的建模方法98

    265信道频率外的响应101

    2651线路阻抗101

    2652EMC相关知识102

    2653MIMO背景噪声103

    27噪声与干扰104

    271PLC噪声分析104

    2711时域PLC噪声105

    2712频域PLC噪声106

    2713时频域PLC噪声107

    2714总噪声波形111

    272PLC噪声统计-物理

    建模111

    2721高斯混合和Middleton’s

    Class-A:模型介绍111

    2722高斯混合和Middleton’s

    Class-A:模型推导112

    2723结果统计模型114

    273PLC噪声经验建模115

    2731脉冲噪声的时域

    建模方法115

    2732脉冲噪声的频域

    建模方法115

    2733周期性循环平稳

    噪声模型116

    274自适应编码调制与解调的PLC

    噪声特性117

    28信道模型与软件参考119

    29其他场景下的信道120

    291LVDC配电系统121

    2911LVDC配电系统的结构和

    特性121

    2912LVDC配电系统中的

    PLC124

    2913LVDC系统中的PLC信道

    特性124

    292车内电力线通信信道131

    2921车载线路束配置131

    2922信道传递函数132

    2923电路的输入阻抗135

    2924噪声与干扰135

    293船舶内电力线通信136

    2931船舶PLC文献综述及其

    电网特性137

    2932大型游轮网络拓扑及其

    测量139

    2933传递函数对节点导纳的

    灵敏度140

    2934节点导纳的变化和大节

    点的判别142

    294总结143

    参考文献143

    第3章电磁兼容153

    31简介153

    32EMC中的参数154

    321EMC相关传输线的参数154

    322耦合因子156

    323电场和磁场157

    33电磁辐射159

    331辐射160

    332传导辐射161

    34电磁敏感性163

    35EMC协调164

    351兼容性级别164

    352限值的定义165

    353认知无线电技术166

    36EMC在欧洲的标准化和监管170

    361欧盟中标准化与监管的

    区别170

    362PLC的EMC调节171

    3621市场准入172

    3622对干扰投诉事件的

    监管173

    363PLC中EMC的标准化174

    3631CENELEC174

    3632ETSI-CENELEC联合

    工作组175

    3633国际EMC产品的

    标准化176

    37电力线和其他有线通信系统

    之间的耦合178

    371电力线和家庭环境里的电信

    线路的耦合特性179

    372PLC传输对在VDSL2上传输

    的服务的影响179

    3721实验室测试180

    3722现场实验测量187

    373VDSL2传输对PLC的

    影响189

    374减轻影响的总结和方法190

    38最后说明191

    参考文献191

    第4章耦合194

    41简介194

    42耦合网络197

    421要求197

    422电容耦合200

    423电感耦合202

    424实际RF变压器203

    425电阻分流器206

    426电感分流器207

    427调制解调器TX(发送方)和

    RX(接收
  • 内容简介:
    由于电力线通信(PLC)技术的规范和标准不断成熟,本书较原书第1版着重扩展了PLC的应用部分,并纳入了*新的研究内容,此外,还包含了与信道特性、传输技术以及与规范相关的PLC领域的*新研究进展,使得本书内容更新、更充实、更全面。
      本书共分为11章,分别从信道特性、电磁兼容、耦合、数字传输技术、MAC层及上层协议以及PLC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等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讲解,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而且对PLC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具有引领作用。
  • 目录:
    目录

    译者序

    原书前言

    第1章引言1

    11什么是电力线通信1

    12历史演进2

    13关于本书4

    参考文献5

    第2章信道特性7

    21简介7

    22信道建模基础7

    221室内/室外拓扑结构简介10

    2211低压、中压和高压

    市电拓扑10

    2212住宅和商业区的

    室内布线拓扑11

    222频段受限信道的一些

    基本定义和属性12

    2221脉冲响应持续时间14

    2222平均信道增益14

    2223方均根时延

    扩展(RMS-DS)14

    223室内高频和超高频信道的

    特性14

    224室外信道特性(低压和

    中压)18

    225低频信道特性及其阻抗19

    226基本方法:确定性模型和

    经验模型19

    2261基于时域的建模:

    多径模型19

    2262基于频域的建模:

    传输线模型21

    227建模方法的优缺点23

    228确定性方法和统计方法的

    结合:混合模型25

    23室内和室外低压信道模型26

    231传输线理论的基本原理26

    2311弱有损线28

    2312反射29

    232室外低压信道模型29

    2321欧洲、亚洲和美国的

    接入网络拓扑29

    2322基于回波的信道模型32

    23239~500kHz低频范围内的

    差异40

    2324接入域中的参考信道43

    233室内低压信道建模45

    2331建模原理45

    2332LTI信道模型48

    2333LPTV信道模型51

    2334室内参考信道59

    24中压信道模型63

    241中压特性64

    2411配电变电站64

    2412网络布局和拓扑65

    2413架空电缆和地下电缆66

    2414架空电缆67

    2415地下电缆68

    242中压信道模型简介68

    243基于测量的中压信道特性70

    244基于理论的中压信道特性71

    2441架空电缆71

    2442地下电缆71

    2443中压配电网中的MIMO

    电力线通信72

    245噪声和干扰72

    25户外高压信道模型73

    251高压场景73

    252高压信道模型78

    2521高压链路衰减79

    253高压线路噪声84

    254电晕噪声85

    26MIMO信道87

    261接地方法88

    262MIMO PLC原理88

    263实验测量结果89

    2631MIMO耦合器89

    2632信道的统计特性90

    264MIMO PLC信道的建模和

    生成95

    2641自顶向下的建模方法95

    2642自底向上的建模方法98

    265信道频率外的响应101

    2651线路阻抗101

    2652EMC相关知识102

    2653MIMO背景噪声103

    27噪声与干扰104

    271PLC噪声分析104

    2711时域PLC噪声105

    2712频域PLC噪声106

    2713时频域PLC噪声107

    2714总噪声波形111

    272PLC噪声统计-物理

    建模111

    2721高斯混合和Middleton’s

    Class-A:模型介绍111

    2722高斯混合和Middleton’s

    Class-A:模型推导112

    2723结果统计模型114

    273PLC噪声经验建模115

    2731脉冲噪声的时域

    建模方法115

    2732脉冲噪声的频域

    建模方法115

    2733周期性循环平稳

    噪声模型116

    274自适应编码调制与解调的PLC

    噪声特性117

    28信道模型与软件参考119

    29其他场景下的信道120

    291LVDC配电系统121

    2911LVDC配电系统的结构和

    特性121

    2912LVDC配电系统中的

    PLC124

    2913LVDC系统中的PLC信道

    特性124

    292车内电力线通信信道131

    2921车载线路束配置131

    2922信道传递函数132

    2923电路的输入阻抗135

    2924噪声与干扰135

    293船舶内电力线通信136

    2931船舶PLC文献综述及其

    电网特性137

    2932大型游轮网络拓扑及其

    测量139

    2933传递函数对节点导纳的

    灵敏度140

    2934节点导纳的变化和大节

    点的判别142

    294总结143

    参考文献143

    第3章电磁兼容153

    31简介153

    32EMC中的参数154

    321EMC相关传输线的参数154

    322耦合因子156

    323电场和磁场157

    33电磁辐射159

    331辐射160

    332传导辐射161

    34电磁敏感性163

    35EMC协调164

    351兼容性级别164

    352限值的定义165

    353认知无线电技术166

    36EMC在欧洲的标准化和监管170

    361欧盟中标准化与监管的

    区别170

    362PLC的EMC调节171

    3621市场准入172

    3622对干扰投诉事件的

    监管173

    363PLC中EMC的标准化174

    3631CENELEC174

    3632ETSI-CENELEC联合

    工作组175

    3633国际EMC产品的

    标准化176

    37电力线和其他有线通信系统

    之间的耦合178

    371电力线和家庭环境里的电信

    线路的耦合特性179

    372PLC传输对在VDSL2上传输

    的服务的影响179

    3721实验室测试180

    3722现场实验测量187

    373VDSL2传输对PLC的

    影响189

    374减轻影响的总结和方法190

    38最后说明191

    参考文献191

    第4章耦合194

    41简介194

    42耦合网络197

    421要求197

    422电容耦合200

    423电感耦合202

    424实际RF变压器203

    425电阻分流器206

    426电感分流器207

    427调制解调器TX(发送方)和

    RX(接收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电力线通信: 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 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 第2版 李庚银
李庚银
电力线通信: 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 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电力电子技术及控制
马运东等
电力线通信: 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 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电力与能源系统优化调度
林舜江,刘明波
电力线通信: 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 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电力机巡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审核
郭启迪 李端姣
电力线通信: 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 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电力市场概论
蒋志平主编
电力线通信: 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 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电力施工人身事故预防与救援
胡博扬 编
电力线通信: 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 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电力行业智能机器人技术
华志刚
电力线通信: 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 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电力营销管理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电力线通信: 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 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电力负荷特性智能分析技术
曹华珍
电力线通信: 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 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电力电子器件开关特性及软开关技术 杨晓峰 宁圃奇
杨晓峰 宁圃奇
电力线通信: 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 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检查指导手册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检查指导手册》编委会 编
电力线通信: 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 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电力电子变换器传导电磁干扰的建模、预测与抑制方法 阮新波 谢立宏 季清 原熙博
阮新波 谢立宏 季清 原熙博
系列丛书 / 更多
电力线通信: 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 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 第2版 李庚银
李庚银
电力线通信: 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 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电力电子技术及控制
马运东等
电力线通信: 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 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电力与能源系统优化调度
林舜江,刘明波
电力线通信: 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 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电力机巡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审核
郭启迪 李端姣
电力线通信: 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 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电力市场概论
蒋志平主编
电力线通信: 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 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电力施工人身事故预防与救援
胡博扬 编
电力线通信: 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 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电力行业智能机器人技术
华志刚
电力线通信: 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 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电力营销管理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电力线通信: 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 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电力负荷特性智能分析技术
曹华珍
电力线通信: 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 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电力电子器件开关特性及软开关技术 杨晓峰 宁圃奇
杨晓峰 宁圃奇
电力线通信: 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 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检查指导手册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检查指导手册》编委会 编
电力线通信: 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 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电力电子变换器传导电磁干扰的建模、预测与抑制方法 阮新波 谢立宏 季清 原熙博
阮新波 谢立宏 季清 原熙博
相关图书 / 更多
电力线通信: 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 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 第2版 李庚银
李庚银
电力线通信: 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 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电力电子技术及控制
马运东等
电力线通信: 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 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电力与能源系统优化调度
林舜江,刘明波
电力线通信: 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 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电力机巡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审核
郭启迪 李端姣
电力线通信: 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 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电力市场概论
蒋志平主编
电力线通信: 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 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电力施工人身事故预防与救援
胡博扬 编
电力线通信: 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 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电力行业智能机器人技术
华志刚
电力线通信: 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 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电力营销管理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电力线通信: 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 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电力负荷特性智能分析技术
曹华珍
电力线通信: 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 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电力电子器件开关特性及软开关技术 杨晓峰 宁圃奇
杨晓峰 宁圃奇
电力线通信: 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 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检查指导手册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检查指导手册》编委会 编
电力线通信: 从多媒体到智能电网的原理 标准和应用(原书第2版)
电力电子变换器传导电磁干扰的建模、预测与抑制方法 阮新波 谢立宏 季清 原熙博
阮新波 谢立宏 季清 原熙博